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明朝“西陲屏蔽”的西北诸卫几年之内便改换门庭。也先在其地恢复了元代甘肃行省的建制,统一管辖诸卫事宜。
到1448年,也先掌握实权的蒙古汗廷控制了东起女真,西达哈密及其以西的裕勒都斯河流域,北抵叶尼塞河上游,南临长城的广袤地区,“漠北东西万里,无敢与之抗者”。也先手下的精锐骑兵已经达到15万之巨。
事变详细经过
7月17日,英宗皇帝、王振与扈从的文武大臣率数十万大军从北京出发,儿戏般的地开始了亲征。由于准备极不充分,一路之上,“士兵乏粮,僵尸满路”,没等作战便开始严重减员,扈从文武纷纷上书劝止前行,均被王振呵斥。
也先得知明英宗大军赶来,于是佯装撤退,引诱明军深入,打算一举将其消灭。
8月初一,英宗的亲征军抵达大同,也先得知明英宗大军赶来,于是佯装撤退,引诱明军深入,打算一举将其消灭。。这时,太监郭敬赶到,报告了明军惨败的消息,明英宗吓破了胆子,打算撤退会回京。
最初明英宗率军直趋大同,很可能认为瓦剌军队主力在大同以北。其实当时瓦剌的游牧区域,西达东胜,东至阳和,北逾阴山,南抵长城,其部下阿剌知院部更在偏东一带。而夏季也先往往牧于偏东一带。正统十四年夏瓦剌刚刚东征女真归来,所居应更偏东。土木之变前瓦剌从阳和、独石两个方向入侵,就说明瓦剌主力已在大同东北、宣府西北。
这时,撤退路线有两条,北路和南路,北路极易遭到瓦剌军队的侧面攻击,非常危险,所以明英宗选择了路途较远的南路。但是,明英宗始终没有得到独石兵溃,阿剌知院已经杀到居庸关城下,并且等待多日的消息。所以率大军直趋居庸关。
也先见到明军撤退,率军3万追杀过来。尾随明军。
几十万大军在明英宗、王振胡乱的指挥下越来越混乱,士兵疲弊不堪。8月初十到达宣府时,也先兵马追到,恭顺侯吴克忠任殿军抵御,兵败战死。之后成国公朱勇、永顺伯薛绶率4万人出战。结果又被包围全歼。
也先发现明军不堪一击,胆气顿壮,准备与之决战。
8月14日,英宗大军到达土木堡,这里仅离怀来20里。但是前方的怀来已经被蒙古军占领,那是阿剌知院的骑兵,早已在此很多时日。这里的很多堡垒被明军抛弃,粮草很多,阿剌知院的部队索性住了下来。
次日,也先率军赶到,为了争取时间,他身边只有先头部队2万骑兵,但仍然迅速占据桑干河,阿剌知院的数万骑兵也全部赶来支援,埋伏于附近,将明军包围。
明军虽然无能,但毕竟人数众多,也先知道强攻无法取胜,于是主动派遣使节谈和,骗得英宗将营中所带金银珠宝交出,便伪装撤退。
看到也先准备解围,王振断然下令全军立即开拔。在这样的命令下,明军行列大乱,士兵争先奔逃。
一直等待这一刻的也先立即集结骑兵四面突击,蹂阵而入。
于是明军大溃败,损失过半。明英宗被俘,这著名的“土木之变”。
但是,也先梦寐以求的,是建立自己的帝国,代替黄金家族成为蒙古的可汗。如果这个时候攻陷了北京,最为得益的,便是北元的“岱总汗”脱脱不花,自己若要篡位反而会增加困难。于是,他带着英宗皇帝于24日出边,到威宁海子、九十九泉、黑河等地“观光旅游”,在大青山两侧游牧一个多月,才又进入明边,决定将英宗皇帝送还北京,让明朝皇帝感激自己,从而不干涉自己篡位。
而这个时候,大明朝中的兵部尚书于谦已经和朝臣们拥立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为帝,下诏各地兵马勤王,在北京集结了20余万军队,下定决心不会答应也先的任何条件。
而也先阵营中,脱脱不花汗在得知俘虏英宗后,迅速从辽东赶来与也先汇合,希望一鼓作气拿下北京,“还于旧都”。但没想到也先根本没有进攻北京的意思,只是想把英宗送回,获取更多利益。脱脱不花汗于是再次消极怠工,到古北口后顿兵不前。知院阿剌在此次南征中所部损失不小,而也先的缴获最多却不分与他,于是也磨洋工,在宣府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