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乾隆帝出巡河南(2016年第47期)

乾隆-乾隆帝出巡河南(2016年第47期)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乾隆-乾隆帝出巡河南(2016年第47期)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乾隆帝出巡河南(2016年第47期)


河南省简称豫,又称中州,土地辽阔,人口众多,既有名山大川,又是文化发达地方,乾隆帝观风问俗,巡幸的足迹也留在了中州大地上。乾隆十五年(1750)乾隆帝出巡河南,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准备。在河南地方官员方面的准备,一是修道路和建行宫。皇帝出巡走的道路称御道,一般来说要黄土垫道,清水泼街,宽度也有一定的规定;即使是最低的要求,也要平整、坚实。不过,乾隆帝出巡河南,不属于经常性的,所以他多次谕示:一切安营除道,不过略为修整,“若因修治道途,重烦民力,非朕观风问俗本意”(《清高宗实录》)。当然,即便是“略为修整”,地方官员也不能松懈,河南巡抚鄂容安就曾表示:“所有道路、桥梁,应行预备之处,臣当亲督各员,往来照料。”(《清高宗实录》)关于建行宫,乾隆帝也曾谕示:所有驻跸地方,行幄帐殿都从京城带往,不必豫备行宫。尽管如此,河南省地方官员还是修建了三座行宫,作为皇帝驻跸之所。
二是整葺丛林古迹。乾隆帝出巡河南,在没有修建行宫的地方,多利用丛林古迹作为休息处所,这样就可以不必建立大营,也不必建立尖营。为此,乾隆帝命在豫省公项钱粮内赏银1万两,作为修葺古迹名区的补充费用。
三是稳定社会秩序。乾隆帝出巡河南,鄂容安认为首要的是确保皇帝的人身安全。为此,他采取了如下措施。第一,严饬文武驻防人员,对伏牛山地区加强巡查,该管道员要亲自前往,因为皇帝要从山外大路行进。第二,对于已经拏获的汝宁、南阳各属“私贩棍徒,殃民首恶”,给以严审办理。第三,在麦秋丰收、粮价平稳的情况下,严禁躧麴(xǐ qū,酿酒)之弊,以防虚耗,以利民间百姓流通。
四是整顿军队。鄂容安知道,乾隆帝巡幸河南,一定会举行阅兵活动,因此他事先查阅了南阳镇各营的情况,对阵法参差不齐,弓马软驽不振的情况,上奏乾隆帝后采取了相应措施,进行整肃。
鄂容安为迎接皇帝出巡河南所进行的准备,深受乾隆帝赏识,他很快由署理巡抚改为实授巡抚,被赏孔雀翎,赐所袭伯爵号曰“襄勤”。乾隆帝甚至说:“汝受恩之日正长,在国家得一贤臣,在汝家得一令子,岂不美哉。”(《清高宗实录》) 
在河南省官员积极准备迎接乾隆帝巡幸的时候,朝廷方面的准备工作也更加有序地进行。一是设立管理机构,由皇帝指定专人担任总理行营事务大臣,负责全面的筹划安排;二是派向导勘察沿途道路;三是准备祭祀所需要的物品,行围所需要的士卒和马匹;四是负责守卫、巡警工作的机构如銮仪卫等开始运作。以上这些,都是按常规办理,非常顺利。乾隆十五年七月十九日,乾隆帝谕示:和硕履亲王、和硕和亲王、大学士来保、协办大学士阿克敦在京总理事务;八月初八日,又谕示:大学士来保暂行兼管吏部事务。留守京师的人员布置妥后,乾隆帝便开始出巡。乾隆十五年八月十七日,乾隆帝奉皇太后恭谒祖陵,巡幸嵩洛,车驾出京师。河南巡抚鄂容安奉旨传谕城守尉,率领所派官四员、兵一百名,在卫辉府属淇县地方恭迎乾隆帝。
乾隆帝一行先拜谒东西陵,然后才前往河南。九月十八日,到达河南彰德府(今安阳)汤阴县。乾隆帝到孔子庙行礼,还到了精忠庙。精忠庙也称岳武穆祠,在汤阴县西南,是祭祀宋朝名将岳飞的庙宇。在精忠庙,乾隆帝写了一首《经岳武穆祠》诗:
翠柏红垣见葆祠,羔豚命祭复过之。
两言臣则师千古,百战兵威震一时。
道济长城谁自坏,临安一木幸独支。
故乡俎豆夫何恨,恨是金牌太促期。(《清高宗御制诗》)
诗中描绘了祠庙的环境,祭祀的情况,颂扬了岳飞的精忠报国精神,也对他的含冤而死深感不平。
二十一日,乾隆帝到达卫辉府(今卫辉市)辉县百泉行宫。乾隆帝在百泉行宫停留两天,御书百泉孔子庙匾“至教永垂”,遣官祭昭忠祠以及历代帝王庙。乾隆帝还到了百泉书院,在那里写了两首诗和一首《奇树歌》,诗中有这样的句子:洛中名胜山川秀,读书近溯周程旨。这两句诗既讲了中州大地的秀美,又强调了周、程理学的重要。二十二日,乾隆帝奉皇太后来到白露园。白露园是百泉的园中之园,景色极佳。在白露园,乾隆帝赐扈从王公大臣及河南巡抚等官宴。
三十日,乾隆帝驻跸少林寺行宫。十月初一日,乾隆帝来到嵩阳书院,在那里写下了十三首诗,其中一首名《汉柏行》。后来,乾隆帝画了几幅《嵩阳汉柏图》小轴,《汉柏行》一诗即题写在其中的一幅图轴上。该图用金粟山藏经纸本,所作墨笔巨柏直冲云汉,反映了乾隆帝的胸襟和气度,又不失嵩阳书院汉柏的原貌,成为我国帝王绘画中的珍品。在乾隆帝写的十三首诗中,还有一首名《嵩阳书院》,全文如下:
书院嵩阳景最清,石幢犹记故官名。
虚夸妙药求方士,何似菁莪有俊英。
山色溪生留宿雨,菊香竹韵喜新晴。
初来岂得无言别,汉柏荫中句偶成。(《清高宗御制诗》)
诗中描绘了嵩阳书院的景况,肯定了书院培养人才的功绩,表现了作者愉悦的心情。初二日,乾隆帝到中岳庙致祭,写了《谒岳庙》《岳庙秩祀礼成》诗二首。
离开中岳庙后,乾隆帝登上了嵩山。嵩山在登封县北十里,其山东跨密县,西跨洛阳,北跨巩县,延亘百五十里。太室中为峻极峰,左右列峰各十二,凡二十四峰。又西二十里为少室山,其峰三十六。乾隆帝登嵩山至分水岭华盖峰返回。之后,他写了一首《登嵩山华盖峰歌》,并刻石山顶。该诗叙述了他登嵩山的过程,道出了无限风光在险峰的道理,也描绘了嵩山的神奇变幻。
十月初八日,乾隆帝在开封府检阅了军队。阅兵之后,他对军事训练问题作了新的谕示。次日,乾隆帝到了大相国寺和古吹台。大相国寺有些破败,古吹台则是秀水环绕,古木参天,曲径通幽,碧瓦红墙,绿树掩映,风景极其优美。乾隆帝到这里游览,心情愉悦,写诗并刻石其上。
十一日,乾隆帝离开开封府行宫,回銮京师,于十一月初三日回到京城宫中。这次巡幸河南,总计76天。乾隆帝出巡河南,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第一,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乾隆帝出巡河南期间,多次发布上谕,对官和民提出了具体要求。他强调:当权的抚臣、藩臬、郡守、牧令等各级官员,应力行善政,敦本业,训风俗,除邪恶,安良善,教与养并重,特别要去虚浮,讲究实效;对于普通百姓,要讲礼让,勤耕种,崇节俭,去奢华,重孝悌。这些,有利于河南全社会的安定。
第二,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河南社会各方面的矛盾,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乾隆帝在河南境内的26天里,赐扈从王公大臣及河南巡抚等官宴的有2次,谕示地方办差文武官弁内有罚俸、住俸、降级之案俱准其开复、无此等参罚案件者咨部各加一级的有1次,谕示革职在籍加以恩赏的有1次;谕示各营汛兵丁有派办差务者查明赏给两月饷银的有1次,对年老官兵增加赏赐的有1次;谕示对普通百姓蠲免赋税的有4次,男妇年七十以上者分别赏赉的有1次;谕示对河南军流以下罪犯查明减等发落的有1次。总计各种恩赏达12次。这些恩赏,对缓和河南社会各方面的矛盾有一定作用,特别是对受灾地方蠲免钱粮,有利于百姓度过灾荒,恢复生产,促进经济发展。另外,乾隆帝在出巡河南期间,多次强调文治教化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河南文化的发展。
第三,过分强调冷兵器的作用,极大地影响了国家安全。十月初八日,乾隆帝在开封府检阅军队后,在赐扈从王公、大臣、侍卫并河南巡抚等官宴上谕示:“我满洲本业,原以马步骑射为主,凡围猎不需鸟枪,惟用弓箭,即索伦等围猎,从前并不用鸟枪。今闻伊等不以弓箭为事,惟图利便,多习鸟枪。夫围猎用弓箭,乃从前旧规,理宜勤习。况索伦等皆猎兽之人,自应精于弓箭,故向来于精锐兵丁内,尤称手快。伊等如但求易于得兽,久则弓箭旧业,必致废弛。将此寄知将军傅尔丹,令其严行传谕索伦等。此后行围,务循旧规,用弓箭猎兽。将现有鸟枪,每枪给银一两,概行收回。想伊等鸟枪,亦有来处,并非自造,今既行禁止,必须察明实数收贮。着傅尔丹上紧留心察收,收回后,严禁偷买自造,查出即行治罪。仍晓谕索伦等,今收回鸟枪者,特因尔等围猎,不用弓箭,习学鸟枪者过多。皇上欲尔等不弃旧规,仍复本业,尔等应体皇上怜悯训导至意。凡遇围猎,毋用鸟枪,仍前专用弓箭,务复旧习,不但超列优等,而善马步射者,可被恩升用侍卫等官。将此明白晓谕之。”(《清高宗实录》)
乾隆帝从以上见解出发,对河南省的武官进行了调整。其实,他的这种见解以及所采取的措施并不正确。鸟枪这种火器,和弓箭相比,当然要进步。乾隆帝不提倡先进的武器,反而鼓励使用旧式弓箭,并以此考察武官,决定他们的进退,致使18世纪的中国和西方国家相比,武器制造更趋于落后,将领选拔制度也日益陈旧。这为后来资本主义列强入侵时清政府战败埋下了隐患。
作者简介
赵云田,1943年生于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主要着作有《清代蒙古政教制度》《中国边疆民族管理机构沿革史》《乾隆出巡记》等,主编《中国文化通史·清前期卷》《中国社会通史·清前期卷》《北疆通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