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鸡有固定的窝吗 蒙古历史窝台

目录导航:

  1. 野鸡有固定的窝吗
  2. 金腰燕为什么喜欢占家燕的窝
  3. 什么时候收复吐蕃
  4. 辽金历史
  5. 蒙古百灵鸟头窝在阳历几月份
  6. 蒙古包的最初原型
  7. 铁木真后谁做了王帝
野鸡有固定的窝吗

大多数鸟类都有固定的窝。

除非原来的窝已经被破坏或因为安全的原因(如后代被抓走或被伤害),一般情况下它们不会随意变更栖息地的位置。野鸡也不例外。它的窝一般存在于杂草之中,隐蔽性极强。

有的。

野鸡一般喜欢栖息于低山得丘陵、农田、地边、沼泽草地,以及林缘灌丛和公路两边的灌丛与草地中,杂食性。所吃食物随地区和季节而不同。分布于欧洲东南部、小亚细亚、中亚、中国、蒙古、朝鲜、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南部以及越南北部和缅甸东北部。

野鸡有固定的窝,它的窝是很不容易发现的,野鸡是飞行动物警惕性非常高住的窝离人群较远才不能发现它,野鸡的产蛋和出窝的小鸡崽比较高很不容易生病,发展速度很快的,野鸡也很少在白天出来露面,野鸡怕的是猫头鹰人很少抓到野鸡的。

金腰燕为什么喜欢占家燕的窝

由于生态地位类似,因此往往有较为激烈的竞争。家燕通常占据城市、县城,而金腰燕则通常出现在缺少家燕的村庄、山区,以避免种间竞争。

虽然金腰燕在屋外屋檐处筑巢,而家燕多喜欢在壁灯,或是有支持物的墙体处筑巢,但金腰燕一旦发现家燕的巢就会迅速占据!至于为什么?没有原因,本性使然!

金腰燕喜欢家燕的窝,既安全,又舒适。

金腰燕是燕科燕属动物。其主要分布于西伯利亚、蒙古、朝鲜、中南半岛、印度、尼泊尔及中国。金腰燕体上体黑色,具有辉蓝色光泽,腰部栗色,脸颊部棕色,下体棕白色,而多具有黑色的细纵纹,尾甚长,为深凹形。

家燕的窝既舒适又安全,还不用自己费心费力地去搭建,所以为了保护下一代的安全,金腰燕喜欢侵占家燕的窝。

什么时候收复吐蕃

1271年,忽必烈宣布继承为中国皇帝,建立了元朝。而吐蕃地区也归属于元朝的宣政院来管辖,并在西藏清查民户、设置驿站、征收赋税、驻扎军队、任命官员,统一历法和刑法。

元朝在西藏设立了乌思藏宣慰司,下设13个万户府和若干个千户所。这些措施正式标志着西藏在历史上第一次完整地纳入了中国的版图。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蒙古人在政治上征服了西藏,然而在信仰上又被西藏的佛教征服。此后,蒙古人也大多数改信藏传佛教,蒙古和西藏的关系变得密切起来。

唐对吐蕃之战,就是唐代唐军收复被吐蕃侵占的西域和青海疆土的战争。此历时近200年的战争,大体分为4个阶段。

咸亨元年至圣历二年(670~699年), 吐蕃侵占了唐朝西域龟兹等4镇及青海大部分疆土,唐派薛仁贵等征讨均遭惨败。

圣历二年至天宝六年(699~747年),唐趁吐蕃国王与大相自残之机,收复了大片失地。

天宝十四年(755年)唐“安史之乱”,吐蕃卷土重来,一度攻陷唐都城长安。唐平“安史之乱”后,国力渐强,吐蕃力衰。

大中五年(851年)唐趁吐蕃再次内乱,张义潮率兵收复新疆、青海、甘肃等11州,西域龟兹等4镇及青海大部重属唐朝。

1206年,蒙古汗国建立,开始走向了统一东亚大陆的进程。

此时的吐蕃地区被分为了乌思藏(西藏)、康巴(西康)和安多(青海)三部分,乌思藏又分为了前藏、后藏和阿里三部分,前藏是拉萨和山南地区,后藏是日喀则地区,阿里在藏北高原上。

1240年,阔端部下道尔达率军远征吐蕃(蒙古人将之称为乌思藏),这只军队深入了吐蕃境内,最远到达了尼泊尔。在蒙古军队的威慑之下,吐蕃各部不得不臣服于蒙古。

此后,窝端邀请后藏势力最大的萨迦派寺主萨迦·班智达来凉州会盟,标志着吐蕃地区正式纳入了蒙古国的版图。

辽金历史

辽朝(907年—1125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传九帝,享国二百一十八年。

907年,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部落联盟首领,916年始建年号,建国号“契丹”,定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罗城)。947年,辽太宗率军南下中原,攻占汴京(今河南开封),耶律德光于汴京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大辽”,改年号为“大同”。983年复更名“大契丹”。1007年辽圣宗迁都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1066年辽道宗耶律洪基复国号“辽”。1125年被金朝所灭。

金:

金朝(1115年-1234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统治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的封建王朝,完颜阿骨打(完颜旻)所建。西与西夏、蒙古等接壤,南与南宋对峙。共传十帝,享国119年。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完颜旻)统一女真诸部后起兵反辽。1115年在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立国,国号金,建元“收国”。1125年灭辽朝,1127年又发动靖康之变灭北宋。1130年,宋高宗赵构向金帝上降表称臣。1153年,海陵王完颜亮迁都中都(今北京)。金世宗、金章宗统治时期政治文化达到巅峰,金章宗在位后期急剧由盛转衰。金宣宗继位后,内部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外受大蒙古国南侵,被迫迁都汴京(今河南开封)。1234年,金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夹击下覆亡于蔡州。

宋辽金时期的时代特征

1、政治

由政权并立到逐步统一。先是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后是两宋政权与辽、夏、金、蒙古政权的并立,最后归于元朝统一中央集权加强。宋太祖采取分散中央与地方权利的方法,把军权、行政权和财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

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农业取得重大成就,手工业生产规模与技术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活跃,对外贸易频繁,封建经济高度繁荣。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辽、夏、金的民族经济有一定发展。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3、民族关系

民族政权并立。和平是民族关系的主流,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4、对外关系

海外贸易发达,对外贸易由传统陆路为主转到以海路为主。

5、科技文化

科技文化成就突出,全面繁荣,影响深远。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继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大大推进了世界文明的进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全面繁荣,取得辉煌成就。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

科技文化的发展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火药、火器大量使用;大量文学作品反映了战

辽(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是契丹族在我国北方建立起来的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政权,它与五代同时开始,又和北宋几乎同时结束。作为少shǎo数shù民族的统治,虽然与中原地区常年征战,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它却深受着中原汉文化的影响。

契丹的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原是部落联盟的军事首长,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他击败了的剌là葛ɡě、迭dié剌là等人,于公元916年即皇帝位,成立了契丹国(契丹于938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改为辽)。契丹建国后,阿保机逐zhú步消灭了周边的弱小部落,又于公元926年,消灭了渤海国(今辽宁东部到黑龙江南部一带),基本完成了其统一的征程。

从公元926年到947年,是太宗耶律德光统治的时代,在这一阶段,辽国从石敬塘的手中得到了燕云十六州。以此为基础,辽开始了对中原地区的扩张。耶律德光数shù次对晋发兵,希望征服整个中国,但因中原人民的反抗,使其计划搁浅了下来。

在太宗之后,经世宗阮ruǎn和穆宗璟两代,辽的统治内部出现了激烈的纷争,直到景宗贤时,其统治才渐渐稳定下来。

景宗死后,其子十二岁的耶律隆绪即位,是为辽圣宗。由于圣宗年龄尚小,所以由其母萧太后摄政,萧太后是辽历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她谴耶律休哥为大将,于圣宗四年(987年)进兵攻宋,打败宋军。此后,辽国连年发兵攻宋,至圣宗二十二年,辽国攻至澶州城下,与宋真宗签定了'檀渊之盟',迫使宋朝年年向辽国进贡'岁币',辽宋两国从此相对安定下来。辽圣宗依靠宋国的进贡,使辽的经济发展起来,此时辽国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经过圣宗、兴宗的盛世之后,辽国开始走向衰亡。公元1101年,辽天祚zuò帝即位,此时随着女真族的兴起,辽国的统治逐渐受到威胁。公元1115年,金兵攻占辽国重镇黄龙府,随后又与宋朝订立'海上之盟',共同抗辽。金兵在几年的时间里,占领了包括东京辽阳府在内的大部分辽国土地,公元1125年,金国俘虏了逃亡中的天祚帝,辽国自此灭亡。

金国

金(公元1115年~公元1234年)是我国历史上继辽之后的另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它在消灭辽之后,又消灭了北宋王朝,基本统一了中国北方。

金国的建立者女真族生活在我国黑龙江中下游和长白山地区,在辽统治初期,它还处于原始氏族形态,但随着人口的增加与铁器的大量使用,使其快速发展起来,到辽末年,女真族以成为北方一支不可小觑qù的力量。公元1114年,女真贵族完颜阿骨打誓师起义,次年,阿骨打称帝,建立了金王朝。金王朝建立后,阿骨打马上发兵攻打辽国控制女真族的咽喉要道--黄龙府(今吉林农安县境)。辽国此时发现事态严重,但以无力回天。公元1125年,辽天祚帝被俘,金国完全控制了北方。

在消灭辽国以后,金国把矛头指向宋朝。自太宗吴wú乞qǐ买mǎi,金国大举进攻宋朝,虽然宋军民全力反抗,但由于宋统治者的无能,使得金国连连得胜,最终攻占了北宋都城开封,虏去徽钦二帝,使北宋灭亡。南宋王朝的建立使得金国继续向南进兵,而南宋的抗金名将岳飞、韩世忠等人对金国的抵抗使得金军实力大降,无力再和南宋交战,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直至金国被蒙古族灭亡。

金国在刚刚建立起来的时候,国力非常落后,在其内部还存在着一些原始制度的残余。自太宗、熙xī宗、海陵王以来,金国进行了全面的转型,使其从原来的游牧部落变为了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封建集权制国家,为其今后的发展奠diàn定了基础。

金国的后期,虽然南宋王朝对其并无任何威胁,但北方发展起来的蒙古族却成了金国的劲敌。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成为北方最强大的一支军事力量。公元1121年,蒙古开始了灭金的战争。成吉思汗、窝wō阔kuò台tái先后发动多次对金国的战役,这大大削弱了金国的国力。为躲避蒙古的进攻,金不得不南迁至黄河以南,希望依靠黄河天堑qiàn阻挡南进的蒙古军队。但黄河挡不住蒙古骑兵的铁tiě蹄tí,公元1233年,元太宗窝阔台、率军攻下汴京,金哀宗逃至蔡州,次年,蔡州破,金国至此宣告灭亡,前后共历九帝,119年。

蒙古百灵鸟头窝在阳历几月份

蒙古百灵鸟为夏候鸟或留鸟。繁殖期(头窝)为阳历的5-7月,营巢于草丛基部的地面上,每窝产卵4~5枚,卵浅褐色或近白色,上密缀褐色细斑。大约经过15天孵化,雏鸟破壳而出。刚出壳的雏鸟赤身裸体,只在一些部位长有绒羽,7天后才睁开双眼。

蒙古包的最初原型

说到蒙古包,不能不提这个名称的由来。实际上,自古以来蒙古人和其它一些民族称这种房子为“格日”(Ger),而到了17世纪,因为满族人叫格日为“蒙古包”(“包”是满语,房屋之意),蒙古包这个名称被广泛接受。至今草原牧民一般不说“Mongol ger”(蒙古包)而仍然沿用“格日”的旧称谓,他们称土木或砖瓦结构的房屋为“百盛”(过去写作“板升”或“把什”)。另外,有人还管蒙古包叫“毡房”、“毡包”,古代中原人叫“穹庐”等

蒙古包的历史起源比较有趣,竟然源于窝棚。蒙古族的祖先最初建造房屋时,由于不知道窝棚“奥尼”(椽子)的固定方法,因此,“……他们用活树当作中心立柱,围绕中心柱斜立几根桅干,然后上面盖上茅草便成为茅屋。后来,人类的智力逐渐得到了开发,学会了在山坡或山岗地带挖洞(窑洞)居住。同时出现了叫“西仁巴”(茅屋)的,适合于人类身高条件的用树木搭建的各种布日哥(茅屋)。再后来,人类的智慧更进一步得到了开发,一些手艺人建造出了更适合人类居住的茅屋,人们把那些能建造这种茅屋的人称之为大尔罕(巧匠)。

蒙古包有其发展、演变的过程:古人制造洞室,沿洞壁用木头、石头砌到洞沿,上面搭一些横木封顶就成了洞室。洞顶要留一口子,供人出入及走烟、出气、采光、通风之用,后来发展成蒙古包的门和天窗。那时称这种洞室为乌尔斡,“乌尔”原意为“挖”的意思,现代蒙古语中已经专指蒙古包天窗上的顶毡,引伸为“家”、“户”等意。

在狩猎采集时代,蒙古族住在窝棚里,这种圆形拱顶的隐蔽窝以活树为支柱,用桦树皮覆盖,制作简单,便于遗弃。随着原始人类由采集向狩猎过渡,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同时也把一部分食草动物逐渐驯养成家畜,出现了畜牧业的胚胎。这就要求有一种便于迁徙的居室,于是窝棚之类的建筑应运而生。在狩猎时代向游牧时代过渡时,其居住由窝棚过渡到帐篷,帐篷用树木做支架上盖毛皮。

进入畜牧社会,蒙古包支架变成哈纳,同上面提到的洞顶变成天窗结合在一起,便有了蒙古包的雏形。也出现了毛毡帐,其形似天幕,用羊毛毪覆盖。据《呼伦贝尔概要》载:“呼伦贝尔之普通蒙人,每限于游牧,依水草而居,转徙无常,概以穹庐为栖止。此种天幕生涯,可蔽风雪,可防虎狼。”“穹庐'满洲语曰‘蒙古博’,俗读‘博’为‘包’。”宋末元初辽人赵良嗣诗曰:“朔风吹雪下鸡山,烛暗穹庐夜色寒”,所咏的就是蒙古包

蒙古包的形成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猿人住天然山洞,古人改造利用现成山洞居住。到了今人时代,才会自己制造“洞室”,在地面挖一个地洞,沿洞壁用木头、石头之类诌甃起来,甃得快齐至洞沿,再在洞中栽一排木杆,上面搭一些横木封顶,就成了洞室--乌尔斡。

铁木真后谁做了王帝

孛儿只斤·窝阔台(公元1186年—公元1241年12月11日),蒙古帝国可汗,史称“窝阔台汗”。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第三子。公元1225年封于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一带,建斡耳朵于也迷里城(今新疆额敏县)。公元1229年忽里台大会被拥戴登基,管理整个蒙古帝国。

他继续父亲的遗志扩张领土,南下灭金朝,派拔都远征欧洲,他在位期间疆域版图曾扩充到中亚、华北和东欧。公元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忽必烈追尊窝阔台庙号为太宗,谥号英文皇帝。

成吉思汗死后谁继位: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他死后是谁继承了他的汗位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孛儿只斤·窝阔台(公元1186年—公元1241年12月11日),蒙古帝国可汗,史称“窝阔台汗”。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第三子。公元1225年封于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一带,建斡耳朵于也迷里城(今新疆额敏县)。

公元1229年忽里台大会被拥戴登基,管理整个蒙古帝国。他继续父亲的遗志扩张领土,南下灭金朝,派拔都远征欧洲,他在位期间疆域版图曾扩充到中亚、华北和东欧。公元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忽必烈追尊窝阔台庙号为太宗,谥号英文皇帝。

在蒙古帝国初具规模之后,深沉有大略的成吉思汗认识到自己需要一位政治家以巩固和发展他所创立的帝国,完成他的未竟之业,而不光是需要一位攻城略地的军事家。窝阔台足智多谋,治国才能较拖雷更全面。从帝国的前途出发,成吉思汗克制了自己对幼子的宠爱之情,量才用人,打破蒙古的旧传统,擢升窝阔台为继承人。

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准备挥师西征。他与皇后们话别,只命忽兰夫人从行。也遂皇后含泪说道:“诸皇子中,嫡出的共有四人,主上千秋万岁后,应由何人承统?您顶柱般的御体一倒,象群雀般的国民由谁来管?乱麻一样的民众托谁治理?让诸子诸弟,众多的臣民以及我们软弱愚昧的妇女也知道此事吧!”

成吉思汗叹道:“虽是妇女,也遂的话是对的。不论是谁,弟弟们,儿孙们,还是孛儿出、木华黎,都未曾提出这样的建议。我此次西征,要翻山渡河,平定众多的国家,世上没有长生不老之人,是到了确定后嗣的时候啦。”成吉思汗当下召见诸子及胞弟,议定窝阔台为汗位继承人。

窝阔台被确立为继承人之后,随同父亲踏上了讨伐花剌子模国的征程。蒙古军队共分四路:一路由窝阔台、察合台指挥进攻讹答剌;一路由术赤指挥沿忽章河而下取毡的;另一路由阿剌黑那颜率领南下取别纳客忒(前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塔什干南,锡尔河北岸)、忽毡(前苏联列宁纳巴德)等地;成吉思汗和拖雷统主力越过沙漠,直趋不花剌。

窝阔台、察合台奉命统兵攻打讹答剌。城内的防御工事极为坚固,粮食储存充足。攻防战进行的极为激烈。数月之后,城中粮尽援绝,部分敌军想乘借夜色突围出走,结果被全部围歼。窝阔台、察合台督军猛攻,前仆后继,终于攻破城堞。守将亦难出自知有杀害蒙古商队之仇难以脱免,率残部拼死抵抗,巷战不胜,退守内堡,相持一个月后,其部众食尽力乏,一半饿死,一半战死。仅剩的两个兵卒还登屋揭瓦飞掷蒙古军。

窝阔台、察合台并马突入,将亦难出团团围住。凶悍的亦难出垂死挣扎,终被蒙古兵射倒,擒入囚笼,押送到成吉思汗在撒麻耳干的大营,用银液灌注口耳,将贪恋财物的亦难出处死。蒙古军攻下讹答刺后,大肆杀掠,将其城堡夷为平地。

公元1220年夏,成吉思汗率军在撒麻耳干、那里沙不(前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哈尔希)附近草原,休养士马,准备下一步的进攻。等到秋高马肥后,他就派遣窝阔台、察合台率领右翼军去取花刺子模首都玉龙杰赤(前苏联土库曼共和国库尼亚乌尔根奇),命术赤率本部兵从其驻营地南下会合。

窝阔台、察合台和术赤各率本部兵马,先后抵达玉龙杰赤城下。玉龙杰赤城跨阿母河两岸,中有桥梁相连,蒙古军3000人欲夺取桥梁,结果全被守军杀死,于是城内守军胆气更壮,屡屡杀伤攻城的蒙古军。由于该地区将成为术赤的领地,因此他尽力想避免破坏这个富裕的都市,采取了“软攻”的办法。

察合台再次与术赤发生争执,兄弟失和,蒙古军号令不一,连攻数月也未见成效。在阿富汗境内的成吉思汗了解此情后,委派窝阔台为最高指挥官,由他统一指挥。窝阔台调解了兄弟的关系,严整了军纪,随即转入总攻。

蒙古军终于攻入城中,用石油纵火烧屋,他们每占领一个城区都遭到城民的激烈抵抗,从一条街到另一条街,从一家到另一家。达到了寸土必争,尺地必夺的激烈程度。妇女儿童都参加了战斗。激战持续了九天,最后只剩下三个街区,守者力竭请降。

蒙古军将居民全部赶出城外,10万工匠被遣送东方,其余人分配各军,除年青妇女和儿童掳为奴婢外,尽数屠杀。杀掠之后,又决阿母河堤,放水灌城,藏在城中的人全被淹死。

玉龙杰赤战后,窝阔台和察合台各率所部与已攻取塔里寒诸寨的成吉思汗会合,一起进军哥疾宁。花刺子模沙(国王)札兰丁慌忙弃城撤退到申河(印度河),准备渡河进入印度。蒙古军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就占领了哥疾宁,随即尾追到申河岸边,札兰丁因渡船缺乏,还没来得及渡河。成吉思汗率窝阔台等猛攻,札兰丁全军溃败,只率四千余众逃入印度。

公元1224年春,成吉思汗到达锡尔河畔,在不花剌附近狩猎的窝阔台与察合台为给父亲奉送猎获物来此相会,并一起狩猎。公元1225年春,窝阔台随父亲回到蒙古故土,结束了持续7年的历史性远征。

太宗窝阔台(1186-1241)1229年即位,在位13年

窝阔台,成吉思汗的第三子,成吉思汗死后,由其四子拖雷监国一年,1229年才由窝阔台即位。1234年,联合宋朝灭掉金国。又攻南宋,1241年,死时年56岁。

铁木真(成吉思汗)的第三个儿子窝阔台继承了他的汗位。1229年忽里台大会上,铁木真的第二个儿子察合台遵照遗命拥戴窝阔台登基,管理整个蒙古帝国。他在位期间成功完全征服中亚、华北和东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