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革新:浅谈晚清社会变迁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史革新:浅谈晚清社会变迁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史革新:浅谈晚清社会变迁
浅谈晚清社会变迁史革新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所谓社会就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说:“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是什麽呢?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1]他又说:“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2]晚清社会同样是“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从社会形态上看,晚清社会既不同于它以前的封建社会,又不同于欧美、日本等国家的资本主义社会,也不同于类似印度那样的殖民地社会,而是属于正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日益沉沦的社会。正如毛泽东所说:“自从一八四0年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3]中国在晚清时期形成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并不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就立即形成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逐步变化的历史过程。外国势力的不断侵略和中国社会内部频发的危机、动荡,始终贯穿着这个变化过程。大致说来,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20年间,中国闭关的大门被列强打开,开放了五口,但整个社会变化并不明显,中国社会依然保持着传统的结构与风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开始出现较为明显的变化:一方面外国侵略势力扩大了在华侵略的范围,另一方面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中国社会内部出现了一些新的因素、新的变化,尽管这些新变化在很多方面并不很充分。光绪二十年(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导致晚清社会发生重大变化的一个重要事件。甲午战后,无论是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步伐,还是中国社会内部的变化进程,都大大加快了。《辛丑条约》的签定进一步强-化了各国列强对中国的控制,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的泥潭而不可自拔。在此以后的十年间,中国社会变化的频率大大加快,而且变化进程从社会的表层结构迅速向深层结构推进,近代社会的因素与特征日益增多。总之,在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从缓慢到急剧,从表层到里层的变化过程。如果把甲午战前的社会变化比喻为“东方之启明”、“昆仑虚丛林灌莽中之涓流”,那麽,战后的变化犹如“经天之烈日”、“江河入海处吞天之巨浸,殆时势之一定,而不可改者矣。”[4]
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晚清社会,与它以前的封建社会相比,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国家主权的沦丧,二是社会结构的变迁。就社会结构的变迁而言,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模式受到猛烈的冲击,逐渐瓦解,新的社会因素和新的社会结构成长起来,给衰落中的传统社会带来一线生机。在各种新生的社会因素中,最主要的新因素就是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它们的出现,为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准备了最重要的内在条件。
晚清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经济方面,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打破了中国传统经济的格局,社会经济的主要成分,除封建地主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继续存在外,又出现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经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由于受到外国资本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抑,未能得到充分发展。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商品生产有所发展,农业生产日益受到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影响和支配。
在政治方面,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虽然仍是社会中的基本阶级,但在外来冲击的影响下开始发生新的分化组合,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政治格局。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后提出建立近代社会政治的主张,勇敢地向封建专制制度发起冲击,最终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帝制。
在思想文化方面,在民族危机的刺激和西学传播的影响下,兴起了救亡图存的思潮及科学、民主思想,动摇了原来占统治地位的传统儒学体系。社会上人们的许多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新的变化。随着近代文化事业的出现,新型知识分子群体应运而生。尤其在中日甲午战后,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非常突出。“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史学革命”和以兴学堂、废科举为中心的教育改革等文化变革的先后兴起,使许多部门文化如文学、艺术、学术、教育等领域以及新闻、出版等文化事业都发生了新的变革,为晚清社会变迁带来新的生机。
在社会习俗方面,在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群中,传统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依然得到保持,但在社会风气较为开化的地区,人们的衣、食、住、行、礼仪、习俗等,却出现了移风易俗的新变化,新旧风俗杂陈的现象大量存在。鲁迅曾对近代中国社会习尚的新旧杂陈状况作过形象的描述:“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标枪以至机关枪,自不许‘妄谈法理’以至护法,自食皮寝皮的吃人思想以至人道主义,自迎尸拜蛇以至美育代宗教,都摩肩挨背的存在。……四面八方几乎都是二三重以至多重的事物,每重又各各自相矛盾。”[5]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晚清社会处于中国历史从古代向近代过渡的重要转折阶段,发生的变迁广泛而深刻:有进步的社会变迁,也有倒退的社会沦落;有社会改良,也有社会革命;有整体的社会变迁,也有局部的社会变动。各种不同的变迁形式并存互动,汇成社会渐变与突变交错发生的多重变奏,改变着中国社会的面貌。秦汉以降,中国社会经历了三种不同的社会形态,即古代封建社会、近现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代社会主义社会。晚清社会则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向近代转变的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正处于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它的许多变化和影响甚至一直延伸到现在,深入开展晚清社会研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文章来源:2004年12月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新华文摘》2005 年第4期全文转载)
[1] 马克思:《致帕·瓦·安年科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32页。
[2] 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5页。
[3]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26页。
[4] 佚名:《论译书四时期》,张静庐辑注:《中国出版史料补编》,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60页。
[5] 鲁迅:《热风·五十四》,《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344、3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