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西园林艺术比较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艺术-中西园林艺术比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中西园林艺术比较
刘永碧
摘要:中西园林艺术作为世界园林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园林艺术的共通性,同时也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城性。作者通过对以中国古典园林和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中西园林艺术比较,分析了中西园林艺术的共通性和差异性以及现代园林艺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中西园林艺术;共通性;差异性;现代园林艺术
园林——人类出于对大自然的向往,通过利用、改造或者人为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植和建筑布置而创造的集观赏、游憩、居住于一体的环境。作为一种审美享受的手段,由于各个民族对自然美的审美要求不同,因此文化发达到一定程度的民族都有自己的园林创作,从中国古典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到今天的现代园林艺术,世界造园事业取得了灿烂辉煌的成就,也形成了各具风格的园林艺术。
一、中西园林艺术的共通性
中西园林艺术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与其它艺术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即通过典型形象来反映现实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并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影响人们的情绪、陶冶人们的情操。因此,无论以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把技术与艺术结合在一起而创造出的古朴、典雅、自然、清幽、深邃的中国古典写意山水园林还是以结构华美、反映绝对君权制度的凡尔赛宫为代表的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中西园林都具有世界园林艺术的共通性。
(一)中西园林艺术是有生命的物质空间艺术
从园林的构成来看,无论中西方园林其主要素材均是植物:在园林中利用植物的形态、色彩和芳香等作为造景的主题以及利用植物的季相变化构成一年四季的绮丽景观。而有生命的植物也就决定了中西园林艺术是有生命的艺术,它不象绘画与雕刻艺术那样抓住瞬间形象凝固不变,而是随岁月的流逝不断变化着自身的形体以及植物间相互消长而不断变化着园林空间的艺术形象。
从造园的材料来看,我们也可明显地看出中西园林艺术具有物质的共通性。虽然西方规则式园林中建筑布局严整,水体开凿规则,花木修剪整齐,但与中国自然式风景园林相似,造园材料均不外乎建筑、山水和花草树木等物质要素。
(二)中西园林艺术是与功能相结合的科学艺术
中西方园林在考虑艺术性的同时,均将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甚至是实用价值等多方面的要求放在重要的位置,做到艺术性与功能性的高度统一。因此,在规划设计时,就对其多种功能要求综合考虑,对其服务对象、环境容量、地形地貌、土壤、水源及周围环境等进行周密调查研究后才能设计施工。从园林建筑、道路、桥梁、挖湖堆山、给排水工程、照明系统的工程技术到园林植物的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无一环节离开科学。因此,中西园林艺术是与功能相结合的科学的艺术。
(三)中西园林艺术的社会同一性
中西两大文化区虽然相互隔离,但社会存在决定了大体相同的社会意识,也决定了园林艺术的社会同一性,而这种同一性突出地表现在园林艺术的服务对象上。园林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基础的上层建筑,受制于社会经济基础。在封建时代,社会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园林只是特权阶级的一种奢侈品,所以,在历史上,无论中西方园林均只能为少数的富豪所占有和享受。直到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纽约中央公园的建造开创了世界城市公园的先河,使更多的人享受到这种情感与自然的交融艺术。
(四)中西园林艺术的综合性
中西园林艺术的综合性一方面体现在具有空间的多维性,另一方面又体现在具有极强的兼容性。中西方园林均融文学、绘画、音乐、建筑、雕刻、书法、工艺美术等诸多艺术于自然的独特艺术,它们为充分体现园林的艺术性而发挥各自的作用。同时,各门艺术彼此渗透、融会贯通形成一个能够统辖全局的综合艺术。
二、中西园林艺术风格的差异及原因
尽管世界各国造园艺术具有园林艺术的同一性,有着世界文化的一般内容与特征,但由于世界各民族之间存在着自然隔离、社会隔离和历史心理隔离等,因此,各民族的园林艺术就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一)中西园林艺术风格差异
世界各民族的园林各具不同的艺术风格,如中国古典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园、伊斯兰园林、日本园林……这些园林都自成体系,各有明显的特点和很高的成就,但概括地讲,以前两种最典型也最引人注目。中国古典园林着眼于自然美,犹如一幅立体的山水画卷,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力和鉴赏力,并将自然美的规律转化为人工美孕育于园林中,以自由、变化、曲折为特点,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形成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的艺术风格。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则是世界园林艺术宝库中的另一枝奇葩,它着眼于几何美或人工美,一切园林题材的配合讲求几何图案的组织,在明确的主轴线引导下作左右前后对称布置,甚至连花草树木都修剪成各种规整的几何形状,形成整齐一律、均衡对称、人工美高于自然美的规则式园林艺术风格。
(二)中西园林艺术风格迥异的原因
中西园林同是人类为了改善自身生存条件而营造的人工环境,但由于历史渊源、哲学基础、美学思想、城市布局、物质条件甚至是宗教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1、历史渊源
中国的园林,在发源之初就是将一定的天然地域加以范围,放养动物,以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之用,这就是作为中国古代园林始祖的囿—朴素的天然景象和野生的动植物,无需再尽人为之能事。
可见,中国园林一开始就洋溢着纯粹供自己观赏娱乐的草莽自然气息。西方园林之所以作规则式布置,追根穷源其最初大都出于农事耕作的需要。如法国的花园就起源于果园菜地一块长方形的平地,被灌溉水渠划成方格,果树、蔬菜、花卉等整整齐齐种在这些格子形的畦里,在此基础上,种上灌木或绿篱,形成朴素简单的花园,即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胚胎。
2、哲学基础
中国的自然式花园大都认为最早可溯源至老庄哲学。老子与庄子均为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家,那时奴隶制衰落、封建制兴起,战乱频繁,政治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年代里,那些自信心崩溃、理想幻灭的士大夫阶层一意在心中求得平衡,逃避现实,远离社会,追求一种文人所特有的恬静淡雅、朴质无华的情趣,寄情于山水,甚至藏身于山林,在大自然中寻求共鸣。这种崇尚自然的社会风尚推动了山水诗画的兴起,促进了我国山水园林的诞生。和中国相反,西方园林则是滋生在西方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中,深受西方哲学基础、美学思想和政治的影响。从西方哲学的发展历史看,以培根为代表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和笛卡儿为代表的唯理论在16一17世纪产生了最广泛的影响。特别是笛卡儿认为应当制定一些牢靠的、系统的、能够严格地确定的艺术规则和标准,这些规则和标准是理性的,完全不依赖于经验、感觉、习惯和口味。他认为艺术中最重要的是:结构要象数学一样清晰、明确、合乎逻辑,反对艺术创作中的想象力,不承认自然是艺术创作的对象和源泉。这些哲学和美学观点在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中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对称规整的几何形状、宏伟壮观的画面气势。
3、城市布局
古代大部分时期,中西方作为人工环境总体的城市大小及其规划布局的形式也是各不相同的,这是构成中西方造园艺术差异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在中世纪西方的大部分时间中,因为封建割据,国土四分五裂,城市作为一个小范围地区的中心,其规模常常很小,同时战争频繁,城市选址于易守难攻的地理位置,它们沿河布置,或居高临下,建筑物随地形分布,街道格局凌乱,城市轮廓高低起伏,景观本身就很迷人。在这种情况下,城市中自然环境的创造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人工环境的创造及自然环境的人工化,反而成为在变化中寻求统一的手段了。
反之,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大部分时间中,中央集权制度一开始就建立起来了,城市作为中央或地方的各级行政中心,其规模常常很大,为行政与交通的方便,城市多选址于平原地区。在处理城市、宫殿、寺院等建筑的布局方面,也十分喜爱用轴线引导和左右对称的方法而求得整体的统一性。例如,明清北京故宫,它的主体部分不仅采取严格对称的方法来排列建筑,而且中轴线非常鲜明。此外,除城市、宫殿外,一般的寺院建筑、陵墓建筑出于功能特点,为求得庄严、肃穆也多以轴线对称的形式来组织建筑群,凡此种种,城市人工环境的创造就显得千篇一律,无论园林或绿地均宜作自然式布置,自然环境的创造及人工环境的自然化成为在统一中寻求变化的手段了。例如故宫与其一侧的西苑就是属于这种情况,江南一带的私家园林,其住宅与宅园的关系也是如此。
由此可见,无论是几何式的西方园林或是自然式的中国园林,在它们形成的时候,都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愿望。他们所追求的园林形式,正是在现实生活中所缺失的;他们所要摆脱的城市格局,却是在现实生活中所腻烦的。
4、物质条件
造园艺术是一种物化了的艺术,其全部内容是靠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来体现,因而,中西方物质方面的差异无疑也决定了其艺术风格的差异。
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众多的名胜山川是造园家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中国也是盛产石材的国家,造园家利用不同形式、色彩、文理、质感的天然石,在园林中塑造成具有峰、岩、壑、洞和风格各异的假山,使人们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祟山峻岭之中—假山成为中国古代园林中最富表现力和最有特点的形象。西方的自然地理条件则为规则式园林的起源提供了造园的物质基础,这一点可以上溯到西方园林起源的古埃及和古希腊。公元前三千多年,古埃及在北非建立了奴隶制,尼罗河沃土冲积,适宜农事耕作,但国土的其余部分都是沙漠地带,因此,古埃及人的园林即以“绿洲”作为摹拟的对象,把丈量耕地而发展的几何学也用于园林设计,水渠、房屋、树木均按几何规矩加以安排,成为世界上最早的规则式园林。
5、宗教因素
尽管宗教和园林艺术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两者之间并无直接的亲缘关系,但宗教的传播和发展要借助包括园林在内的文学艺术的形式和力量,而园林艺术也或多或少地反映和表现人们的宗教生活。因此,宗教对园林艺术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中国佛教对园林的影响最大,特别是通过文学、音乐、绘画、建筑等广泛渗入到园林的各个方面,从而出现了大量的寺庙园林。例如,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石窟,其它还有榆林石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等,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是目前我国风景园林中的重要人文景观。宗教特别是基督教在欧洲的社会生活中更为重要和普遍,对园林的影响也很大。中世纪的欧洲由于只有教会和僧侣掌握着经济命脉和知识宝库,孕育着文化,寺院十分发达,园林便在寺院里得到发展,形成了总体布置好似一个规整小城镇的寺院式园林。另外,伊斯兰教对园林也有明显的影响,例如波斯庭园把平面布置成方形的“田”字,用纵横轴线分作四区,十字林荫路交叉处设中心水池,以象征天堂。
三、现代园林艺术的发展趋势
尽管中西园林艺术具有不同的精髓,追求各自的理想,在艺术形态上形成鲜明的风格,但园林作为世界人们共同向往和追求的理想环境,随着现代技术和环境科学的发展,以视觉景观为主的中西方传统园林已逐渐让位于以自然、生态为主的、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园林。城市中的花园已转变为花园中的城市,新材料、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也注入了时代的精神,园林艺术不再是一个个独立的花园、庭园、公园,而是囊括了城市中的住宅、街道、广场、企业等在内的整个外部环境,甚至更广泛地构成了包括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在内的一个完整的绿地系统,现代园林的建设在整体上已步人了一个具有环境保护意义的生态学阶段。
参考文献:
1.过元炯.园林艺术(M〕.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第1版.
2.周武忠.园林美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第1版.
3.刘守安、米路红.园林艺术〔M〕.安徽美术出版社,2003年第1版.
(见载于《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6月,第18卷第2期)
作者单位:西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