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汗是成吉思汗的孙子,很多人好奇蒙哥和忽必烈的关系,其实他们是亲兄弟,蒙哥是家中长子,忽必烈是四子。蒙哥汗对于当时的大蒙古国来说非常重要,可以说他的死直接改变了蒙古的历史。蒙哥汗死后,蒙古西征计划被迫中止,内部则是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对大权展开争夺,这样一种趋势使得大蒙古国走向分裂。下面就来简单讲讲蒙哥汗和忽必烈这两位历史人物,同时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蒙哥汗死后,忽必烈要大举进攻南宋呢?
1、忽必烈请缨伐宋
公元1258年二月,蒙古帝国蒙哥汗亲率大军渡黄河,拉开了亲征南宋的序幕。
对于这次亲征,蒙哥汗事先做了周密的部署安排,令幼弟阿里不哥和皇子玉龙答失留守京城和林,攻南宋大军分为东、西、南三路:东路军由诸王塔察儿(铁木哥斡赤斤之孙)率领,攻略荆襄,奉命随征的诸王贵族有也孙哥、察忽剌、忽林池、阿勒赤、纳陈驸马等人;蒙哥汗自统西路军,进攻川蜀,随征的诸王贵族有合答黑、秃塔黑、忽失海、阿必失合、阿速带等人,以及汉军将领史天泽、刘黑马、汪德臣等;南路军是兀良合台率领的驻云南蒙古军以及蛮僰军,经广西、贵州趋潭州(今长沙),三路大军实际上共十余万人,而蒙哥亲统“军四万,号十万”。
东路军在塔察儿率领下沿汉水攻襄樊,一连七日都没有进展,蒙哥汗闻知,大发雷霆,派使者训斥说:“你们回来时,我要下令狠狠地惩罚你们。”
本来蒙哥汗这次南征,已经被解除总领漠南军国重事职务的忽必烈被安排到漠北哈剌温——只敦的行帐“养病”,根本不想让他参与这次南征。
忽必烈的近侍燕真劝忽必烈说:“蒙哥汗已经对你产生误解与怀疑,应该主动请战伐宋,以表忠心。”
于是,便派出使者请求蒙哥汗让他出征南宋。刚巧蒙古哥对塔察儿指挥东路军不利而怒不可遏,又没有更合适的人选,就不得已而用之,让忽必烈代替“塔察儿那颜的军队向南家思(南宋)边境推进。”
公元1258年十一月,忽必烈自开平出发,大多数藩邸侍从随行,翌年二月,全诸王于邢州。五月抵达濮州(今河南濮阳东),召集手下谋士侍臣讨论对南宋用兵方略和敌我得失优劣。
宋子贞说:“本朝威武有余,仁恩未洽。天下之民,嗸嗸失依,所以拒命者,特畏死尔。若投降者不杀,胁从者勿治,则宋之百城,驰檄而下,太平之业,可指日而待也。”
刘秉忠、姚枢、张文谦也劝道:“王者之兵,有征无战,当一视同仁,不可嗜杀。”
忽必烈欣然接受。
郝经认为伐宋时机尚未成熟,应简选贤能将相,敦厚宗族,布置列镇等等。
商挺认为:“蜀道险远,瘴疾时作,难必有功,万乘岂宜轻动?”初步预料到蒙哥汗所统西路军的结果。
2、蒙哥汗猝死钓鱼城下
蒙哥汗所率西路军,势如破竹攻陷利州、隆庆、顺庆等地,没有想到的是,他会在重庆北一百四十里的钓鱼城遭到前所未有的殊死抵抗。守卫钓鱼城的是宋将王坚,负险守城五个月,令蒙哥汗的大军久攻不下,这时军中瘟疫流行,蒙哥汗染病,猝死于钓鱼城下。
也有的说:公元1259年七月,蒙哥汗命人于钓鱼城东门地上筑台,探城中情势以谋攻城之策。
王坚在蒙古人马筑台时已经选好位置,当蒙哥汗上台瞭望之时,王坚令人放炮击中蒙哥汗,负了重伤。次日又将池中两条三十斤重的鲜鱼做成面饼投掷到城下蒙古军中,并致书蒙哥汗:“尔再攻十年,城亦不可得”。蒙哥汗读后,怒而伤痛加重,不久便死于钓鱼城下。
此时忽必烈已经到达淮河北岸,听到蒙哥汗猝亡于合州钓鱼城的传言,他连忙与木华黎国王的孙子霸突鲁商议,然后说:“我们率领大军南征,怎能因为谣传而中止呢?”于是,决定全军继续南下,令蒙古八鲁思部斡儿客那颜为前锋,捕杀了南宋军的哨兵,以防他们把蒙哥汗猝死的流言传播开来。
忽必烈所率东路军渡过淮河,突破宋军的淮西防线。
公元1259年九月一日,忽必烈已经突破南宋的淮西防线,到达长江北岸,准备渡江,随同蒙哥汗征蜀的异母弟末哥,自合州钓鱼城外派使者报告蒙哥汗猝死的消息,并且请忽必烈速速北归以定国家大计(末哥的母亲是忽必烈的乳娘,因此二人关系非同一般,所以末哥专门派人来送信)。
得到蒙哥汗去世的确切消息,有人建议应该立即收兵北返,忽必烈认为:“吾奉命南来,岂可无功遽返!”
3、忽必烈果断渡江
蒙古人崇尚英雄壮举,对于成吉思汗的继承者,理应是有战功,忽必烈好不容易获得复出总领东路军的机会,如无功而返,在黄金家族中颜面尽失,被诸王们看不起。并且兀良合台率领驻守云南的蒙古兵马北上,东路军如不渡江接应,南路蒙古兵马有被歼灭的危险。
面对蒙哥汗的突然去世,三路人马会师已经不可能,忽必烈所率东路军渡江,与南路蒙军会合,壮大实力,提高自身在蒙古贵族中的声望,一举多得。
况且,东路军渡江计划及各种准备就绪,箭在弦上。
九月三日,忽必烈亲自登上长江北岸的香炉山,俯视大江,观察敌情,但见长江自西流来,江北为武湖,湖东就是蒙古兵马选择渡江的阳罗堡,堡南为白鹿矶。南宋方面陈兵十万,列舟两千,筑堡于岸,水陆驻防森严,并以大船扼江渡,大有横截江面之势。
观察完敌情,忽必烈果断命令第二天清晨大举渡江。当夜,忽必烈命令大将木鲁花赤、张文谦布置船只桨楫,又夺取了宋军两只大船。
四日天一破晓,天色阴暗,风雨大作。诸将认为如此恶劣天色不适渡江,忽必烈不予理睬,果断下令渡江。
汉族将领董文炳主动请战:“长江天险,宋所恃以为国,势必死守,不夺之气不可,臣请尝之。”
忽必烈就选派了百十敢死队,并亲自为他们挑选甲胄,选了一艘坚固大船,以董文炳、董文用、董文忠兄弟率敢死队冲在前面,擂鼓扬旗,将士分三路渡江。
天佑忽必烈,恰这时云消雨散,蒙古将士争先抢渡,二百艘满载将士的战船直抵南岸。
南岸宋军稍微一抵抗就溃败了。蒙古大军中精通水战的张荣实率水军乘小船鏖战于北岸,斩杀宋将吕文信,缴获宋军大船二十艘,俘虏二百余人宋军战死的、溺水死的无数;水军万户解诚与部将朱国宝率精锐水师,在大江中流与宋水军激战,前后十七战,夺得战舰千余艘,歼敌甚众,宋军全线惨败,蒙古兵马纷纷渡江。
前锋大将张宏在南岸树起“北斗旗”为信号,董文炳派其弟董文用乘快舟回江北报捷。
忽必烈正站在香炉山上,闻报策马下山寻问战胜情况,并站立在马背上,竖起马鞭向上指天道:“天也!”
随后调动所有兵马渡江,传令:“今夕毋解甲,明日将围城。”并命令张柔与严忠济、严忠嗣兄弟所率兵马速速赶赴鄂州,参加围城之战。
忽必烈驻扎于江北岸白鹿矶,对全军下达命令:军士有擅入民家者,以军法从事。凡是俘虏人口,如数释放,对俘虏的儒士,忽必烈接受侍臣廉希宪的建议,给予“官钱购遣还家”,所放还的士人多达五百余人,有效地征得了民心,郝经赋诗曰:渡江不杀降,百姓皆安堵。
忽必烈大军兵临鄂州城下,先派了李宗杰、王冲道等人为使者,到鄂州城下谕降未果,随后对鄂州进行合围。
然而忽必烈有点轻敌,攻城并不顺利,守城宋将张胜以勾通投降为借口的缓兵之计,骗得蒙古大军暂时后撤,然后焚烧城外民居,修补城池坚定,并且接应自重庆前来驰援的吕文德的人马入城。
南宋也派出贾似道率军从汉阳方面策应支援。
4、忽必烈鄂州城下撤兵
由于城坚墙厚难以攻破,蒙古军采取掘洞而入,宋军则在城上树栅夹城应对,蒙古军攻城百余日而不能下,贾似道率援军进入鄂州。
贾似道这个小人身为南宋右丞相、荆湖宣抚策应大使,早就被蒙古人吓破了胆,秘密派遣亲信宋京为使,到蒙古大营向忽必烈请求称臣议和。
此时,忽必烈的妻子察必派遣脱欢、爱莫干二人急驰至鄂州军中密报:拖雷幼子、忽必烈幼弟阿里不哥派脱里赤和阿蓝答儿从漠南蒙古军、汉军中抽调兵丁,原因不明,那军队是否交给他们?还带来一段隐语:“大鱼的头被砍断了,在小鱼中除了你和阿里不哥之外,还剩有谁呢?你回来好不好?”这段隐语无非是说阿里不哥正在准备登上汗位,让忽必烈回来争夺汗位。
两天后,阿里不哥所遣急使也来到,对忽必烈说:“我们是被派来请安和转达问候的。”
忽必烈问:“阿里不哥把抽调的部队放到哪了?”
使者吞吞吐吐地回答:“我们是奴仆,一点不知道,显然是谣言。”于是,忽必烈察觉到阿里不哥已经开始行动,为汗位作准备,他马上召集随征的文武臣僚商议。
郝经呈上《班师议》,分析了蒙、宋形势和对策,希望“断然班师,亟定大计,销祸于未然。”
侍臣董文用一日三谏,力主班师,争夺汗位,待登上大汗之位后再南伐。
刘秉忠用卜筮之术,奏请“龙飞之时已至,可速回辕。”
忽必烈决定议和班师,为了移定军心与迷惑南宋军队,扬言东攻临安)今浙江杭州。
公元1259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忽必烈从牛头山启程北归,随后派张文谦向前线将士传达命令:“迟六日,当去鄂退保浒黄洲(白鹿矶)。”
随后又命令大将霸突鲁、兀良合台(已经被忽必烈派人接应来到江北)、张柔等率军留守长江北岸。
临行安排赵璧去与贾似道谈判,在谈判过程中,赵璧看到忽必烈的旗帜在摇动,就以“待他日再议”为辞返回。
据说,忽必烈自鄂州北归途中,派张文谦去怀孟州(今河南沁阳市)与亲信商挺议事。
商挺对张文谦说:“殿下班师,师屯江北,脱有一介驰诈发之,军中留何符契。”
张文谦听了快马加鞭赶上忽必烈,转达了商挺的话。
忽必烈大悟,骂了一句:“尔等无一人为吾言此,非商孟卿,几败大计。”
随后迅速派使者赴江北军中与霸突鲁、兀良合台诸将订立调兵契约。果然不久,阿里不哥的使者来到江北军中,想调动人马,遂被诸将依事先的约定杀掉,也让这支人马成了日后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