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杨秀清职爵衔考释

洪秀全-杨秀清职爵衔考释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洪秀全-杨秀清职爵衔考释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杨秀清职爵衔考释


杨秀清从1851年3月担任中军主将开始,屡得加官进爵,直到天京内讧以后数年仍不断被追封头衔,头衔字数最多时达41字。杨秀清的职爵衔在不同时期的演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太平天国历史的发展变迁。

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杨秀清先后任中军主将、左辅正军师,并进封东王。
1851年金田起义后,太平军移师武宣东乡,洪秀全称天王,建立五军主将制,杨秀清担任中军主将。同年七月十九日,洪秀全在茶地发布移营诏,号召“各军各营众兵将,放胆欢喜踊跃,同顶天父天兄纲常”,并对移营的组织与行动作了具体安排。其中中军主将杨秀清“统土一总制,中一军帅,中二军帅及前选侍卫二十名护中”,一切行营坐营铺排,宜听杨秀清将令(注:《行营铺排诏》,见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32页,中华书局1979年版。)。
太平天国军师制酝酿较早。戊申年(1848)九月间,洪秀全与萧朝贵在鹏隘山就开始讨论起义后谁可以当军师的问题。萧朝贵以天兄下凡的名义指出:“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俱是军师也。”(注:王庆成:《重校〈天兄圣旨〉、〈天父圣旨〉(上)》,见《近代史资料》总八十九号,第143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但是,杨秀清什么时候担任左辅正军师,史料无明确记载,上引洪秀全《行营铺排诏》只提五军中将,并无军师。同年八月十六日清廷文书便有“伪军师杨秀青(清)遍贴伪示,编造妖言,胁逼愚民,实堪痛恨”的记载(注:《清文宗实录》卷四○,咸丰元年八月庚午谕。)。可见,杨秀清等称军师,当在茶地移营之后不久。
太平军攻占永安城不久,洪秀全便发布封王诏令:“前此左辅、右弼、前导、后护各军师,朕命称为王爷……今特褒封左辅正军师为东王,管制东方各国……以上所封各王,俱受东王节制。”(注:《永安封五王诏》,见《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35页。)
在太平天国初期,自从杨秀清任左辅正军师、被封为东王后,中军主将的职衔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但这并不意味着废除了五军主将制,杨、冯、萧、韦升任军师后,石达开仍任左军主将。在壬子二年(1852)十月《献天历本章》时,石达开署衔“左军主将翼王”(注: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以下简称《太平天国丛刊》)第1册,第171页,上海神州国光社1952年版。)而杨秀清则以“左辅正军师东王”的名义发布诰谕。
这里需要对杨秀清在定都天京之前是否使用“禾乃师赎病主”这一宗教头衔的问题进行辨析。在向南京进军的途中,太平军以杨秀清、萧朝贵的名义发布了《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奉天诛妖救世安民谕》、《救一切天生天养中国人民谕》,并以杨、萧、冯、韦、石五王的名义给洪秀全上了《献天历本章》。《太平天国丛刊》和《太平天国文书汇编》都收了这四份材料,杨秀清的署衔均是“禾乃师赎病主左辅正军师东王”(注:杨、萧合署的三篇檄文,见《太平天国丛刊》第1册第159-167页和《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107-111页;《献天历本章》,见《太平天国丛刊》第1册第159页和《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165页。)这能否说明杨秀清在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前已拥有了“禾乃师赎病主”的头衔?回答是否定的。《丛刊》本三篇檄文合编于《颁行诏书》中,其跋语称,三篇文章据程辑影印之修改本排印,以北京图书馆初刻本(剑桥藏)校注。校注结果是三篇檄文中东王均无“禾乃师赎病主”衔。据王庆成先生研究,太平天国从癸好三年(1852)夏秋起实行“旨准颁行诏书总目”制度,即在每种书籍卷首开列该书刻印时已出版的“诏书”目录(注:王庆成:《太平天国的文献和历史》,第7、12、110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重刊本亦署初刻时间。查《丛刊》本《颁行诏书》卷首有“旨准颁行诏书总目”14部,显系癸好三年夏秋之后的重刊本。“禾乃师赎病主”的头衔也是在此时加上的。《文书》本三篇檄文的注释称,据太平天国壬子二年刻《颁行诏书》照片着录,原刻本藏法国巴黎东方语言学校图书馆。法藏《颁行诏书》壬子二年刻本,曾以影印本的形式收入程演生编的《太平天国史料第一集》,其卷首亦有“旨准颁行诏书总目”14部,应该也是重刻本。《丛刊》本《献天历本章》附在《颁行历书(三年)》中,卷首有“旨准颁行诏书总目”14部,是癸好三年夏秋之后的重刊本无疑。《文书》本《献天历本章》的注释称,据《太平天国癸好三年新历》照片着录,原刻本现藏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院。据王庆成先生考证,藏于英、法、德等国图书馆的《癸好三年新历》有10部之多,有两种版本,一种版本无“旨准颁行诏书总目”字样,一种在卷首有“旨准颁行诏书总目”14部(注:王庆成:《太平天国的文献和历史》,第7、12、110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查萧一山从不列颠博物院传回的《癸好三年新历》刻本,收入《太平天国丛书第一集》,卷首有“旨准颁行诏书总目”14部,可见也是癸好三年夏秋之后的重刊本。由上分析可知,杨秀清在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前的职爵是“左辅正军师东王”。
太平天国前期,杨秀清、萧朝贵分别获得了代天父传言、代天兄传言的特权,并得到了洪秀全的认可。因此,在太平天国早期的领导体制中,杨秀清、萧朝贯占据着显赫的地位。尤其是杨秀清地位日益巩固:在五军中将制中得坐中军,对各军发号施令;在军师制中杨秀清位列四军师之首,经常与萧朝贵一道对外发布文告;在五王制中,杨秀清亦居于首位,拥有“节制”诸王的权力。在世俗的最高权力系统中,杨秀清居于行政首脑的地位。虽然在进军路线和方向上,洪杨之间有一定的分歧,但总的来说,两人关系还算正常。洪秀全既承认杨秀清代天父传言的特权,又不断提升杨秀清在世俗权力结构中的地位,居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杨秀清也能维护洪秀全的权威,他经常利用天父下凡传言的方式,号召太平军上下要做忠臣,对天王要尽忠,并辅助天王成就大业,如在武宣东乡即托天父下凡传下圣旨:“我差尔主下凡作天王,地(他)出一言是天命,尔等要遵。尔等要真心扶主顾王,不得大胆放肆,不得怠慢也。若不顾王顾主,一个都难也。”(注:《天父诗》,见《太平天国丛刊》第1册,第60页。)在对外发布的告示中,杨秀清也号召各地民人摆脱妖魔迷缠,“扶天王以开国”(注:《颁行诏书》,见《太平天国丛刊》第1册,第161页。)。太平天国内部的团结,加上杨秀清治军有方,指挥得当,使得太平天国前期能够取得节节胜利,一鼓作气攻下南京,以为自己的都城。

从定都天京到被韦昌辉杀害,杨秀清的职爵没有什么变化,仍是“左辅正军师东王”,但却增加了“禾乃师”、“赎病主”、“劝慰师”、“圣神风”四个宗教头衔。
“禾乃师赎病主”的头衔应在定都天京不久即开始使用。最早见之于太平天国文献是癸好三年(1852)五月初一日,杨秀清与萧朝贵会衔诰谕四民各安常业(注:《杨秀清萧朝贵会衔诰谕》,见《太平天国丛刊》第2册,第691页。)。前述该年夏秋重刻的太平天国印书都署上“太平天国禾乃师赎病主左辅正军师东王杨”。据洪秀全己未九年(1859)十月初七日诏称:“并遵前诏,每年十月献明年新历盖玺,十二月颁近省,十一月颁远省。”(注: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太平天国印书》下册,第721页,江苏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因此,在《颁行历书(四年)》中,杨秀清仍署“太平天国禾乃师赎病主左辅正军师东王”。
关于“禾乃师赎病主”的头衔,时人已有猜测。张汝南从杨秀清寿辰开科试题“东风吹清好凉爽,他名禾好救饥荒,名说饥荒便是疾,乃埋世人水深长”推测:“统观伪书所言,大约此四语是颂扬东贼,即其伪衔中禾乃师赎病主之意。”(注:张汝南:《金陵省难纪略》,见《太平天国丛刊》第4册,第722页。)在英国图书馆东方部藏的《癸好三年新历》封内,粘贴白纸中有一则墨写批注:“禾乃二字乃拆秀字而成之耳。其实谓洪秀全之先生,即国师之意。或谓耶稣二字之偏旁而为禾乃,则又是一说。”(注:王庆成:《太平天国的文献和历史》,第69页。)实际上,杨秀清在所着的《太平救世歌》作出了解释:“天父曰:咨而左辅,为正军师,师称禾乃,赎病群黎”。又歌曰:“天命扶主降凡尘,左辅躬应感大恩,禾乃师为天父定,以身赎病救黎民。”(注:《太平救世歌》,见《太平天国丛刊》第1册,第240、244页。)可见,禾乃确实是拆秀字而成,但师并不是“洪秀全之先生”或“国师”之意,而是军师的意思;赎病主即自喻“以身赎病救黎民”。
“劝慰师”、“圣神风”的头衔,开始使用于癸好三年(1852)十一月。该月二十日,杨秀清以天父下凡附体传言的方式,借善待女官和教育5岁幼子等小事训诫洪秀全,以至于欲杖责洪秀全。二十二日,杨秀清以东王身份率文武百官登朝劝慰。洪秀全称赞杨秀清是“古之所谓骨鲠之臣”,还称赞杨秀清所奏为“金玉良言”、“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药石要论”、“至情至理之言”,并说:“前天兄耶稣奉天父上帝命,降生犹太国,曾谕门徒曰:后日有劝慰师临世。尔兄观今日清胞所奏及观胞所行为,前天兄所说劝慰师圣神风,即是胞也。”(注:《天父下凡诏书二》,见《太平天国丛刊》第1册,第54页。)此后,杨秀清对内对外发布的布告均署衔“太平天国劝慰师圣神风禾乃师赎病主左辅正军师东王”。
“劝慰师”、“圣神风”本是基督教用语,都是“三位一体”中的“圣灵”。洪秀全将这两个名称赐给杨秀清,以示承认杨秀清感化世人、劝慰世人的功能。杨秀清则借此神化自己,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在给英国人的诰谕中说道:“本军师为劝慰师圣神风禾乃师赎病主左辅正军师东王者,乃是天父上主皇上帝开大恩,暨救世圣主天兄耶稣开大恩,亲命本军师下凡,左辅真主,扫灭世间妖魔,代世赎病,乃埋天下万国,使人人魂得升天。”又说:“天父下凡圣旨指出:天下万国人民之病,皆是东王所赎;天下万国人民蒙昧,皆是圣神风化醒。今天父指出东王是圣神风,故东王为劝慰师圣神风禾乃师赎病主,使天下人民得知天父鸿恩,倚靠本军师。”(注:《东王杨秀清答复英人二十一条并质问英人五十条诰谕》,见《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299-301页。)从杨秀清对自己的几个宗教头衔的解释可以看出,杨秀清已经以天下万国精神领袖自居。
定都天京以后,杨秀清职爵衔的变化,不仅反映出杨秀清在宗教权力系统的显赫地位日益巩固,而且反映出杨秀清在世俗权力系统的地位也在上升。在永安封王之后,杨秀清便拥有了作为臣子的最高权力。萧朝贵死后,尤其是定都天京以后,杨秀清的权力不断膨胀。不仅太平天国将士对他不敢说半个不字,就是洪秀全也要让他三分。在萧朝贵、冯云山死后,韦昌辉是太平天国领导层中地位仅次于洪、杨的第三号人物,他在杨秀清面前竟然也唯唯诺诺,“不敢十分多言”,可见杨秀清权力之大。但是,杨秀清并不满足于此,他要利用宗教的特权渗透到世俗的权力中,以便获取更大的权力。癸好三年(1852)十一月二十日,杨秀清以善待女官和教育幼童为借口代天父下凡训诫洪秀全,并欲杖责洪秀全,明显是小题大做、借故立威的行动。杨秀清通过这次代天父传言的机会,扩大了自己的权力。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这次活动,杨秀清不仅在天父下凡附体时可以颁布天父的圣旨,就是平时所说的话也等同于天父圣旨:“东王所言,即是天父所言也。”(注:《天父下凡诏书二》,见《太平天国丛刊》第1册,第36页。)相反,洪秀全作为太平天国的最高统治者,则不能自主决断,“自今以后,兄每事必与胞商酌而后行。”(注:《天父下凡诏书二》,见《太平天国丛刊》第1册,第35页。)可见,洪秀全把很大一部分权力让给了杨秀清。另一方面,杨秀清通过这次活动,获得了进谏之权,并以此牵制洪秀全。杨秀清在天父下凡训诫洪秀全之后的进谏,被洪秀全称为“件件皆合天情,真真得天父天兄及尔二兄之心也”,是“金玉良言,字字珠玑”,是“齐家治国平治天下之药石要论也”。洪秀全还称赞杨秀清是“启朕心、沃朕心之良弟良臣”,是“古之所谓骨鲠之臣”。杨秀清在进谏后与洪秀全的一段对话颇为耐人寻味。杨秀清说:“二兄海底之量,能受臣直谏……自古以来,为君者常多恃其气性,不纳臣谏,往往以得力之忠臣,一旦怒而误杀之,致使国政多乖,悔之晚矣。”洪秀全答到:“清胞所奏,件件皆是金玉药石之论,事事皆是至情至理之言,洵足为万世之典章也。前天兄耶稣奉天父上帝命,降生犹太国,曾谕门徒曰:后日有劝慰师临世。尔兄观今日清胞所奏及观胞所行为,前天兄所说劝慰师圣神风,即是胞也。”(注:《天父下凡诏书二》,见《太平天国丛刊》第1册,第54页。)这段对话透露出这样一些信息:杨秀清劝洪秀全要善于纳谏,切不可滥杀敢于直谏的忠臣,从而保证了杨秀清利用进谏来牵制洪秀全的安全性;洪秀全赐予杨秀清“劝慰师圣神风”的称号,实际上也就公开承认杨秀清具有劝慰世人(当然也包括洪秀全)的权力。
据史料记载,杨秀清以天父下凡的名义来处分洪秀全的家务事,尚有几次。其中太平天国乙荣五年(1855)七月十九日深夜,杨秀清兴师动众到天王府对洪秀全的正宫赖氏进行教导,无异于一场闹剧乃至恶作剧。而同年八月二十五的天父下凡颇耐人寻味。早些时候,洪秀全曾下“天朝严肃地,带来速回”诏,要求洪妻去问候洪母,必须速去速回。而杨秀清代天父下凡则责洪秀全“前诏有错”:“朕差尔治天下,以孝道为先。宫内事不必拘执。媳来候母,孝敬之道也。尔诏‘天朝严肃地,带来速回’,何必如是过执乎?……凡事尔若想不到,宜与尔清弟商酌为可。”(注:王庆成:《重校〈天兄圣旨〉、〈天父圣旨〉(下)》,见《近代史资料》总九十号,第108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如果说癸好三年,洪秀全声称有事要跟杨秀清商量是主动让步,那么这一次则是杨秀清主动伸手要权了。
当然,洪秀全尽管在定都天京后,深居简出,不理政事,但作为世俗权力系统的最高统治者,仍然拥有相当高的威望。这在《天父下凡诏书二》中有所反映。当天父要杖责洪秀全四十大板时,“北王与众官俯伏地下,一齐哭求天父开思,赦宥我主应有之责,小子等愿代天王受杖”(注:《天父下凡诏书二》,见《太平天国丛刊》第1册,第31页。)。杨秀清当然不敢忽视洪秀全的权威。因此,当天父下凡欲杖责洪秀全后的第三天,杨秀清率文武百官前往天王府劝慰。杨秀清在解释这次行动的理由时说道,天父教导天王也是教导天下万国臣民,所以为弟为臣者登朝请安,劝慰天王宽心安福,才合天情道理;为弟为臣者要各尽其道,“譬如凡情,为长兄者被父母责骂,为弟者还要去兄面前劝解,何况我们天王乃是万国真主,蒙天父劳心下凡,欲令杖责,竟不到天王面前请宽心安福乎?”(注:《天父下凡诏书二》,见《太平天国丛刊》第1册,第41页。)如上所述,杨秀清借劝慰之机,对洪秀全进行劝谏,有扩大权力的企图和效果。但是从杨秀清对劝慰行动的理由的解释可以看出,此时的杨秀清仍然遵循着世俗权力系统的游戏规则,承认“天王乃是万国真主”,维护了太平天国的君臣之道。而且在这次劝慰活动中,杨秀清口口声声说“我二兄为君,我们小弟为臣”,“凡臣下食天之禄,忠君之事,固分所当然”,保持着君臣大限。就是在为自己歌功颂德的《太平救世歌》中,杨秀清仍然把自己放在辅佐天王的臣子地位。
洪、杨之间早有矛盾,他们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有着不同的认识。按道理来说,两位领导人之间有矛盾是正常的,只要出于公心,通过正常的渠道,矛盾完全是可以化解的。但是,如果出于私心,甚至怀着争权夺利的目的,不但不能解决矛盾,反而会激化矛盾。杨秀清通过天父下凡传盲来扩大自己的权力,为后来的权力之争埋下了祸根。不过,在定都天京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杨秀清仍然遵循着君臣之道,维持着宗教权力系统和世俗权力系统的基本平衡。这是维系洪杨关系的底线。这一底线一旦被突破,结局将不堪设想。因此,当杨秀清向洪秀全“逼封万岁”时,洪杨矛盾就已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最终导致天京事变的爆发,给太平天国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在1856年的天京事变中,杨秀清被韦昌辉所杀,太平天国的宗教活动因此而停止了几个月。但此后不久,洪秀全不但恢复了杨秀清的各个称号,且陆续增加了“传天父上主皇上帝真神真圣旨”“圣神雷”“后师”“殿中军兼右军”等称号。
丁巳七年(1857)十月,在以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石达开名义所上的献天历奏中,杨秀清署衔为“传天父上主皇上帝真神真圣旨劝慰师圣神风禾乃师赎病主左辅正军师东王”(注:《颁行历书(八年)》,见《太平天国丛刊》第1册,第193页。)。不但恢复了在世时的一切头衔,还增加了“传天父上主皇上帝真神真圣旨”的称号。
庚申十年(1860)十月,在以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洪仁玕、石达开、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蒙得恩、林绍璋、杨辅清名义所上的献天历奏中,杨秀清署衔为“传天父上主皇上帝真神真圣旨劝慰师圣神风雷禾乃师赎病主左辅正军师后师殿中军兼右军东王”(注:《颁行历书(十一年)》,见《太平天国丛刊》第1册,第203页。)。增加了“后师”称号,并把原授予韦昌辉的“雷师”升为“圣神雷”加给杨秀清,此外还恢复了中军主将,并将原属韦昌辉的右军主将加给了杨秀清。
杨秀清死后,洪秀全加给杨的几个称号,“传天父上主皇上帝真神真圣旨”、“殿中军兼右军”比较容易理解;“圣神雷”类似于“圣神风”,也不难理解。唯“后师”需略加解释。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把基督称为先师,而把杨秀清称为后师,《醒世文》所谓“后师特出永垂名”即指此。太平天国制定的“乔迁奏章”样式,规定乔迁之吉要颂赞天父、天兄、天王及东王之功德,并祈祷诸位保佑安康。其中祈祷东王保佑的祈祷文是:“托救世圣主先师天兄基督赎罪大功劳,并托秀师后师东王赎病主功劳,转求天父上主皇上帝在天圣旨成行,在地如在天为(焉)。”(注:《奏章总登》,见《太平天国丛刊》第2册,第708页。)可见,授予杨秀清“后师”称号,在于承认杨秀清救赎世人的地位和作用。
为什么洪秀全在杨秀清死后,仍不断地给杨秀清追封各种头衔?这还需结合太平天国后期的历史来考察。天京事变,杨秀清被杀,太平天国在宗教和世俗领导上都蒙受了重大损失。在宗教上,作为天父代言人的杨秀清被杀,上帝的旨意无从传给世人;在世俗上,杨秀清是行政首脑,管理着太平天国的内政外交以及领导着激烈的对敌斗争。杨秀清死后,太平天国难以找到一位统领全局的领袖人物。再加上洪秀全不信任石达开,使石达开负气出走,太平天国的领导集团出现了严重的断层。而此时太平天国所面临的形势也相当严峻,外有清军围困,内部又人心涣散,太平天国出现了严重的危机。面对这样的局势,洪秀全在世俗和宗教两方面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
在世俗领导权力机构中,洪秀全从年轻将领中提拔了李秀成、陈玉成等带兵打仗,并重用洪仁玕处理内政外交事务。但是,由于这批领导人无法取得杨秀清当时的地位,所以洪秀全试图自己取代杨秀清的地位。在《王长次兄亲目亲耳共证福音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天王有时预诏:‘主是朕做,军师亦是朕做。’今日应验东王升天这几年也。”(注:《太平天国丛刊》第2册,第514页。)同时,为了消除杨秀清欲篡王位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洪秀全大力宣扬君臣之道,极力强调杨秀清辅佐天王的臣属地位。戊午八年(1858)十一月,洪秀全《赐英国全权特使额尔金诏》既肯定了杨秀清的功绩,又借上帝之口说道:“九重天上一东王,辅佐江山耐久长。主立东西双凤子,蒙天恩降共朝阳。”(注:《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43页。)强调了东王、西王共同辅佐天王的地位。
在太平天国的历史中,宗教活动是其政治活动的基础,太平天国的一切活动都是依据上帝的旨意行事的。在太平天国的最高权力系统中,洪秀全用升天的异梦,构筑了上帝次子的地位;而萧朝贵和杨秀清也先后取得了代天兄下凡和代天父下凡的特权。杨秀清死后,上帝的圣旨无人代传。为了使统治的合法性得到巩固,洪秀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洪秀全用上帝托梦的形式传达上帝的旨意。庚申十年(1860)某月十五日,洪秀全颁发《打死六兽梦兆诏》,内称“今早五更得梦兆,蒙爷差朕诛虎妖”,打兽过程全“蒙爷恩降梦兆指明”,得以打死四虎二狗。他要史官记下此事,“以记爷哥下凡带朕幼作主坐天国,天朝江山万万年也”(注:《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51页。)。上帝还托梦给洪秀全的亲属,传达旨意。辛酉十一年(1861)五月十六日,洪秀全颁发《万国来朝及敬避字样诏》,除记他在十一日梦见自己“亲身觐天皇”和“亲征”“杀妖灭鬼”外,还记他的“又正月宫”梦中听到天上说:“尔请天王放心胸,天下太平慢慢来。”(注:《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61页。)洪秀全甚至认为鹦鹉亦“能言圣旨”,“鹦鹉所讲,上帝圣旨”,以此证“亚父山河,永永崽坐,永永阔阔扶崽坐”(注:《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60页。)。有一段时间,洪秀全几乎天天发布诏书,“所言皆天话、梦话,并无一语言人间事”(注:《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6册,第402页。)。
其次,洪秀全构筑“父子公孙”的上帝小家庭系统。在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自己或通过幼主洪天贵福发布一系列诏书,宣扬“父子公孙同作主”(注:《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54页。)、“爷哥朕幼坐天朝”(注:《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49页。)、“爷爹爹朕坐天堂”(注:《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71页。)的思想。“父子公孙”指天父与天兄、洪秀全是父子,洪秀全与洪天贵福是父子,天父与洪天贵福是公孙。“爷哥朕幼”是从洪秀全的角度说的,“爷爹爹朕”则是从幼主的角度说的,都是指天父、天兄、洪秀全和幼主四位。在洪秀全构筑的上帝小家庭中,似乎没有杨秀清的位置,但仔细考察,杨秀清在这个上帝小家庭中还是不可或缺的。天父、天兄、天王、幼主四位,一半是神,一半是人,而真正的统治者仍然是人,所以洪秀全称之为“爷哥下凡带朕幼作主坐天国”。为了让自己的统治披上一件神圣的外衣,洪秀全不会放弃前期建立的宗教权力系统。而且,在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更注重对宗教的阐发,试图用宗教的宣传来收揽人心,并以此证明“爷哥朕幼坐江山”的神性意义。因此,作为上帝代言人的杨秀清不但不能否定,而且还需加以借重。正是基于这一点,洪秀全除了给予杨秀清生前所有的头衔外,还赐予“传天父上主皇上帝真神真圣旨”的称号,强调其代天父传言的地位。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对韦昌辉一贬再贬,直至让他的名字在太平天目的文献中消失,并剥夺他的一切头衔,加之于杨秀清的头上,也就不足为怪了。
统观杨秀清职爵衔的演变,可以看到,在太平天国的初期,杨秀清取得了代天父下凡传言的特权,并将这种宗教的权力同行政的权力结合起来,处理内外事务,使太平天国运动得以顺利发展。这一时期,杨秀清只有职务和爵位,没有宗教头衔。在太平天国中期,杨秀清增加了四个宗教头衔。杨秀清对这四个头衔的解释,反映出他的权力欲在膨胀。他试图借宗教的特权向世俗的权力渗透,使洪杨矛盾激化,酿成“天京内讧”的严重后果。太平天国后期,尽管杨秀清已经死去,但洪秀全仍然加封了几个头衔,这反映出洪秀全面对人心涣散的局面,无法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只有借助神的力量了。这种不求于人而求于天的做法,不但不能挽救自己的统治,而且还葬送了太平天国的命运。
(资料来源:《安徽史学》200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