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之死 秦朝大义灭亲的人物

目录导航:

  1. 秦二世之死
  2. 满族石姓的来源和历史
  3.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说法是否是骗人的
  4. 墨家军真实存在吗
  5. 郑卫秦国典故
  6. 不要替他人做决定事实论据赵括
  7. 秦孝公是千古一帝
秦二世之死

胡亥(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07年),嬴姓秦氏或赵姓秦氏,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苏之弟,秦朝第二位皇帝,即秦二世,亦称二世皇帝,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07年在位。胡亥少从中车府令赵高学习狱法。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沙丘宫平台,秘不发丧,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杀死兄弟姐妹二十余人,并逼死扶苏,而当上秦朝的二世皇帝。

郎中令和阎乐一同冲进去,用箭射中了二世的帷帐。二世很生气,召唤左右的人,左右的人都慌乱了不敢动手。旁边有一个宦官服侍着二世不敢离开。二世进入内宫,对他说:“您为什么不早告诉我,竟到了现在这种地步!”

宦官说:”为臣不敢说,才得以保住性命,如果早说,我们这班人早就都被您杀了,怎能活到今天?”阎乐走上前去历数二世的罪状说:“你骄横放纵、肆意诛杀,不讲道理,天下的人都背叛了你,怎么办你自己考虑吧!”二世说:“我可以见丞相吗?”

阎乐说:“不行。”二世说:“我希望得到一个郡做个王。”阎乐不答应。又说:“我希望做个万户侯。”还是不答应。二世又说:“我愿意和妻子儿女去做普通百姓,跟诸公子一样。”阎乐说:“我是奉丞相之命,为天下人来诛杀你,你即使说了再多的话,我也不敢替你回报。”于是指挥士兵上前。二世自杀。

胡亥虽是秦朝第二位皇帝,但实际上只是一个傀儡皇帝,他非但没有将秦朝带领至强盛,还让秦朝早衰,可以说是历史上最败家的皇帝之一了。胡亥性格残暴,继位后便大义灭亲,将自己20多为兄弟姐妹全部杀死,而朝中真正的掌权人实际上是赵高。最后胡亥的下场算是得到报应,皇位没能做太久就被逼死。

公元前207年,赵高早有准备后,派手下阎乐细数胡亥罪状,而此时的胡亥也已开始害怕了起来,正是这样一个沾满了亲人鲜血的刽子手,竟然露出了贪生怕死之相,可恨、可怜、可悲、可叹、可惜!

阎乐步步逼近,细数罪状的同时说道,自己是奉命行事,丞相赵高命令我代表天下人来杀了你,而后残暴的胡亥见大势已去,拔剑自杀,结束了自己3年多的统治生涯

秦二世于公元前207年,被赵高的心腹阎乐逼迫自杀于望夷宫,时年二十四岁。

秦二世,亦称二世皇帝(前230年-前207年)。

嬴姓,赵氏,名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苏之弟,秦朝第二位皇帝,前209年―前207年在位。

胡亥并不是傻子,只是贪图享乐。在其当政期间,虽然昏庸无能,但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赵高真的拿他当傻子一样对待,心中开始不满,想要除掉赵高。可惜毕竟年轻,被赵高洞察先机,尚未付之行动,就被先下手为强。

胡亥死后,赵高立子婴为秦王。但不久就被子婴设计杀掉,诛夷三族。

满族石姓的来源和历史

1、源出一: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康叔六世孙卫靖伯之孙公石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及《春秋公子谱》等记载,春秋时期康叔的六世孙卫靖伯之孙公石碏,又称石碏,是卫国的贤臣,有大功于卫国,世为卫大夫。战国史学家左丘明在《春秋左氏传》中称赞石碏说:“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石碏在此次变故中表现的大智大勇、大义灭亲,为后世君子们所称道。石厚的儿子、石碏之孙骀仲,后来以祖父的字命氏,称石氏,史称石氏正宗。

2、源出二: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的公子段,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春秋公子谱》记载,春秋时期宋国公子段,字子石,是宋平公子成的二儿子,他的后代都以先祖之字为姓氏,称石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商丘石氏。

3、源出三: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公子丰又大夫,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春秋公子谱》记载,春秋时期,郑国公族后裔有公子丰,是郑穆公姬子兰之子,字石癸,在郑釐公姬恽(姬髡顽)执政时期(公元前570~前566年)出任大夫,曾多子出使卫国、齐国。在公子丰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石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大河石氏。

4、源出四:源于嬴姓,出自春秋时期秦国石作氏。石作氏,是秦国早期的贵族世家复姓,原居秦邑(今甘肃天水故秦城)。到了春秋末期,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一名叫石作蜀,在史籍《孔子家语》中称为石子蜀。石作蜀,字子明,号卓子,冀人(今甘肃天水甘谷十里铺乡)。在石作蜀的故里,原有石子墓和石子祠,可惜早已荒芜。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说法是否是骗人的

国法向来都是统治阶级为统治被统治阶级制定的,这是实质至于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都是说辞,或者是为了维护统治逼不得已大义灭亲以告天下逼迫之举而已。

纵观古往今来(纵是21世纪的今天)清醒的人民都可以深深感觉到法律是为他们而定,同样的触犯的法律条款由于自身经济实力及社会地位的不同竟会有天壤之别的判罚,糊涂僧智判糊涂案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古人说的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因为王子很多,且有实权的非常少,但天子只有一个,杀谁都是他说了算。最早这么办事的人好像是战国时期的韩非,当时秦国王子犯法,韩非又不能真治王子的罪,就割了王子老师的鼻子。最后韩非因此而丧命。法律意义如此,现实就不太现实了

墨家军真实存在吗

说有“墨家军”是不可能的。但称为“墨者”组织或者说是个类似青帮的帮派到还说得过去。原因是:“墨者”组织内部实行巨子制度,墨家的首领称巨子,取“手握矩(尺)的大匠”的意思。所以巨子就是“墨者”组织的老大,给墨徒传道授业,墨家门徒不仅受巨子领导,而且必须遵守墨者的规矩

说有“墨家军”是不可能的。但称为“墨者”组织或者说是个类似青帮的帮派到还说得过去。原因是:“墨者”组织内部实行巨子制度,墨家的首领称巨子,取“手握矩(尺)的大匠”的意思。所以巨子就是“墨者”组织的老大,给墨徒传道授业,墨家门徒不仅受巨子领导,而且必须遵守墨者的规矩。

比方说,有个叫胜绰的,见利忘义,帮助项子牛三侵鲁地,就受到巨子的严厉批评。而且“墨者”组织还动用私刑。有一个“墨者”组织的巨子,住在秦国的时候,他的儿子杀了人,秦王准备网开一面,送个人情给那个“墨者”组织的巨子,那个巨子说:“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于是他亲手杀了自己的儿子。大义灭亲啊!另外,“墨者”组织是一个劳动技术密集型战斗团体,它所代表的主要是社会下层的小生产者的利益。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墨家掌握了丰富的土木力学、几何学、光学等自然科学知识。

(参见《墨经》)。同时,墨家具有极强的战斗性(“墨子之门多勇士”),他们以先进技术为依托积极防御,著名的“止楚攻宋”即可为证。勤于劳作的职业性以及战略防御的艰巨性,使墨家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而且在生活上异常简朴,以致被人们视为“俭而难遵”(《史记·太史公自序》)。

我觉得“墨者”就是那会儿的“墨”派掌门和大侠们。墨之大者,为民守城。

郑卫秦国典故

郑国的典故有郑人买履,卫国的石碏大义灭亲,秦国的徙木立信,五羖大夫,指鹿为马,食马之德,杜邮之戮等。

不要替他人做决定事实论据赵括

赵括之母

赵括之母的有名,是因为她的明智,她能够未雨绸缪,并不以自己儿子获得权力而觉得家族荣光,而变得百般庇佑。赵母虽未达到大义灭亲之境地,但能够不徇私、不避短,也算是当时女性们的楷模了,那到底赵括之母是怎么做到这些的呢?

长平之战中,老将廉颇因久不进攻,只顾防守秦国军队的进攻而渐渐引得赵国国君的不满,另外秦国人人心险恶,还到处造谣说,赵国千万不要派出赵括为帅,不然那可是我们秦国的末日啊,偏偏赵国君昏庸,竟然听信这居心叵测的谣言,导致中途更换主帅,将经验丰富的老将廉颇替下来,换上了那乳臭未干的赵括。

当赵括之母听到这个决定时,曾经偷偷面见了赵国国君,劝阻他千万不要让赵括上战场,不然会导致无穷无尽的灾祸,赵国国君并不信其母所言,其母变求得赵国国君,如果有一日她说的话应验了,请赵国国君放过自己以及赵氏一族,赵国君不以为意,爽快的答应了赵母。

事实胜于雄辩,最后赵括失败,带着40万人的赵人入了皇权,赵国君极度愤怒,但因碍于答应过赵母不追求她和其族人,便只好怒火无处发泄,苦果自己吞咽

秦孝公是千古一帝

秦孝公是挽秦国于宇厦将倾的君主,在他即位之初,秦国内忧外患,贫弱不堪!外有魏国霸占河西之地,内有宗族争权不断!秦穆公时的秦国跻身春秋五霸,而到孝公手中却是另一番模样。秦孝公痛定思痛,立志要恢复穆公时的霸业,改变秦国贫弱的模样,在他即位后,便广寻强国之道,先是颁布《求贤令》,使得各国人才齐聚秦国,而后一心变法,使秦国国力逐渐变强!

《求贤令》颁布后,天下英才无不被孝公求才若渴之心感动,商鞅便是《求贤令》颁布后来的秦国。商鞅是秦国崛起的最大功臣,可以说没有商鞅,秦国不会强大!商鞅之所以来到秦国,是因为其在魏国不得重用,由此可见秦孝公对于人才的敏锐眼光,相对于后世的刘邦,曹操等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商鞅来到秦国后,孝公交由他主持变法,商鞅变法的内容就是放到现在来看,都是值得借鉴的,这么一个超前的变法放到秦国,施行的难度可想而知, 变法刚提出来的时候,甘龙杜挚等老世族便极力反对,但是秦孝公变法强国的心志不可动摇,以至后来发展到要发生政变的程度。在变法施行之后,盛行私斗之风的秦国各大世族之间因引水灌溉之事引起大规模械斗,为了立威,商鞅要按照律法处置带头闹事的人,秦孝公冒着得罪各大世族的风险同意,结果各大世族被斩杀数百人,与此事相关的太子(秦惠文王)被废除,太子傅(秦孝公的大哥)被处以劓刑!由此可见商鞅变法能够顺利施行,秦孝公在此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他对商鞅的信任也是将“用人不疑”发展到极致,试问有这样的一个敢于大义灭亲,卧薪尝胆的君主,国家怎么能不强大,前有越王勾践,今有秦君孝公!

而秦孝公为变法做出的牺牲也赢得了历史的回报,先是打败魏国收复河西之地,使六国不敢卑秦,而后也为统一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孝公之后,曾经积贫积弱的秦国已然富庶,曾经盛行私斗的民风已然成为对外战无不胜的锐气!真可谓千古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