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州西海镇属于哪个市 西海蒙古历史

目录导航:

  1. 海北州西海镇属于哪个市
  2. 可可西海在什么地方
  3. 西海是怎么形成的
  4. 古时的西海、北海是指哪里
  5. 青海湖古代是什么地名
  6. 北京的后海清朝叫什么
  7. 青海古代是什么国家
  8. 什刹海历史
海北州西海镇属于哪个市

海北州西海镇是海北州州政府驻地!1993年海北州府搬迁到现在的西海镇,是海北州海晏县下辖的,目前青海省就三个市西宁市(省政府驻地,为地级市)格尔木市隶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为副地级市,还有一个是德令哈市委海西州州政府所在地 为县级市

海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北部,东经98°5-102°41,北纬36°44-39°5。东南与西宁市的大通县、海东地区的互助、湟中、湟源县接壤;西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大治州的天峻县毗连;南与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县隔湖相望;东北与甘肃省的天祝、山丹、民乐、永昌、张掖、肃南等市、县毗邻。 州人民政府住所地:海晏县西海镇。邮政编码:812200。代码:632200。电话区号:0970。

可可西海在什么地方

可可托海镇,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富蕴县,位于富蕴县北部,东临吐尔洪乡,南、西与铁买克乡相连,北同蒙古国毗邻。2018年,可可托海镇区域面积17.1平方千米,户籍人口有4870人。

可可西海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北部。哈萨克语"绿色的丛林”意思。蒙古语意为"篮色的河湾”。高度在1200~2226米之间。

西海是怎么形成的

青海湖古称"鲜水"、"西海",是个由地层断裂陷落后形成的咸水湖。

汉族人民给它取名"青海湖",既说明了湖水的颜色,也反映了它的面积之天。蒙古族人民给它取名"库库诺尔"("库克诺尔"的变音),藏族人民称它为"错温布",都是青色的湖的意思。青海省也由湖得名。有时,那湛蓝的青海湖竟变成绿的了.你看,那湖面就像一块绿翡翠一样闪闪发光.水天一色,波光潋滟,流云雁影倒映湖中,十分迷人。

古时的西海、北海是指哪里

当年苏武牧羊的地方,叫做北海,就是现在在俄罗斯境内的贝加尔湖,该湖在清朝以前一直是我国北方的匈奴、蒙古等民族游牧的地方。

青海湖,古称“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蒙语称“库库诺尔”,藏语称“错温波”,意为“青色的海”、“蓝色的海洋”。由于青海湖一带早先属于卑禾羌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汉代也有人称它为“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

青海湖古称“西海”、“羌海”,又称“鲜水”、“鲜海”,汉代也有人称为“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藏语称为“错温布”、蒙古语称为“库库诺尔”,意思均为“蓝色的湖泊”。苏武牧羊的“北海”并非大海,而是今天的贝加尔湖。我国汉代称之为“柏海”,元代称之为“菊海”,18世纪初的《异域录》称之为“柏海儿湖”,《大清一统志》称为“白哈儿湖”。蒙古人称之为“达赖诺尔”,意为“圣海”,早期沙俄殖民者亦称之为“圣海”。

青海湖古代是什么地名

青海在古代被称为西海。

西海,青海湖古称,又称鲜水、鲜海、卑禾羌海。藏语叫做“错温波”,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语称它为“库库诺尔”,即“蓝色的海洋”。

青海湖位于中国青海省内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中国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内陆湖。早期面积4236.6平方公里,现因人为及气候因素而极遽减小,环湖周长360多公里。湖水平均深约21米多,最大水深为32.8米,蓄水量1050亿立方米,湖面海拔3260米。

北京的后海清朝叫什么

北京有一处后海,是北京水的代表,也是北京旅游必须要来的一个地方。

什么是“海”

首先,说是“海”,其实是一个巨大的人工湖,是旧时皇家独享的一泓清池。明明是湖,为什么叫做海呢?因为这里曾经是元大都的码头,水域很大,满语和蒙语形容大的时候就说海了。蒙古人很少见到大海,他们见到大一点的湖泊就夸其大,称其为海。所以,北京被称为海的地方就多。后海便是其一,一直沿用至今。

其次,后海为什么叫“后海”?因为,后海是什刹海的一个组成部分,由前海、后海、西海三块水面组成的什刹海,为了与北海、中海、南海“前三海”区别,被称作“后三海”。

俗语说,“先有什刹海,后有北京城”。后海是13世纪元大都规划设计的基本项目之一,什刹海周边从元代起就是大都城繁华商业区,它在当时是漕运的终点,被称为“北京古海港”,据说,后海的水域连着故宫的龙脉,从古至今都是风水宝地。清代起就成为游乐消夏之所,为燕京胜景之一。

青海古代是什么国家

青海在古代被称为西海。西海,青海湖古称,又称鲜水、鲜海、卑禾羌海。藏语叫做“错温波”,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语称它为“库库诺尔”,即“蓝色的海洋”。

青海境内出现了第一个独立于中原王朝的国家,这个国家是一个从东北发源的民族鲜卑族建立的,这就是建于公元4世纪的吐谷浑国。南北朝时期青海地方出现了第一个独立国家吐谷浑,强大的汉帝国解体以后,整个中国陷入到一个分裂混乱的时期,并持续了几百年的时间,这就是历史上的五胡十六国时代

吐谷浑国:吐谷浑是西晋至唐朝时位于祁连山脉和黄河上游谷地以及凉州的一个独立国家。吐谷浑本是辽东鲜卑慕容部的一支,西晋永嘉时,其首领吐谷浑率众徙于陇右袍罕甘松地带,进而占领今青海湖以西,西极今青海柴达木盆地以南数千里,建立吐谷浑国,其活动范围包括今青海海南、海西和果洛北部一带。

古称:西海、鲜水海、卑禾羌海

自十六国时期称青海。藏语称错温波,蒙古语称库库诺尔,均意为青色的湖。古为西戎地,汉为西羌地。西汉后期曾于湖北岸置西海郡,隋朝时北部是中国领土,1242年全部并入蒙古大汗国,蒙古大汗国后成为元朝,从元朝开始时全部是中国领土,其土地属宣政院管辖;明属朵甘都司等;清朝初为卫藏地,后分设西宁办事大臣,又称青海办事大臣,为青海得名的开始;中华民国初设青海办事长官,后属甘边宁海镇守使,之后建青海省,省名至今未变。

青海古代叫三危地,西戎氏羌地。青海省简称“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西宁。

什刹海历史

什刹海的历史:

魏嘉平二年(250年)征北将军刘靖驻守蓟城时,命军士千人在桑乾河上修戾陵堰,开车箱渠、导高梁河水灌溉。13世纪,蒙古灭金在的宫殿毁于大火,元世祖忽必烈决定另建一座新的都城。什刹海是元大都规划设计的最基本的依据之一。

全城自北向南的中轴线是紧傍积水潭而选定的;大都城四面的城墙位置是依积水潭东南岸的距离而建的。

元朝曾依托这一片水域在东岸确定了都城建设的中轴线,什刹海始成为元、明、清三代城市规划和水系的核心。元代名海子,为一宽而长的水面,明初缩小,后逐渐形成西海﹑后海﹑前海,三海水道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