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历史-中国近现代战争的时空分布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军事历史-中国近现代战争的时空分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中国近现代战争的时空分布
中国近现代战争的时空分布
施和金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4-27 10:37:00
鸦片战争前的清朝前半段,中国仍处在封建社会,大多数战争仍为国内战争,战争在空间分布上大体延续了元明以来南多北少的格局。
鸦片战争之后,清王朝内忧与外患并存、战乱多于和平,内外战交织,当时战争密集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反映了自唐宋经济重心南移后,战争南多北少的格局又有了进一步发展。
前文《中国古代战争的时空分布》是据《读史方舆纪要》所录战例写成,该书截止时间是明朝末年,故清代以来及近现代中国战争的时空分布未能涉及。本文是赓续前编,据《清史稿》、《中国近代军事史》、《抗日战争纪事》、《解放战争纪事》等书所记战争情况,分析排比而写成。
中国近现代战争的次数及时间分布
中国的近代社会,一般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算起,截止于1919年五四运动。为方便写作,本文将鸦片战争前的清朝前半段称为“前近代时期”,清朝后半段则称为近代时期,1912年至1949年则称为现代时期。
从世界的角度来看,“前近代时期”已经到了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时期。而从所发生的战事来看,由于中国社会仍处在封建社会,闭关自守仍占主导地位,所以虽有反击沙俄侵略的雅克萨之战等少数涉外战事发生,但大多数战争仍为国内战争。据《清史稿》统计,这一时期共有战事735次,平均每年4.7次,大致与元明时期相当。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于日益走向衰败的清王朝来说,这是一个内忧与外患并存、战乱多于和平的很不稳定的时期。中国近代战争呈现出内外战交织,战争数量明显增多的特点。据对《清史稿》、《中国近代战争史》等书所录战事进行统计,这一时期共有战争1968次,平均每年约25次,大大超越了中国古代任何一个时期的战争年平均数。
1911年辛亥革命发生后,清王朝的专制统治被推翻,中国社会的性质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却又进入了一个反帝反封建的新阶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不但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而且赶走了帝国主义,建立了新中国。由于社会变化非常迅速而剧烈,从1912年到1949年这38年的战争,大致又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12年至1931年,主要战事为各军阀间的混战,以及北伐战争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革命斗争,战争次数达679次;第二阶段是抗日战争,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开始,至1945年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历时15年,共歼敌1714117人(其中伪军1186695人),作战125165次,真可谓史无前例。若以攻取县级以上单位战斗为准进行统计,则战争次数亦达2035次,平均每年为135次,这又远非第一阶段平均每年25次所能及。到了第三阶段的解放战争,战争范围更广,次数自然也不会少。据《解放战争纪事》、《全国解放战争简史》等书统计,截至1949年年底,解放军共歼敌744.5万人,解放县级以上城市1549座,较大规模战斗共有1246次,中小战斗那就难计其数了。即使按1246次计,战争年平均数亦达311.5次,又远远超越了抗日战争阶段。
从“前近代时期”的年平均4.7次战争,到近代时期的年平均25次战争,再到现代时期抗战阶段的135次战争、解放战争阶段的311.5次战争,中国近现代时期战争呈直线上升趋势,中国人民经历了太多的战争苦难。
中国近现代战争的空间分布及其规律性探讨
如上文所述,中国近现代战争的数量有了大幅度增加,空间范围也比古代社会更大,再加上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大肆侵略中国,中外交战增多,因此在空间分布上就产生了不少变化,并呈现出许多新特点。
在“前近代时期”,因社会性质未变,涉外战事很少,所以这一时期的战争在空间分布上就大体延续了元明以来南多北少的格局,在所发生的735次战争中,南方占70%,北方占30%,与元明时期的71︰29基本相同。若按清代省区划分统计,则以四川最多,共有111次;辽宁第二,有68次;其他战事较多的省份还有直隶、湖南、福建、江西等,都在40次以上。四川战事最多,其主要原因在于,乾隆时两次征讨大小金川,由于地险碉坚,又多雨雪,历时五年,方得平息;后来川陕地区又发生白莲教起义,清政府加以镇压,主要战场也在四川境内。至于直隶、辽宁一带,战事较多,则是因为清兵入关前后与明王朝激战多在这二省区进行的缘故。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国内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帝国主义也加快了入侵中国的步伐。这一时期战事数量明显增加,而且是内外战争交织,所以在空间分布上就呈现出比以往更为显着的特点。在所发生的1968次战争中,按省区划分,数量最多的前十位是安徽、江苏、浙江、湖北、贵州、江西、广西、新疆、陕西、云南,其战争发生次数分别为207、181、159、158、157、144、102、84、79、78。如按南北划分,南方战例比以前更多,占74%,北方只占26%。这说明,当时战争的密集区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北方只有新疆及陕西二省战事较多,它既反映了外国侵略者的侵略重点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又反映了自唐宋经济重心南移后,战争南多北少的格局又有了进一步发展。
历史发展到现代社会以后,中国的战争有增无减,空间分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第一阶段的军阀混战、北伐战争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革命斗争中的679次战例,仍以南方居多,而以江西、湖北、湖南三省位居前列。即至抗日战争发生,形势随即发生了很多变化。鉴于日本邻近朝鲜和我国东北的地理形势,日军必定先占朝鲜半岛,然后入侵我国东北,再由东北向华北等内地推进;与此同时,考虑到长江中下游是中国经济重心所在,江浙一带又与日本隔海相望,于是在自北南下的同时,攻取上海并向长江中上游地区推进,又必将成为日军的第二个抉择;但是日本的野心是要吞并全中国,而欲吞并全中国,必先占领东部半个中国,于是攻占武汉后,打通京广线,南北合击就成为日军必然要进行的第三个战略步骤,而对四川、云南、陕西等地进行飞机轰炸,则是想通过袭击中国大后方以达到牵制前方的目的。根据上述总的战略构想,日军在侵华过程中,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过程中,所发生的战争在空间分布上,首先是集中在东北和华北的河北、山西二省,然后是华东的江苏、安徽、浙江、山东等省,再往后便是中南地区的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数省。在本文所统计的2035次战争中,第一区东北、华北数省共有926次,几乎占了一半;第二区华东数省也有587次,约占三分之一;第三区中南数省为421次,也占五分之一。三区相加,已达1934次,占总数的95%。由此可见,抗日战争的基本战场是在中国东部,而尤以河北、山西、山东、江苏数省战例最为密集。若以南北划分,则整个抗战阶段,北方的战例有了大幅度增加,北南之比约为62︰38,这与元明以来南方战争总数一直多于北方相比,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解放战争中,这种北多南少的格局虽稍有改变,北南战争总数之比为60︰40,但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以上事实说明,从古代到近现代,中国的战争分布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固然与地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但随着社会的变迁,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特别是外来势力的干扰,中国战争的空间分布是有可能发生重大变化的。在这中间,人的因素、社会的因素是能动的、决定性的。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转载自国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