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西汉皇帝庙号和谥号
- 西汉时拥有庙号的皇帝都有谁
- 汉代一共有几个皇帝
- 汉朝两字谥号
- 西汉为什么只有四个庙号
汉朝对皇帝上庙号是非常慎重的,大部分汉朝皇帝没有庙号,只有开国皇帝和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皇帝才有庙号。在东汉光武帝刘秀时期,经过刘秀亲自确认的西汉有庙号的皇帝一共就4个人,刘邦,太祖高皇帝。刘恒,太宗孝文皇帝。刘彻,世宗孝武皇帝。刘询,中宗孝宣皇帝。
西汉时拥有庙号的皇帝都有谁★西汉一共有7位皇帝拥有正式庙号
汉高祖刘邦,谥号高皇帝,庙号高祖。
汉惠帝刘盈,谥号孝惠
汉前少帝刘恭
汉后少帝刘弘
汉文帝刘恒,谥号孝文帝,庙号太宗
汉景帝刘启,谥号孝景帝
汉武帝刘彻,谥号孝武帝,庙号世宗
汉昭帝刘弗陵,谥号孝昭帝汉废帝刘贺汉宣帝刘询,谥号孝宣帝,庙号中宗
汉元帝刘奭,谥号孝元皇帝,庙号高宗
汉成帝刘骜,谥号孝成帝,庙号统宗
汉哀帝刘欣,谥号孝哀帝
汉平帝刘衎,谥号孝平皇帝,庙号元宗汉孺子刘婴,西汉末代皇帝
汉代一共有几个皇帝24个
汉朝(前202年-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405年。秦末农民起义,刘邦推翻秦后被封为汉王。楚汉争霸,刘邦战胜项羽并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汉文帝、汉景帝推行休养生息国策,开创“文景之治”。
汉朝26位皇帝,其庙号分别是:
1、刘邦:庙号太祖
2、刘盈:庙号无
3、刘恒:庙号太宗
4、刘启:庙号无
5、刘彻:庙号世宗
6、刘弗陵:庙号无
7、刘贺:庙号无
8、刘询:庙号中宗
9、刘奭:庙号高宗
10、刘骜:庙号无
11、刘欣:庙号无
12、刘衎:庙号元宗
13、刘婴:庙号无
14、刘玄:庙号无
15、刘秀:庙号世祖
16、刘庄:庙号显宗
17、刘炟:庙号肃宗
18、刘肇:庙号穆宗
19、刘隆:庙号无
20、刘祜:庙号恭宗
21、刘保:庙号敬宗
22、刘炳:庙号无
23、刘缵:庙号无
24、刘志:庙号威宗
25、刘宏:庙号无
26、刘协:庙号无 拓展资料: 汉朝(前202年—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等时期,享国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刘,故又称刘汉,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秦末天下大乱,刘邦在推翻秦朝后被封为汉王。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获胜后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汉文帝、汉景帝推行休养生息国策开创“文景之治”;汉武帝即位后攘夷拓土、改制革新,被今人称为“汉武盛世”;至汉宣帝时期国力达到极盛,史称“孝宣中兴”。公元8年,王莽废西汉末帝,定都常安,史称新朝,西汉灭亡。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 ,统一天下后息兵养民,史称“光武中兴”;汉明帝、汉章帝沿袭轻徭薄赋,开创“明章之治”;汉和帝继位后大破北匈奴、收复西域,开创“永元之隆”,东汉国力达到极盛。公元184年爆发黄巾起义,虽剿灭民乱却导致地方拥兵自重,董卓之乱后东汉名存实亡。
有36位皇帝
汉太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少帝刘恭、汉少帝刘弘、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汉废帝刘贺、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衎、汉孺子刘婴、世祖刘秀、显宗刘庄、肃宗刘炟、穆宗刘肇、孝殇皇帝刘隆、清河孝王刘庆、孝安皇帝刘祜、乡侯前少帝刘懿、孝顺皇帝刘保、孝冲皇帝刘炳、孝质皇帝刘缵、河间孝王刘开、蠡吾侯刘翼、孝桓皇帝刘志、刘淑、刘苌、刘宏、刘辩、刘协。
29位
高皇帝太祖刘邦,在位时间为前206-前195;
孝惠皇帝刘盈,在位时间为前195-前188;
西汉前少帝刘恭,在位时间为前188-前184;
西汉后少帝刘弘,在位时间为前184-前180;
太宗孝文皇帝刘恒,在位时间为前180-前157;
孝景皇帝刘启,在位时间为前157-前141;
世宗孝武皇帝刘彻,在位时间为前141-前87;
孝昭皇帝刘弗陵,在位时间为前87-前74;
海昏侯刘贺,在位时间为前74(7-8)-前59;
中宗孝宣皇帝刘询,在位时间为前74-前48;
高宗孝元皇帝刘奭,在位时间为前48-前33,后被去庙号;
统宗孝成皇帝刘骜,在位时间为前33-前7,后被去庙号;
孝哀皇帝刘欣,在位时间为前7-前1;
元宗孝平皇帝刘衎,在位时间为前1-5,后被去庙号;
孺子婴刘婴,在位时间为6-8;
汉朝两字谥号西汉: 高帝——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此后历代王朝始祖多以“高”为谥惠帝——谥法『柔质慈民曰惠』文帝——谥法『慈惠爱民曰文』景帝——谥法『布义行刚曰景』武帝——谥法『威强叡德曰武』昭帝——谥法『圣闻周达曰昭』宣帝——谥法『圣善周闻曰宣』元帝——谥法『行义悦民曰元』成帝——谥法『安民立政曰成』哀帝——谥法『恭仁短折曰哀』平帝——谥法『布纲治纪曰平』
东汉: 光武帝——谥法:“能绍前业曰光,克定祸乱曰武”明帝——谥法:“照临四方曰明”章帝——谥法:“温克令仪曰章”和帝——谥法:“不刚不柔曰和”殇帝——谥法:“短折不成曰殇”安帝——谥法:“宽容和平曰安”顺帝——谥法:“慈和篃服曰顺”冲帝——谥法:“幼少在位曰冲”质帝——谥法:“忠正无邪曰质”桓帝——谥法:“克敌服远曰桓”灵帝——谥法:“乱而不损曰灵”献帝——谥法:“聪明睿智曰献
除了汉高祖刘邦,汉朝皇帝的谥号都是两个字的,刘邦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等于是一个“高”字,统称太祖高皇帝。而从汉文帝刘恒开始,汉朝皇帝的谥号都是两个字,即“孝X”,汉文帝的全称是太宗孝文皇帝,汉景帝的全称是孝景皇帝,并没有庙号,汉武帝刘彻的全称是世宗孝武皇帝。是两个字“孝武”而非一个武字。
西汉为什么只有四个庙号要了解其中的原因我们首先要明确庙号是什么。庙号,意思就是皇帝在庙宇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而在商朝时期,庙号已经不是每个皇帝都能拥有了,商朝人为了祭祀的方便,所以只会为那些对国家有大功、而且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特别追上庙号,以此来表示永远立庙祭祀的意思。
不过由于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后认为为先君上庙号、谥号是“子议其父、臣议其君”的不敬行为,所以在秦朝时,秦始皇一度废止了庙号和谥号制度。但由于秦朝二世而亡,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在秦之后建立大一统王朝的汉朝,又重新捡起了拥有悠久历史的庙号制度和谥号制度。
而在西汉之时,汉朝还是对庙号这一制度保持着商朝时期的初衷,于是对庙号的给予变成是非常慎重的一件事。加上西汉前期崇尚黄老之学,于是对于周礼中的七庙制度并不重视,所以很多皇帝不但为先帝立庙而且还为自己立生庙,因此导致西汉国内到了汉元帝时期居然有多达一百七十六处帝庙。
虽然帝庙很多,但由于西汉的长安城并没有设立统一祭祀列祖列宗的宗庙,这些帝庙便代为行使了宗庙的职责。但大量的帝庙的存在为西汉王朝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这些分布在各地的庙宇需要专人看守和打理,再加上每年都要举行多次的祭祀活动,这使得汉王朝形成了一种“事生如事死”的滑稽局面。
所以,到了汉元帝时期,便开始按照儒家的礼法来对汉朝的宗庙制度进行修改。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百官们都对于哪些皇帝的庙宇应该保留哪些应该拆毁发表了各自的意见。丞相韦玄成等人认为,汉高祖刘邦作为建国者受命于天,所以应当将其庙定为太祖庙;而大司马许嘉等人认为汉文帝在位期间既施行德政又坚持节俭朴素,所以应该把他的庙定为太宗庙;廷尉尹忠等人认为汉武帝击败匈奴维护统治应该把他的庙定为世宗庙。
于是最后汉元帝便将汉高祖、汉文帝、汉武帝的庙分别定为太祖、太宗、世宗庙,而其他的帝庙则全数拆毁,包括在各个郡国所设立的帝庙也一并拆毁。所以汉朝的庙号制度,实际上一直到了汉元帝统治时期,才真正开始走上正轨。但这并不意味着西汉时期的庙号设置便就此一锤定音了。
事实上,西汉诸位皇帝的庙号在之后其实发生过好几次调整。而我们开篇便提到过,西汉拥有庙号的只有四个。但实际上在西汉时期,拥有庙号的并不止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