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东十多里后,玄奘想起了“绝不东移一步,以负先心”的誓言。一番思想斗争之后,他告诉自己:宁愿向西而死,绝不往东而生。
此时的玄奘,与其说把自己的生死交给这八百里沙漠,不如说是托付给了佛祖和菩萨。
“玄奘此行不求财利,无冀名誉,但为无上正法来耳。仰惟菩萨慈念群生,以救苦为务,此为苦矣,宁不知耶?”
饥渴、劳累的玄奘在沙漠中出现了幻觉,成群的妖魔鬼怪仿佛在他眼前,他只能不停地念诵《心经》来驱除恐惧,支撑自己前行。
第五天,滴水未进的玄奘一度昏迷倒下。
绝望中,那匹多次来往丝绸之路的老马,突然奔跑起来。玄奘拼尽最后的力气,追随它移动了几里地后,突然发现眼前一片水草。
玄奘相信,是佛祖给了他生命的希望。
翻越“死亡之地”
穿越大漠,九死一生的玄奘来到了伊吾(今新疆哈密一带)边境,当在一座寺庙看到迎接他的僧人后,百感交集的玄奘哭泣了起来。
西域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一带)国王见到了大唐高僧玄奘后,非常欣赏,极力挽留。他也有私心,希望留这位大唐高僧在身边,替他参谋国是,当时他夹在强大的大唐和凶悍的突厥人之间左右为难。
他挽留住玄奘的决心极其强大。玄奘表明了“只为求法,不可半途而废”的态度,仍得不到放行,他只好以绝食抗争。
在玄奘生命将要逝去之时,高昌王认输了。他还与玄奘结拜为兄弟,并为其添置了大量物资,派出随行人马。玄奘承诺,西行归来之际,来高昌讲经说法三年,作为感恩。
然而,继续西行的大队人马和财物引起了盗匪的注意,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公元628年初,玄奘一行来到了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北麓的凌山脚下,常年冰雪覆盖的凌山,是西行路上的一大天然屏障。
他们在冰天雪地里艰难行走,近一半人马葬身雪山,七天后,剩下的人马终于翻越了“死亡之地”。
在中亚,被当做异教徒驱赶、围攻
进入中亚撒马尔罕,这里是几大文化的交汇处,宗教信仰更是繁多易变。
7世纪初,佛教在此地凋零,佛寺荒凉,僧侣稀少。
当他们在飒秣建国一所废弃的寺院礼佛时,被群众当做异教徒驱赶、围攻。
但玄奘没有惧怕,他反而去面见国王,讲经说法。凭着对佛法的博学、见解,语言天赋,以及人格魅力,玄奘最终打动了国王,这个国家不再攻击僧人。
628年夏,玄奘进入今阿富汗境内。在这里,他们第二次翻越大雪山。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这样描述了这段路程:山谷高深,峰岩危险,风雪相继……群盗横行,杀害为务。
一路上,他们不仅要克服自然环境,通过各国关卡,还要小心强盗。
进入印度地界 差点被当做祭品
公元628年秋,在离开长安整整一年后,历经千辛万苦的玄奘终于进入了古印度地界。
这时,他身边的随从已经所剩无几。
古印度由大小70多个国家组成,包括现在的印度、孟加拉、尼泊尔等国。那烂陀所在的摩揭陀国位于今天的印度比哈尔邦。
玄奘一路南下,渡了几次大河,穿过湿热的丛林,授戒山中的盗匪,但令玄奘印象更深的是一路上众多的佛教圣迹,他还有幸在那揭罗曷国见到了佛顶骨舍利。
游历了几个国家后,玄奘来到了迦湿弥罗国(今克什米尔一带)。
此国是佛教历史上第四次结集佛典的地方,有相当完备的经典。迦湿弥罗第一高僧僧称法师认为玄奘才智很高,还专门为其开课。(艺术新青年微信公众号:yishuxinqingn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