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服饰特点 明朝男女人都穿什么衣服

  明朝十分重视整顿和恢复服饰制度。在洪武元年重新规定了服饰制度。明代的服饰面貌仪态端庄,气度宏美,成为中国近世纪服饰艺术的典范,因此,明朝的服饰形制之繁杂,纹彩之斑斓,质料之多样,裁制之精巧都超过了以往各代,明朝成为中国历代服饰登峰造极之黄金期。

  明代男子的日常服饰

  明代庶民男子的日常服饰,洪武年间规定:“戴四方平定巾,杂色盘领衣..穿皮扎”。四方平定巾亦称“方巾”,是一种四角方正,可以折叠的轻便纱帽。据载,朱元璋因奇其形状、喜其名称而令天下吏民俱服之。盘领衣即圆领长袍,因其领形似盘,故名盘领衣。皮扎是十分简便粗糙的皮履,多为北方人穿用,江南则可穿蒲草编的鞋子。头顶方巾,身穿盘领长袍,脚蹬皮扎,是明初平民男子最为普遍的装束。然而这种用行政命令硬性规定的千篇一律的穿戴方式不能维持长久。至洪武末年,民间服饰已悄悄地“巧制新样”,此后男装便日渐丰富起来。查诸史籍,明代200多年间,男子服式变幻繁多,其中流行最为普遍的有以下十几种:直缀、罩甲、、衫、褡护、裤褶、程子衣、裤、褂、裙、衫等等。

  这些服饰的款式、色彩、面料都随着社会风俗的变迁而多有变异。如直缀,明初庶民大多遵守政府规定穿“青布直身”,但后来,许多人都不是用布,而是用绢、绸等华丽面料来裁制,颜色也由单一的青色转而出现了沉香色、元色、酱色、玉色、淡蓝等,款式变得愈来愈长,尤其是衣袖非常肥阔,以至于民间谚语这样形容:“绵绸直缀盖在脚面上”,“二可怪,两只衣袖象布袋。”又如罩甲,本是骑马仪卫穿用的黄色短衫,正德以后衣身变长,不仅诸军步卒服用,市井小民也仿其制,用素花棉布裁制者颇多,富贵人家或以绸缎为之,下摆还常加饰丝穗,遂使罩甲成为广为流行的“时世妆”。

  一般说来,无论古今中外,男子服饰比之女子服饰都要简练平实得多,但在明代这种差异明显缩小,男服的变幻与流行周期与女服相去无多

  尤其是巾帽形制的繁盛,足以同时髦多变的女裙相媲美,明代史籍中留下正式名称的男子巾帽就不下40种,其中的唐巾、晋巾、席帽、万字巾、二仪巾、东坡巾、折角巾、华阳巾等是承继前朝,其他则多为明代所独创或更新之制,如四方平定巾、六合一统帽(瓜拉帽)、网巾、儒巾、飘飘巾、老人巾、瓦楞帽、边鼓帽、砂锅片、缣巾、阳明巾、金钱巾、凌云巾、烟墩帽等等。同一款式的巾帽,在不同时期也不尽相同。如四方平定巾,洪武时高矮大小适中,“其后,巾式时改,或高或低,或方或扁,或仿晋唐,或从时制”,到明末则变得十分高大,故民间有“头顶一个书橱”的形容。乡村野老、市镇卒贩们所喜戴的帽子,其样式也各随风尚而变,弘治时流行平顶,形似截筒一般,到正德年间则帽顶收拢,做成桃尖模样。名目繁多而又因时变异的男子巾帽,充分展示了明人极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一个角度反映出明代服饰的不拘一格、宏富大气。

  明代女子的日常服饰

  在服饰王国中,妇女的裙装因其世代盛行、常变常新而被誉为“月季花”,服饰风尚的变化往往首先从女裙开始。明代的女裙姿彩纷呈、出奇更新,近300年中,究竟有多少种式样实在难以计数。仅就大体而言,从质料上分有绫裙、绵裙、罗裙、绢裙、绸裙、丝裙、纱裙、布裙、麻裙、葛裙等;从工艺上分有画裙、插绣裙、堆纱裙、蹙金裙、细褶裙、合欢裙、凤尾裙等;从色泽上分有茜裙、郁金裙、绿裙、桃裙、紫裙、间色裙、月华裙、青裙、蓝裙、素白裙等,除了诏令严禁的明黄、鸦青和朱红外,裙色尽可随意。在美不胜收的明代女裙中,最能代表明人裁制工艺和审美情趣的当数凤尾裙和月华裙。凤尾裙用各色绸缎刺绣镶缝而成,制造时需将不同色彩的料子剪成大小规则的长条,每条分别精工绣制图案,然后在条幅两侧镶绣金线,碎逗缝合后,裙摆五彩缤纷,精致富丽犹如凤尾。月华裙则是一种手绘彩裙,用料十幅,每幅色泽不同,都采用含水分较多的浅淡颜色,或粉或白,或嫩绿或鹅黄,先在每幅上轻描淡绘,再缝合一起,腰部打裥,每裥一色,微风吹过,裙裾飘拂,色如月之光华,清新淡雅,格调脱俗,有着较高的审美欣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