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的死是因为权而不是贪,为什么这么说呢?

和珅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频繁出现在影视作品里的清朝大臣和珅,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就是老奸巨猾,又懂得讨好乾隆皇帝的一位巨贪。虽然和珅是以贪而闻名于世,但是夺取他性命的一条罪名却不是因为他贪尽天下之财,而是他在帝王权力转移的过程中顾此失彼,随着乾隆皇帝的驾崩,他一生的心血也付诸东流,最后还搭上了性命。

和珅的死是因为权而不是贪,为什么这么说呢?

和珅出身贫寒,但是读书极为努力,而且和珅的学习能力很强,同时还是一位理财高手。他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在乾隆皇帝面前懂得表现自己,所以一直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和恩宠。和珅仗着乾隆皇帝的倚重,虽然善于察言观色,笼络人心,但是却马失前蹄。和珅的内心有一种,除了皇帝以外,其他人根本不足畏惧的势头,甚至就是连当时的储君十五阿哥也没有放在眼里。

和珅的贪,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是不可告人的秘密,他的贪是长期以往的猖狂,试想一下,以乾隆皇帝的英明神武,怎么可能察觉不到和珅的贪。但是乾隆帝不但没有对和珅的贪追究责任,反而对和珅的倚重是有加无减,从中我们便可探知一二,和珅虽然贪婪,但是对皇帝肯定是忠心耿耿,对国家也会尽心尽力。

和珅的死是因为权而不是贪,为什么这么说呢?

和珅初为官时,精明强干,为政清廉,通过李侍尧案巩固自己的地位。乾隆帝对其宠信有加,并将幼女十公主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使和珅不仅大权在握,而且成为皇亲国戚。时间来到了乾隆五十九年,为了不超过康熙皇帝执政六十一年的记录,乾隆决定立太子。和珅内心深知,一朝君子一朝臣,乾隆皇帝如果立了太子,等到新君登基时,自己的势力那面会受到打压甚至是铲除,于是乎他极力的劝说乾隆皇帝,恭维他万万岁,不需急于立太子,这样一来就得罪了包括不久后就当太子的十五阿哥在内的一众皇子。

乾隆六十一年,也就是嘉庆元年,此时的嘉庆皇帝可以说是有名无权。身为太上皇的乾隆,虽说走下了龙椅,但是他对大清帝国的掌控还是从未放松,帮他实施这一控制的人,正是他的爱臣和珅。彼时的和珅,权势更是更甚从前,可以说嘉庆在位的前三年,几乎是处处被和珅压制,难以施展自己的治国良策,从那时开始,嘉庆皇帝对和珅更是恨之入骨了,不除不快。

也许和珅早就想到了,迟早有一天,自己真正的主子,人生的靠山,乾隆皇帝会离他而去;迟早有一个,那个登上皇位还受制于他的嘉庆皇帝会大权在握。但是这一天比和珅想象中来得快了一些,他可能还没有想好万全之策,乾隆皇帝就驾鹤西去了,他也从权力的神坛跌落到了人生的谷底。

和珅的死是因为权而不是贪,为什么这么说呢?

兵贵神速,乾隆皇帝驾崩后第二天,嘉庆下令逮捕,第三天下令抄家,第十天送去三尺白绫,那时和珅知道自己要追随自己真正的主子乾隆去了,留下了一首绝命诗:“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日水泛含龙日,留取香烟是后身。”一代巨贪从此落幕,具体贪到什么程度呢?没抄家钱和珅是18世纪世界首富,超越了同时期的梅耶罗斯柴尔德。另外,一句民间谚语也能说明一切: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然而,真正要了他命得罪不是贪官,而是嘉庆皇帝给他定的对乾隆大不敬之罪。以和珅在乾隆心中的地位,他的贪乾隆只不过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已,只要不谋反作乱,根本不能以死罪论处。但是嘉庆皇帝势在要和珅的势力彻底垮台,既然和珅没有谋反作乱之实,那就给他定一个对乾隆大不敬之罪,足以处死,毕竟和珅确实仗着皇帝的宠爱,做过一些不守君臣之礼的事。

权倾天下、富可敌国的“贪官之王”、“贪污之王”和珅的人生就此结束,嘉庆皇帝也终于成功地发泄了压抑在自己内心多年的怨气,只是和珅万万没想到自己不是死在贪,而是死在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