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商朝皇帝不叫天子叫啥
- 商朝和周朝的皇帝分别姓什么?那时候有姓氏吗
- 为什么纣王后是皇帝
- 商朝的王是人皇是什么时候的说法
- 商朝以来共有多少君王和皇帝历史以来共有多少君王和皇帝
- 为啥纣王是人王而周王是天子
- 商朝人见到国君怎么称呼,叫帝什么?还是叫大王?例如纣王帝辛,是称呼帝辛还是大王啊
- 为什么历史学家说商纣王不是昏君
- 商朝历史有多少帝王
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商朝共追封6人为王,即:商高祖王亥、商夔宗王癸、商代王太丁[名子丁,又名子以跌,汤之子]、商假王伊尹[本为丞相,非王室人员,篡位]、商某王祖己[一作孝已]、商某王祖戊。
《新五代史·安重荣传》中记载,安重荣说“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这话说得非常直白,历史上王朝更迭差不多也的确是这么一个道理,但历朝历代政权更迭时,新王朝的统治者肯定不能说得这么直白,而一定要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否则就是“名不正言不顺”。
汤武革命时,以什么理由证明自己出兵推翻夏朝的合法性呢?《易·革·彖辞》中记载:“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大致可以想象一下,商汤认为夏朝统治者触犯了老天,现在老天命他代天推翻夏朝,说到底商朝政权的合法性来自于上天。
但商朝建立后,最高统治者叫“王”,与天没什么关系,甲骨文中的“王”字是一把大斧的斧头部分的轮廓图形。显然,斧头不仅代表征战杀戮,更是军权与统治权的象征。那么,商朝对天崇拜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甲骨文中的帝字,就是架木或束木焚烧以祭天,所祭祀的是天神、上帝。甲骨文卜辞显示,商朝祭祀“帝”非常频繁,甚至隆重到一日一祭的地步。如今,之所以能看到15万片之多的甲骨文卜辞,绝大多数都是祭祀天帝留下的。
所谓天帝,既指上天又指祖先神灵,死去的祖先和商王都升天为帝。也就是说,商朝之前的祖先、死去的商王、老天都是“帝”,显然,商人可能是为了加强统治或政权的合法性,将祖先和上天一定程度上捆绑了起来。
想想看,谁反对商朝,就是反对老天、反对天帝,在三千年前谁敢反对老天?因此这就让反对者都很难找到造反的合法性。
而“帝”与“王”区别在于,商朝最高统治者生前称王,死后才能称帝。因此,大概可以推测出商朝的统治哲学:一手是掌握斧头,一手是将商朝统治者神化,两手都要硬。
商朝皇帝不叫天子叫人皇。西周之前,部落联盟的首领叫人皇,直到西周后,天子成为了天下至尊。人皇是人族的首领,跟天帝共尊,有人族气运加身,与天帝平起平坐。
西周建立后,周朝把天帝定位最高统治者,天子是上天的儿子,周朝打出的旗号是替天行道,来推翻商朝
商朝的君主称帝,而“帝”这种叫法的来源,则与他们的传统有关,帝,古语中指天神,将“帝”与天神等同,大约就是从商朝开始的,因为商有机的将祖先和天神融为一体,认为天上只有一个天神,这个天神,就是他们的祖先帝喾,后世历代帝王死后,都会上天陪伴祖先,在帝左右。
商朝和周朝的皇帝分别姓什么?那时候有姓氏吗商朝的王姓“子”,周朝的王姓“姬”。
那时已有姓。ps:那时不称皇帝,称“王”或“天子”为什么纣王后是皇帝因为纣王之前,黄帝后人是不把天帝放在眼里的,大家人人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纣王之后,人间所有的帝王都变成了“天帝之子”,每年祈求天帝让人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所以说纣王之后再没有“人皇”了。
周王所处的商朝,一直认为自己是人的皇帝,是天下的统治者,就像皇帝、皇帝和诸神一样。地帝和圣人玉帝是同级的,享受着人间的生活,所以古代的王朝就有五百年多了。
然而,自周朝以来,“王”的地位成为“王权神授”的概念,是天赐之物
夏朝称后,商朝称帝,纣王后的周朝还是称王的,而不是称皇帝。比如周武武王,周文王等。皇帝称呼是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建立大秦帝国才称自己为皇帝。
上古有三皇五帝如羲皇伏羲,娲皇女娲,黄帝轩辕,炎帝神农等,他们都是上古时期对华夏民族有着一定贡献的部落首领。
秦王统一华夏,书同文,车同轨,筑长城,拓疆土自认为“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立皇帝一词。此后成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商朝的王是人皇是什么时候的说法关于商朝的王是否被称为“人皇”,并没有确凿的历史记载或共识。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商朝的统治者被称为“王”,但具体是否有被称为“人皇”的说法,历史学界并没有一致的观点。
在中国历史上,对于统治者的尊称有很多不同的称谓,如“皇帝”、“天子”、“王”等。在商朝时期,统治者被尊称为“王”,并且商朝的君主制度相对较为简单,没有明确的皇帝制度。
关于“人皇”的说法,可能是后来的文献或传说中出现的称谓,但在历史记载中并没有明确的提及。因此,将商朝的王称为“人皇”的说法,可能是后世对商朝统治者的尊称进行的一种演绎或想象。
需要注意的是,历史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变的领域,新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可能会对我们对历史的认识产生影响。因此,对于商朝王的尊称,我们需要根据当前的历史证据和学术共识来进行理解。
商朝的王被称为“天子”,而非“人皇”。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大约存在于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商朝的天子是政治和宗教的领袖,被认为是天命的象征,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商朝天子的地位类似于君主,但在中国历史上,使用“人皇”一词通常指的是秦始皇,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统一了中国。所以,“人皇”一词与商朝的天子没有直接关联。
关于商朝的王被称为人皇的说法,没有被历史学界广泛接受或确切的官方记录。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大约存在于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商朝的君主被称为商王,一些历史文献和传说中可能有一些关于商王的称谓,但“人皇”并不是其中之一。
历史上,中国文化中有一位被尊称为“人皇”的传说人物,即黄帝,他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然而,黄帝与商朝的时代并不重叠,商朝出现在黄帝之后。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历史中有许多传说和神话,其中涉及了各种关于统治者的称号和尊号。但是,对于正式的历史记录,我们应该依靠历史学家和专家们的研究和共识。关于商朝的王被称为人皇的说法,目前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
商朝的王是人皇是夏商周时候的说法。
人皇之时,分治九州乃是上古大九州,亦即全球。《淮南子·地形训》载“何谓九州?东南神州曰农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并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泲州曰成土,东北薄州曰隐土,正东阳州曰申土。”
商朝的王是人皇的说法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但这一说法并不准确。人皇一般指三皇之一,是传说中的人类始祖伏羲的称号。在古代中国的神话传说中,伏羲、女娲、神农是三皇,他们被视为人类的始祖。而在商朝的实际历史中,商朝的王并没有被称为人皇。
商朝的王被称为“帝”,如商汤、武丁、武乙等。在商朝的甲骨文中,“帝”字多用来指称商朝的天神或祖先神,而非人类始祖。商朝的王被认为是天的儿子,拥有神权,掌握着人民的生命、财富和土地。
总之,商朝的王并非被称为人皇,而是被称为“帝”。在古代中国的神话传说中,人皇是指传说中的人类始祖伏羲的称号,这一说法并不准确。
自人皇轩辕始,人皇乃是和天皇、地皇同一等级的人物,如今较为流传的说法是商纣王是最后一个人皇。
商纣王名为帝辛(约公元前1105年―公元前1046年),子姓,名受 (一作受德), 沫邑(今河南淇县)人,商朝末代君主,帝乙少子,世称商纣王。是以人皇是从公元前1046年随着最后一位人皇商纣王的离世而消失的。
商朝的王是人皇,是中国古代文献《史记》的一种记载方式。《史记》是由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所撰写,收集整理了中国自公元前3000年至西汉朝之间的历史纪录,是中国古代史学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史记》记载,“黄帝一统天下,封领山川,制定礼法,史官赋号,称造物之臣为‘皇帝’。其后炎、舜、禹等各有天下,因世而号之。汤、武、周公、成王称‘王’。至商朝创立,至纣王之后,一统者复出,号曰人皇。”可见,根据《史记》的记载,人皇的称号是在商朝时期出现的,但并没有确切的时间节点。同时,也需要指出,这一说法只是在史书中被提及,其真实性由于缺乏实物考证,难以确定。
商朝以来共有多少君王和皇帝历史以来共有多少君王和皇帝商朝一共有31个皇帝。分别是:汤,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商。
商朝以内共有30个君王和皇帝——汤、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 、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纣,其中病死的28王,国亡后自焚而死的1王,可能是战死的1王,经历17代31王后,末代君王商纣王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而亡。
为啥纣王是人王而周王是天子因为纣王他是人皇,不是受上天的册封,和三皇五帝地位是一样的,而周天子自称是上天的儿子,接受的是上天的册封,所以叫天子
有人是从称呼开始区分的,商朝时人族帝王皆称“王”,就算末代殷纣,我们也称之为商纣王,而不会称商天子,而从周朝开始则改称“周天子”,标志着人皇时代的结束,开始进入天子时代。
纣王和周王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君主,但他们的地位和称号有所不同。
首先,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他的正式称号是商纣王。在中国古代,君主的地位通常是通过家族继承而来的,商纣王是商朝的第12代君主。然而,纣王在位期间表现出暴虐和荒淫的行为,导致了商朝的衰败和灭亡。因此,纣王在历史上被认为是一个暴君。
相比之下,周王是周朝的君主,他的正式称号是周天子。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周天子的地位被认为是由天命所赋予的,他是天地之间的媒介,负责维护天命和治理天下。周天子在政治、宗教和仪式上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因此,纣王被称为人王,主要是因为他的统治被认为是人祸,而周王被称为天子,是因为他的统治被认为是天命所赋予的。这是基于中国古代的观念和价值体系。
因为纣王之前,黄帝后人是不把天帝放在眼里的,大家人人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纣王之后,人间所有的帝王都变成了“天帝之子”,每年祈求天帝让人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所以说纣王之后再没有“人皇”了。
周王所处的商朝,一直认为自己是人的皇帝,是天下的统治者,就像皇帝、皇帝和诸神一样。地帝和圣人玉帝是同级的,享受着人间的生活,所以古代的王朝就有五百年多了。
然而,自周朝以来,“王”的地位成为“王权神授”的概念,是天赐之物
商朝人见到国君怎么称呼,叫帝什么?还是叫大王?例如纣王帝辛,是称呼帝辛还是大王啊见到国君称王,或大王。(在王前加大只是为了表示尊崇,大王并不是一个称号。如后世大汉大明,汉明才是国号,大只是为了表示尊崇。)帝在上古只作为用来称呼天神,是商的最高神灵。帝这一称谓化为人王之称号是春秋战国时候的事,所以帝排除了至于天子,这个称号始于周,天是周的最高神灵,地位等同于商的帝,在灭亡商朝之后,两者逐渐混合,有时称为天帝,有时单称天或者帝,但是周毕竟是征服者,天出现的频率远远超过帝(各种古籍中证据很多,有兴趣可以看下),所以天子绝不可能是商的称号
皇帝,秦始皇秦始皇,顾名思义,第一个皇帝嘛,这个称号不用想了
汗出于非我族类的少数民族畜生,不要用来侮辱华夏
公侯伯是三等爵位,不是人王之号,更不必说
其实夏商周三代皆称王,民国时期考古工作已经充分证实了这一点,什么本来称帝周才称王是儒家编出来的,如同三代之治的政治谎言
所以影视中称大王基本是正确的
为什么历史学家说商纣王不是昏君为什么商纣王不是昏君
历史历来备受争议,史学家的观点,有公众认同的,也有怀疑的,谁也无法肯定。尤其那些年代久远的事情,根本没有评说的根据,全靠推论,这就造成了,你说东,他说西的混乱现象,因此形成了传说,不过公众大都喜欢传说,而且喜欢以自己的意愿传说。封神演义就是一个精彩的传说之一。
商朝末代君主帝辛,在封神演义中,昏庸无能、凶狠残暴、荒淫无耻。每谈暴政,必不离商纣,商纣王这个称呼,似乎从进入我们认知的世界起,就成了头号昏君的典范,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商纣王帝辛真的是昏君吗?
帝辛,子姓,名受,是殷商第三十代天子帝乙的小儿子,他还有一个长兄微子启,因微子启母亲地位卑贱,无法成为嗣君,帝乙驾崩后,这个帝位便自然而然地落在帝辛头上。
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年表》载,帝辛在位约30年,史书记载截然相反,帝乙留给帝辛的是一个国力日趋衰败的国家,内部政局不稳,外部夷族环伺,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危局之下,年轻的帝辛展现出了杰出的政治头脑和超凡的军事才能。对内排除异己,对外领兵亲征,开疆扩土。
商朝是奴隶社会,由于奴隶制度所带来的巨大利益,让奴隶主团体越发庞大,那些奴隶主和部分王室贵族的权力,已经影响到了社会的进步,也威胁到了王权的稳固。
帝辛执政后便开始了加强皇权的巩固。对奴隶主的利益大刀阔斧的削减。这其中免不了的反抗和血腥镇压。在解决奴隶主和王室贵族的同时,帝辛还向神权发起了挑战,宗教团体干涉朝政,对于王权稳固而言,比奴隶主危害还大。于是宗教改革也是迫在眉睫,大批神职人员被处决,忠诚的祭祀受到提拔,自此王权逐渐稳固。
由于政局稳定,改革后被削减的大批奴隶主和贵族的利益进入国库,国力逐渐强盛。帝辛开始了对外用兵,逐步扩张商朝领土,真正完成对东夷中的徐淮部族全面征服,纳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沿海于国土之内,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征服了江淮地区、把疆域扩张至渤海和东海。
然而,帝辛伐徐州之夷,打了胜仗,但损失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他对俘虏政策做得不大好,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商朝亡了国。帝辛携王后苏妲己自焚于鹿台,亦不失壮烈。
以史为鉴,商纣王帝辛并不是昏君,倒是有功而无过,被冤枉了千年。而周武王的作为是纂权叛国、大逆不道啊!估计封神演义也是周武王的杰作吧!
亡国论调,把殷纣王洗的再白,也改变不了他是亡国之君的事实。他再好也是加重百姓的负担让老百姓难以为生的暴君。就是“穷天下之财以盈巨桥”这一条他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历史上对他的评价是“言以饰非,智以拒谏”。
《百家讲坛》中出现频率最高,受欢迎程度位列三甲的王立群教授,曾多次在讲座和著作中提到,评价历史人物,要把这个历史人物带入到当时的环境中,分析他所做的事情是否有道理,有没有更好的做法,然后再给予评价。毛和郭沫若为纣王翻案,着眼点都放在了他平定东夷,经营东南和开疆拓土的贡献,弱化了他穷兵黩武,排除异己,独断专行的执政上的问题。毛号称通读了二十四史,甚至还有毛版批注的二十四史书籍流传于世,而郭沫若的史学能力也值得肯定,但显然他们在评价纣王时,都忽视了王教授所说的这一点。
纣王兵败自杀的根本原因,实际上是在他所处的时代,大一统的思想还没有形成,部族的实力还在王权之上。但从纣王的祖先起数代,殷商都在尝试加强自己的王权,根据就是商朝帝王的传位次序,逐渐由兄弟之间或者叔侄之间,变成了父子之间。在这种情况下,纣王希望通过集权的方式打压部族的利益,任用身份卑微的人才,通过征伐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放到今天来看,客观上尝试打破阶级固化的纣王,似乎是进步思想的代表,但是却完全不符合当时的政治形势,也注定会遭到利益受损者的反抗。牧野之战时,纣王仍拥有绝对的兵力优势,但战斗一开始那些俘虏或奴隶临阵倒戈,这场决定王朝命运的战争以极快速度结束,数百年的王朝自周武王起兵不过一个月就被灭亡。
事实证明,当一个君王自视甚高,盲目的扩张版图,完全没想到会后院失火的时候,他的末日就要来临。从这个角度上说,纣王是绝对的昏君。当然,对纣王荒淫,愚昧的一些添油加醋的评价,某种程度上确实是有失公允,《论语》中,孔子的名徒子贡早就说过:“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实际上纣王的能力得到了《史记》的客观评价,即使最终兵败,他也没有像夏桀那样带着妹喜逃亡,而是选择以自焚这种壮烈的方式赴死,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也能算是英主,算是枭雄。
其实我们都没有错。大多数的人口中的那个'纣王',是封神榜中那个被狐狸妲己迷惑,残暴无道的'商纣王',《封神榜》太深入人心了,所以'商纣王'毫无疑问和昏君划上了等号。而很多历史领域的专家学者或是普通的历史爱好者口中的那个'纣王',指的是历史上那个真实存在过的'帝辛'。商朝离我们太远太远了,远到它存在过的所有历史痕迹都已经暗淡消亡,我们所知道的,只有曾经作为战胜者的周朝留下了的些许历史文献和近现代出土文物。中国历史上,一直都是存在着成王败寇的习俗的,汉贬秦,唐贬隋,清贬明。所以说,单方面的文献有可能不可靠,所以任何一个考古学者或历史学者都是无比渴望能考古,能发掘,能发现更多历史文物和历史遗迹,从而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拨云见月,窥探数千年前的真相。而近现代以来,我们发现了很多很多关于殷商时期的器皿和记录当时的第一手文献-甲骨文。经过这么多年的破解,甲骨文所记录的东西,很多都已经明了,上面记录了帝辛南征北战,开疆扩土,平定叛乱,征讨蛮夷的丰功伟绩,而武王伐纣也并非是因为正义,而是因为商朝主力征讨东方去了,内部空虚,而这无疑和我们从后世口口相传的历史有很大出入,而出土的历史相对而言比流传的历史相对更接近当时的情况。历史需要辩证思考,先入为主的主观看法会把历史引向不同的方向,所以研究那段历史的人,都想尽力改变人们心中那个纣王,不是只从那个残暴无道的纣王角度去看,让人们也能从那个记录中有着丰功伟绩的帝辛的角度去看一看。历史,在不断讨论,不断辩证,不断思考中,越有可能接近真相。
纣王的名字叫帝辛,“纣”是周朝给他上的谥号。当时周公造谥法,国君死后,后人用一个字或两个字来概括他一生的功过是非,这个东西就叫谥号。除了秦始皇觉得子议父、臣议君这种做法不能取,从而废弃谥法之外,从周朝开始一直到清朝,都在用这个制度,所以几乎哪个朝代都有文帝、武帝。文,经天纬地曰文;武,克定祸乱曰武、刚强直理曰武。
纣王虽然是个暴君,却非庸愚之人。实际上,能成为暴君就已证明其本身具有相当的实力。没有实力而胡作非为,这样的人绝不可能久居其位。
——天生的雄辩家,行动敏捷,对事情之理解敏锐之极,才华更是超人一等。体力之强足以空手打倒猛兽,智力之高足以驳倒任何谏言。
这是《史记》对纣王的描写。
若是庸君,倒容易用戴高帽子或逗弄等手法加以操纵。但资质超群的纣王,自认世上无人能及。想要操纵这样的人,乃是难上加难。
何况商朝采取的是神权政治体制——史家常将商王比拟为埃及法老王,实际上,他们也的确是拥有绝对性权威的人物。于是纣王以人神姿态君临天下。
他一声令下,任何事情便立刻决定。
古往今来很多文人都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做法,历史学家学者想在本专业方面有所建树走正路是很难的,因为前人已经总结或者记录的历史作为后来者肯定会比前人知道的少。故而想确立自己的专业方面的地位就只有剑走偏锋了,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观点博人眼球,甚至给秦桧叫屈,贬低岳飞,从不考虑别人,只顾自己的利益,有些人为钱,有些人为名,历史研究和科学一样可以大胆猜想,但一定要严谨求知,很多人没好好研究就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断章取义,这就是一种自私自利的做法。
历史学家也是一家之言。要想博人眼球,必须标新立异。君不见凡史料正反人物,历史学家偏要反史料而论。——才有了多少人抹黑历史正面人物,洗白反面人物。不如此,何以显得他与众不同。
看看充斥网页的所谓论史:有为纸上谈兵的赵括喊冤的;有替亡国之君商纣王,隋炀帝,明崇祯喊冤的;甚至于有替秦桧,魏忠贤之类翻案洗白的等等不一而足……
历史是用来借鉴的,鉴古而知今。评价历史人物可以有自己的见解,但不能全盘否定史料,至少在没有更可靠的直接证据之前。
商纣王是否昏君,历经几千年一直还赫然在策。即使一代伟人之说也未能更改史策,其他那些不入流的所谓史学家也只能是蹭蹭伟人的热度而已!
历史就是历史,成王败寇,亘古不变!——商纣王,隋炀帝之流纵有千般功绩也掩盖不了亡国之君的事实。而且还是由盛入衰而亡。一朝一代的认定或有出入,然经历千秋万代的认定应该还是公允的。——你们看下史书:汉献帝也是亡国之君,史料就从来没有他昏君的标签。
何为昏君,何为明君?昏君者昏不识人,昏不明势,昏不明政,昏不明天理人情……所以商纣之勇不能免其昏,明崇祯之勤同样不能免其昏……掌控绝对之权将国家治理得由盛而衰,由衰而灭,不是昏招迭去可能吗?而尽是昏招之君难道还是明君不成?
纣王之所以没打过周王,主要是他的主力都派去对付北边游牧民族了,周朝叛军,打到朝歌才被发现,匆忙汇聚的奴隶军队,自然对不过早已准备好的叛军。
至于为啥周叛乱,看一下他们发表的檄文,有一条是强烈反对违背祖制,减少了人殉???
历史真相早就被掩埋了,我自己脑补了一个意图废除奴隶制的改革派被大奴隶主为代表的守旧派推翻的故事
有本书叫竹书记年,记叙的先秦史,可以看一下
商朝历史有多少帝王商朝皇帝列表
汤 太丁 外丙 中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中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阳甲 盘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廪辛 康丁 武乙 文丁 帝乙 帝辛 商
商朝(约公元前1675年-前1029年),始于商汤,终于商纣,共30帝,享国646年。因商朝曾都殷,所以商朝又称殷商。商朝时奴隶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并在文化,青铜冶炼等发面达到较高的水平。商朝子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