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巴里坤古代叫什么
- 安西的曾用名
- 求十六国时期伊吾国资料
- 历史上得伊吾国,是现在什么地方
- 哈密地区是古时候哪个国家
巴里坤古称蒲类国,1954年,成立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隶属哈密市。
巴里坤一说系突厥语“虎湖”之意,因巴里坤湖而得名;一说系蒙古语“巴尔库勒”的谐音,意为“虎前爪”,以地势险要取名;一说为古代月氏语。
巴里坤是全国三个哈萨克自治县之一,境内中蒙边界线长309公里,设有国家一类季节性开放口岸—老爷庙口岸,是新疆与蒙古国发展边贸的重要开放口岸之一。
古西域汉文化发源地——巴里坤
秦末汉初,巴里坤是当时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蒲类国,中原文化流传进蒲类国得益于蒲类古道。
后来丝绸之路新北道开通后,隋唐、元代、清代到近代,两千多年的变迁中,各民族的生活习俗与中原汉文化一起流传到了这个历来的兵家必争之地。
因此这里也修建了当初为驻守而生的古城,
催生了古城墙、庙宇、古民居等大规模的建筑。
建于雍正和乾隆年间距今有200多年,
巴里坤古城是东疆的门户,
丝绸之路重镇、草原明珠,
是新疆的历史文化名城。
安西的曾用名在甘肃省的西面,有一个地方叫做瓜州县,它隶属于甘肃省酒泉市管辖。瓜州县位于河西走廊的西面,东面和玉门市相接壤,西面和敦煌市相邻,南面是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北面则是和新疆的哈密市毗邻,境内总面积两万多平方公里,总人口将近十五万。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
瓜州县这个地方,原来叫做“安西“,2006年的时候,改名为“瓜州”,
求十六国时期伊吾国资料伊吾县,以古国而得名。
一说为古代月氏语。伊吾的维吾尔名称为“阿热吐鲁克”,即“中间的图古力克”或“中间的吐葫芦”,是维吾尔和蒙古语混合的地名;此名与“吐葫芦”有关,伊吾县城所在地周围又称“吐葫芦”,即“图古力克”(准语,物之圆者之意)的音变。“伊吾”是隋唐以前哈密的古地名,汉称伊吾卢,隋、唐设伊吾郡,但都不是指今日伊吾县,而是指以哈密为中心及周围的地区。今之伊吾,于1929年废哈密王设哈密、宜禾、伊吾三县后转借命名。1935年7月建伊吾设治局,代行县政府职能,改设治局为县政府,1943年月1月升格为三等县。1949年9月26日,伊吾县与全疆同时和平解放,1951年9月1日正式成立伊吾县人民政府。历史上得伊吾国,是现在什么地方历史上得伊吾国是现在的新疆哈密市。
玄奘穿过800里莫贺延碛沙漠,来到了西域的第一个国家——伊吾国(都城在今天新疆哈密)。伊吾国国王有汉人血统,信奉佛法,对玄奘很友好。此时,恰逢高昌国使者到来,于是玄奘跟随使者继续西行,到达了高昌国(今天新疆吐鲁番一带)。
历史上的伊吾国,是指古代西域的一个小国,位于今天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一带。伊吾国在唐朝时期达到鼎盛,在古代丝路经济和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其地处丝路交通要冲,历史上是中外商贾云集之地,也是多种文化、宗教交流的重要场所。现在,伊吾国的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认为是中亚古代城市建筑遗产中的珍宝。
1 得伊吾国在今天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轮台县境内。
2 得伊吾国是古代西域的一个重要国家,曾长期存在于今天新疆地区。
它的建立始于公元前2世纪,是由于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与当地的国家交流而建立的。
它的历史上属于西域各国的一个部分。
在唐朝时期,它成为了时长府都督府所属的四镇之一。
3 得伊吾国地理位置重要,有着悠久的历史,曾经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外交通的重要枢纽。
现在早已不存在,留下的只有历史的沉淀。
哈密古称“伊吾卢”,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的西周,迄今已有3000多年。公元前60年,哈密内属中央王朝(西汉),归西域都护府管辖,正式纳入祖国版图。唐时设置西伊州(后改为伊州),明朝设哈密卫,清朝册封哈密回王。哈密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现居住有汉、维吾尔、哈萨克、回、蒙古等28个民族,其中以维吾尔为主的少数民族16万人,占32%。
哈密国,古称“昆莫”,斯基泰人之地。公元前2世纪初,哈密为匈奴呼衍王统治下的伊吾卢。汉明帝征匈奴取得伊吾卢,置宜禾都尉屯田宿平。章帝时罢屯田,伊吾卢又归匈奴。后魏置伊吾郡,晋为伊吾都尉。
背景历史
东晋时前凉取之设伊吾都尉,北魏置伊吾郡。后为西突厥占据。隋炀帝派遣薛世雄取置伊吾郡,并建筑新城。隋末复为突厥乘乱夺据。
明朝时期,哈密地区被称为“哈密回部”,是一个以回族为主的地区。在明朝初期,哈密地区隶属于明朝的陕西、甘肃等省,但由于哈密地区地理位置特殊,与中原地区的联系较为疏远,因此在明朝中期,哈密地区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国家。哈密国的独立状态并没有持续太久。在明朝末期,哈密国的统治者出现了内部分裂和争斗,导致哈密国逐渐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