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邓亦兵:《清代前期商品流通的运道》

中国古代史-邓亦兵:《清代前期商品流通的运道》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中国古代史-邓亦兵:《清代前期商品流通的运道》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邓亦兵:《清代前期商品流通的运道》


(原刊《文献》1998年第1期)
清代前期商品经济比以往任何一个朝代都发达,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交通运输条件所起的促进作用。因为商品交易量和交通运输条件,商品流动的辐射半径与交通网络的半径都是成正比的。
商品流通的运道,包括水路、陆路和海路交通。从管理和维修的角度看,由国家各级政府负责的,是驿路(包括站路)和铺路。这里称之为“官路”;由民间士绅、商人,或当地官员自行捐助筹款修筑的运道,称之为“民路”。
官路和民路,构成了清代前期全国的交通网络。尽管这张网络主要是政府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活动的重要工具,但同时也是人民进行生产以及日常生活的重要条件。
一、官路
官路,最主要的是驿路。驿路,也称驿道,是国家为政治、军事、财政需要,从中央向各地传递谕令、公文,官员往来,运输物资而开辟的道路,并在沿途建有驿站,配备驿卒、驿马、驿船等设施,提供易换马匹,暂时住宿等服务。明代设立水驿、马驿、递运所;在各省设有急递铺。清代前期基本上继承了明代的驿路体制。清代在西北地区作战,为运输军需、军情传递,递送军队设有军站,其路称为站路。清代后期建立邮局,有了铁路等近代化的邮政设施之后,才完全废除驿路体制。
清代前期的驿路,以京师为中心,分达各省省城及边疆的重要城市,这是驿路的干线,从干线还有分达各地方城镇的路,是驿路的支线。有的文献称干路为官马大路;支路为官马支路;简称为官路和大路。由于清中后期将站改成驿,在光绪《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中,有塘驿、台驿并称的情况,所以军站路、塘路也都是驿路。光绪《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五五九~五六零,兵部,邮政,驿程中描述了驿路和军站路(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从略)。驿路主要以陆路为主,也有小部分水路。驿路以北京为中心,以各省省城以及边境的重要城市为结节点或终点,形成交通网的干线。
各省范围内的府州与府州、府州与县、县与县之间,都设有铺。铺,也称急递铺,铺与铺之间的道路则称铺路。铺路是以各省府、州所在县为中心,与府属各县相连的道路,是省内连接各县的陆路交通网,也是交通网络的支线。北方省份铺路都是陆路,南方部分省份有陆铺,也有水铺。江苏扬州府,从兴化分别至甘泉邵伯镇、东台有水铺路相通。江西赣江及其支流修水、汝河、盱江、遂江、袁江、锦江、禾水、贡水、上犹江,以及修水支流冯水;汝河支流临水、宜黄水;遂江支流左右溪;贡水支流桃江、潋江水、湘水、梅江;盱江支流黎滩水;鄱阳湖支流昌江、乐安江、锦江、信河等都是水铺路。福建同安县至马巷厅有三十里水铺路。1有时省内的铺路和驿路是重合的,同一地点有铺也有驿。如:在杀虎口、浒墅关等地设驿,也设铺。2广东“至京沿途安设塘铺兵役驰递部文京报,自省城至韶州江口水路共设塘船十只……由江口前进俱属陆路。”3在有驿州县,就有驿路;在无驿州县,则有铺路。特别是在崎岖山地,没有驿路全部是铺路。因此,铺路实际是驿路的扩展和延伸部分。
由驿路和铺路组成的官路网,是一个覆盖全国的交通体系。它的功能主要是把国家的政令快速下传,地方下情顺利上达,同时也为百姓行旅提供了方便。更应强调的是,这一交通体系为一定区域范围之内,甚至远距离省区之间的商品流通准备了必要的、良好的条件。大量的商品流通,使得政府的税收活动和这一交通体系的关系密不可分。
一般户部和工部各常关的大税口都设在驿路的干线上,如:京师崇文门、左、右翼等关设在向北的驿路的起点;而张家口、杀虎口等关,则是这条驿路干线的终点;坐粮厅、天津、临清、淮安、扬州、浒墅、北新、南新等关都在运河沿线,也是京师向东南延伸的驿路。荆关、武昌、九江、芜湖、龙江、西新关都在长江沿线,是驿路东西方向的干线。太平关、赣关在京师至广东省城的驿路上;山海关在京师至东三省城的驿路上,打箭炉在四川成都至西藏的驿路上;归化城在京师至绥远城的驿路上;梧州和浔州关在广西至广东的驿路支线上;夔关、渝关也都在四川省内的驿路支线上。常关的分税口有的设在干线上,如:临清关的魏家湾;归化城的分税口托克托、萨拉齐;有的设在支线上,如:张家口的居庸关;也有的设在铺路上,如:浒墅关的福山口;北新关的观音桥、板桥等口。4当然也有例外,如:凤阳关的大税口正阳关,以及众多分税口临淮、盱眙、怀远、亳州、长淮、涧溪、蚌埠、符离等都设在铺路上,只有凤阳分税口设在驿路上,这是很特殊的情况。5
各省的地方税课关卡,有的也设在驿路沿线,如:“自贵州镇远府至滇计程仅二十七站,而设立税课七所。”6“奉天商贩不由山海关报税,绕道进古北口者,令八沟、塔子沟、三座塔、乌兰哈达等处监督,照山海关则例征税。”7商人绕的路也是驿路。直隶固关在京师至山西省的驿路干线上;紫荆关在山西省城至直隶蔚州的驿路支线终点;广昌倒马关本身就是驿站。也有的地方关卡设在铺路沿线,陕西潼关是驿站,龙驹寨、大庆关、芝川镇等税口,设在铺路上;8湖北沙市“上而彝陵,下而郝穴,设立关口。”9沙市在江陵县的铺路上。湖南宝庆府山口、巨口、花桥等税口,都设在铺路沿线。10贵州乾隆八年设鸭池河税口。11鸭池河是乌江上游的渡口,在黔西州的铺路上。不过,大部分常关的分税口都在驿路和铺路上查不到,也许可以说明这些分税口没有设在驿路或铺路上,很可能设在民路上了。因为“商贩等每由小路潜行,易于偷漏,向于附近要隘设立子口十四处。”12湖北“内河之草市等处亦设关卡,止抵荆州之货船,一概征收船税,相沿虽久……。”13这里相沿已久的关卡设在内河沿岸,内河就是民路中的水路。总之,大概是商品多沿驿路、铺路流通,为了收税方便,常关的主要税口设在驿路、铺路上;正是税关设置与商品流通的这种直接关系,说明驿路、铺路也是商品流通之路。
二、民路
民路是众多连接驿路、铺路的地方小路、山路和许多能通舟行船的河流。其作为官路的补充和延伸,在清朝广阔的版图上,对于行人和商品流通的意义也是很大的。这类通道甚多,无法尽述, 现只根据文献记载和商人的记录,例举如下。
奉天省西面与蒙古接壤。蒙古商民贩运商品,经常由清河门或九官台进入奉天境,经义州,至锦县。14内地商人则沿着这两条路前往蒙古朝阳、建昌等地。这两条商路与奉天、蒙古的驿路连接。
从归化城出发,共有三条商路可通新疆古城。南路行旅艰难;北路、中路驼载需七十日,空驼只用四十日可达。15另外,从归化城,沿大青山后边,走蒙古草原,也可到乌鲁木齐。“自归化至迪化【乌鲁木齐】,仅两月程。”16这些道路连接了内蒙古和新疆的驿路。
居住在青海境内黄河两岸的蒙古族,分别至甘肃河州双城堡和四川松潘黄胜关,与内地商人交易。17这二条路,分别与甘肃、四川的驿路相连。
直隶正定府境内的龙泉关、茨沟、铁岭口;易州境内的插箭岭,“来往驮货最多”,18是商人往来于山西、直隶之间的必经之路。
山西“北隅向有边墙一道”,“边墙一带旧设堡门四十三处。其杀虎等三十五口俱已开通”,“以便农民商贾贩运出入。”乾隆二十五年又准开通宁鲁口,“由宁鲁口出入计至左云县仅止五十三里,路极平坦,车辆可通,朝往夕还,于商民甚为便易”,19是连接口外与山西省驿路的一个通道。
陕西泾阳冶峪镇“逼近谷口,于行旅道路最为紧要”。这条路很不好走,“峪内石路崎岖窄狭,又逼水渠,不能车运,仅容担驼【?驮】,以致费多价贵,民嗟不便。”20此路接淳化、泾阳、三原三县的铺路。
河南宜阳县韩城镇有路“西自陕州硖石驿,东至汝州,经由道路绵长三百五十余里”,沟通了汝州与河南东西驿路的联系,“为山陕江楚商贾要道,行旅络绎”。21此外,河南与邻省也有道路可通,“豫省地居天中,北通直隶,西联秦晋,南接江淮湖楚,四方辐辏,甫得收获之时,即络绎贩运他往。”22“不通舟楫之处,不过邻近州县乡民互相贩粜。其有驴驮车运,如归【德府】属之于江南、山东,汝【州】属之于湖北,河【南府】、陕【州】属之于山陕。”23从河南卢氏县,经内乡、邓州,至湖北襄阳,除内乡、邓州、新野附近是铺路,较平坦外,其他皆山路、河路“崎岖难行”。另外,从内乡也有崎岖山路达陕西商南等县,又从淅川可分别至湖北郧阳府和均州。以上诸路连接了河南和湖北的驿路。
湖北华容分别至兴国和道士#;从襄阳府宜城至南漳;从宜昌府巴东至恩施;从荆门至远安,都有道路相通。24这些道路都是湖北省内的民间道路,起到延长驿路的作用。
湖南浏阳县至江西万载县;临湘县到湖北监利县,有商民往来的山路,把以上各地铺路连接起来。
浙江塘栖至富阳县一路是驿路的延伸。此外,从江西南昌经瑞州府至花桥山;从饶州至安徽徽州府;从许湾至樟树镇;从福建汀州府至江西广昌县白水镇。25这些道路也都是江西、福建驿路的延伸,起到江西、安徽、福建三省铺路互通的作用。
广西泗城府“潞城地方尤为滇黔入粤要道,商贾往来。”26西隆州“为滇南商贾往来,牛驮马载之地。”27贵州新城是“兴义一府,适中之所,滇粤两省客货往来,背负肩承,骑驼络绎。”28通过这些道路,连接了贵州、云南、广西的驿路。
贵州平远州至威宁州,是与东西驿路并行的一条民间道路。29此路可达四川,与贵州至四川的驿路相通。
四川松潘至甘肃文县,系山沟路“平易可行,是以商民俱为称便,贩载货物赴松贸易者甚多。”30这条路把四川与甘肃的驿路连接起来。
云南丽江府与四川、西藏交界,出丽江府翁书关,或者从维西过浪沧江,都可直达川藏驿道。“此外,中甸尚有米苴、桥头、浪都、东哇龙四处小路;维西尚有必弄工村、大小阿董、甲工村、都拉村、吉咱卡六处小路,皆可通行”,31直达西藏各寨。
以上都是陆路,还有可以通舟行船的水路。
内陆地区的主要江河有:黑龙江、滦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西江、闽江、韩江等水系以及运河。清政府在运河、长江的中下游干流和支流湘江下游、赣江及其支流,以及西江、闽江等处设置了水驿和水铺。其他没有被规定为驿道的河流及其支流,有很多河段可以通舟行船,对于货物运输来说,也都是重要的水路。
长途贩运所经路途一般多为水陆合程。商人吴中孚在《商贾便览》中,记载了许多条这样的路。驿路之外者, 如 :
1、湖北-->陕西-->四川;湖北-->湖南
从湖北樊城雇船,沿汉水至陕西沔县。再由沔县雇骡脚陆运至阳平关。阳平关在嘉陵江沿岸,由此顺嘉陵江而下,至四川广元,再沿驿路至成都。
从湖北到湖南, 由襄阳顺汉水,“直达安陆府潜江县属之大泽口,计水程六百一十里为商舶往来通津。其自大泽口迤南有支河一道直抵荆州府江陵县属之丫角庙,计水程一百十五里,河面尚宽,虽间有淤浅一二处,亦可行舟。其自丫角庙盘过荆堤起旱一站,计程一百里渡荆江而南,进虎渡口支河直达湖南澧州属之观音港,计程二百二十里亦属内河平水”,“舟楫络绎”。32从澧州观音港可至常德,再逆沅江而上至贵州与驿路结合。
2、江苏-->浙江;江苏-->安徽-->河南;江苏-->山东
从江苏苏州,沿运河至浙江湖州,由湖州沿西苕溪支流至四安镇。在这里起旱陆行,经安徽广德州、宁国、绩溪达徽州府。
从江苏清江浦,沿淮河至正阳关,再沿颍河至河南周家口;又沿贾鲁河至朱仙镇,在这里起旱雇车至开封府。
从江苏淮安府沿盐河至塔儿湾,再陆行经海州、赣榆至山东日照县,从这里走海路至胶州。
3、安徽-->浙江-->江西-->福建
从安徽徽州陆行,经浙江开化、常山至江西玉山。从玉山沿玉溪、信河至铅山县河口镇,再陆行经分水关,至福建崇安,然后沿闽江至福州。另外,安徽有二路通江西:一由徽州陆行至婺源,再沿婺水、乐安江,顺流至江西乐平、饶州府。33另一路从休宁陆行至祁门,再沿昌江至江西浮梁、饶州府。34
4、湖南-->江西
从长沙沿湘江、渌江至江西湘东镇,然后陆路经萍乡至芦溪镇,再沿袁江至袁州府、樟树镇等地。另一路由长沙陆路经醴陵、攸县、茶陵州,至江西路江,然后沿禾水至吉安府等地。
5、福建-->江西-->浙江;福建-->浙江
从福建汀州府陆路经宁化至江西白水镇,然后沿盱江至许湾,再由许湾陆路至邓家埠。自邓家埠沿白塔河、锦江、信河至玉山,又陆路至浙江常山,然后,沿衢江至衢州府等地。还可以从福建邵武府陆行至光泽,过杉关至江西建昌府,再沿汝河到抚州府。
从福建福宁州陆行至浙江温州府,再沿瓯江到离处州府五里的地方起旱,陆路至金华府,又沿水路至兰溪,然后顺水达杭州。也可以从福州沿闽江上行至浦城,然后陆行至浙江清湖镇,沿衢江到衢州府。
6、广东-->福建-->江西;广东-->湖南
一路由广东潮州府沿韩江至石上埠,起旱陆行到福建峰市,沿鄞江至汀州府,再陆路至江西瑞金,由此沿贡水到赣州。另一路,由广东镇平,沿石窟至福建武平下坝,35陆行至江西安远,再沿安江、贡水至赣州。
从广东韶州府乐昌县沿武水逆行至湖南宜章,陆行到郴州澄江口,再沿来水、湘江至衡阳、湘潭等地。宜章县“南门外一线溪河,不通本省直达粤东。”“宜邑界连广东乐昌县,凡广货运往楚、蜀、滇、黔等省,俱船载宜邑城外落行,雇夫挑运来郴。其本省长衡等府货物运广者,亦船载郴州城外落行,雇夫挑运宜邑,往来如织,昼夜不息。”36
除省际水陆合程外,在省内也有水陆合程的道路。如:甘肃“河州至庄浪有水程一道,距河州五十里,地名莲花河,顺流一百一十里至焦家河,又三十里至庄浪河口起旱,又陆行一百四十里至庄浪城。”37由浙江绍兴府沿运河、曹娥江至新昌县,陆行至台州府,由水路经温州到处州府。从福建漳州府陆行至浦南,又水路至岭脚,再陆行到华丰市,由此陆行到永安县,再沿水路达延平府。从汀州府陆行至宁化县,再沿水路至延平府。从广东广州府水路经肇庆府至新兴河头起旱,经阳春县、梅绿、遂溪县、雷州府至海安,渡海到琼州府。38上述民间道路中的陆路,有的虽然只是村寨之间的小路、山路,但这些道路或者是驿路的延长;或者是铺路的延长;或者连接了省际之间的驿路、县际之间的铺路,总之,大部分陆路与驿路、铺路相通,成为驿路、铺路交通网络的扩展部分。
运河是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水系的纽带;又通过流入运河的富春江,中经陆路与闽江水系联结;长江通过湘江、赣江,中经陆路与西江水系、韩江水系相连;海河与滦河或经陆路,或经海路也可相通。由此形成民间道路中的水路网络。
每条水陆合程道路的起点或终点,都是驿路或铺路的结点,从而把民路与官路连接起来。由此可见,民路和官路一样,都是商货运载所不可缺少的。清代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运输网乃是民路与官路共同构成的,它们为商品流通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三、官路与民路的异同
由于官方道路的设置目的是为政治、军事、国家财政服务,所以不用考虑运输成本;又由于清朝统治者是少数民族,善于骑术,不习舟船,而且水路特别是逆水行舟,不如陆路马递快速,所以清代的驿路、铺路(包括后期)主要以陆路为主,即使在有水驿、水铺的地方,也同时设置陆驿、陆铺。这是官方道路的重要特点。
商贾运输货物,一般都要利用官路。因为官路网络密集,也比较安全。尤其是在不通水路的地区,没有运价高低的考虑的情况下,更是沿官路行走。例如近京的“良乡县上接宛平,下连房山一带驿路,为各省统会入京大道,商民辐辏,差使络绎。”39“苏州有致和塘,自娄门至仑山绵亘七十余里,为苏松接壤要道,商旅往来,塘马络绎,莫不由此一路。”40“泽州府之凤台县,为豫晋商贾往来之路。”41“汾州府属之永宁州青龙渡地方,向因渡口为山陕要津,商贩往来,查收税务。”42“广信府铅山县之桐木关,界连闽省之崇关县,为经商之大道。”43“江西之大庚岭,尤为客商要路。”44官路的利用率是很高的。官路上的府州城镇自然也是商贾往来的要津,有的驿站所在地,还是商品交易市场。直隶“井陉县城外大石桥东西共长三十二丈,计十一洞,为山西、四川及陕甘口外驿站,客商往来之地。”45
所以,从商品流通的角度看,官路和民路都是商品流通的渠道,它们有着共同的功能。
从商人的立场出发,民路是官路的不可缺少的交通条件。在许多情况下,他们要选择民路。
首先,水运运价低于陆运。从运价考虑,所有可以通航的河段都是首选的道路。如前所述,民路网上大量水道通行,商人们也充分利用了这些水道。
当然,商人会精打细算,根据道路的实际情况选择道路。逆水行舟速度过慢时,商人必然弃舟就车。例如:从湖南长沙出发向东南方向,经茶陵州至江西永宁县路江。这条水路是山溪,逆水上行比陆路“迟缓”,且“难定日期”,46于是,商人一般都先陆行至路江,再沿水路顺流至江西各地。若反向行走也是先陆行至茶陵州高垅,然后顺水至长沙。从河南周家口至襄城县亦如此,可陆行也能走水路“惟陆速船迟”,47商人到这里也是择陆而行,像这种小河,重载逆水更难行,即使运货也是陆快于水。所以水陆联运的民路自然成为商品运输的首选通道。
其次,小路可以抄近,缩短行程。民路既非官马大道,有的崎岖难行,但因里程大为减少,所以商人还是愿意就此而行。例如,西宁南大山“山路崎岖陡峻,上下二十里系赴皋兰县小径,商旅多由此,较大路近二日。”48陕西泾阳、三原二县“虽非大路,较之大路转近数十里,故为客商行走之捷径。”49河南信阳州入湖北境有二条路:“一自信阳州城起向西南行,由平靖关入湖北境,历应山、安陆、云梦、孝感等县至杨店村,计程三百九十里,名为西大路,即向来之驿路也。一自信阳州城起,向东南行,由武胜关入湖北境,历广水小河溪亦至杨店村,计程二百九十里,名为东大路,向来商贾往来之捷路也。”“从前东路荒凉,西路人烟辏集。”到乾隆时,“东路商贾辐辏,日就开展,一切坊店及诸色贸易之人,俱舍西就东,沿路村庄稠密,烟户日繁,较之西路颇称繁庶。”甚至驿路也因此而由西移东了。50由苏州府经东坝至安徽芜湖的水路,由于“此路避长江而走芜湖者,近便【无】盗”,51所以商人多沿此路行走。陕西同州府#阳县“夏阳村逼近黄河,向有渡口,乃通晋之捷径。”52民间人等在四安山与长兴县交界,“新开山路,凡绸绫纸张等物,可以打捆车载者,商旅皆由此路直达金陵,不过百余里,”里程大大缩短。53四川“綦江县在重郡大江之上另一小河,旱路通遵义府属而至黔省,向为川贩出没之区。彭水、黔江二县在重郡大江之下又另一小河,由归并涪州之武隆县而进水陆皆通”,“为楚民及川贩往来捷径”。54
第三,民路不设关卡,商人便于偷漏商税。江苏扬州府“芒稻河、白塔河二口因其外通大江,扬关、由闸皆可透越。”55“商民自杭嘉湖置货至常镇、金陵等处,若由浒关绕道有六百余里,由浙省湖州长兴至乌溪港仅止四十里,商民畏大关之绕道而舍远就近,多由乌溪支河小港,漏税者难以数计。”56他如绕越夔州、芜湖、九江、淮安、太平等关都有许多小路,都是这样。乾隆四十三年张銮、李福等人携带禁运商品玉石,从新疆经甘肃,至陕西吴堡县渡河,又经山西永宁州、汾阳、平遥、沁州、凤台入河南境。经过河内、武陟、永城等十三州县,入安徽境,又经滁州至浦口乘船绕道至苏州。57从经过的路线看,凡是有税口和稽查关口的地方,他们都是绕道而行的,所以长途偷运才能得逞。同样由于不设关卡,非法行为易于逃过盘查,所以这类小路又是私贩、人贩等的通行之路。
第四,由于各地方道路的客观环境、条件不同,也决定了商人行走的路线。“由陕至甘,原有两路:一由陕西沿边一带,自安边靖边入宁夏之花马池,由宁夏而至凉、甘、肃,此一路也。〔驿路〕一由陕西之#州长武至甘属之泾州,由泾州而至兰州前往甘、凉、肃,此一路也。但查由泾州一路抵兰,必从巩昌府属之会宁、安定二县地方行走,此二县地方,处在山隈,并无井口,乡民俱食窖水。偶遇天时稍旱,窖水不足,居民即星散奔往他处就水,是以大商大贩皆不从此路而行,缘缺水故也。”58这是水的供应状况决定道路的选择。四川境内从灌县、郫县至金川有两条道,经汶川之桃关出口者为大道。由汶川之牛头山出卧龙关者为小道。。两条道路相比,大道虽然“为银饷所必经”,但是商人虽很少由此行走。因为“大道塘汛外百里无人烟,”没有为行商旅服务的设施,“往来者必携糗粮锅灶”。在小道上,每至一程,就有居民歇店十数家,不必带粮背锅了。所以尽管人烟不多,而“商贾奔走络绎不绝”。59季节不同,也影响道路选择。在北方冬季水路河冻,商人必须“起岸走路”。春冬季节运河粮船回空,商人为避开漕船,“不得到瓜州者十有八九”。“往四川货物,秋冬由荆州雇川船装往各府去卖;春夏防川河水大难行,由樊城雇小船至沔县起旱,雇骡脚一百二十里至阳平关,骡脚运货至此,下转装往各府去卖。”60春夏长江水大商货难行,商人转走汉水,中间经陆路,再沿嘉陵江入川。
多种因素决定商人选择民路;也可以说,民路的形成,也是商人选择的结果。
总之,官路与民路共同组成了清代前期商品流通的运道,为商品流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基础条件。大量商品正是沿着这一网络的经纬,从任何一地流到另外一地,农村、市镇、城市之间经济上的联系由此而密切起来。
注释:
1,2,7 参阅光绪《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六五九~六八三,兵部,邮政;卷五三二~五五六,兵部,邮政,设铺;卷二三七,户部,关税。
3 《粤东省例新纂》卷五,兵例上,驿传,道光二十六年刊本。
4 参阅光绪《钦定大清会典》卷二三,户部;光绪《钦定大清会典事例》有关设驿、设铺部分。
5 乾隆四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安徽按察使懿德奏,见《宫中档乾隆朝奏折》第54辑,第154页。
6 雍正四年七月二十六日云南布政使常德寿奏,见《宫中档雍正朝奏折》第6辑,第370页。
8 康熙二十年十二月初五日许承宣题本,见钞档;乾隆二十八年五月初十日西安巡抚鄂弼奏,见《宫中档乾隆朝奏折》第17辑,第695页。
9 雍正九年三月初七日湖北巡抚赵弘恩奏,见《宫中档雍正朝奏折》第17辑,第756页。
10 《湖南省例成案》卷三十二,户律,课程,乾隆四年。
11,37 《清高宗实录》卷一八九,乾隆八年四月庚子;卷一五七,乾隆六年十二月是月。
12,44 《清宣宗实录》卷一七五,道光十年九月丁丑;卷三一,道光十七年九月戊戌。
13 雍正九年三月初七日湖北巡抚赵弘恩奏,见《宫中档雍正朝奏折》第17辑,第756页。
14 参阅乾隆十六年八月十四日山海关监督高诚奏,见《宫中档乾隆朝奏折》第1辑,第399页。
15 参阅袁森坡:《康雍乾经营与开发北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
16 纪昀:《乌鲁木齐杂记》,见《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第二帙。
17 参阅《清世宗实录》卷三一,雍正三年四月丙申。
18 雍正六年四月直隶提督杨鲲奏,见《宫中档雍正朝奏折》第10辑,第374页。
19 乾隆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二日山西巡抚和其衷奏,见《宫中档乾隆朝奏折》第20辑,第842页。
20 乾隆《泾阳县志》卷二,建置志,市镇。
21 乾隆三十年八月二十八日河南巡抚阿思哈奏,见《宫中档乾隆朝奏折》第25辑,第832页。
22 雍正十年五月十八日河东总督田文镜奏,见《宫中档雍正朝奏折》第19辑,第741页。
23 乾隆二十八年三月二十六日河南巡抚叶存仁奏,见《宫中档乾隆朝奏折》第17辑,第284页。
24 参阅《各省驷站程途里数清册》卷一,湖北程限。
25,38,46,51,60参阅吴中孚:《商贾便览》卷八,天下水陆路程,乾隆五十七年。
26 乾隆三十年十一月十七日广西巡抚宋邦绥奏,见《宫中档乾隆朝奏折》第26辑,第614页。
27 杨锡绂:《四知堂文集》卷十七,《请改移州治议》,乾隆。
28 罗绕典:《黔南职方纪略》卷二,兴义府,道光。
29 参阅乾隆二十一年三月二十日贵州巡抚定长奏,见《宫中档乾隆朝奏折》第14辑,第9页。
30 雍正三年五月十四日刑部左侍郎黄炳奏,见《宫中档雍正朝奏折》第4辑,第343页。
31 乾隆十八年三月十六日云南总督硕色等奏,见《宫中档乾隆朝奏折》第4辑,第820页。
32 乾隆三十三年六月初十日、十六日成额、定长奏,见《宫中档乾隆朝奏折》第31辑,第5;55页。
33 参阅康熙《婺源县志》卷二,疆域,风俗。
34 参阅道光《祁门县志》卷四,舆地志,山川。
35 参阅黄钊:《石窟一征》卷三,教养,道光。
36 《湖南省例成案》卷三十四,户律,市廛,乾隆二十四年。
39 乾隆三十九年三月十五日直隶总督周元理奏,见《宫中档乾隆朝奏折》第35辑,第1页。
40 雍正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苏州巡抚陈时夏奏,见《宫中档雍正朝奏折》第9辑,第372页。
41 雍正十三年六月十三日山西巡抚觉罗石麟奏,见《宫中档雍正朝奏折》第24辑,第813页。
42 乾隆三十三年六月二十八日山西巡抚苏尔德奏,见《宫中档乾隆朝奏折》第31辑,第181页。
43 凌燽:《西江视臬纪事》卷一,详议,乾隆。
4545,53,56 道光十四年十月二十九日吏科给事中瞿溶奏,见钞档。
47 黄汴:《天下水陆路程》卷五之十二。书中记载时间为明代,但清代无明显变化。
48 乾隆《西宁府新志》卷之五,地理志,山川。
49 乾隆二十九年四月初六日陕甘总督杨应琚等奏,见《宫中档乾隆朝奏折》第21辑,第140页。
50 乾隆二十九年九月十三日湖北巡抚常均奏,见《宫中档乾隆朝奏折》第22辑,第614页。
52 卢坤:《秦疆治略》。
54 雍正五年十二月十三日任国荣奏,见《宫中档雍正朝奏折》第9辑,第470页。
55 乾隆十七年七月十一日江苏巡抚庄有恭奏,见《宫中档乾隆朝奏折》第3辑,第354页。
57 参阅乾隆四十三年十二月初九日河南巡抚郑大进奏;初十日山西巡抚觉罗巴延三奏,见《宫中档乾隆朝奏折》第46辑,第26;48页。
58 乾隆十九年六月十七日甘肃巡抚鄂昌奏,见《宫中档乾隆朝奏折》第8辑,第833~834页。
59 李心衡:《金川琐记》,见《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第八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