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临终前交代邓小平什么 鼓励邓小平称你干的比我强

飞洒
周恩来和邓小平
  1974年5月,周恩来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亟需动手术。但是许多事情又等待着他去处理。邓小平对于周恩来的病情非常关心。
  他回国不久,周恩来要会见巴基斯坦总统布托时,邓小平建议:遵照医生的劝告,周总理参加今天的会谈最好不要超过一个小时,先谈主要问题。
  从邓小平参加联合国的特别会议回国、又处理完手头上的几件重要事情后,周恩来才同意入院动手术。
  周恩来积极支持由邓小平接替他在国务院的工作在关于四届人大的人事安排问题上,1974年10月,毛泽东在武汉提议由邓小平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这是毛泽东经过反复考虑作出的重大的决定。
  在周恩来病重的情况下,由邓小平出任第一副总理,等于确定了接替周恩来主持国务院工作的人选。这是江青一伙无论如何不能答应的,本来“四人帮”是想让张春桥担任这一职务的,进而实现组阁。
  一场斗争不可避免。
  “四人帮”向周恩来和邓小平发难,借“风庆轮”事件向邓小平发起攻击,要求“批判修正主义路线”,“对交通部进行彻底检查整顿”10月17日,江青等人在政治局会议上,继续借“风庆轮”事件,有预谋地围攻邓小平,影射周恩来。
  邓小平同江青一伙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当晚,江、王、张、姚4人阴谋策划,决定派王洪文去长沙见毛泽东。
  10月18日,王洪文飞往长沙,向毛泽东状告邓小平、周恩来、叶剑英、李先念等人,说:为“风庆轮”的事,江青和邓小平在会上发生争吵,吵得很厉害。看来邓还是搞过去“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的那一套。又说,邓有那样大的情绪,是与最近酝酿总参谋长人选一事有关。北京现在大有庐山会议的味道。周总理虽然有重病,但昼夜都忙着找人谈话,去总理那里的有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他们来往这样频繁,是和四届人大的人事安排有关。王洪文还向毛泽东吹捧江青、张春桥和姚文元。
  毛泽东严肃地批评了王洪文:有意见当面谈,这么搞不好,要跟小平同志搞好团结。并要王洪文回京后多找周恩来、叶剑英谈谈,警告他不要跟江青搞在一起,提醒他要注意江青。
  根据周恩来的安排,10月20日,赶到长沙的邓小平陪同毛泽东接见了瑞典首相哈特林。接见结束后,毛泽东与邓小平进行了交谈。毛泽东说:“我不大懂北京的事,听说要开人大,我看不用那么急,要看总理的身体情况,看准备工作情况。”
  邓小平离开后,毛泽东要王海蓉、唐闻生将他的意见带回北京:“总理还是我们的总理。如果他的身体还可以,由他和洪文同志一齐给各方商量,提出一个人事安排的名单。邓小平做第一副总理兼总参谋长,这是叶剑英的意见。我赞成照他的意见办,战时有事,平时无事,挂个名。杨成武可以做副总长。王洪文来的时候没有这么明确,再明确一下。委员长一二人再考虑。”
  对于所谓“风庆轮”事件,毛泽东说:“风庆轮的问题本来是一件小事,而且先念等同志已在解决,但江青还这么闹。”毛泽东的这一明确指示,制止了“四人帮”抢班夺权的阴谋。
  1974年12月23日,身患重病的周恩来亲飞长沙,当面向毛泽东汇报四届人大筹备情况。同去的还有王洪文。毛泽东同周恩来、王洪文多次谈话,明确地对王洪文说他们不要搞“四人帮”。“不要搞宗派”,还说江青有野心,要求江青等人作自我批评。
  在谈到邓小平时,毛泽东给予了高度评价,强调“邓小平政治思想强,人才难得”,并重申由邓小平出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的建议,在周、王留长沙期间,由邓小平在北京主持工作。
  毛泽东还提出四届人大后让周恩来安心养病,国务院的工作让邓小平去顶;在开四届人大之前先召开中共十届二中全会。周恩来建议补邓小平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或中共中央副主席时,毛泽东说,以 9月20日下午,周恩来做住院后的第四次手术。邓小平、张春桥、李先念、汪东兴和邓颖超等在医院手术室外守候。在生死难料的情况下,周恩来把自己的全部希望寄托给了老战友邓小平。
  进入手术室前,躺在手术车上的周恩来示意停下,轻声问:“小平同志来了吗?”邓小平立刻跨步靠近手术车。周恩来吃力地抽出手,紧握着邓小平的手说:“你这一年干得很好,比我强得多!” (《周恩来传》,第四卷,中央文献出版社)
  5个小时的手术结束后,医生发现,周恩来体内的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全身,无法医治了。邓小平内心极为悲痛,他此时只能指示医疗组,尽一切努力,“减少痛苦,延长生命”。
  12月20日清晨7时,医院医护人员给邓小平打来电话请示,说周总理要找罗青长谈台湾问题。邓小平沉痛地说:“总理病成这个样,他要找谁就找谁。”12月28日午夜,医疗组对周恩来进行了抢救。
  邓小平被从睡梦中叫起,赶到305医院,陪同邓颖超一起守候在周恩来的病榻前。直到凌晨2时10分,看见周恩来从死亡的边缘转回来,方才离去。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不幸病逝。1月15日,邓小平忍着心中的悲恸,代表中共中央在周恩来追悼大会上致悼词,深切缅怀老战友。邓小平的女儿毛毛回忆:“周伯伯病逝后,父母亲带领我们全家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隆重的追悼会。当最后走到周伯伯的遗像前,我们每个人都禁不住失声痛哭。”
  雨中岚山,邓小平深情缅怀周恩来
  正是周恩来竭力创造条件促成邓小平的第二次复出,才为邓小平在粉碎“四人帮”以后更辉煌的第三次复出奠定了基础。周恩来去世后,邓小平没有忘记这位兄长般的战友。1978年10月27日,在日本访问的邓小平来到京都岚山。日本朋友用京都的名菜“怀石料理”招待邓小平一行。在岚亭楼阁上观看雨中满山红叶、雨雾迷蒙岚山,饮着甘美的绿茶,欣赏日本民间乐曲,宾主开怀畅叙,自然谈到中日友好的奠基者周恩来。
  周恩来在赴法勤工俭学前,为报考中国留日官费生,曾东渡日本,到过京都岚山,写下了《雨中岚山》、《雨后岚山》等几首诗。在《雨中岚山》里,周恩来写道:“雨中二次游岚山,两岸苍松,夹着几株樱。到尽处突见一山高,流出泉水绿如许,绕石照人。潇潇雨,雾蒙浓;一线阳光穿云出,愈见姣妍。 人间的万象真理,愈求愈模糊;——模糊中偶然见 着一点光明,真愈觉姣妍。”
  如今烟雨依旧,岚山依旧,而物换星移,故人已去。周恩来所留下的,是他亲自倡导却没来得及实现的四个现代化事业。所幸的是,他昔日留法时的忠实伙伴邓小平坚定地接过了这一事业。邓小平深有感触地对日本朋友说:“雨中岚山,别有风味,周总理写的诗就是写雨中岚山。我很喜欢这个地方。”
  邓小平在亭谢间默默地眺望了一会儿,然后回头对日本朋友说:“1919年,周恩来总理访问这里的时候也是下雨。当时作的《雨中岚山》这首诗,最近已在北京出版。” 日本朋友对此感到非常高兴,为岚山能通过周恩来这位伟人的诗篇而被中国人民所知晓深感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