奴儿干都司的历史意义 蒙古历史意义

目录导航:

  1. 奴儿干都司的历史意义
  2. 蒙古什么时候独立的
  3. 北元时期的蒙古史书
  4. 蒙古哪一年划分出去的
  5. 北魏统一的历史意义
  6. 什么时候蒙古从中国分割出去的
  7. 蒙古起源
  8. 古代蒙古人叫什么
奴儿干都司的历史意义

奴儿干都司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奴儿干都司是元朝时期为巩固统治而设立的蒙古人管辖的政务机构,其设置标志着蒙古统治者对于汉族地区的统治加深,同时也带来了蒙古文化的影响和交流。
其次,奴儿干都司在明朝时期被改为东厂,成为朝廷的情报监控机构,起到了重要的情报收集和维护皇权的作用。
最后,奴儿干都司在明朝后期发生过多次重要的政治事件,如万历朝的靖难之役,明朝灭亡之前的戚继光事件等,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和变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因此,奴儿干都司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意义。

1. 奴儿干都司的历史意义非常重要,因为它是中国古代西北边疆地区的重要军事组织之一,承担着维护边疆安全、防御外族侵袭的重要使命。
2. 在唐朝时期,奴儿干都司主要负责镇守凉州、瓜州等地,抵御吐蕃等外族的进攻,对于保护唐朝的疆土安全、巩固政权地位具有重要的贡献。
3. 随着时间的推移,奴儿干都司逐渐演变成为维护西北边疆地区治安、防范外族入侵的专门机构,发挥着重要的警务和治安维稳作用。
因此,奴儿干都司的历史意义非常深远,对于研究中国古代边疆地区历史文化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蒙古什么时候独立的

答案如下:

1921年12月25日。

外蒙古也就是蒙古国是中国的领土。民国时期国内矛盾重重,无暇顾及蒙古问题。一直对中国领土虎视眈眈的沙俄就次蛊惑蒙古国分裂把外蒙古独立出去。外蒙古与内蒙古骨肉相连的亲兄弟就被沙俄给分开了。

1921年,外蒙古在俄罗斯的控制下获得实质上独立。1961年加入联合国,国籍社会正式承认外蒙古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1946年。

外蒙古是1946年独立的。

外蒙古与内蒙古在清代和民国初年同属于中国的一部分,包括现在的蒙古国以及俄罗斯图瓦共和国。今日外蒙古大部分地区属蒙古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而唐努乌梁海地区则先后被俄罗斯帝国和苏联控制,之后一部分被并入苏俄,另外一部分则被并入蒙古国库苏古尔省。

蒙古是1945年10月20日从中国独立出去的,当时蒙古在苏联的操纵下举行了所谓的全民公投,结果不出所料,最终独立出去。

蒙古国是1921年独立的。

蒙古国独立的过程:

1911年12月28日,外蒙古宣布独立,沙俄以蒙古保护者自居。清帝退位后,北洋政府继续与沙俄谈判,于1915年6月7日签订《中俄蒙协约》,勉强保住了在法律意义上对外蒙古的主权。

1919年夏,蒙古以哲布尊丹巴为首的封建上层,与中国北洋政府开始关于取消自治的谈判。11月,外蒙古自治政府撤销并呈请恢复旧制,中国政府同意这一请求。

扩展资料:

外蒙古独立,亦称库伦独立,指从清宣统三年(1911年)12月29日博克多格根称帝“独立”。

到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月5日中国国民政府正式承认外蒙古从中华民国独立期间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外蒙古与内蒙古在清代和民国初年同属于中国的一部分,包括现在的蒙古国以及俄罗斯图瓦共和国,根据“雅尔塔协定”的规定,中苏条约谈判中,中国确认了外蒙古独立的现实。

1961年独立,外蒙古原为中国领土,总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1911年清朝灭亡后,外蒙古宣布独立,但未获得国际承认,1961年外蒙古加入联合国,国际社会正式承认外蒙古成立一个独立国家,1992年年改制,改国号为蒙古国

宣统三年(1911年)12月1日哲布尊丹巴在沙俄支持下宣布独立,1915年《中俄蒙协约》签订后外蒙古在沙俄卵翼下实行“自治”。 1921年11月25日蒙古人民党建立君主立宪蒙古,1924年11月26日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宣布从中国独立,当时的北洋政府并未承认。 1945年8月14日,国民政府与前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同意外蒙古根据公投结果独立。次年,对独立予以承认。

1944年民国时期,二战苏联在欧洲战场取得了胜利,准备出兵中国东北,打击日伪,而开出的条件之一就是外蒙古独立,即从当时的民国领土上独立出来一个蒙古国,这样,蒙古国成立了,苏联也出兵东北了。

北元时期的蒙古史书

合赞下令编纂蒙古史(“合赞的蒙古史”一称可能更为准确)的时候,旭烈兀兀鲁思这个游牧民联合体已经是摇摇欲坠了。当时旭烈兀兀鲁思的国库基本是空的,维系游牧骑士军团的经济能力和国家财政面临枯竭。自从1260年创始人旭烈兀带领西征军来到“伊朗之地”正式建立政权以来,兀鲁思一直没有确定的国家机构,而是被放任自由发展,国家内部反复出现内乱。这些问题就这样被抛给了新汗合赞。在这一关系兀鲁思存亡的紧要关头,合赞为了唤醒原先部族联合的“记忆”,展开了“修史事业”。因此合赞修史并不是单纯基于文化角度的考量,而是非做不可,是客观形势的需求。或者说,合赞正是在这种形势的客观影响下才开始修史的。从这个方面来看,这次修史是政治色彩相当浓厚的“国家政策”。

合赞还有一个秘密的小心思。从他的立场来看,在他之前的旭烈兀兀鲁思的王位继承都是极为混乱的。合赞的亲生祖父阿八哈(第二代伊儿汗)和父亲阿鲁浑(第四代伊儿汗)死后,其各自的王弟继位,传承王统。至于合赞通过兵变打败的拜都(第六代伊儿汗)则完全是非嫡系的远支旁系。合赞宣扬旭烈兀——阿八哈——阿鲁浑——合赞一脉相承的嫡长子继承是旭烈兀兀鲁斯的正统。他也是据此来指导“旭烈兀兀鲁思”部分的历史编纂的。因此他主张自己并非武装兵变的篡位者,而原本就是正统的继承人。而且只有通过“嫡统”继承的自己如今推行的国家改革,才能够实现旭烈兀兀鲁思的复兴事业。

然而就在合赞去世、修史即将完成时,蒙古帝国和世界的形势发生了激烈的巨大变化。动摇蒙古帝国统治的中亚动乱以海都之死为界,经1303-1304年迅速平静下来, 之后,蒙古东西一片和谐。欧亚大陆以再次得以统一的蒙古为中心,呈现出舒适祥和之态。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辽阔的和平之地,在这里铺展开来。

帝国的剧变:“蒙古史”也是“世界史”

在蒙古人眼里,世界已经被掌握在自己手中。当他们看到帝国与整个世界的巨大变动时,第八代伊儿汗完者都在既有的“蒙古史”基础上,又下令追加编纂当时世界上主要“种族”的历史,修史的任务被再次交给了拉施特。拉施特在合赞去世后依然担任着旭烈兀兀鲁思的宰相之职,他不仅将当地学者加入编纂队伍,还将中国和克什米尔等地的佛僧、基督徒、犹太学者等集中起来,一起进行史书的编纂。

这次编修的史书可谓包罗万象:从人类祖先亚当开始的希伯来预言者们以及古犹太的历史、古波斯的王朝史、从预言者穆罕默德开始的哈里发们的历史、被蒙古消灭的从花剌子模王朝到伊斯玛仪教团的伊斯兰各王朝史、从传说中的乌古斯汗开始的突厥历史,还有从传说中的人类祖先“盘古”到南宋最后一位少主的中国各王朝史以及以“法兰克”为名的欧洲历史、包含释迦牟尼与佛教历史的印度史,等等。

一部以合赞的“蒙古史”为核心,集合了世界各地区历史的史书问世了。该史书将以蒙古为中心的世界作为出发点——这是自然的——史无前例地将此前的世界历史系统化。 在合赞的“蒙古史”和完者都的“世界史”之间,还存在蒙古帝国本身的剧变这一背景,因而这部史书也象征着“世界的世界化”。哈吉来历七百一十年,也就是公元1310到1311年间,这部被呈贡给完者都的增补版“新版史书”,就是《史集》。

《史集》是当时势力极盛的蒙古用波斯语编成的庞大的“蒙古正史”,同时也是14世纪初之前的欧亚各地区的综合史。而且不可忽视的是,它还是一部由合赞和拉施特这两位当事人亲述的、关于旭烈兀兀鲁思及其重组大业的举世无双、完全同步的同时代史。《史集》虽说是用波斯语记载,但事实上夹杂着许多蒙古语、突厥语的用词,甚至还有来源于汉语、藏语、梵语、拉丁语等语言的词语。

若是没有《史集》,蒙古的历史也无从谈起。不仅如此,在欧亚大陆中部展开的突厥—蒙古系游牧民族的历史也很难得以还原,而伊斯兰史、伊朗史也将失去一部意义重大的参考史料。《史集》是人类历史上一部空前的史书,事实上,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视野的开阔性上,以及在最为重要的资料的真实性上,即使在它之后,世界上大概也都没有任何一部史书可以与之匹敌。它不愧是在蒙古这个前无古人的政权与时代背景下诞生的、一部前无古人的庞大的历史书。

另外,它也确切地证明了蒙古当时已经明确意识到了“世界”的存在。到了蒙古时代,人类的历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拙作也多次在《史集》的指引下,踏上了穿越时空之旅——去往蒙古及这一人类史上罕见的“时代”的旅程。

哥伦布的梦想:去大汗之国

公元1492年,哥伦布朝着“大汗国”,即忽必烈大汗统治的东方大帝国“大元兀鲁思”,向西开始了他的航海之旅。他的目的地是大元,而非平常人们说的“倭国”或是“印度”,这在他的航海日志的一开头便有明确的说明。

哥伦布出发时,身上还带着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写给遥远的“乞台”大汗的国书(乞台即中国,严格来讲是中国北部。这一名称来源于公元10世纪至12世纪时强盛的契丹辽帝国。波斯语中也有Hitai或Hatai的发音,后传至西方)。同时他还带着一本书——依据威尼斯人马可·波罗这一人物在东方的见闻写成的游记《马可·波罗游记》(又名《寰宇记》,俗称《东方见闻录》)的1485年版

蒙古哪一年划分出去的

蒙古国1946年从中国分出去的。蒙古国,简称“蒙古”。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之间,被两国包围的一个内陆国家,蒙古虽然不与哈萨克斯坦边境接壤,但其最西点到哈萨克斯坦的最东端只有38公里。首都及全国最大城市为乌兰巴托,占全国总人口的45%。

蒙古是1945年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苏联斯大林按《雅尔塔》条约从蒋介石统治下的中國强行划分出去。

中华民国时期

二战末期,苏联苏联以帮助中国打败日本为条件,要求民国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外蒙古在当时早就成立的苏联的附庸国,所以经过公投最终独立!蒋介石为了抗日战争胜利,被迫签字了。

清朝宣统年间分开的,那时候就开始独立只是不被认可。

民国时又归顺过时间仅一年左右,民国政府派人过去蒙古驻兵,后来又独立,直到1945-1946年才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国民政府无奈认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也顺其自然的承认了事实。

北魏统一的历史意义

北魏统一北方对历史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的,而它的影响在农业、手工业、经济、城建等方面皆是有着表现。北魏是少数民族鲜卑人的政权,原先鲜卑人是生活在东北的兴安岭一带的,后来他们才逐渐南迁到了蒙古草原上面。

但就算至此,他们当时也不过是以打猎、游牧为生的,直到后来北魏人打败了北燕,占据了山西、河北一带,这才脱离了游牧民族的范畴。

什么时候蒙古从中国分割出去的

蒙古从中国分裂出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时候分裂出去的。美国在同日本进行太平洋战争的时候,对日本鬼子不惜自杀也玩命的虎劲很头疼,于是就想拉苏联一起打鬼子。于是英美苏三巨头在苏联的雅尔塔开会。

丘吉尔提出可以把蒙古从中国分裂出去,斯大林当然高兴,罗斯福也很赞成,反正美国没损失。而蒙古从满清垮台后就有分裂分子折腾,不过北洋军阀和蒋介石都没答应。

雅尔塔会议后蒋介石为了讨好三大强盗,就认可了蒙古分裂出去的事。

说到内蒙古大家应该很熟悉,他是我们国家面积第三大的省份,而与内蒙古相邻的国家就是蒙古国,其实在以前蒙古国也是我们国家的一部分,只是后来分出去独立了,那么是什么时候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蒙古国原称外蒙古或喀尔喀蒙古,原为中国的一部分。1921年2月11日,在苏联的支持下,外蒙古发生叛乱,中国驻军战败后彻底撤出外蒙古。1921年7月10日,外蒙古建立亲苏的君主立宪政府。11月25日外蒙古建立“人民革命政权”,并与苏联在1922年订立了《苏蒙修好条约》。北洋军阀因忙于彼此之间的战争,无可奈何。作为一种外交形式,北京徐世昌政府发布了一份声明,谴责外蒙古企图分裂中华民国的行径,不承认外蒙古的独立。

由于中华民国政府一直处于内外交困的处境中,从北伐、中原大战、剿共,到1931年九一八事件和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无力处理外蒙古问题,外蒙古逐渐从事实上脱离了中国,成为苏联的卫星国。

1945年8月14日,经过与苏联两个多月的谈判,中华民国政府同意雅尔塔协定相关内容。宋子文、王世杰等在中华民国政府总统蒋介石的授权下与苏联政府签订《中苏友好条约》,同意“苏联出兵击败日本后,在苏联尊重东北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干涉}-新疆的内部事务;不援助中共”等条件下,允许将依公正之公民投票的结果决定是否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10月20日公民投票结果,97.8%的公民赞成外蒙古从中国独立出去。

1946年1月5日,中华民国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

蒙古国国内一般称外蒙古,又名鞑靼、喀尔喀、乌里雅苏台等,它于1961年独立。在清朝灭亡以前,外蒙古与内蒙古一样同属于中国。1911年清朝灭亡,外蒙古宣布从清朝独立,但未被承认。

在1921年,外蒙古在俄罗斯的控制下获得实质性的独立。1961年,外蒙古加入联合国,国际社会正式承认外蒙古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1911年,清朝灭亡后,蒙古宣布独立,但未得到国际承认,直到1921年在苏联的控制下又宣布独立。1946年,中华民国承认其独立地位。

蒙古国土面积为156.65万平方公里 ,是世界上国土面积第19大的国家,也是仅次于哈萨克斯坦的世界第二大内陆国家。蒙古国可耕地较少,大部分国土被草原覆盖。北部和西部多山脉,南部为戈壁沙漠。约30%的人口从事游牧或半游牧。

就在清朝灭亡前,哲布尊丹巴为首的外蒙古封建上层在沙俄的支持下宣布了外蒙“独立”,建立“大蒙古国政府”,不仅驱逐清朝官员,还与沙俄签订了非法的《俄蒙协约》。

1913年,北洋政府与沙俄达成《中俄声明文件》,以承认外蒙古自治等为代价换回了对外蒙古的宗主权。

苏俄建立后,向蒙古输出革命,全力支持外蒙建立了人民党军队,毋庸置疑,外蒙再一次独立了出去,随后在苏联支持下,废除君主立宪制,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

之后外蒙已经事实上独立了。虽然北洋政府和后来的国民政府都不承认,但是已经不能左右形势的发展。

到了二战末,同盟国为了争取苏联对日本作战,在没有通知中国的情况下,私自与苏联签定了《雅尔塔协定》,其中之一就是外蒙古维持现状。

蒙古独立分子野心巨大,趁清末宣布独立

虽说蒙古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但那里的人民,却并不都承认自己就是中国人,独立分子的野心十分巨大,清末正是中国对蒙古控制最弱的一段时间,蒙古人对独立这件事窥觑已久,终于趁着清政府垮台,新政府还没有站稳脚跟的时候,他们独立了出去。

孙中山在1911年领导了辛亥革命之后,于1912年的1月1日创建了中华民国,此时还属于中国版图的外蒙古,在沙皇俄国驻库伦领事的策动下,宣布了独立,并建立“大蒙古国”政府。

在1946年1月5日,当时的中华民国就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独立,并且还发布公告。后来外蒙古的人民举行了投票,根据其投票的结果表明外蒙古人民是赞成独立的。

蒙古国的简介

蒙古国简称蒙古,是一个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之间的国家,其首都是乌兰巴托。蒙古国的国土面积为156.6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内陆国家。蒙古国大部分的地区是属于温带草原气候,其特点是冬季比较长,并且有大风雪,夏季比较短,昼夜温差比较大等。

1911年12月28日,外蒙古宣布“独立”,沙俄以蒙古保护者自居。清帝退位后,北洋政府继续与沙俄谈判,于1915年6月7日签订《中俄蒙协约》,勉强保住了在法律意义上对外蒙古的主权。

1919年夏,蒙古以哲布尊丹巴为首的封建上层,与中国北洋政府开始关于取消“自治”的谈判。11月,外蒙古“自治”政府撤销并呈请恢复旧制,中国政府同意这一请求,宣布中俄之间关于外蒙古自治的文件无效,册封哲布尊丹巴为博格多汗,并派西北守边使徐树铮率军进入外蒙古,恢复了领土主权。直皖战争发生后,徐军主力从蒙古调回关内参加军阀混战,只在库伦及其以北蒙俄边境上的买卖城(今阿勒坦布拉格)留驻少量兵力。

1921年2月3日,温甘伦的部队击溃了中国驻军,占领了库伦,扶植第八世哲布尊丹巴重新登上了“蒙古皇帝”的宝座,成立了所谓的“自治政府”。7月10日,在库伦以哲布尊丹巴为皇帝的蒙古君主立宪政府正式成立并宣布独立。第二天,后来被定为蒙古国庆日,而解放买卖城的日子(3月18日),则定为蒙古人民军的建军日。

1924年,中国政府与苏俄政府签订《解决悬案大纲协定》,仍规定外蒙古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享有领土主权。1924年5月,第八世哲布尊丹巴病死。一个月后蒙古取消君主立宪政体,建立共和制,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

1945年,国民政府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根据条约原文,中华民国政府允许将依公正的公民投票的结果决定外蒙古是否独立。1945年10月20日,外蒙古人民在外蒙当局与苏联的监视和控制下进行公民投票,结果显示97.8%的公民赞成外蒙古独立。国民政府于1946年1月5日正式承认外蒙古独立。

蒙古起源


蒙古族起源于古老的东胡系蒙兀室韦,在公元七世纪时,其名字已出现于唐代文献,当时活动在额尔古纳河下游的大兴安岭北端,过着半狩猎,半游牧的氏族社会生活,马是他们朝夕与共的伙伴,车帐是他们的居所。

蒙古民族的起源,多数人认为是出自东胡,东胡是跟匈奴在同一时期的游牧民族。公元四世纪,游牧于蒙古地区

蒙古族的起源是在额尔古纳河流域。

据《史记》记载,蒙古部最初只包括捏古斯和乞颜两个氏族,他们被其他突厥部落打败后只剩下两男两女,他们逃到了额尔古涅昆(额尔古纳河畔山岭)一带居住下来,公元8世纪,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不得不外迁徙,这时已分出了70个分支了,这70个分支被称为"迭儿勒勤蒙古"。

蒙古民族的真正族源的问题上,现、当代多数学者认为蒙古族出自东胡。东胡,是包括同一族源、操有不同方言、各有名号的大小部落的总称。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在匈奴东,故曰东胡。

蒙古族大约起源于7世纪,是唐朝时期望建河的一个部落,据《旧唐书》记载,“蒙古”只是蒙古众多部落中一个部落的称呼,与东胡、鲜卑、契丹等有密切联系,在公元3-5世纪,以大兴安岭为界,不断出现契丹、室韦等各部分支,直到1206年,孛儿只斤·铁木真在斡难河源即皇帝位,建立大蒙古国,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也就由原来的部落名称演化民族名称,自此,“蒙古”成了北方民族的统一称呼。据《蒙古秘史》记载,蒙古的始祖叫孛儿帖赤那和豁埃马兰勒,翻译成汉名就叫:“苍狼”和“白鹿”。

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三省、新疆、河北、青海等省区,云南、贵州等也有少部分蒙古族。蒙古族有属于本民族的语言,蒙古语是他们的9种语言中使用人数最多的,其他语言如达斡尔语、土族语、东乡语、保安语等只在少部分地区使用,同时他们还用蒙古文记录自己的历史,2005年国家颁布了《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言文字工作条例》,对保留蒙古文化和语言具有重大意义。

蒙古族的服饰具有自己的审美特征和自身文化特色。白色代表圣洁,一般在盛典、重要节日时穿戴;蓝色象征永恒、黄色代表尊贵。

在饮食上,蒙古族的传统饮食可以分为奶食、肉食、面食和茶食,四大美食各具特色;在居住环境上,蒙古族作为游牧民族,他们迁徙比较频繁,通常是哪里水草丰盛就去哪里,所以他们的建筑都不太固定,大多是以可移动的蒙古包为主。

当然,我们的蒙古族也有许多风俗习惯,不论是体育运动还是衣着服饰,饮食文化等,都值得深入了解。

古代蒙古人叫什么

蒙古人以前被称为鞑靼人。

最开始是指中国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随着鞑靼势力不断扩张,“鞑靼”逐渐变成蒙古高原诸民族的统称。

蒙古族古代自称“ 蒙古”。鞑靼的称呼在早期历史中所指各有不同,至明代时是明朝对成吉思汗嫡系北元政权以及其治下蒙古高原东部草原部落的统称,与蒙古高原西部的瓦剌对立,分为察哈尔、土默特、科尔沁(含永谢布部)、鄂尔多斯、阿速(奥塞梯人)等部。其人自称蒙古,明朝称其为鞑靼,卫拉特人称其为达延。与欧洲人所称的“鞑靼”无关。需要注意的是,达延一词并不是大元的音译,与大元并无关联,其蒙古语意义尚存争议。

南宋的时候,中原地区的百姓把蒙古人叫做鞑靼、蒙鞑和黑鞑,汪古人(后成为蒙古部族之一)则被叫做白鞑。鞑靼这个词不是专指一个民族,或者哪一个团体的,而是泛指,是欧亚大陆所有的游牧民族的共同名字。不同时代的游牧民族,都被叫做鞑靼人。

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以东胡为族源的部落所使用的名称,后来逐渐吸收和融合了聚居于漠北地区的森林狩猎和草原游牧部落,发展成为这些部落的共同名称。

“蒙古”一词是“忙豁勒”的音变,最早见于唐代,即新﹑旧《唐书》中的“蒙兀室韦”。“蒙兀”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文译名。

后来又有“蒙骨”﹑“朦骨”﹑“萌骨子”﹑“盲骨子”﹑“萌骨”等许多同音译名。“蒙古”的汉文译写始见于元代文献。

“蒙古”意为“永恒之火”。在古代蒙古语中,“蒙古”这个词是“质朴”的意思。也有人认为“蒙古”的原意是“天族”。“蒙兀”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文译名,始见唐代。

蒙古

蒙古族古代自称“ 蒙古”。 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以东胡为族源的部落所使用的名称,后来逐渐吸收和融合了聚居于漠北地区的森林狩猎和草原游牧部落,发展成为这些部落的共同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