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西游的历史真相 历经19年十万多里(4)

  东归的玄奘又一次经历了十多年前的艰险路程,只是心情已截然不同。

  在于阗(今新疆和田一带),玄奘写信给唐太宗李世民,言辞恳切地检讨了当年自私出境的行为,简单阐述了西行求法的过程和成果。

  多年的经历使他明白,佛教的旺盛离不开政权的支持,他回到祖国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历经了重重磨难,深受佛学滋养的玄奘,比任何时候都要清醒、平静

  公元645初,走过110个国家,行程5万里的玄奘终于回到了长安。

  此时的长安,已经不是玄奘离开时的长安了,它已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46岁的玄奘,也早已变了模样。只有他那求佛求法求真的初心,19年没变。

  在大唐宰相亲自主持的盛大欢迎仪式上,堵塞了交通的百姓争相瞻仰那些来自印度的圣物,更想见见了不起的玄奘。

  玄奘并不在这样的狂欢现场,他正端坐在一个安静的房间里。历经了重重磨难,深受佛学滋养的玄奘,比任何时候都要清醒、平静。

  与唐太宗面谈,谢绝了辅佐提议,争取到了皇室对自己事业的支持后,玄奘开始组织、领导了宏大的佛经翻译工程。

  在他带回的657部典籍里,仅《瑜伽师地论》翻译成汉语就有16万句,至少一百多万字。

  他白天主持翻译工作,晚上则完成唐太宗交给他的一项任务:与弟子辩机一起记录了西行东归时,所见所闻的138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风土人情,终成《大唐西域记》。

  玄奘一边维持与皇室的关系,一边加快翻译,给弟子们讲经说法。他每天的睡眠不超过4个小时。

  为了更好地保存佛教圣物,玄奘还上书唐高宗李志,在慈恩寺修建了佛塔大雁塔。   

玄奘西游的历史真相

  年纪越来越大的玄奘,努力地在为佛教发展争取更大生存空间。

  公元659年,渐感身体虚弱的玄奘,为了避开干扰,申请到偏远的玉华寺(位于今陕西省铜川市)工作、居住。

  从此,玄奘再也没有踏入繁华。

  他抚摸着佛陀的雕像,又一次潸然泪下

  在玉华寺玄奘用四年时间翻译完规模最大的《大般若经》后,第一次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担心自己看不到全部佛经的翻译完成。

  公元664年正月初三,玄奘开始了《大宝积经》的翻译,勉强翻译几行后,他放下经卷,平静地看着弟子们说:我觉得我的体力和精力已经不足以再翻译如此大部的佛经了,我的归期将至。

  玄奘停止了历时19年的翻译工作。

  在亲自督造的石窟里,玄奘最后一次礼佛。他抚摸着佛陀的雕像,又一次潸然泪下。

  生命弥留之际,玄奘看见眼前有白莲花,成百上千的人马,身着锦绣服装,在音乐的伴奏中穿行在他的禅房前。

  “我在梦境中看到这些,表明我这一辈子所修的福慧没有白费。”玄奘平静地等待着圆寂时刻。

  二月初五夜半时分,弟子问保持右侧卧(右侧卧,即吉祥卧,佛教的一种修行姿势)姿势一动不动的玄奘:“您是不是已经决定可以生到弥勒佛净土呢?”

  玄奘回答:“得生。”

  在俗世生活了65年的玄奘,留下这最后两个字,去了自己向往的弥勒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