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福建历史地图集》介绍

历史-《福建历史地图集》介绍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历史-《福建历史地图集》介绍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福建历史地图集》介绍


福建省历史地图集
《福建省历史地图集》由福建省地图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这是一部凝结了福建历史学、地理学、地图制图学等专家学者10多年的心血,充分利用历史文献资料编纂的最新成果。该图集是《福建省志》的组成部分,也是《福建省志》的特色之一。该图集由序图、政区图组、军事图组、人口民族图组、经济图组、文化图组、自然图组,合计141幅图组成,时间跨度从旧石器时代到公元1949年,大小为16开本,较为系统地反映了福建省自然和人文要素的变迁。
福建省地处祖国东南沿海,背山面海,西北关山连绵,东南海疆辽阔,海岸线曲折,海峡对岸的澎湖、台湾历史上曾是福建省的一部分,两岸人文、历史关系十分密切。图集从选题、图面配置到内容表示都重点体现了这些历史、地理特点。图集总的设计思路是以政区图作为一条主线,从各朝代截取反映史实特征的标准年代作为断面反映历史沿革,让读者通过一定空间了解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地理、社会内容。
政区图组是图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图组的基础图,由秦闽中郡,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始,至民国福建(二)(公元1947年)的27幅图表示各朝行政区划的演变过程,最后加明清民国县界沿革归纳性图1幅,共28幅。福建古为闽越地,秦设闽中郡。汉在闽越故都设置东部侯官,隶属会稽郡东部都尉,初为军事机构,后兼理民政,又称治县。东晋、南朝中原战乱,北人南渡。隋统一全国,闽地只留建安一郡和闽、建安、南安、龙溪四县及属临川郡的邵武县。迄唐又设五州二十五县,统属福建观察使,始有“福建”一名出现。宋代置福建路,辖府一、州五、军二,属县四十八,遂有“八闽”之称。元设福建行中书省,明称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清改布政使司为省,福建政区设置基本定型。另外,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曾在台湾设承天府,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清军攻入台湾,改承天府为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后经开发至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福建政区的设置,不但受移民路线和人数影响,也深受自然条件及地区开发程度的影响。
军事图组包括自汉至元5幅、明清各5幅、近代7幅,主要描述历史上发生在福建大地上的典型事件,通过具体进军路线、占领区域和主要战场的表示,把事件的过程和结果展示出来。如王潮、王审知入闽,明军入闽,明代福建抗倭,郑成功抗清与复台,清康熙元年福建沿海迁界,中法马江海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福建农民暴动,“福建事变”,1933年—1934年福建苏维埃政权,福建抗日战争形势,解放福建重要战役等等。对福建历史上耳熟能详的事件都作了交代,效果直观明显,对收复台湾、马江海战、土地革命时期福建人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作了生动描绘。
人口民族图组19幅图,主要反映唐宋以后福建人口的分布及人口迁移状况。古代福建地广人稀,唐代北方移民不断南下闽中,人口有所增长。南宋时,江浙赣人口大批涌入福建,人口有较大增长。元代人口的增长主要是在福建的北部与中部,西部人口外流严重。总之福建人口早期以徙入为主,南宋后逐渐大规模向外迁出。福建与台湾一水之隔,宋元时期移居澎湖的人数不少,明代移居台、澎人数较多,对台湾开发作出了贡献。明代福建移民台湾可分为明初至天启年间、荷兰人占领时期和郑成功收复台湾三个时期。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统一台湾后,大陆人口又开始向台湾流动。福建人移居海外的历史悠久,据史籍记载可追溯至汉代,分布在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96%居住在东亚、东南亚。福建省重点侨乡有20余个市、县。福建居民除汉族外,还有畲、回、蒙古、满等少数民族。
经济图组20幅,主要反映汉至明清陆路交通、水上交通、物产分布及近代工业分布。远古时候福建没有道路建设,人们多从天然隘口进出,沿着河川谷地行走。自唐以后,福建交通干线已初具规模。泉州湾水陆交通方便,是古代的一个天然良港,经过唐、五代的迅猛发展,北宋中期泉州港已成为仅次于广州的全国第二大港。元以后,进入极盛时期,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对外贸易主要以质优的丝绸织品、青白瓷、船舶等为主。鸦片战争后,清廷被迫开放五处通商口岸,福州港成为列强掠夺福建物产和倾销“洋货”的口岸。马尾港地处闽江下游北岸,负山临水,江面宽阔,是着名的商港和军港,清廷在此组建了我国最早的海军———福建水师。
文化图组28幅图,主要反映具有福建特色的闽越文化、海文化、城文化、宗教信仰文化等。
自然图组23幅,主要反映福建海岸线变迁,福州、莆田、泉州、漳州水陆变迁情况,明清重大水灾、旱灾、冰雹、地震、大雪、台风等灾害性气候及水土流失区、地震震中、疫病中心等自然灾害分布情况。徐霞客游闽路线,福建风景名胜和特产等也有所反映。
在这部图集中,地图设计在保证内容准确充实的前提下,力求达到精美的效果,同时达到政治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自然图组的海岸线变迁图、气候图、地震震中分布图等都是根据历史上相关资料准确分析定位的。气候图组是根据自公元1470年以来历史气候记录,选用县志、府志、省通志、明实录、清实录、清史稿等,尤以地方志为主要来源,采用75个县119种不同版本的县志、府志、乡土志、区志。明清时期关于水、旱、风、雹等灾害记载较为详尽,明清时期历史气候图的编纂,既兼顾历史朝代演变,又注重历史气候变化规律。
为求版面生动,编者在设计中为不同的图组设计了不同的表现方式。政区图组以主图、插图、文字简介、照片相结合为主,配置协调一致的形式。水陆变迁图因比例尺悬殊,图面面积差距较大,若统一规格放大图幅则显得空洞无物,遂在主图下方配置各朝代岸线图,既给人清晰印象,又增加信息量,也使版面充满活力。
序 图
福建省行政区划
地图说明
政区图组
秦代闽中郡
西汉闽越王国
西汉会稽郡东部侯官(冶县)
东汉会稽郡南部都尉
三国吴建安郡
西晋建安晋安二郡
东晋建安晋安二郡
南朝宋齐建安晋安二郡
南朝梁晋安建安梁安三郡
南朝陈丰州
隋代建安郡
唐代闽泉等五州
唐代长乐等六郡
唐代福建观察使
五代闽国
五代闽殷二国
五代彰武永安清源三节度使
北宋福建路
南宋福建路
元代福建行省(一)
元代江浙行省福建道宣慰使司
元代福建行省
明代福建承宣布政使司
清代福建省(一)
清代福建省(二)
民国福建省(一)
民国福建省(二)
明清民国县界沿革
军事图组
汉军入闽
王潮王审知入闽
闽国内战与南唐吴越略闽
元军入闽与抗元斗争
元末反元起义
明军入闽
明代海防
明代邓茂七叶宗留起义
明代抗倭
郑成功抗清与复台
清康熙元年沿海迁界
小刀会红钱会起义
太平军转战福建
中法马江海战
清末反洋教斗争
北伐军进军福建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农民暴动
中国工农红军入闽
“福建事变”
1933~1934年福建苏维埃政权
抗日战争形势
解放福建进军路线和重要战役
人口民族图组
唐代人口分布
北宋人口分布
南宋人口分布
元代人口分布
明洪武年间人口分布
战国至清移民
西汉移民
东汉三国移民福建
西晋南朝移民福建
唐五代移民
宋元移民
明清移民
明代福建人口移居台湾
清代福建人口移居台湾
清代人口分布
明清少数民族分布
近代福建人口移居东亚及东南亚
近代福建华侨及外籍华人主要祖籍地分布
民国时期人口分布
经济图组
汉至元陆路交通
唐五代物产分布
宋至清镇市分布
宋代矿冶与盐场分布
宋元粮食作物分布
宋元经济作物分布
宋元手工业分布
宋元泉州港
宋元泉州海外交通
明代驿路分布
明清粮食作物分布
明清经济作物分布
明清手工业分布
明代漳州月港
明清福建海外交通
明清主要商道及商品流通
清代驿路分布
清代厦门港
清末马尾港
近代工业分布
文化图组
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布
青铜时代文化遗址分布
闽越国遗址分布
古窑址分布
宋代桥梁分布
宋代进士分布
古近代祠堂牌坊及文庙分布
古近代摩崖石刻分布
古代雕刻造像分布
古近代传统民居分布
古近代宗教及民间信仰建筑分布
宋元期间方言分布
清初方言分布
戏曲剧种分布
古代名塔分布
古近代名人墓葬分布
古代城堡寨分布
福建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分布
福州古城
宋代福州城区
清代福州府城
民国闽侯县城
泉州古城
明清泉州城厢铺境区域
漳州古城
厦门古城
建瓯古城
长汀古城
自然图组
海岸线变迁—闽东北区
海岸线变迁(二)—闽江下游区
海岸线变迁(二)—闽东南区(1)
海岸线变迁(二)—闽东南区(2)
海岸线变迁(二)—九龙江下游区
海岸线变迁(二)—闽南区
福州市区水陆变迁
长乐水陆变迁
莆田平原水陆变迁
泉州平原水陆变迁
漳州平原水陆变迁
明清气候
明清重大水灾分布
明清重大旱灾分布
明清严重干旱时段
清严重雨涝时段
明清冰雹分布
明清严霜大雪冻害分布
明清典型台风个例
明清水土流失区分布
历史地震震中分布
明清疫病分布
宋代若干兽类分布
明代徐霞客闽游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