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胡德坤对话卢毅: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抗日战争-胡德坤对话卢毅: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抗日战争-胡德坤对话卢毅: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胡德坤对话卢毅: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民众首次通过广播收听到裕仁天皇的声音:“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裕仁口中的“公告”便是《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这标志着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既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也是中国浴血奋战14年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近日,围绕抗战胜利之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这一主题,本报记者与武汉大学资深教授、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会长胡德坤和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教授卢毅展开深入对话。
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赢得机遇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两位看来,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转折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胡德坤:我们都知道,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首次取得全面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正是抗战胜利为中华民族赢得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机遇。
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但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起点,中国一步步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从很大程度上说,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是一部割地赔款的屈辱史。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甲午战争,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使中国领土主权严重受损,毫无国际地位可言。中华民族要振兴,首要前提就是获得独立与解放。
卢毅:胡教授的说法我很赞同。抗日战争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赢得了重要的历史契机。
鸦片战争后,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列强几乎都欺负过中国。继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各国列强纷涌而至,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条约,西方列强向中国攫取了大量的领土、赔款和特权,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使中国陷入了黑暗的历史深渊。
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救亡图存的斗争,但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我国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共计一百零五年时间,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国,都打过我们,除了最后一次,即抗日战争,由于国内外各种原因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告终以外,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我国失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终。”
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耻辱,为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史画上句号,为实现民族独立创造了条件。从此,再也没有任何侵略者可以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肆虐,中华民族的历史揭开了崭新一页,古老的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征程。
为确立世界大国地位奠定重要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报》: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使得中国与美英苏等世界大国结为联盟,并肩作战。
胡德坤:对,这从根本上改变了近代以来西方列强联手制华的格局,催生了中国同西方大国联手反抗法西斯的新格局,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营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事关全人类命运的关键之战,中华民族在这一关键时刻勇敢站出来进行抵抗。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起点,中国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以1937年七七事变为起点,中国全民族奋起抵抗,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美国总统罗斯福曾感慨地说,“我们没有忘记,中国人民在这次战争中是首先站起来同侵略者战斗的。”
反法西斯战争引发世界政治力量分化与重组,中国以大国身份与英美苏等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中国是亚洲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自1937年中国战场开辟以来,直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在东方孤军奋战4年多。1942年2月7日,罗斯福高度赞扬说,“中国人民,武装起来的和没有武装的都一样,在十分不利的情况下,对于在装备上占极大优势的敌人,进行了差不多5年坚决抗击所表现出的顽强,乃是对其他联合国家军队和全体人民的鼓舞。”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以海战为主,在中国战场则以陆战为主,日本陆军主力始终在中国战场作战,中国仍是亚洲主战场。
中国战场有力地支援了反法西斯盟国在各个战场的作战。中国抗击着日本陆军主力,制约了日本“北进”战略,有力地支援了苏联的卫国战争;牵制了日本的“南进”战略,推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有效地支援了美国在太平洋战场的作战;牵制了日本的“西进”战略,打破了日德在中东会师的计划;牵制了日本的结盟战略,使日德意同盟有名无实,各自为战。此外,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极大地支援了盟国在缅甸的作战。
卢毅: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开展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除了胡教授刚才讲的,中国战场遏制和延缓了日军“北进”侵苏及“南进”太平洋的步伐,制约和打乱了日本法西斯与德意法西斯的配合图谋之外,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还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
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重大贡献,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尊重。中国的国际地位也随着抗日战争的开展和胜利得到显着提高,并对世界战后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报》:我们知道,最能直接反映中国大国地位的便是与美英苏等国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共同宣言》,中国还参与筹划创建联合国的工作,并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
胡德坤:是的。1942年1月1日,由反法西斯国家中美英苏四国领衔,与其余22个国家的代表共同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共同宣言》,这个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也标志着在那时中国就被盟国公认为世界反法西斯四大国之一,开始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
《联合国家共同宣言》发表后,反法西斯盟国在协调战略配合的同时,也在积极筹划战后国际新秩序。中国与美英苏一起承担起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从1943年开罗会议开始,盟国相继召开了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首脑会议,会议做出的一系列决定、签署的协议和发表的公告,搭建了战后国际新秩序的框架。其间,盟国的许多决定都与中国进行协商,同中国一起签署,体现了中国作为大国的重要作用。
在二战胜利基础上建立的战后国际秩序是战后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是战后国际秩序规则的主要制定者之一,其重要贡献是无可替代的。
卢毅:除了与美英苏三国领衔签署《联合国家共同宣言》,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四大国之一,同年10月,美英等国先后宣布废除与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宣告了中国屈辱时代的结束。此后,中国又参与制定了《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反法西斯的国际法规性文件。
为巩固战争胜利果实,维护战后世界和平,中国还参与筹划创建联合国的工作,并与美英苏共同发起旨在制定《联合国宪章》的旧金山会议,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从此,中国开始以能够承担国际责任的大国身份重新走向世界,中华民族开始以能够掌握自身命运的坚毅形象重新步入世界民族之林。
胡德坤:中国抗战令世界刮目相看。美英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意味着一个世纪以来作为中国对外关系基础的不平等条约体系寿终正寝,中国从法理上获得了平等的国际地位。
我们还要注意到,1943年,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宣布三国决定在打败日本后,将被日本霸占的中国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领土归还中国,为战后中国收复国土提供了庄严的国际法保障。日本投降后,中国如约收复上述国土,这在近代史上还是第一次。
为新中国成立锻造革命力量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这场伟大的转折之战中,起关键作用的应该是中国共产党。
胡德坤:的确是这样的。九一八事变爆发,使抗日成为中国最大的政治。但执政的国民党实施不抵抗政策,对内以重兵“围剿”中共领导的工农红军。此后,日本向华北步步进逼,而国民党政府却步步后退。国民党种种倒行逆施激起了全国人民的义愤,在席卷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下,以1936年西安事变为契机,国共开始走向合作。七七事变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推动下,国民党政府走上联共抗日之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为中共革命力量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中国社会科学报》:应该说,在整个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抗日战争的最前列。
胡德坤:是的。九一八事变后,中共立即在东北组建东北抗日联军,开展游击战争。七七事变后,中共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武装,按照持久战方针,深入到华北、华中、华南日本占领区,开辟抗日根据地,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抗日战场,并逐渐成为抗日主战场。
《中国社会科学报》:敌后战场的主战场地位体现在哪些方面?
胡德坤:有很多方面,我举一个实例。1939年9月23日,日本大本营命令中规定,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兵力配置为25个师团。其中,华北方面军的10个师团,主要任务是在华北同八路军作战;驻守南京的第十三军4个师团,主要任务是在华中同新四军作战;驻守广东的第二十一军4个师团起战略牵制作用;只有驻守武汉第十一军的7个师团主要是同国民党军队作战。
可见,日本中国派遣军14个师团即56%的兵力用于对敌后战场作战,11个师团即44%的兵力用于正面战场作战,这表明日本对华作战重点开始向敌后战场转移。以1940年的百团大战为标志,敌后战场便成为中国抗日的主要战场。
《中国社会科学报》:抗日战争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力量对比。
胡德坤:中共及其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在同日军的浴血奋战中迅速发展壮大。到抗战后期,中共已发展成为拥有121万党员的成熟的马列主义政党,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发展到拥有正规军127万人、民兵268万人,是对日反攻作战的主要力量,为战后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卢毅:抗日战争中中国的政治力量所呈现的这种消长变化原因在于,国民党日益腐败失去民心,政治力量削弱;共产党积极抗战赢得民心,政治力量加强。
抗日战争不仅是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的战争,同时也是追求民主与进步的深刻社会变革。而在完成这两项革命任务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关键作用。
在政治上,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和组织者,并为维护它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在军事上,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方针,建立了一系列敌后抗日根据地,消灭和牵制了大量敌人,减轻了对正面战场的压力,成为促使国民党抗战到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利益为重的态度和敌后军民英勇杀敌的事迹,赢得了全国人民的爱戴和崇敬。许多中国人特别是民主党派,正是通过对这场战争的实际观察,才真正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并自觉团结在她的周围。
《中国社会科学报》:这种政治力量的消长和人心的向背,直接影响了战后中国的政治格局和历史走向。
卢毅:确实是。抗战胜利后只用了短短4年时间,中国共产党就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走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道路,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证明,只要我们全民族团结起来,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历史还雄辩地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抚今追昔,我们依然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抗战胜利留下的永恒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