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侯爵的等级 三国时期东汉皇帝名号

目录导航:

  1. 东汉侯爵的等级
  2. 三国时期侯爵排名
  3. 东汉末年武将头衔
  4. 东汉诸侯王
  5. 东汉末年有哪些爵位(要全面的)
东汉侯爵的等级

东汉的侯爵分为: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此二十等爵皆可世袭。

东汉侯制与西汉无别,唯侯国较小,大者不过四县、小者有仅食一亭者,东汉末年,曹操在列侯、关内侯下置名号侯十八级,关中侯十七级,关外侯十六级,五大夫侯十五级。以当时蜀、吴两国所辖邑名封之,受爵者无从收取租税,开后世虚封先河。

三国时期侯爵排名

爵位

列侯:

原秦国军功爵的最高一级,原名“彻侯”,后避汉武帝刘彻讳,改为列侯,又叫“通侯”。列侯有食邑(即封地),根据食邑大小,列侯又分为县侯、乡侯、亭侯。

县侯:

最高级别的侯爵,如袁绍被封为邺侯。食邑过万户者又俗称万户侯。

乡侯:

乡是县下一级的行政单位,如张飞被封为西乡侯。

亭侯:

亭是乡下一级的行政单位,刘邦就曾任过亭长。亭侯是以一亭或数亭为食邑,如关羽为汉寿亭侯(汉寿为亭名)。

都乡侯:

位于列侯倒数第二级,都亭侯之上,有封地、食户三百。

都亭侯:

位在都乡侯之下,有封地、食户二百。

关内侯:

原秦国军功爵的第十九爵,位在列侯之下,邑百户。

名号侯:

意为只有名号而没有封邑。汉末曹操始置,以赏军功。位在关内侯之下。比如李通曾被封为建功侯。

关中侯:

汉末曹操始置,以赏军功,无封邑,为虚封。位在名号侯之下。

三国时期的侯爵最大的是国候,比如吴候孙权,其次是县侯,比如温侯吕布,再次是乡候,比如武乡侯诸葛亮,最后是亭候,比如汉寿亭侯关羽

武官 :

大将军是全军最高统帅 ,执掌朝政的人都有大将军的封号 。

第二等的是 :前将军、右将军、左将军、后将军、车骑将军 。叫做 “五子良将” 。

第三等的是 :征西将军、征东将军、征北将军、征南将军 ,叫做 “四征” 。

第四等的是 :镇西将军、镇东将军、镇北将军、镇南将军 ,叫做 “四镇” 。

其他的将军 ,叫做 “杂号将军 ” :奋威将军、牙门将军、偏将军 、俾将军、等等 。

将军以下的武官就是 都尉、校尉了 。

文官 :

最尊贵的是 太傅 、太师 。

最有权的是 丞相 。依次是 :大司空、大司徒、大司马 、御史大夫 ,侍中 、大中大夫 。

法官 :

司隶校尉 、侍御史 。

爵位:

三国时期 ,王 、公 、侯 ,爵位最常见 。

一字王 ,最高贵 :魏王曹操 、晋王司马炎 。

二字王 ,差一点 :临淄王曹植 。

公爵 :一个字的最尊贵 :魏公、晋公 。两个字差一点 :山阳公刘辩、安乐公刘禅 。

侯爵 ,有封地的 :费城亭侯曹操、汉寿亭侯关羽 、陈仓侯马岱,南郑侯魏延 ,等等。

扩展资料:

三国官职列表

三公之上

丞相:战国时始置,为百官之长。东汉不设丞相,董卓曾任相国。建安十三年(208)复置,曹操自任丞相。“丞”与“承”相通,“丞相”就是承君主的旨意来处理国家事务的人。三国皆置丞相,以蜀汉丞相权位最重。

太傅:辅弼国君之官,为上公,地位高于三公,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曹叡即位后任钟繇为太傅。

大司马:汉武帝废太尉设大司马,加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之上。在三公之外另设大司马,大司马和大将军均位在三公之上,如刘虞、权臣李傕。三国时期,各国在三公之外另设大司马,一般由大将军升迁而来。

如:魏国的大司马曹仁;蜀汉的的大司马蒋琬;吴国设有大司马和左大司马、右大司马,一般由大将军或者上大将军升迁而来,如吕岱、施绩。

上大将军:

“吴于大将军之上复置上大将军”。这是为了表彰陆逊的功绩并进一步提高他的官职而新设的。上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除陆逊外,吕岱、施绩曾任此职(孙权黄龙四年,吕岱迁上大将军。孙亮即位后,建兴元年,吕岱拜大司马。

元兴元年八月,上大将军施绩迁左大司马)。后世亦有相似之例,如北周亦设此职,如或唐高祖李渊因李世民平定天下,立下殊功,故封其为“天策上将”。大司马和大将军掌实权。吴设丞相、大司马(另有左、右大司马)、上大将军,其中上大将军位在大将军之上,大司马之下。

大将军:战国时始置,是将军的第二高封号,东汉时多由贵戚充任。具体名号有建威大将军、骠骑大将军、中军大将军、镇东大将军、抚军大将军等等,除骠骑大将军之位稍低于三公之外,其余均在三公之上。三国时夏侯惇、姜维等人皆为大将军。

三公

太 尉:东汉末年,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已成为虚职。曹丕即位后任贾诩为太尉。

司 徒: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教化,三公之一。东汉光武帝刘秀时削弱三公的权利,后来几乎无实权只是荣誉的象征。

司 空: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水土及营建工程,三公之一。东汉光武帝刘秀时削弱三公的权利,后来几乎无实权只是荣誉的象征。

九卿之上

骠骑将军:汉武帝始置,以霍去病为之,秩位同大将军,金印紫绶,位同三公,三国均置。

车骑将军:汉制,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金印紫绶,地位相当于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师兵卫,掌宫卫。第二品,秩中二千石。

卫将军:汉文帝始置,位亚三司,第二品。在将军中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

三国时期 ,王 、公 、侯 ,爵位最常见 。一字王 ,最高贵 :魏王曹操 、晋王司马炎 。二字王 ,差一点 :临淄王曹植 。

公爵 :一个字的最尊贵 :魏公、晋公 。两个字差一点 :山阳公刘辩、安乐公刘禅 。侯爵 ,有封地的 :费城亭侯曹操、汉寿亭侯关羽 、陈仓侯马岱,南郑侯魏延 ,等等。

其中封侯的名单分为郡侯、乡侯、亭侯三个等级,所谓"大食郡,小食乡"三者除了地位的尊卑外,主要的区别就是食邑的多少。从这一点上说,三个爵位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区别。亭侯是列侯的一种,"皆言亭,而城亭也。"

《后汉书·百官》记载关内侯,秦赐爵十九等为关内侯,无土,县内粮食,租民多少,每户有限。"从这一点来看,关内侯和列侯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食邑。"。

东汉末年武将头衔

在汉末三国时期,武将的官职从高到低,依次为: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将军→四征将军→四镇将军→四安将军→四平将军→杂号将军→偏将军。

第一等,大将军,武将之首,其官职位比三公,有时在三公之上,有时在三公之下。东汉末年,其官职在三公之上,因此当汉天子以曹操为大将军而以袁绍为太尉时,袁绍“耻班在太祖下”。属官有长史、司马。

第二等,骠骑将军:位在大将军之下,比三公。将军中位比三公的共四级: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

第三等,车骑将军:位在骠骑将军之下,比三公。

第四等,卫将军:位在车骑将军之下,比三公。

第五等,中郎将:

第六等,校尉:

下面的是杂牌将军,这些并不是正式的,一般只是跟在其他职务之后,用来好听的。像刘备做就有一个左将军的名号。实际上没有兵的时候,没有人理你的。

四军将军:即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周末始有,汉朝时并不常置,汉末群雄迭起,四军将军才以重号将军(即高级军官)的名号屡屡出现。

四征将军(四征大将军):重号将军名称,即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在卫将军之下。

四镇将军(四镇大将军):重号将军名称,即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在四征将军之下。

四安将军:重号将军名称,即安东将军、安南将军、安西将军、安北将军。东汉时有此名号,位次三公,在四镇将军之下

四平将军:重号将军名称,即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在四安将军之下。

东汉诸侯王

东汉末年,诸侯讨董,共计18路诸侯:

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郡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北海太守孔融、广陵太守张超、北平太守公孙瓒、上党太守张杨、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骁骑校尉曹操、西凉太守马腾、徐州刺史陶谦。

东海王刘强的后人刘羡,在位20年,曹丕受禅后,降为崇德侯,这里是名号侯,不享受是实封侯爵待遇。

沛王刘辅的后人刘契,曹丕受禅后,降为崇德侯。

东平王刘苍的后人刘凯,在位41年,曹丕受禅后,降为崇德侯。

任城王刘佗,曹丕受禅后,降为崇德侯。

琅琊王刘容,在位8年后来死。

彭城王刘祗,在位7年,,曹丕受禅后,降为崇德侯。

下邳王刘宜,在位几个月死去,没有儿子,所以建安十一年国除。

梁王刘弥,在位40年,曹丕受禅后,降为崇德侯。

淮阳王刘皓,遭遇黄巾逃跑,建安十年国除。

甘陵王嗣子被黄巾杀死,建安十一年国除。

济北王刘政无子,建安十一年国除。

河间王刘陔,曹丕受禅后,降为崇德侯。

济南王刘开,曹丕受禅后,降为崇德侯。

建安十七年,汉献帝的几个儿子封王,刘熙为济阴王,刘懿为山阳王,刘邈为济北王,刘敦为东海王。

陈王刘宠,继位不久,伙同前国相魏愔祭天,雄心不小;另外又很擅长弓箭,武力值不低,所以在黄巾起义实能保全封国。

东汉末年有哪些爵位(要全面的)

“爵:一级曰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自一级至四级都是士卒。自五级至九级位比大夫,都是军吏,平民之爵不得过公乘,超过的要回授给同族的人。自十级左庶长至十八级大庶长,位比九卿,都是军将。十九级、二十级均为列侯.后来曹操又增加了一个王爵(他被封为魏王)

官秩月俸简录(斛=石):万石 :350斛 ,金印紫绶 。中二千石 :180斛。真二千石:150斛。二千石:120斛。比二千石:100斛,以上银印青绶。千石:90斛。比千石:80斛。八百石与比八百石禄同千石。六百石:70斛。比六百石:60斛,以上铜印黑绶。四百石:50斛。比四百石:45斛。三百石:40斛。比三百石:37斛。二百石:30斛。比二百石:27斛,以上铜印黄绶。一百石:16斛。斗食:11斛。佐史:8斛。

补充一个:

爵位:

列侯:

原秦**功爵的最高一级,原名“彻侯”,后避汉武帝刘彻讳,改为列侯,又叫“通侯”

。列侯有食邑(即封地),根据食邑大小,列侯又分为县侯、乡侯、亭侯。

县侯:

最高级别的侯爵,如袁绍被封为邺侯。食邑过万户者又俗称万户侯。

乡侯:

乡是县下一级的行政单位,如张飞被封为西乡侯。

亭侯:

亭是乡下一级的行政单位,刘邦就曾任过亭长。亭侯是以一亭或数亭为食邑,如关羽为汉

寿亭侯(汉寿为亭名)。

都乡侯:

位于列侯倒数第二级,都亭侯之上,有封地、食户三百。

都亭侯:

位在都乡侯之下,有封地、食户二百。

关内侯:

原秦**功爵的第十九爵,位在列侯之下,邑百户。

名号侯:

意为只有名号而没有封邑。汉末曹操始置,以赏军功。位在关内侯之下。比如李通曾被封

为建功侯。

关中侯:

汉末曹操始置,以赏军功,无封邑,为虚封。位在名号侯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