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史前地理——历史地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地理学-史前地理——历史地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史前地理——历史地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赖琼
历史地理学是19世纪诞生的研究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演变规律及人地关系的一门独立的科学。它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拥有自己的学科理论体系,一支专门的研究队伍和一套自己的研究方法,而且在实际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因它发展的时间较短,特别是在中国,科学的历史地理学的正式建立是在解放以后,因此,它的理论、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深化和完善。下面笔者仅就“史前地理”的有关问题略陈管见。
1 史前地理与历史地理
目前,在学术界对历史地理是否划出一段史前地理存在着分歧,分歧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历史地理研究的上限方面。一种观点认为,历史地理学研究的上限应是有文字记载;另一种观点认为是全新世(距今1万年左右)或新石器时期;第三种观点认为是人类的产生。若按第一种观点,则没必要也不可能划出一段史前地理,若按第二、第三种观点为便于研究则有必要根据历史学的方法划出一段史前地理(原始社会地理)。但按后两种意见划出的史前地理的上限(即历史地理的上限)是不一致的。不过,笔者认为,历史地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整个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发展演变规律和人地关系的科学,它应该把人类的诞生作为它的研究上限。西方着名的历史哲学家维柯认为:“任何科学必须从它所处理的题材开始处开始”[①]。历史地理学所处理的题材的开始处是原始社会时期(史前时期)的地理环境,也即是历史地理学研究的上限和源头,而没有源头的历史地理学则是不完整的。唯物主义史观也认为,事物的规律性是以其多样的形式包含在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之中的。这就告诉我们,要揭示这一规律,就必须研究它的整个发展过程,也就是说必须从它的起源处开始研究。我们对历史地理的研究也应如此,而不能因为有文字记载以前地理环境难以考察,新石器时期以前人们只能利用自然,谈不上改造自然而放弃对这一阶段历史地理的研究,甚至在划分学科研究时间上把它排除在外。而且,辩证法也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相互作用的,此事物作用于彼事物,彼事物必反作用于此事物。人类自产生以来也和地理环境存在着这种关系,地理环境一方面约束着人类,另一方面又给人类提供了各种生存空间和物质生活资料;与此同时,人类也逐渐适应并改造着地理环境。例如在原始社会时期,地理环境强烈地制约着人类的生存。当时河流、山脉、动植物的分布等等都制约着人类的生存方式和居住区域,如临近森林、山地的人多以狩猎、采集为生,靠近水泽的则主要以捕捞为生。居住地域也多以自然条件比较好的河谷、台地为主。但当时人类的这种采集、狩猎及原始的农业及土壤的利用也对地理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虽然这种影响比较小,有时甚至不易察觉,但正如我们不能否认世界上规律的存在一样,不能因为这种影响小,利用程度低而否认这种客观存在的最初的人地关系,或放弃对它的研究,相反,我们应该把它当作人地关系的源头去研究、阐释和说明。
事实上,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古人类学、古脊椎学、古生物学、考古学、历史学及地理学的发展和年代测定科学手段的创新,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已经突破了有文字记载的上限。近几十年来,人们在对原始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的变迁、居住区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而且,越来越多的中外学者已认识到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应是人类产生后的整个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即史前地理研究的上限应是历史地理研究的发端处。美国着名的历史地理学家拉尔夫·布朗(Ralph H.Brown)早在19世纪在《美国历史地理》中就指出:“所谓历史地理现象是指以往所有人类文化如何认识环境并组织其地域形态的”[②]。这里的人类文化指的是人类产生以来的全部文化,当然,历史地理现象也指的是人类产生以来的所有历史地理现象。英国历史地理学家加利尔(E.H.Carier)在《英格兰与威尔斯历史地理》中反对以有文献记载作为历史地理学的上限,他认为:历史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地区环境的科学,这种环境早在有文字记载以前几千年就开始了[③]。日本的历史地理学家则普遍认为史前地理是历史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河野通博认为:历史地理学就是研究人类有史以来为解决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而开展的空间活动的科学,它研究的时代应包括人类产生以来数百万年间[④]。菊地利夫在《历史地理学导论》中指出:广义的历史地理学包括史前地理学和狭义历史地理学。小牧实繁等人也认为广义历史地理学包括先史地理学和狭义历史地理学。这里的狭义历史地理学指的是研究有文字记载以来这一时期的历史地理学,先史地理学即史前地理学。这些表明他们都承认史前地理是历史地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国内,许多历史地理学家也提出了类似的看法。候仁之先生认为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上限应扩展到全新世[⑤],史念海先生认为应扩展到新石器时期[⑥],而不应局限于有文字记载。候甬坚、刘波两位先生则主张历史地理学研究的上限应从全新世更早时起,若仅以人对自然发生显着影响作为界限依据概括不了历史地理的全部内容[⑦]。黄盛璋、王育民、张步天先生明确指出历史地理学研究的上限为人类的产生。黄先生曾这样阐述:“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时间属于历史科学的范围,所谓历史自是指人类历史而不是地质时期自然界的历史,……。自人类以来即逐渐开始经济活动,因而可以有历史经济地理现象。至于自然地理现象则是在人类以前早已存在,所以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时间上限和下限应和历史学相同。上限自有人类活动以来,下限则直到今天以前”[⑧]。王先生也称:“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利用和改造,早在原始社会即已开始,以人地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历史地理学也就不能不追溯到原始社会,并把它作为起点和上限”[⑨]。张先生在所着的《中国历史地理》中第一次明确指出史前地理即原始社会时期的地理,并把它正式列入该书研究的第一部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时间范畴应是自人类产生以来的整个历史时期,它包括史前和有文字记载这两个阶段。虽然对史前期的研究因为没有可靠的文字记载困难比较大,但我们可以借助考古学、古地理学及其它相关学科进行研究。特别是近几年史前环境考古工作的展开,无疑会给史前地理的研究产生重要的影响。
2 史前地理与史前环境考古
通过以上的阐述,我们知道,史前地理指的是自人类诞生以来至有文字记载这一时期的地理。由于它距今年代久远,又无可靠的文献记载,因此,对它的研究只能依靠考古资料及地理资料,并吸收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行地理学的分析、比较、综合与解释,才能找出这一时期地理环境的演变规律和人地关系。
史前环境考古是环境考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环境考古是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主要利用环境科学的有关技术和方法,对考古调查和发掘的古代人类活动遗存(过去人类所使用的劳动工具、武器、生活器具及原始人所建处所、居住过的洞穴、墓地等)进行研究,重建古代人类社会风貌,揭示人类及其文化形成的环境和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并探求环境演变的规律[⑩]。
那么,同为研究人类有文学记载以前环境的史前地理和史前环境考古,二者之间究竟有何区别与联系呢?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学科属性 二者的学科属性明显不同。史前地理研究是历史地理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历史地理学脱胎于历史学,其理论和方法仍有一些借助于历史学,其研究成果也为历史学服务,但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它已成为地理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研究的对象和重点已转移,研究的方法、手段越来越多地借助于地理学及其它学科。而史前环境考古却是环境考古的一部分。环境考古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向深度和广度方向发展时所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研究的成果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研究的方法、手段主要是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这种不同的学科属性导致了它们对史前社会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史前地理主要是详尽、深刻地揭示这一时期地理环境的演变规律和人地关系,而史前环境考古则是全面地反映此时期人类的环境、生活方式及生活状况。
2)研究对象和任务 二者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不完全一致。史前地理研究的对象是这一时期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它包括史前自然地理(地质、地貌、地形、水文、气候、植被、土壤、物产、地震等)、史前人文地理(经济,如原始农作物分布、聚落、交通、文化,如风俗、语言、宗教等)。它研究的任务不仅要复原过去的地理景观,而且还要揭示它发展的规律,阐明当前地理景观的形成和特点。它主要是从地理学角度研究史前社会的。
史前环境考古主要研究的是史前与人类有关的环境内容,揭示人类及其文化形成的环境和人与自然界的相互影响。这里的环境包括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①①]。但这里的地理环境更重要的是一种背景,即在这种背景下人类及其文化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怎样等等[①②]。同时它研究的重点在新石器时期,“原始社会中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影响小,文化水平低,故基本上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有文献记载以来的时期,人类已具备了相当的适应甚至改造环境的能力,加上时间短,故多靠历史地理学和其它学科,这二者均不为环境考古重点;而新石器时代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低,对环境依赖明显,故环境考古最能发挥作用”[①③]。
我们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史前地理和史前环境考古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不尽相同,但仍有相通之处。例如,作为史前地理研究对象的史前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同样也是史前环境考古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又如,史前地理研究的任务是揭示史前地理环境演变的规律和人地关系,这也是史前环境考古的任务之一。而且,二者在其它方面也有诸多相通之处,如二者研究的时间是一致的,并且都主要凭借考古资料(史前地理还使用一些地理资料),利用地理学、历史学、考古学、古生物学、古文化人类学、生态学等有关学科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定位、定相、定代,复原过去的地理环境,然后利用统计法、地图法及现代科技手段来分析、综合、比较和解释这一时期地理环境的演变和人地关系。
可见,史前地理与史前环境考古之间虽然有区别,即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重点不尽相同,但是二者的联系也是十分密切的,即在研究时间、对象、任务、方法和凭借的资料等方面的相通又是十分明显的。这种相通使得它们中任何一方的发展,都会推动和促进另一方的发展。
3 对史前地理研究的几点建议
史前地理既然是历史地理学研究的起点和源头,因此,我们只有重视对它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加强研究,才能更完整、更科学地发展历史地理学这门科学,也才能够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笔者根据史前地理研究的特点,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充分利用考古学及有关学科的研究成果,特别是环境考古研究的成果。既然环境考古尤其是史前环境考古与史前地理研究有着千丝万缕、相辅相依的关系,那么,史前地理研究就可以借鉴史前环境考古的有关研究成果进行研究,以改变自身由于缺乏文献资料,研究难的困境。比如,可以利用环境考古复原的史前环境,来分析、解释这一时期地理环境状况,演变特点,进而探讨整个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发展规律。
2)不断借鉴和引入其它学科的新方法、新理论,并充分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来研究史前地理。史前地理研究主要依靠的是考古和地理资料,要对这些非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则需要借助与史前地理有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特别是新的理论、方法和现代科技,如航空图片、卫星图片的判读、遥感技术、电子计算机制图与模拟、孢粉分析、C[14]及铀、钼等放射性元素测年法、地层学法等的引入和运用,将会使史前地理研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因此,我们在研究史前地理时,除坚持历史的唯物辩证法,继承革新传统理论和方法外,还应突破学科的框框,善于从有关学科、技术等方面引进对史前地理研究行之有效的理论和方法,加以改革和熟练运用,这样才能促进史前地理研究。
3)在逻辑推理的基础上大胆进行科学假设。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对已经取得的关于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研究成果及其他学科有关此时期各方面问题的成果进行分析、比较,做出关于史前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的推理和假设,然后根据史前环境考古等有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去验证。这是自然科学发现和发明的重要方法,我们也不妨引入到史前地理研究中来。例如,有人曾根据在美洲发现的与亚洲人种相似的人类化石和在此之前美洲没有发现比亚洲古人类更早的化石和当时人类的造船、航海技术不可能渡过白令海峡等资料,做出推断和假设:古时亚美大陆是连在一起的,白令海峡并不存在,这些人就是经今白令海峡地带由亚洲迁入美洲的。又如,我们可以根据在西安半坡遗址发现的热带亚热带动植物化石,推断出西安附近古时比今天炎热。而且,还可以根据近五千年来气候冷热交替的规律,推断出西安在半坡氏族公社之前经历过一个较冷的时期,等等。这些都是对史前地理有关问题的推理和假设,虽然至今有些还没有得到证实,但至少给我们的史前地理研究工作指出了一个方向,至少使这种研究工作向前推进了一步。若得到进一步的证实,必将使史前地理的研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也必将促进历史地理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① 维柯·新科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② 拉尔夫·布朗·美国历史地理·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③ 加利尔·英格兰与威尔斯历史地理·转引自·地理集刊·第7号黄盛璋·论历史地理学一些基本问题·。
④ 河野通博·增进协作,正确认识人类的生活环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7年第2期。
⑤ 候仁之·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⑥ 史念海·历史地理学的形成因素·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9年第2期。
⑦ 候甬坚·历史学与地理学的交接点·刘波·关于历史地理学的几个问题·引自吴必虎编·历史地理学:理论、方法与进展·华东师大地理系,油印本。
⑧ 黄盛璋·论历史地理学一些基本问题·地理集刊·第7号。
⑨ 王育民·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⑩ ①① ①② ①③ 周昆叙主编·环境考古研究·第1辑,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