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历史流域学:区域历史地理研究的新进展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地理学-历史流域学:区域历史地理研究的新进展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历史流域学:区域历史地理研究的新进展
历史流域学:区域历史地理研究的新进展
郝日虹 张清俐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11月11日
近期,国家社科基金规划办公布了 2013 年第二批后期资助项目立项名单,“历史流域学的理论与实践”获得资助。1950 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侯仁之首次从理论上阐明历史地理学的性质和任务,历史地理学这一学科开始在我国蓬勃兴起,作为历史地理学分支之一的区域历史地理学也随之获得长足发展。
所谓区域历史地理学,就是以特定的地域为研究对象,揭示该区域自然、人文或总体环境件的发展与演变。自 20 世纪 60 年代提出这个概念后,如何在区域范围内实现综合研究,一直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历史流域学的理论与实践”则尝试为这一目标的实现寻找突破口。
在区域范围内开展综合研究
谈及历史流域学的缘起,“历史流域学的理论与实践”项目首席专家、太原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王尚义表示,把河流与流域作为一个整体或一个系统来进行研究古已有之。我国古代历史地理着作《山海经》、《禹贡》、《水经注》即是以水道为纲,描述中国地理特征和自然区划。到了现代,随着历史地理学的不断发展,许多学者逐渐意识到将流域作为一个整体地理单元研究的重要性。“侯仁之曾在《历史地理学四论》中强调了流域系统研究的重要性,提出进行流域系统研究,应选择‘区域链’作为研究对象,即以河流为轴线,将沿途区域视为子系统进行深入研究。”王尚义说。
除了思想基础和理论渊源之外,如何有效划定区域范围来开展综合研究,则是“历史流域学”得以提出的关键所在。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侯甬坚表示,以往在区域研究上做的工作,或因为区域较大,涉及的自然和人文要素太多,结果只能在分类整理研究的基础上,用区域的范围来总括这些内容,而不是在各个自然和人文要素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达到概括和突出区域的目的。
“历史流域学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侯甬坚说,“首先,流域的本质是一个个边界清楚的地理区域;其次,流域内外呈现着各种地域关系或空间组合适于开展综合研究;再者,它能较好地将人文内容整合到历史地理研究中,因为文化习俗的形成与当地河流的水系特征存在着密切关系。”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邓辉认为,因为流域关注人类的历史活动涉及社会、自然、生态等多方面,因此,历史流域学可以突破传统历史地理学的视野局限,从考古学、生态学、人类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视角开展区域研究。不过,邓辉对这一新的研究方法也不无担忧,“对于历史地理学的发展而言,流域取向或许是一种推动,也有可能冲淡其学科特质。”
丰富我国历史地理学本土化理论成果
邓辉表示,历史流域学这一理论的构建,是学者基于我国特殊的地理环境的研究而提出,丰富了我国历史地理学的本土化理论成果。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关于历史流域学的大量实证性个案研究也在当代学者的积极探索中初见成效。
王尚义带领其研究团队先后开展了太原盆地昭余古湖的变迁及湮塞、历史时期文峪河的变迁、两汉时期黄河水患与中游土地利用关系、唐代黄河土壤强烈侵蚀区人类活动、唐至北宋黄河下游水患加剧的人文背景等方面的研究。通过对流域长时段的自然灾害及人地关系研究,揭示了人类生活及生产方式、经济类型对流域的影响,提出了人地互养、和谐统筹的系统利用与资源治理的理论。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朱士光告诉记者,通过一些学者的大力呼吁和着力推进,针对渭河与汉水两大河流的历史流域研究也将于近期启动。
有学者表示,这些以流域为单位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探索以水资源为核心的、独特的自然与人文要素的历史演进规律,科学认识当前流域性问题的特征和历史根源,以便有效地协调、控制其发展过程。
“历史流域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对流域环境变迁研究,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王尚义说。
可操作性还需更多实践检验
对于新研究理论的出现,也有学者认为,历史流域学提出时间较短,系统理论体系建构尚未形成,其可操作性也还需更多实践检验。
邓辉表示,就学科体系构建而言,历史流域学的理论阐述远不够明确;而从实践方面看,目前的历史流域研究主要是以汾河这样的小流域展开,在中小尺度流域有优势,如果针对大流域地理单元的研究,其可操作性可能比较有难度,成果难以整合。
历史流域学旨在完整获得某流域在整个人类历史时期的演变。朱士光表示,为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进行特定历史阶段的长时段、中时段,甚至短时段研究,以期达到更深入的认识和把握。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满志敏认为,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历史流域学,要在文献利用上不断下功夫。同时在方法上注重多学科方法的灵活运用,如对人工河道的研究,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人类学和社会学方法;而在河道精细化研究中,则需要结合 GIS 技术、遥感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