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国陆逊人物形象分析(2)

谋略出众的陆逊曾经策划夷陵之战,成为极有代表意义的积极防御成功的战例,此后他在东吴出将入相。不过后期晚年因为卷入立嗣之争,力保太子孙和而受孙权责罚,由于陆逊多次被反复责备,最终于245年3月19日忧愤而亡,葬于江苏苏州。

陆逊心中自有雄才大略,才堪重负,为孙权立下汗马功劳。此其一生,却不得善果,也是一大可惜。

陆逊墓在什么地方

在苏州娄门外五里许有个陆墓乡,因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陆墓埋葬于此而得名。虽然如今已经不复存在,不过,在赤壁市北边有一个三国陆逊营,在此重修了陆逊墓。

陆逊像

陆逊像

陆逊,生于183年,猝于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约,是吴郡吴县人。曾经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是三国时期孙吴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

陆家在江东是名门大族,陆逊自小失去父亲,跟随堂祖父庐江太守陆康长大,后被送往亲戚家。青年时期曾是江东远近闻名的书生,温文尔雅,才华横溢。

孙策死后,孙权招揽名士,二十一岁的陆逊应召前去,并迅速展露头角,成为孙权极为重视的心腹幕僚。

孙权为了拉拢人心,将自己哥哥的次女许配给陆逊,在吕蒙死后,陆逊成为吴国抵抗魏蜀的支柱力量。在他多年的作战中,不得不提的是夷陵之战,这是第一次积极防御成功的战例。

而陆逊为人小心谨慎,才堪负重,孙权曾多次询问陆逊的意见用于作战。但他也并不是十分的相信陆逊,虽然让他统领军事,却并没有给他军政大全。而在陆逊的晚年时期,更因为力保太子卷入立嗣之争而反复受孙权的责罚,多年郁郁,终于在245年3月19日陆逊忧愤而亡,这样一位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一生的辉煌从此也长埋地下。

陆逊的本名是陆议,历史的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他为何改名,何时改名,最大的猜测只是在他死后,由孙权赐名,改为陆逊,如今的陆逊墓也正是如此。

孙权与陆逊论周瑜的目的是什么

孙权与陆逊论周瑜,是三国时期的典故,当时孙权不仅仅是和陆逊谈论周瑜,还有鲁肃和吕蒙。那么他和陆逊谈论这些的目的是什么呢?

周瑜像

周瑜像

他和陆逊说周瑜的功绩他已经没有办法超越,并且列举了很多周瑜的事件,主要讲了两件称心的事。另外他还说了鲁肃和吕蒙的缺点,当时他觉得这二人不堪重用。但是经过周瑜的劝解,认为瑕不掩瑜,可以让他们两个在适合的岗位上做出功绩。因为鲁肃计谋比较高,虽然还是有不足,但是掩盖不了优点。而吕蒙虽然年轻的时候比较武断,杀人比较随便,但是之后可以约束自己,器量逐渐可以和国士媲美,不仅仅只是一个武将。

孙权将周瑜、鲁肃和吕蒙各自的功过,还有为人处世都和陆逊分析了一遍,所以我觉得他是交陆逊怎么为人处世。因为陆逊是东吴的望族,适逢家中变故,所以没办法才在算是仇人的营帐中谋生,所以孙权难免会担心陆逊有其他心思。

而陆逊在东吴的声望很高,孙权为了拉拢他,甚至将孙策的次女下嫁于他,他对陆逊一边重用一边防备,他和陆逊谈论这么多无非也是告诉陆逊他看人不会只看缺点,会更重视优点,等于给陆逊一个保证。

而周瑜恰好是一个例证,无论成败,在军中的声望始终很高。陆逊也没有辜负孙权的期望,虽然后期没有太大的成就,但是也是胜多负少,并且足智多谋的。

三国东吴名将陆逊的资料

陆逊,本名陆仪,字伯言,三国时期东吴的名将,出生于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世代为江东望族。在吴蜀争夺荆州的时候脱颖而出,成为吴国杰出的后起之秀。

陆逊像

陆逊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