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而易见,唐军在虎牢关之战兵力对比上谈不上有明显优势,甚至是处于劣势,不过打仗除了肉眼可见的兵力较量,还有战术智斗。在此战中李世民作为统帅表现堪称智勇双全,慧眼识战机的他果断留下齐王元吉围洛阳,领着3500精骑连夜赶赴虎牢,带着尉迟敬德及4名随从就敢直叩夏军大营观察敌情。待唐军养精蓄锐后他才以牧马之计诱出夏军主力,并趁夏军士兵吃午饭和议事之际,派出骑兵冲锋击溃夏军生擒窦建德,王世充无奈投降。
虎牢关之战有什么影响
虎牢关之战,是由李世民带领他的部下在洛阳虎牢关逐个打败了郑、夏军队的一次战役。下面讲讲虎牢关之战的影响。虎牢关之战可以说是一次转折,是唐朝一统中原的基石,它为唐在中原势力的扩大打下了基础。
虎牢关之战剧照
在这一战中李世民的作用是非常之大的。开始因为他对对方的兵力估计不足,使自己处于不利的境地,很多人劝他撤兵,但他顶住了巨大的压力,凭借其军事才华以及过人的才智,以少敌多,仅用三千五百名精锐士兵当前锋虎牢关,打败了窦建德的十多万人援军,让窦建德只带着几百个骑兵逃走,他为后世创造了“围城打援”的战术典范,成为后世学习以少战多的经典。
之后王世充的军队也被消灭,使天下的局势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唐军占了上风。虎牢关之战的直接影响是窦建德被捉,夏国灭亡,王世充被杀死,郑国也随之灭亡了。在那时天下最强的三只力量是唐、郑、夏,虎牢关之战便消灭了与之对抗的其余两国,使唐朝在古代统一的速度达到最快。李世民得到策封,北方因此而统一,唐朝的版图基础也因此划定。
虎牢关之战看似不大,但虎牢关之战的影响却很深远,它为唐帝国统一天下开辟了前进之路,以少胜多的战略思想值得我们深思与借鉴,虎牢关之战的影响还包括玄武门之变,它间接地引发了这一变故,影响了之后的局势变化。
虎牢关之战得到后世什么评价
虎牢关之战评价众说纷纭,大多数人对于虎牢关之战的评价是根据《三国演义》中树立的形象所做出的,然而真正的历史并不是像三国演义中所演的那样。虎牢关之战评价中对于董卓的评价并不高,他的众多行径引起了众怒。
虎牢关之战画像
然而众诸侯讨伐董卓其实也都是各怀鬼胎。众诸侯讨伐董卓虽然在表面上看来是为了大义,实际上都是各有各的算盘,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虎牢关之战评价中对于孙坚的评价非常的高,因为其它诸侯在攻打董卓部队的时候吃了很多的败仗。《三国演义》中被描述成为大英雄形象的曹操很快就就被董卓的部下打的落花流水。
还差点被徐荣用弓箭射死,若不是曹洪奋力救出曹操,恐怕就没有三国演义中曹操的雄伟形象了。
长沙的太守孙坚,一开始也被董卓的大将徐荣打败,但是,孙坚非常的善于用兵。在他再次和徐荣的部队相战的时候,他屡用巧计,使得徐荣的部队受到了重挫。董卓见到徐荣的部队打大败后,便派出吕布和胡轸去支援徐荣,由于胡轸孤高自傲,非常地瞧不起吕布,不屑和吕布的军队在一起。
吕布非常的生气胡轸的态度,于是故意做了一计,让胡轸的部队不战而败。这次部队的重挫,给董卓的部队造成了极大的损失,董卓也非常地震撼孙坚的军事能力,从而退出了洛阳。从此孙坚占领了洛阳,而董卓在撤退到了长安城。
虎牢关之战李世民取胜原因分析
虎牢关之战是隋朝末年,决定天下归属的一场重要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李世民获得了胜利,击败了窦建德和王世充。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在这场战役中李世民以三千五百名战士打败了敌方的十万大军,他是怎么做到的呢?虎牢关之战李世民取胜原因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