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南-经盛鸿:国共双方军事统帅之差异——从 《胡宗南先生日记》的一则记事谈起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胡宗南-经盛鸿:国共双方军事统帅之差异——从 《胡宗南先生日记》的一则记事谈起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经盛鸿:国共双方军事统帅之差异——从 《胡宗南先生日记》的一则记事谈起
2015年7月,台北“国史馆”出版了《胡宗南先生日记》,厚厚两大册,为我们进一步研究这位民国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提供了许多重要而珍贵的史料。
胡宗南是国民党内一位重要而又复杂的政治军事人物。其一生,曲折复杂,丰富多彩,从少年求学,到投军黄埔、东征、北伐、抗日、内战,身经百战,赢得蒋介石的宠信,成为坐镇西安、统帅数十万大军的“西北王”。然而当他在1947年3月率军攻占延安、走上他人生的“顶峰”时,也是他走向败落的开始。从陕北败退关中,又从汉中败退西南,“西北王”成了“西南王”,最后在川西全军覆没,只身逃至台湾,遭弹劾,受冷落,又挣扎着爬起来,改名换姓赴大陈,看海听涛守澎湖,直至1962年2月病故于台北。
我在研读这两册《胡宗南先生日记》中,有许多收获,今录之一则,求教于方家。
《胡宗南先生日记》1948年4月16日,有如下记载:
“关雨东来陕,迎于机场,渠须飞北平,在场密谈二小时。渠谓当刘戡之先,白部长召关至京,谓已呈委座,以关接胡,关拒绝云云。关并云白上台,对你极不利,现时看你等于眼中之钉”。
原来,在1948年2月,胡宗南部的主力、最精锐的整二十九军,在宜川、瓦子街,遭到彭德怀部的沉重打击,丧师失地,1个整编军部、2个整编师部、5个整编旅,共2万5千多人被解放军全歼,除伤亡3000多人,其余近两万人作了俘虏,军长刘戡以手榴弹自毙,整九十师师长严明在混乱中被击毙,整五十三旅副旅长韩指针、一五八团团长何怡新等继周由之、李达后阵亡,整二十九军参谋长刘振世、参谋处长吴正德、整二十七师副师长李奇亨、团长邢志东、整九十师参谋长曾文思,整六十一旅副旅长李秀岭、参谋长张辑熙等人被俘。
宜、瓦之败,使胡宗南在国民党政坛上经历了一次不大不小的政治风浪。这次惨败进一步暴露了胡宗南指挥大兵团作战的无能。胡宗南不得不致电南京中央军委会与蒋介石,请求撤职查办,赴南京请罪。胡宗南第一次受到蒋介石严厉的训斥与处分。蒋介石对胡宗南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越来越失去信心,他想在西安换将。过去一年多时间中,他已在徐州、郑州、华北、华中与东北等多处撤换最高军事指挥官了。这次,他想调资历较胡宗南要深的、在兰州任西北行辕主任的张治中来西安,接管胡宗南的军事指挥大权。但由于张治中拒绝到西安接任,胡宗南的军事指挥大权才没有立即丢失。
除蒋介石想撤换胡宗南外,国防部部长白崇禧也想将胡宗南调离西安,而以关麟征代之。关麟征,字雨东,也是出身黄埔一期的统兵大员,是陕西人,到西安任职有地利人和之利。
胡宗南日记记载,1948年4月16日,关麟征匆匆来到西安,胡宗南亲自去机场迎候,与之密谈,关麟征向胡宗南密告了上述南京官场内幕。
而1948年4月16日这一天,正是胡宗南得报,彭德怀部乘胡宗南军宜、瓦之败,从陕北南下,发起西府之战,打到泾河之南,横扫关中平原,威逼西安的那一天。
战况如此紧张,而胡宗南竟去机场迎来送往数小时,密谈与当前战事无关的官场内幕,似乎他个人的升降荣辱,高于战场的胜败得失。比较这一时期的国、共双方将领,就可发现他们在思想作风上有极大的不同。
据史料记载,同样是一个方面军的统帅,出身于黄埔四期的中共东北野战军总司令林彪,在这几年带兵与指挥作战中,成日成夜阅读战报、观察地形、调查总结战场实践经验、研究战略战术,先后创造性地提出“一点两面”“三三制”“四组一队”“四快一慢”“三猛”“三种情况三种打法”等多项新奇、有效的战术原则和作战指挥原则,在部队中推广应用,迅速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他提出的战役主动权争夺的手段、战役指挥中兵力的集中与分散、战斗决心与目标时机的辩证关系等等,在作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他常常站在各种地图前,一看就是几个小时,更无一点个人爱好与酒席征逐、交际往来,最大的享受就是吃几粒炒熟的黄豆,整个身心都投入到怎样打败敌人、赢得战争中去。
中共西北野战军统帅彭德怀,更是一直以粗茶淡饭、雷厉风行、性格豪放、全心投入战争指挥出名。
而国民政府军中许多统帅、将领,却在多年的官场角斗与腐蚀中,逐步失去了当年的革命朝气与黄埔精神,抗战胜利后更是如此,变成了追求地位、名利与安逸、享乐生活的庸官俗吏,墨守成规,毫无创新,被动消极,甚至贪生怕死。
古语说:三军易得,一将难求。意在说明,在战争中,双方带兵将领的水平的重要性。国、共战场上成败之因,于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