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辽北宋西夏哪个早
- 西辽为什么不吞并西夏
- 春秋五霸西夏是哪个国家
- 西夏国都西夏国都相当于现在什么地方
辽朝(907年—1125年) 耶律阿保机 北宋(160年—1127年)赵匡胤 西夏(1038年—1227年)李继迁,李元昊建立西夏王朝
首先是辽朝,建立于公元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称汗,国号“契丹”,定都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罗城)。
公元947年,辽太宗率军南下中原,攻灭五代后晋,改国号为“辽”,1066年改为“大辽”。
其次是北宋,公元960年,后周政权的都点检赵匡胤在出兵北伐的途中,策划黄袍加身,逼柴宗训退位,建立了宋朝,史称“北宋”。
最后是西夏,公元1038年,李元昊在河西走廊及其北部地区建国,国号“大夏”,定都兴庆(今宁夏银川)。
因地理位置居于中原的西部,史称“西夏”。
西辽为什么不吞并西夏辽国之所以没有吞并西夏,主要在于“澶渊之盟”后“汉化”很成功,其农业经济已经占据很大份额,其精神也已经日渐“宋朝化”(享乐贪腐内斗、战斗力意志开始薄弱)。 再加上西夏适时妥协,辽国失去对西部安全地担忧。最后,西夏的军事实力并不弱。盈亏相较,辽国也就不再执着于灭夏。
(1)辽国汉化在萧太后和韩德让开始速度加快
澶渊之盟是辽圣宗(983-1031年)与宋真宗在1005年所签,该协议签订之后,辽国已经走到历史中期。西夏则建国于1038年,可见,辽国步入中年期后与正处于青壮年的西夏相较,在抵抗精神上辽国就不能与西夏相比。
辽国的汉化过程从进入幽云地区后即开始,真正始于韩德让参与国家决策,直至与萧太后共同执政,辽圣宗以“父礼”待之。
979年,宋太宗灭北汉后主动发起收复“幽云十六州”的军事行动,但最终失败。982年辽景宗第三次南下复仇在数次被打败后以35岁的年龄病逝。其子辽圣宗11岁就继位,很显然不能亲政。为此,其母萧太后(萧燕燕)在其他宗室虎视眈眈下摄政。
宋太宗知道消息后决定第二次北伐。由此,萧太后为了控制军权抵挡契丹贵族对皇权的虎视眈眈,便请汉人韩德让相助。韩德让的祖父韩知古、父亲韩匡嗣乃是辽国汉人中的掌权者,从耶律阿保机开始到辽景宗都受重视,掌握一定军权。韩德让又是文武兼备。
萧太后与韩德让一起实行了“萧绰变革”,其核心就是汉化。986年,宋太宗的第二次北伐被辽国打败。
(2)辽夏之战被认为是辽国衰落的原因之一
西夏建国前,李继迁、李德明父子虽时叛时降,但总体上仍臣服于北宋,在辽宋间左右摇摆以搏自己的利益。问题出在“澶渊之盟”后,李元昊1032年掌握大权前,就已经看出宋仁宗时期的宋朝的本质:宁花钱买太平苟活于世,也不愿振臂一呼做七尺男儿。
所以,李元昊1038年称帝后就开始与宋朝进行了“蓄谋已久”的战争,从1040年到1042年的三年之战的结果就是1043年“宋夏和议”成功。宋朝基本承认西夏国;同意恢复榷场;每年25.5万银、绢、茶赐西夏等。
李元昊1044年,辽兴宗派10万大兵杀奔西夏,从李继迁开始辽国与夏之间就存在姻亲和臣属关系。辽兴宗的姐姐嫁给了李元昊,但二人感情不和,1035年生病乃至病死都不去探望也不通知辽国,辽兴宗为此极为愤怒。
“宋夏和议”后,辽国觉得西夏势力已大、李元昊“以下犯上”的居多颇多乃是威胁,因此伐夏,在第一次贺兰山之战中,辽国大败!
1048年,李元昊被太子宁令哥所杀,1049年,辽兴宗发兵复仇。此战,权臣没藏讹庞被打败;造成李元昊父子仇杀的没藏太后被抓,最终被赎回。经过两次辽夏大战,桀骜不驯的李元昊被杀是为关键,自此,西夏重回“倚辽攻宋”的战略。
西夏中前期与辽、宋、回纥(回鹘)政权为邻;下夏中后期与金、宋、西辽、蒙古为邻。辽国之所以没有灭掉西夏,主要在于《澶渊之盟》前后,契丹人的“汉化”发展比较成功。
鸡柳汤匙的农牧业确实很发达,人民生活在比较幸福的当中,但是旗下的军事实力要比西辽强的多,另外,西辽的营口要比西夏少一半,在当时冷兵器时代进行战斗的话,人多是决定战争胜利的因素,所以西辽他不敢吞并西夏,
首先是金国的整体战略。金国虽然灭掉了北宋王朝,但是赵构随后又建立了南宋。金国一直把南宋视为自己的心腹大患,金国军队几次大举南下。而南宋君臣,由于和金国有世仇,南宋方面屡屡北伐。所以说,金国的主要精力是对付南宋。对于西夏国,金国一直是招抚的态度。
第二就是成本问题。金国打辽国,获得大块的地盘,灭北宋,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而西夏国地处西北贫瘠地区,地旷人稀。西夏虽是小国,但民风彪悍,战斗力极强。金国如果兴师动众要啃下这块“硬骨头”,那必然要付出极高的代价,而获得的收益却非常有限,同时还得时刻提防南宋的反扑,很不划算。
第三是西夏的位置。对于金国来说,消灭辽国,是为了确保自己的生存空间。金灭辽后,辽国大将耶律大石万里西征,在西域重建辽国,史称“西辽”。对于当时的金国来说,西辽一个重要的威胁。而当时的西夏正好处在金国和西辽之间,金国之所以没有消灭弱小的西夏,很可能是希望西夏可以成为自己的战略缓冲。缓解防御压力,可以将主力用在和宋朝的较量中。
第四是战斗力问题。金国建立的初期,金国军队堪称不可一世、如狼似虎。但是进入中原的花花世界之后,金国军队的战斗力迅速堕落。到了金国统治的后期,金国军队的主力其实都是各地的汉军,女真军根本没有多少战斗力。在金国建立的中前期,主要的目标是南宋。到了后期,铁木真已经统一了蒙古草原,开始对大金国发起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金国当然没有精力进攻西夏国。
辽国之所以没有吞并西夏,主要在于“澶渊之盟”后“汉化”很成功,其农业经济已经占据很大份额,其精神也已经日渐“宋朝化”(享乐贪腐内斗、战斗力意志开始薄弱)。
再加上西夏适时妥协,辽国失去对西部安全地担忧。最后,西夏的军事实力并不弱。盈亏相较,辽国也就不再执着于灭夏。
春秋五霸西夏是哪个国家西夏不是春秋五霸时的国家。
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一个政权,自称邦泥定国或白高大夏国、西朝。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前期和辽、北宋,后期与金朝并立。历经十帝,享国189年。从881年李思恭任定难军节度使起,李氏政权共计346年。
唐末党项拓跋首领李思恭因平定黄巢有功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赐封五州之地。党项先后臣服于唐朝、五代诸政权与北宋。五州之地被北宋并吞后,李继迁出走创业,990年被辽朝封为夏国王。夏州政权被北宋并吞后,李继迁不愿投降宋朝而出走创业,陆续占领河西走廊地区。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国。西夏在宋夏战争与辽夏战争中获胜,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夏毅宗到崇宗时期,大权掌握在皇帝的太后与母党手中。西夏因为皇党与母党的对峙而内乱。
金朝崛起后,西夏改臣服金朝。夏仁宗期间发生天灾与任得敬分国事件,但经过改革后,到天盛年间出现盛世。漠北的大蒙古国崛起,西夏最后于西夏保义二年(1227)亡于蒙古。
西夏疆域范围在今宁夏、甘肃、青海东北部、内蒙古西部以及陕西北部地区,占地两万余里。对外关系上,表面对辽宋金称臣,实则对内独立称帝。前期与辽和北宋经常发生战事,保持三国鼎立的局面,后期与金并立,末期受蒙古的威胁。
从宋初李继迁到李元昊建国,党项社会完成了由氏族公社所有制向封建所有制的转化时期。元昊建国标志着由奴隶制转变为封建领主制,乾顺以后,进入封建地主制,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从清末开始,对于西夏的考古研究不断发展,形成了十分热门的西夏学。
西夏国都西夏国都相当于现在什么地方西夏的都城在今天的宁夏银川市。
兴庆府,西夏国王城,即今宁夏银川。后周时为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所属的怀远县,北宋初年废县为镇。公元1020年,李德明派遣大臣贺承珍督率役夫,北渡黄河建城,营造城阙宫殿及宗社籍田,定都于此,名为兴州。李德明子李元昊(即西夏景宗)继位后,1033年又广建宫城,营造殿宇,升兴州为兴庆府。并于此正式立文武班;建立西夏统治机构。筑台城南,于天授礼法延祚元年(1038)十月十一日在此受册,即皇帝位。西夏历代皇帝皆以此为都城。
西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民族政权,公元1038年至1227年在今天中国西北地区(包括今天的宁夏、陕西、甘肃、青海等地)建立了政权。西夏国都则是指其政治中心所在地。
西夏国都曾经有过多次变迁。最初建都于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市),后来迁都于灵州(今宁夏中卫市),最后迁都于興慶府(今陕西铜川市)。因此,西夏国都相当于今天中国宁夏和陕西一带的地区。
需要注意的是,西夏国都的位置在历史上有多次更替,同时历史地理位置的变化也会影响到今天的地理界限,因此需要具体分析具体情况。
西夏国都相当于现在中国宁夏银川市。
西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而西夏国都的位置一直存在学术界的争议。
但通过考古发现和研究,现在一般认定西夏国都位于宁夏银川市区内。
西夏建国初期的都城曾多次迁移,但在1038年定都兴庆府(即银川)后,兴庆府成为西夏国都,直至1170年被金灭亡。
同时,西夏国都兴庆府的建设在当时也是非常宏伟的,而且在建筑艺术和水利工程方面也有很多突出的贡献,为当时的文化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