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历史知识点 南宋历史知识点总结

目录导航:

  1. 茶文化历史知识点
  2. 金与南宋的对峙知识点
  3. 太平天国知识点
  4. 初中历史地理必背知识点汇总
  5. 初中历史速记知识点
  6. 2022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必背知识点
  7. 人教版历史中考必背知识点
  8.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必背知识点
  9. 上海历史合格考必考知识点
茶文化历史知识点

据了解茶文化历史知识点有:“茶经,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话,茶学茶故事,茶艺,茶饮,茶宴,茶会,茶闻,茶品。食经,尔雅。”

1、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中国茶树、利用中国茶叶和栽培中国茶树的国家,中国也是世界茶道的宗主国,任何国家受中国茶文化的影响都不能否认中国是茶道宗主国的地位,否则违背了茶道的基本文明。

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1. 非常丰富。
2. 茶文化起源于中国,最早的茶叶记录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
在唐朝时期,茶文化开始流行,成为文人雅士的消遣之一。
在宋朝时期,茶文化进一步发展,茶具、茶道、茶艺等方面都有了更加精致的表现。
在明清时期,茶文化成为了社交场合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也传播到了日本、韩国等国家。
3. 还包括茶叶的种类、制作工艺、品鉴方法、茶道礼仪等方面。
茶文化对于人们的身心健康、社交交往、文化传承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金与南宋的对峙知识点

1、金心有余而力不足。金北方出现虎视耽耽的蒙古政权,是金的心腹之患,担心腹背受敌。金也始终不能灭亡南宋。

2、金占领的北方也不平静,活跃着北方义军,不时骚扰金的腹地。

3、金入主中原后被汉民族同化,染上了贪污腐化的习气。种种原因造成了金与南宋对峙的局面。 金还是锈了。

4、北宋主和势力战胜了主战势力促成了和谈,最后签订了绍兴和议。

太平天国知识点

太平天国存在于1851年到1864年,共14年。1850年末至1851年初,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领导发动反抗清朝的武装起义。

后建立太平天国于1853年3月攻下江宁(今南京),定都于此,改称天京。1864年6月,湘军攻破天京,太平天国灭亡。

答这是一道关于历史的问题,考察的是太平天国的有关知识。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以农民为首的农民性运动,他是清代晚期出现的一场规模较大的小农意识的运动,发生的时间是从1851年到1864年,以洪秀全为主的农民阶级集团,太平天国运动最终走向了失败,主要是没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加上内部集团领导的落后思想,制使运动以失败告终。

一、兴起原因

①根本原因:阶级矛盾激化;

②外部原因:鸦片战争是推动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外部原因;

③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

二、目的:推翻清朝统治

三、经过

①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②兴起和发展:1851年金田起义,1853年定都天京,1856年全盛时期。

③转折和失败:1856年天京变乱,由盛转衰;1864年天京失陷。

四、重要纲领

1、《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①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

②规定: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③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一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核心思想),无人不饱暖(目的)”的理想社会。

④性质: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

④结果:无法实施(根本原因—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⑤评价: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⑥革命性: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对封建土地制度的彻底否定

⑦局限性:绝对平均主义,无法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是空想,无法实现(空想性:平均分配财产必将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根本无法实现;落后性:平均分配一切财富,显然与中国当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向相违背;《天朝田亩制度》是由农民的小生产者的经济地位决定的,在具体实践中是无法实行的)

⑧《天朝田亩制度》的意义:

积极意义: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思想结晶。

消极意义: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2、《资政新篇》(1859年)

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但由于当时形势未能实行。最终,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

①主要内容:1.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

2.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3.开设新式学堂等

②评价:1.它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2.缺乏实现的社会条件,战争环境不具备实现的客观条件。

③结果:无法实施(根本原因—缺乏实施的社会条件)

五、作用

动摇了清朝统治的基础,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

六、局限性

农民阶级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没有超出旧式农民战争的范畴,不可能领导革命走向成功。

七、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

①在反封建的同时承担了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任务,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

②它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灭,这是以往农民战争所不曾遇到的新情况;

③近代的中国农民已经能够放眼世界,从西方寻找自己的思想武器,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初中历史地理必背知识点汇总

初一地理必背的知识点:

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2.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内核

3. 地球的四大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4. 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大陆、海洋、山脉、河流、湖泊、草原、沙漠

5. 世界的自然地理区划:大洲、大洋、地理块

6. 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大陆地貌、河流、湖泊、山脉、高原、盆地、平原

7. 中国的气候带及其特点:寒温带、中温带、亚热带、热带

8.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地震、洪水、干旱、台风

9. 中国的资源分布: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

初一历史必背的知识点:

1. 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石器时代、农业时代、手工业时代、工业时代

2. 中国古代的朝代: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秦朝、汉朝、三国、晋朝、南北朝、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

3. 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夏禹治水、商汤平乱、周武王灭商、秦始皇统一中国、汉武帝开辟丝绸之路、三国鼎立、唐太宗贞观之治、宋朝的科技进步、明朝的海外航行、清朝的闭关锁国

4. 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古埃及的金字塔建造、古希腊的民主制度、罗马帝国的兴衰、中世纪的十字军东征、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改革、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5. 中国古代的文化:四大发明、诗词文学、书法、绘画、戏曲、传统节日、传统服饰、传统建筑

初中历史速记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初中历史的速记知识点:

1. 夏、商、周:中国历史上的三个朝代,按照时间顺序为夏朝、商朝、周朝。

2. 春秋战国: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是分裂割据、诸侯争霸的时期。

3. 秦朝: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由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出现。

4. 汉朝: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

5. 三国时期: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从公元220年到280年,分为魏、蜀、吴三个国家争霸的时期。

6. 隋朝: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由隋文帝杨坚建立,统一了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王朝。

7. 唐朝: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高峰。

8. 宋朝: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经济繁荣的时期。

9. 元朝: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

10. 明朝: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辉煌时期。

这只是一些初中历史的速记知识点,涵盖了中国历史中的一些重要朝代和时期。在学习历史时,还需要更深入地了解每个朝代的具体内容和重要事件。

1、关键词记忆法(压缩记忆法)。快速有效,方便记忆。化繁为简,把内容压缩成少数几个字或者关键词的记忆方法。但答题时应还采用教材上的原文。如,魏晋以来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北人南迁、条件优越、社会稳定。

2、总结记忆法。总结知识,高度概括。如,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联汉姻。

3、对比记忆法。同类知识点,对比列表记忆会更加深刻牢固。如列表对比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对比三次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等。

4、特征记忆法。根据特征来加深印象的记忆方法。

(1)“一肩挑两头”式的年代:中间一个数,挑左右两个相同的数组成的年代。383年,淝水之战: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626年,玄武门之变。

(2)“反复”式的年代:后两位数字与前两位数字相同的年代。如: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818年,马克思诞生;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等等。

(3)数字特征:如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尾数3个7,和年份中37吻合。

(4)相距时间相同:如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相距100年。隋统一全国(581-589年)、安史之乱(755-763年)都是8年时间。

2022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必背知识点

1. 学业水平考试需要掌握的历史知识点非常多,但是必背的知识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 首先是中国古代史,需要掌握从夏朝到清朝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及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其次是中国现代史,需要掌握自鸦片战争到建国后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及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还需要掌握世界史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如文艺复兴、法国大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战等。


3. 此外,还需要掌握历史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如史料、史学流派、历史研究的方法和技巧等。


同时,也需要了解历史学研究的一些新进展和新成果,如数字人文、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等。


4. 总之,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必背的知识点非常多,需要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有计划地进行整理和归纳,同时也需要注重对历史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的掌握和理解。

理学兴起的背景 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快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2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的主见,儒学汲取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进展; 3到宋代,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 心,融合儒、道、佛三家的新儒学体系,即理学。

主要内容: 程朱理学(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 1“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宰万物; 2“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3要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

一、汉朝

1、中朝(内朝):由皇帝亲信近臣(侍从、秘书)构成(这些人身份低微,被皇帝破格使用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决策,导致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成了“外朝”,被拒于政治决策之外,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2、刺史制度:汉武帝时代,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二、隋唐

1、三省六部制

☆内容:中央的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起草诏令、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之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作用:

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一分为三,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三省六部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相互合作,提高了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

2、科举制:隋唐以后,科举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评价科举制:

进步性:a.科举制度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b.这种制度也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c.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局限性: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学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科举制作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选官方式,其实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掌权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

三、宋朝

1、设立中书门下作为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2、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3、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了宰相财权;

4、设枢密院掌军政,分割了宰相军权。

1 大量历史知识点,不易判断哪些是必背的。
2 因为历史学科跨度广,涉及时空广阔,考试内容也不断更新,需要从不同角度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理解,考试知识也在不断更新。
3 在备考过程中,应从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入手,并注重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事件的内在联系、史实的真实性等方面,这样才能在考试的时候有更全面的把握。
同时,建议备考者结合历届考题进行练习,找出哪些重点知识点经常被考到,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巩固。

人教版历史中考必背知识点

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和事件:

1.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周易、道家思想、儒家思想、孔子、墨子等。

2.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大泽乡起义、刘邦篡汉、东汉兴起、光武中兴等。

3.三国时期:政治纷争、文化繁荣、魏、蜀、吴三国分立等。

4.南北朝时期:北魏政治、经济、文化的建设、南朝文化的盛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等。

5.隋唐时期:隋朝的建立、唐朝的盛世、科举制度、唐朝外交、唐诗、唐画等。

6.宋朝时期:宋朝文化、发明和科技、大运河、南宋文化等。

7.元朝时期:元朝的建立、统治策略、科技发明、文化和艺术等。

8.明朝时期:明朝的建立、海禁政策、明朝的国际关系、科举制度、文化和艺术等。

9.清朝时期:清朝的建立、内忧外患、国际关系、清朝的对外扩张、科技发展、文化和艺术等。

总的来说,中考历史考试重点是对中国历史的大致时间轴、重要事件、人物以及相关思想和制度等的了解,而不是详细的历史事件和细节知识。考生应重点掌握历史的整体框架和主要内容,以及相关的思想、艺术和文化知识。

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知识点:必背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1. 中国古代的朝代和历史事件,如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
2. 中国古代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四大发明、科举制度、诗词文学等。
3. 中国古代的重要思想家和学派,如孔子、老子、儒家、道家等。
4. 中国古代的重要历史文化遗址和建筑,如长城、故宫、兵马俑等。
5. 中国古代的重要战争和外交事件,如三国演义、抗日战争、开放政策等。
这些知识点是历史学科的基础内容,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非常重要。
除了以上提到的必背知识点,还可以进一步学习和了解中国古代的其他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现象,如三国时期的英雄豪杰、唐朝的盛世文化、宋朝的科技进步等。
通过深入学习历史,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拓宽自己的历史视野,培养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必背知识点

关于这个问题,1. 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生平及其思想

2. 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汉武帝的改革和对外扩张政策

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变化

5. 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

6. 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

7. 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

8. 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

9. 清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

10.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及其领袖和重要事件

上海历史合格考必考知识点

必考知识点:大变革的时代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1.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

2.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牛耕:最迟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推广。铁农具: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二、著名的都江堰

战国时期,李冰为秦国修筑的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三、商鞅变法

1.时间、地点:公元前356年,秦国。

2.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对世界发展的贡献。造纸术:——年发明西汉。东汉——年蔡伦的改进,产生了“蔡侯纸”;印刷术:唐代发明的雕版印刷;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火药:发明于唐朝;指南针:战国时新浪发明;北宋时指南针用于导航。

1高中历史会考重点知识点归纳

1.1840年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签订后,中国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高中历史会考重点知识点归纳,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合格考知识点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八国联军入侵中国1900年,从0755年到79000年签订,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辛丑条约》开放贸易港口为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0755年至79000年开放10处,其中潮州(后为汕头)属今广东省。

《南京条约》开通天津。

《天津条约》开沙市,重庆,苏杭。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安徽和四川是最早进行改革的两个省份。

最先开放的两个省份是广东和福建。

4.1980年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注:被称为“一夜崛起的城市”的城市属于广东省)

海南经济特区成立于1988年。

1990年上海浦东开埠,成为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焦点和标志。

5.现代生活习俗变化最大的是上海。

20世纪初上海开始出现汽车。

中国第一部本地电话在南京开通。

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在台湾省建成。

第一份中文报纸于1833年在广州创刊。()

近代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纸在上海创刊。( 《北京条约》 )

6.1931年,日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就占领了整个东北。

1932年,日军进攻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变。

1935年,日军为了占领华北,制造了一系列事件,史称“华北事变”。

1937年7月,制造了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1937年八一三事变,威胁南京。

2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归纳

英德关系

(1)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时期,英国联合普奥反法。

(2)1814—1815年英国同普奥共同操纵维也纳会议,建立维也纳体系。

(3)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主要矛盾,英、德分别组织"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4)一战爆发后,英法在西线相继取得马恩河、凡尔登、索姆河、日德兰等战役的胜利,最后打败德国,取得一战胜利。

(5)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奉行"均势",反对过分削弱德国;参与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

(6)20年代在德国赔款和法国安全问题上,英国偏袒德国;道威斯计划通过后,对德提供贷款,扶植德国;参与签订洛迦诺公约,提高德国政治地位。

(7)30年代对德实行绥靖政策:对德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开进莱茵不设防区不予反击;对德入侵西班牙采取"不干涉政策";制造慕尼黑阴谋;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却坐视波兰灭亡而按兵不动。

(8)二战爆发后,英国逐渐坚定了反法西斯斗争决心:不列颠之战使德国遭到第一次重大失败;丘吉尔和罗斯福发表《大西洋宪章》;参与发表华盛顿26国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阿拉曼战役战胜德意在北非的军队,北非登陆迫使德意军队投降;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相继参加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

(9)二战后,参与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的分区占领;在纽伦堡对纳粹战犯进行审判。

1.先秦制度

夏?世袭制替禅让制

商?内外服制

周?宗法制分封制

2.历朝政治制度(常考只有几个)

隋唐:三省六部

清:军机处

宋:二府三司

秦:三公九卿

3.不平等条约

《南京》五口通商 赔款 割香港

《马关》容许外商在华建厂

《辛丑》拆炮台 禁科举 禁反帝 东郊民巷

4.史料类型

按类型:实物 口述 图像 文物

安价值:一手 二手

5.新航路

顺序:迪?哥?达?麦

6.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孔子“仁”(注:孔子老子没有参与百家争鸣)

老子“道”

阴阳家:“相生相克”

7.晚清反帝反封建运动

太平天国?洋务?戊戌?义和团?辛亥

8.和平外交

中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万隆:求同存异

9.开眼看世界

林《四洲志》

魏《海国图志》

总结:合格考大部分题涉及纲要上,可以刷历年真题一试,但更建议把书从头看到尾阅读一遍,记住关键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