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中国付出的代价沉重(3)


  会议主要讨论了德国问题、波兰问题、对意大利等战败国的基本政策和黑海海峡问题等。规定:必须使德国非军国主义化、民主化和肃清纳粹主义;苏美英法四国总司令分别在各自的占领区内行使管理权;英美承认波兰临时政府并与流亡政府断交;波兰西部边界问题由和会最后决定;设立外长会议讨论对德国和意大利等战败国的和约问题;认为关于海峡的《蒙特勒公约》应予修订;哥尼斯堡及其附近地区划归苏联。
  波茨坦会议期间出现了一个十分有意思的情节,没有参加波茨坦会议的中国政府首脑蒋介石,于1945年7月26日与美国总统杜鲁门、英国首相丘吉尔签署了着名的《波茨坦公告》,而参加会议的苏联元首斯大林却被排除在外。
  原来,雅尔塔会议美英两国的绥靖政策已经使得苏联势力深入欧洲中部,引起西方国家的巨大不安。如果苏联再度出兵对日作战,必将在远东获得更加广泛的利益,这是美英及其西方国家所不愿意看到的。但由于日本在战场上的顽强抵抗,太平洋战场进展缓慢,盟军不仅伤亡惨重,若要彻底取胜还将付出更大代价,促使苏联出兵就显得十分重要。美国新任总统杜鲁门在参加波茨坦会议前十分纠结,他说:“我已经准备好去会见丘吉尔和斯大林,可我真不想去,又不得不去,真是欲罢不能了。”

  就在会议期间,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将一份电报交给杜鲁门:美国成功研制出了原子弹,拟定轰炸目标为广岛、新泻、小仓和长崎。这一消息使杜鲁门感到十分振奋:苏联是否出兵问题不再那么刻不容缓,这意味着苏联扩张野心受挫。于是,美国决定撇开苏联,只与中国和英国发表联合声明,这就是《波茨坦公告》的由来。
  在公告中,三国声明: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并对此种行动之诚意予以适当之各项保证。除此一途,日本即将迅速完全毁灭。
  1945年8月14日,日本当局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次日日本天皇宣读“终战诏书”,宣布投降。
  冷战开始与德国分裂
  德国战败后,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决定,美英法苏四国对德国进行了军事占领。苏联在占领区大量拆除占领区工业,搬迁德国资产作为战争赔偿,使生产能力下降了26%,到1948年春天,占领区被拆除了1900家工厂,其中1700家整体搬迁,同时还带走了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到苏联去安装这些设备。对于没有搬迁的工厂,则将产品据为己有。至1953年,苏联占领区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被用于占领开销和赔偿。据统计,苏联从占领区榨取的财富远远超过了雅尔塔会议规定的一百亿美元的赔偿费用。此外,苏联还对占领区实行国有化运动,以消灭容克阶级和大资产阶级。
  而西方占领区政策和苏联占领区的政策截然相反,西方采取了复兴战后欧洲的马歇尔计划和德国重建政策,大大刺激了西方占领区的经济发展,经济很快开始复苏。德国东西方占领区在政治、经济政策上的严重分化,使得德国分裂迹象越来越明显。在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发表着名演讲:“从波罗的海便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道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拉下”。他的“铁幕演说”成为“冷战”的标志。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对美国议会发表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国情咨文,强调了对共产主义的遏制,他的这个演讲被赋予了全球性政策的意义。他说:今日世界的所有国家都面临着对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选择,一种是以大多数人的意志为基础的自由制度,另一种是以强加于大多数人的意志为基础的极权政体,而美国政策必须支持那些自由国家人民抵抗武装的少数人。他强调:“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杜鲁门这篇咨文是美国第一个具有全球战略性质的对外战略和安全战略,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个重大转折。3月至4月在苏联举行了莫斯科外长会议,东西方关系破裂,美国政策转向了对苏联扩张的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