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亭-试论清代状元与状元戏

清风亭-试论清代状元与状元戏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清风亭-试论清代状元与状元戏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试论清代状元与状元戏


状元是中国科举制度下的产物,也是其宝塔尖上的金顶,并向着四面八方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在封建社会,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意思是说人人皆可为状元;如今,在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祖国,又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既是对状元这一特殊称谓的肯定、褒扬和延续,又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清代状元写戏。民间、宫廷编演状元戏是“状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深认识这两部分内容,有必要对状元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做一基本了解。
(一)
科举制度在中国历时1300余年。它在隋朝创始,唐朝确立,传承于元、明、清三朝,直至清末。其中,进士科最受士人重视,它是科举制度中最主要、最久远、最有影响的科目。因此,做为进士考试第一人的“状元及第”必然是其最高荣誉的持有者。因为,在这种以千百人计参加的每一场“比赛”中,“金牌”只有一块!但是,自唐至元,“状元”一词只是一种通常俗的称呼,例如,唐朝还有称之为“榜首”、“状头”的;北宋至南宋期间,不仅有“榜首”之称,还有殿试前三名都称状元;元朝则明确为一科两状元,即所谓左榜和右榜各产生一名状元。真正将状元做为殿试第一甲第一人的专门称谓者则始于明朝。《明史》卷七十有:“中式者、天子亲策于廷,曰廷试,亦曰殿试。分一、二、三甲,以为名第之次。一甲止三人,曰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状元、榜眼、探花之名,制所定也。”[1]清承明制,直至清末科举制度被废除之时,此一专门称谓从未有过更改。
正因为进士一科能够产生状元,所以,自唐以来,人们对进士科便非常敬重,“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盛焉。”[2]唐永隆年间,薛元超虽“位极人臣”,官居中书令,但他在说到自己平生有“三恨”之时,这第一恨就是“始不以进士擢第!”[3]可见当时士人的心态。尽管如此,那时毕竟还有除进士科之外的其它各科。到了宋神宗熙宁四年(10 71年),王安石在变法中罢明经、诸科,只以进士一科取士,这是科举制度史的一个重大变化,元、明、清三朝在继承的同时,不断加以完善,从而使得进士一科成为科举制度中最为主要、最受士人重视的科目了。
经过了解(乡)、省(会)、殿试之后,一些读书人实现了进士及第,而由此产生的、被他们企盼已久的状元则等待“御笔亲点”了,即由皇帝亲自点定,这就是戏剧舞台上唱出“御笔亲点为状元”的根据,可想而知,蟾宫折桂之人该是何等荣耀!清朝末科探花商衍鎏详细的记录了这一过程,他写道:“清代之制,是日晨,銮仪卫设卤薄法驾于殿前,设中和韶乐于殿檐下,设丹陛大乐于太和门内。礼部、鸿胪寺设黄案,一于殿内东楹,一于丹陛上正中。设云盘于丹陛下,设彩亭、御仗、鼓吹于午门外。王公大臣、侍班各官朝服序立陪位如常仪。新进士朝服、冠三枝九叶顶冠,按名次奇偶序立东西丹墀之末。届时礼部堂官诣乾清门奏请皇帝礼服乘舆,引入太和殿升座。中和韶乐奏《隆平之章》。阶下鸣鞭三。……其声缭绕于空中,响彻云霄,音长而韵,如鸾吟凤啸,入耳清脆可听,迥异凡响。……鸣鞭毕,丹墀大乐奏《庆平之章》。读卷、执事各官北向行三跪九叩礼。大学士进殿奉东案黄榜,出授礼部尚书,陈丹陛正中黄案。丹陛乐大作,鸿胪寺官引新进士就位。”[4]以后的情况,清政府的《状元传胪出榜仪注》较之商衍鎏所述则更为清楚,其文曰:“鸿胪寺官赞有制,诸贡士跪,赞礼官在丹陛上东榜次第立。传制曰: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康熙六年三月二十日直隶各省贡士以策题考试,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赞第一甲第一名某人状元,上前跪。赞第一甲第二名某人榜眼,亦上前跪。赞第一甲第三名某人探花,亦上前跪。又赞第二甲某人等若干名,第三甲某人等若干名。赞毕。听赞礼官赞就,跪,行三叩头礼。又二跪,行六叩头礼,毕,各退原处两翼排立。赞礼官赞举榜,礼部官捧榜,由中阶捧出午门前,跪置龙亭内,行三叩头礼。校尉举起,教坊司作乐,举至东长门外,张挂于长安街。状元及诸进士等随出观榜,銮仪卫官赞,鸣鞭三下,皇上还宫,王以下文武各官皆出。顺天府官备伞盖仪从,送状元归第。”[5]
其间,一甲三人跟随榜亭由午门正中而出,“亲王、宰相无此体制,以丹陛中正惟御驾得践,午门中路非御跸不启,文武一甲三人(状元、榜眼、探花)由此门出,实特数也!”[6]
在上述胪传大典的隆重而热烈的场面中,新科状元是最为荣宠的了。此时此刻,状元公的心情该是何等自豪和庆幸啊,因为,数以万计的士子,只有他一人才有此荣耀,名标青史,真可谓皇恩浩荡。此后,状元公再经过恩荣宴(琼林宴)、午门前领赏、上表谢恩、释褐礼等礼仪,遂开始其一生中的根本性转折,而这种转折又是多少读书人穷经皓首,可望而不可求的事呢。正所谓:“君恩独被臣家渥”,“空望神仙注榜中”[7]……
(二)
千百年来,状元既然是科举制度的顶尖人物,他们就必然受到世人的瞩目。他们不仅是热点人物,而且是知名度很高的人物。在广大百姓看来,状元既能金榜题名,又能光宗耀祖,理应是他们心目中才貌双全的偶像,因此,在我国民间戏剧舞台上,有关状元的戏曲,可谓剧目众多,内容丰富,流传久远,影响巨大。时至今日,既或在京剧不太景气的情况下,仍有《状元媒》、《三娘教子》(《双官诰》之一折)、《打侄上坟》(又名《状元谱》)、《( 状元)祭塔》、《秦香莲》等状元戏在北京和其它省市上演,深受人们的热烈欢迎,这些事实生动说明:状元戏在我国戏剧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其中,清代状元戏剧对其后世有着直接的深刻的影响。
根据目前查阅的史料,清代民间上演的状元戏有:
九才子 西厢记 燕子笺 彩楼记
铡美案 枪挑小梁王 柴市节 荆钗记
楚香记 朱砂痣 梁颢夸才 琼林宴
状元印 胭脂宝褶 乾坤福寿镜
清风亭 双鸳梦 凤筝误 比目鱼
红书剑 珍珠塔 春灯迷 梅玉配
双官诰 孽海花 祭 塔 荷珠配
药茶记 背娃进府 状元谱 佛门点元[8]
对于上述状元戏,笔者认为有四点内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1.这三十一出状元戏,按朝代分,写唐代的如《燕子笺》三出,宋代如《琼林宴》等九出,元代如《状元印》一出,明代如《清风亭》等十一出,清代如《孽海花》一出,不明朝代如《状元谱》等六出,其中,以宋、明两朝为最多,而今天戏曲舞台上上演的状元戏则是这宋、明合计的二十出内的十一出,再加上不明朝代的《祭塔》等三出常演剧目,当今之状元戏占去了清代民间状元戏的近一半,这种继承生动展示了清代民间状元戏的深远影响。至于有关或涉及科举内容的戏那更是为数甚多!
2.清代历史上的状元,不论其家资豪富,还是其出身寒门,他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自幼立志,刻苦攻读,特别是那些家境贫寒、生活坎坷、多灾多难而又得中状元之人,更受到世人的崇敬,如马世俊、严存庵、韩菼、秦大士、王杰、洪钧、黄思永等人皆是之,这种状元比出身名门富豪之家的状元具有更加深刻的社会影响。因此,清代编剧家和表演艺术家们都抓住这一被社会各界广为认同的内容,编演出《双官诰》、《祭塔》、《珍珠塔》、《春灯迷》等状元戏,除以上四出外,他们在褒扬状元这一主题方面,还编演出许多主题相同而情节不同的戏剧,如《九才子》[9]、《西厢记》、《彩楼记》、《朱砂痣》、《胭脂宝褶》等十七出,连同以上四出,共计二十一出,相当于目前统计到的清代民间状元戏的三分之二,为这一经久不哀的话题做出了新的贡献。其间,还有宣扬爱国主义和表现出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结的《柴市节》和褒忠贬奸的《枪挑小梁王》等状元戏。
3.有的学者指出:清代的状元在入仕以后,受到严斥、降级、罚俸、革职、议罪、夺回世袭的原因,“绝大多数是由于任职中徇情、隐忍、失察、误事造成的,绝少是因为道德沦丧,贪赃枉法、巧取豪夺、结党营私而被置以重典的。这是个很重要的现象。”可是,就是由这种“绝少”的现象,演绎出的状元戏,如《铡美案》、《焚香记》、《清风亭》、《孽海花》等,确在广大观众之中影响最大,震撼力最强,流传最广,以至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成为许多剧种的优秀传统剧目而保留至今。百姓们对于剧中的陈士美、张继保等状元,恨的咬牙切齿的原因,除了道德、伦理方面外,还因为他们是状元!他们本应是他们心目中的偶像和学习的楷模,他们不允许在状元公的身上出现诸如“杀妻灭子良心丧”、“徇私舞弊犯王章”等劣迹,他们对这些人的期望值太高了,所以,才有从切齿痛恨到看到他们的下场后而无不拍手称快!
4.以剧中状元之其人其事是否属实为标准,清代状元戏可分为以下三类情况:
①历史上确有其人其事。
如《柴市节》,即是写(南)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丙辰科状元文天祥抗元被俘、拒绝元人的各种威胁利诱,视死如归。临刑之前,留梦炎(理宗淳祐四年(1244)甲辰科状元)又奉元人之命前来劝降,文天祥大义凛然,讥讽之。后在柴市口从容就义。
②史有其人,但事属编纂。
例如,写宋真宗太平兴国二年(977)丁丑科状元吕蒙正的《彩楼记》、《吕蒙正赶斋》;再如,写宋神宗雍熙二年(985)乙酉科状元梁颢的《梁颢夸才》;三如,写(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丁丑科装元王十朋的《荆钗记》、《王十朋》。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写岳飞的《枪挑小梁王》。这里,需要一提的是《梁颢夸才》,该剧讲的是宋代梁颢,自叹怀才不遇,多次在科场上失意。人近老年,又一次应试后,感慨颇多,自夸才高八斗,而命运不佳。他忽然得报,高中状元,喜极而昏厥过去。经查,梁颢初举进士落第,有“忿忿不平”之心,但其中状元之年仅为二十二岁,非老年高中,更无喜极而昏。梁颢颇受真宗赏识,卒年41岁。世传其八十二岁得中状元,九十二岁辞世。不确。但是,有清一代确实有“人近老年 ”而中状元者,康熙四十二年(1703)癸未科的王式丹夺魁时就已五十九岁。同时,清代状元高中后二至五年间就逝世者也颇有人在,如乾隆四十年(1775)乙未科的吴锡龄,夺魁仅一年便去世了。对此,清代名臣王士禛曾说:“国朝状元,多不永年。”[10]以上史实大概是时人编写《梁颢夸才》的依据,又不好直书真实姓名,于是便将传闻中的梁颢当做了主人公。
③历史上既无其人,也无其事,实属虚构。
这种情况在清代民间状元戏中居多数,如写钟馗的《九才子》,写张继保的《清风亭》,写薛倚的《双官诰》,写许仕林的《祭塔》,写陈大官的《状元谱》等等,这类剧目中有很多是经过历代艺术家的不断加工而情节感人,深得民心。
简言之,清代民间状元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又是“状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状元文化”对清代和当代产生了非常广泛、深刻的社会影响,浸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从各种称谓便可知道,如“状元红”、“状元粥”、“状元筹”、“状元装”、高考状元、文科状元、理科状元、斟酒状元、建房状元、养猪状元……至今,又有“状元热线”。同时,我们仍然强调和号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说明了状元这一特殊称谓是何等的深入人心,这中间,清代民间状元戏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将清代民间状元戏和下面要分析的清代传奇、杂剧之状元戏合议,再次说明戏剧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当众思考。
(三)
清代传奇和杂剧的状元戏是清代状元戏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康熙年间编撰《曲海总目提要》以后,又有《曲海总目提要补编》,二书共收录剧目七百五十六种。1997年12月,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古本戏曲剧目提要》(李修生主编),在搜集编录古本戏曲剧目方面,较之以上二书迈进了一大步,据笔者统计,该书共收集剧目多达一千五百余出,等于康熙年间的《提要》及后来之《补编》总和的二倍,一百七十多万字,是目前看到的最全的《剧目提要》。在该书的〈清传奇〉部分,已知剧作者的传奇总目为三百三十出,其中,状元戏目为五十五出,约占其总数的六分之一,可知其在清代传奇中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具有显着的地位。
清代传奇状元戏的具体剧目是:
长生乐[11] 太平钱 吉祥兆 如是观
西湖扇 天马媒 秣陵春 五伦镜
怜香伴 凰求凤 慎鸾交 秦楼月
夺秋魁 石麟镜 璎珞会 牡丹图
钧天乐 四元记 鸳鸯梦 非非想
长生乐 十眉图 拜针楼 玉殿缘
梦中缘 寒香亭 生平足 临濠喜
百宝箱 两度梅 鱼水缘 雨花台
旗亭记 紫玉记 冬青树 弥勒笑
回春梦 四友记 诗扇记 文星榜
奎星见 海岳园 鸳鸯镜 雷峰塔
金榜山 双龙珠 四贤配 三星圆
新琵琶 天随愿 镜园记 玉梅亭
西江瑞 繁荣梦 全福记
在以上清代传奇状元戏中,有五点值得注意之处。
1 讴歌为国尽忠的状元
乾隆五十二年(1787),常熟人周昂编写了颂扬文天祥的《西江瑞》。全剧共二十四处,即:神鉴,梦元,言志,闺商,义谒,毒奸,幸脱,冻潮,兵警,神护,出狱,怒艳,勤王,拿属,狱叙,邀神,飓作,吁天,蹈海,生祭,鹨忠,掘陵,哭树,天眷。其中,第十三、十四、十五、二十一等出,描写了文天祥誓死抗元,不幸被擒,拒不降元,慷慨就义,一门俱亡,写出了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的高尚情操。此外,蒋士铨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以歌颂文天祥为主要内容的《冬青树》,是一部成功之作,时人认为蒋氏“采掇既广,感激亦切,振笔而书,褒贬各见,此良史之三长,略具于此。”[12]高度评价《冬青树》“除《勘狱》一剧,余皆实录。”清末之川剧《柴市节》即由此剧改编而成。
2 鞭笞忘恩负义的状元
①张彝宣之《如是观》,又名《倒精忠》、《翻精忠》。作者在赞颂了“武状元”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的同时,认为疯狂陷害岳飞的“文状元”秦桧只受冥诛不足以解人们心头之恨,于是,此剧有“王氏于家中私审岳母,岳母大义凛然,痛斥王氏。金兀术摆铁浮屠阵困住岳飞,岳云闯阵而入,通力杀败兀术,进入东京。王氏派刺客潜入岳军营中,伺机刺中岳飞,岳飞诈死,诱兀术杀回东京并大败之。牛皋等追赶兀术特急,玉帝差仙人救助兀术,以显好生之德。岳飞亲到五国城迎二圣南归,拿秦桧、王氏处极刑,岳家满门封赠。”后来的学者称张氏此剧“最脍炙人口!”可见其深得民心。
②梅窗主人之《百宝箱》,该剧作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二卷三十二出。作者根据<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将其改为“十娘投江遇救,暂栖庵中。柳遇春告假还乡,路遇十娘,将其带回苏州。李甲行舟洞庭遭劫,只身流落苏州,于玄妙观卖字时遇柳遇春。柳赠其盘缠使之上京应试,并假言有一远房表妹,才貌双全,欲许与为妻。李甲高中状元,遣媒人至苏州柳府求亲。洞房花烛夜,李甲始知所娶即十娘,惊喜异常。十娘命丫鬟暴打李甲,以惩薄倖。李甲苦求得免,二人和好如初。”作者通过李甲得中状元,寓意深刻的贬斥了那些贪利忘义的无耻小人。
3 敢于痛斥权奸的状元
金兆燕之《旗亭记》,又名《旗亭画壁记》作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三卷三十六出。作者则于乾隆三十一年得中进士。“幼称神童”,“工诗词,尤精元人院曲。”“性不耐静坐, 多言笑,时目之为‘喜鹊’。”[13]金兆燕不但是个豪放爽朗之人,而且,时时“落笔如飞 ”,“偶作《旗亭画壁记》,卢见曾爱而刻之。”可见,《曲考》等书将此剧视为卢氏之作有误。此剧写着名的唐朝诗人、“状元”王之涣怒斥安禄山事,其主要内容有:“名妓张又华假女谢双鬟,年未及笄,张延请李龟年教歌,双鬟独爱“黄河远上”之词。一日降雪,王之涣等三人复至旗亭饮酒,适龟年与双鬟及众乐妓均在。之涣等三人赌唱画壁后,之涣与双鬟互诉眷恋之意。次日之涣至其家订盟,约试后行聘。时杨国忠听其妻裴柔之言,欲结纳文士,以延美誉,乃遣家童随李龟年往说之涣,允以状元。之涣痛斥权奸,家童愤而返诉。会安禄山叛,国忠诬之涣为安禄山细作,之涣避难江宁,投王昌龄暂住。”安禄山叛乱被平定之后,王之涣已改名王延龄,并得中状元,圣上传旨赐双鬟与之完婚。“双鬟以有夫力辞,之涣亦上表请辞。幸为李龟年道破易名之故,之涣与双鬟方始成婚团圆。诏赐宴旗亭,复歌前此数诗。”
4 尖锐揭露科场舞弊的状元
《钧天乐》系顺治、康熙二帝称之为“真才子”、“老名士”的尤侗之名作。[14]此剧写于顺治十四年(1657),剧中人物,情节纯属虚构,虽则如此,而着名史学家孟森先生认为:清初科场案“丁酉(顺治十四年)南闱之狱,发难于尤侗之《钧天乐》。”[15]可知其影响之巨,绝非其它传奇可比。作者在剧中喜笑怒骂,深刻揭露和抨击了清初科举中的种种营私舞弊的丑恶现象,其主要内容是:“吴兴书生沈白(字子虚)与杨云(字墨卿)为友,二人俱博学高才,相约赴长安应试。时有吏部尚书贾公(号济思)之子贾斯文和程朝奉之子程不识、魏乡宦之子魏无知,三人皆不学无术,且品格低劣,亦来应考。主考官何图是贾公门生,又受了程、魏二人重贿,于是在考试时尽管此三人文理不通,仍点中贾斯文为状元,程不识为榜眼,魏无知为探花,而沈、杨二人虽诗文优秀但皆落榜。贾斯文登第后趾高气扬,其父为他聘娶杜尚书之女。婚宴之夕程、魏二人送礼祝贺,贾斯文让魏无知将妹子嫁与程不识,魏无知当即应允。”此后,杨云惊吓而死,沈白又上万言书,指斥朝廷弊端,龙颜大怒,校尉将其打出宫门。沈白穷极而亡,玉帝惜之,命文昌帝君考试沈白、杨云、李贺,三人高中前三名,并被授予巡按地府监察御史等职,因王母“赴清虚之宴而未遇,于是又奉旨巡视凡尘。他们至人间京城查科考之弊,让雷公电母击杀考官何图,又让值日功曹擒来贾斯文、程不识、魏无知三人予以严惩。沈、杨二人回天宫再次求见王母娘娘,王母为其真情所感动,同意让他们各自夫妻重逢。”
要之,因此剧与顺治朝科场有着密切关系,同时,作者在将科举制度揭露得淋漓尽致之时,又将笔锋直指当权者龌龊灵魂,所以,本剧无论在清代状元文化的历史,还是在清代戏剧文化发展史,都具有特殊的重要的意义,值得继续深入研究。
5 一人编撰数部状元戏
清初着名剧作家朱佐朝,一生编写了三十三种传奇,其中状元戏有四部,即《夺秋魁》、《石麟镜》、《璎珞会》、《牡丹图》,另有中进士的科举戏《莲花筏》等。其中,《牡丹图》则抨击贾似道父子事,较有意义。其主要内容“有孙汉夫者,赴试临安,值金兵南下,朝廷以边警,暂停放榜。汉夫回至盘江驿,拾得牡丹图,展玩之次,为逻者所获,解入贾府,送行台治其狱。是时伯俦任满迁经略去,必鼎继之,两人交代而汉夫解至。伯俦梦其女头戴牡丹,缚赴法场,一年少官救之去,心甚恍惚。移文有牡丹图,伯俦阅视,酷似其女,且云宛城宓冉之女,大疑之,所见孙汉夫,又梦中年少官也。念已交代去,不便理事,而必鼎为贾相私人,无可与语,乃授中军密计,伪报汉夫中状元,夺之出狱,而报者果至,榜已放,汉夫实中状元也。遂偕汉夫入京。汉夫母唐氏,家居。贾子令人伪报其子为状元,诱之出,途中上枷杻,虎臣(贾似道之仇敌)复救脱,唐氏逃去,投虎臣妻店中。虎臣恨似道不已,与打虎人牛万里结为弟兄,投入贾宅,杀其子,偕谒大帅韩彦直,擢为裨将”,共破了贼军……。
据笔者所见,有清一代,一生撰写五部以上状元戏和科举有关的传奇作品者,只有朱佐朝,仅此一人。
(四)
目前,已知清代杂剧有三百八十二出,其间,状元戏十三出,约占其总数的二十九分之一,这些杂剧状元戏远不及清传奇状元戏的比例,但确有其特色,其具体剧目是:
清平调 梦幻缘 钟妹庆寿 郁轮袍 三元报
动文昌状元配瞽 杨状元进谏谪云南
对山救友 菊花新梦稿 西台记
洛城殿 辋川乐事 富贵双全
从内容上看,上述剧目总体上都是在赞扬剧中状元公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例如,乾隆年间着名剧作家杨潮观的《动文昌状元配瞽》讲的就是“临安吴翁之子,新中解元,其聘妻即双目失明。女父邀同原媒,携聘礼自愿退婚,吴翁子坚不从命。媒人因醉卧厅上,梦见文昌帝君奉上帝敕旨云:临安解道不弃瞽妻,重伦尚义,可选为今科状元。剧之本事杂见于前人所记配瞽事。”说明作者很钦佩这位未来的新科状元,不谈文昌帝君奉旨云云,杨潮观在剧中所宣扬的内容,至今仍有其现实意义。其余剧作则与传奇作品有着相同的主旨和不同的内容和情节。
但是,如果我们对上述杂剧的作者进行分析,我们就会看到,这个作者群体中存在着与传奇状元戏作家群的不同之处。
1 状元编撰状元戏,首推石韫玉。
石韫玉,生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字执如,号琢堂,晚年自称独学老人,别署花韵庵主人。江苏吴县(今苏州)人。“生颖敏过人,读书卓颖有特识。”[16]乾隆五十五年庚戌科一甲一名进士,“为诸生时,家置一纸库,名曰‘孽海’。凡淫词艳曲、坏人心术与夫得罪名教之书,悉纳其中而烧之。”[17]历官福建乡试正考官,提督湖南学政,日讲起居注官,官至山东按察使。后以事被劾,降为翰林院编修,在国史馆行走,以足疾乞归。先后主紫阳书院、金陵尊经讲席,至扬州书局校勘全唐文。二十一年归主紫阳书院并修《苏州府志》,建凌波阁,藏书四万卷,着述贯古今。着有《独学庐诗文集》,以诗书画闻名于世,“诗破除唐宋门户,援笔立就”;书则擅古文,尤工隶书;画则有《竹石图》等传世。深受时人赞赏。同时,他还着有写状元公的杂剧《对山救友》,其主要内容是:“关中武功人康海,字德涵,号对山,才气无双,早中状元,官居翰林。一日,抚琴一曲,夫人问及《高山流水》何人所制?海答以楚国俞伯牙大夫所制。伯牙演奏此曲,隐士樵夫钟子期闻之赞美,二人遂结为八拜之交。子期先亡,伯牙不复鼓琴,盖伤知音也。如此朋交,可谓古今稀有。一日,有人送来书信,内装窄小纸条,未落名款,只说“对山救我”。乃好友李梦阳笔迹。梦阳何以被拘?阉党头目刘瑾,专权误国,残害忠良,公卿参劾,似为李梦阳所写。瑾怒,交锦衣卫问罪。瑾与海为同乡,久欲拉拢,海皆未睬。此次好友遭难,海妻促其往救。海面谒刘瑾,瑾设宴厚待之。并命女侍敬海酒。海遂说出文人李梦阳被拘,请求释放。瑾谓只要海大斗饮酒,便可放出梦阳。海即豪饮,梦阳得释。事后,康海以此事有辱名节,然好友得救,亦不为憾。”笔者以为,该剧主人公康海有着作者的身影。因为,主人公这种交友尽义的精神和石韫玉“生平律身清谨”、主持正义、“和易近人”[18]的性格很接近。
2 状元编着杂剧
①上文提到的石韫玉,还写有另外八出杂剧,算得上是状元编着杂剧的多产作家,这八出杂剧是:《伏生授经》,写汉朝开基,儒学得到复兴的机会,朝廷派晁错去济南访伏生,伏生命他的女儿背诵经书,晁错抄录回去,使经书流传后世。
《罗敷采桑》,写秦氏女罗敷采桑,赵王使者来到,向她求婚,罗敷拒绝了他。此系据汉乐府《陌上桑》增饰而成。
《桃叶渡江》,写王献之纳桃叶为妾的故事。
《桃源渔夫》,写重阳节陶潜和太守王宏在旗亭饮酒,武陵渔夫向陶潜述说他偶然去到桃源仙境的经过。
《梅妃作赋》,写唐朝梅妃自从杨贵妃得宠后,迁到上阳宫,处境凄凉,于是写《楼东赋》进呈唐明皇的故事。
《乐天开阁》,写白居易晚年放侍姬樊素、小蛮各寻配偶,樊素不忍离去,因而将她仍留府中。
《贾岛祭诗》,写诗僧贾岛,受到韩愈的赏识,并接受韩愈的劝告,还俗,于除夕祭诗,与孟郊、李贺同享祭祀的佳肴。韩愈荐举他出任长江尉。
《琴操参禅》,写苏轼在西湖设宴,唤琴操应承,并同游佛寺,东坡说法,琴操悟道出家。[19]
将此八出杂剧和上文述及的《对山救友》,就是石状元闻名于世的《花间九奏》。
(2)马世俊
马世俊,生年不详,字章民,又字甸臣,号汉仙,江苏溧阳人,回族。幼年丧父,家贫苦学,聪明过人。八岁能诗,为诸生时,屡试第一。与其兄世杰,以诗文书画、做曲名于世,时称“二马”。七次应乡试,顺治十四年(1657)中举人,十六年,会试落第,落拓京师,名士龚鼎孳惠之。
“初,先生下第留京师,落拓甚。以行卷谒龚芝麓司寇。读至‘而谓贤者为之乎’题,至后比:‘数亡主于马齿之前,遇兴王于牛口之下。河山方以贿终,而功名复以贿始。七十年以前之岁月已沦,七十年以后之星霜复变。少壮未闻谏书,而衰龄反同贩竖。’云云,司寇泪涔涔堕曰:‘李峤真才子也!’岁暮赠炭金,得白金八百两。”[20]
顺治十八年辛丑科,再试及第,殿试策文侃侃直陈,切中时弊,传诵一时,擢第一名,大魁天下,擢翰林院修撰。马世俊善书画,有“二右”之称,着有《匡庵文集》等多部着作。其诗作敢于触犯时忌,为劳苦大众振臂疾呼,如《泰山妇人行——书〈酷吏传〉后》写道:
“去年五(吾)夫作虎脯,今年吾子葬虎腹。便欲辞家择乐土,趑趄未行心畏缩。君不见商君论囚渭水赤,宁城一怒诛三族。杀身岂肯全寡妻,破家无复存茅屋。妇人犹在泰山下,终身辛苦守茕独。吁嗟乎!食夫留子留我身,翻谢猛虎何其仁”。
邓之诚《清诗记事初编》注解说:“此诗作于康熙二年癸卯,当有慨于山东于七及江浙哭庙、通海、庄史诸狱杀人如麻,而后见之咏叹。”深刻揭露了明末清初社会的黑暗和腐败。马世俊这种忧时忧民的思想、敢于直言的性格同样反映在他撰写的杂剧中。
在《马世俊佚稿》内,收录了他的杂剧《古其风留人眼小说》和《齐人记》两种。《古》剧名为小说,实为杂剧,共八折。其主要内容是:贫苦读书人邵宏夫教书的苦难经历。此剧第一出“楔子”写明了作者的处境、创作意图及剧中主要人物:
“〔临江山〕(末上开场)……
击楫欲歌嗟和寡,借题自写疏狂。炎炎冷冷尽登场,少生吾党邑,猛醒俗人肠。
穷到一馆不终的学究,天下不独一个邵宏夫。
吝到半年不了的主人,世间岂无第二个杨小二。
临行私赠,王氏巧于弭后怨。
陌路多情,脚夫岂计报前恩。
趋承湄衅的赵班斓,烂熟炎凉底本。
闭户养高的云和尚,口口势利宗门。
只要穷儒个个学得邵御史,
哪怕村驴人人笑倒古其风。”
《齐人记》,四出。演《孟子》中齐人有一妻一妾的故事,主题是宣扬“人穷志不穷”、“穷当益坚”,决不能做欺天害理的勾当。因此他在“正目”中写道:“沸乾坤骗老虚名利,昧良心汩没有真仁义。小斋头闲翻孟子书,水湄生巧演齐人记。”[21]
需要指出的是,有清一代,除马世俊的《齐人记》外,还有熊超写干乾隆年间的四卷四折的《齐人记》,因此,一些专门着作在介绍和开列清代杂剧时,应述评两个《齐人记》,而马状元之作的意义则更为突出。前文说到,马世俊贫甚,可是,他正如自己在《齐人记》所写的那样,“人穷志不穷”。当他高中状元,“释褐时,贫不能具轩,策蹇驴,老苍头携宫袍随之。”[22]胪传第一,尚无舆马仆从,只能徒步返回寓所,可知,马世俊对于主人公的“ 穷当益坚”是感同身受的。
(3)赵文楷
嘉庆元年(1796)丙辰科状元赵文楷,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字介山,号逸书,安徽太湖人。自幼家贫,勤奋苦学。历任顺天乡试同考官。会试同考官、嘉庆四年,充册封琉球国中山王正使,为此,朝廷大臣和士大夫赠诗互祝,凡古近体诗二千首,一时称盛。在琉球国,赵文楷面对馈赠,一概谢绝,以廉洁自律,受到时人赞许,琉球为之立生祠。后官至山西雁平道,署按察使。嘉庆十三年(1808)卒。着有杂剧《菊花新梦稿》和《石柏山房诗集》。
《菊》剧主旨是“功名屡不中,梦向菊花仙”。其主要剧情是:有一老儒,住在无住山,一生只羡慕陶渊明,自号陶居士。“菊花盛开时节,他来到篱边散步。他的妻子沽来了村酿, 于是对菊花自斟自饮起来,不觉醉了,在菊花旁睡去。梦中,菊花仙来访。他问菊花仙,自己这一辈子,功名上是否还有份?菊花仙告诉他:‘这世上似一团雪对朝阳,西施醉后埋芳 草,杨妃归来怨白杨,便到一品冠儿金带美,则状元红在那厢?’菊花仙劝他一起到南阳去,因为那里有甘泉水,可以延人寿命,要他去学道。他正准备去,突然犬吠,说是外面有人来访,于是醒来,原来是南柯一梦。他决意与黄花为伴,自甘蓬庐。”显然,这是一出与科举有关的戏,主人公屡试不中,梦问菊仙,所要表达的内涵仍然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做一名廉洁正直的儒生,这不恰恰反映了赵文楷的廉俭一生吗?
笔者认为,清代状元所写的有关读书人和科举的杂剧,多数都包含他们自身的缩影,也就是说,剧中浓缩了他们人生的精华。当然,这其中的杂剧有些则流于平庸,例如,石韫玉的《桃叶渡江》和《琴操参禅》便属此例。
(五)
除了传奇和杂剧的状元和状元戏之外,清代状元给我们留下的剧评和观剧日记则是必须提到的,因为,这些文字都是研究清代戏剧文化的重要史料。
一、金德瑛与《观剧绝句》
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状元金德瑛是个大戏迷。浙江仁和人。字汝白,号桧门,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金德瑛爱戏、懂戏,并以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后感,抒发自己爱憎分明的感情,对此,他采取“每篇举一人一事,比兴讽喻,犹咏史之变体也。”[23]他一生爱戏,早年公务之余,“假梨园以娱宾”;晚年致仕以后,“赖丝竹为陶写,触景生情,波澜点缀”,写得三十首〈观剧绝句〉,收入其着《桧门诗存》。光绪年间,金氏的〈观剧绝句〉及诸家题跋,奉和等辑为一书问世,即《桧门观剧诗》。今天,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徽班进京前三十年京师等地戏剧舞台上的演出状况,限于篇幅,仅列其中九首。
1.写传奇《綵毫记》之李白:
行乐《清平》草数章,未将大雅压齐梁。
后来百赋千篇手, 争慕青莲入醉乡。
2.写《长生殿》之李隆基:
从谨听来言已晚,龟年散后老何方。
杜鹃春去无人拜,坠翼江头细柳长。
3.写《昭君出塞》之王昭君:
蛾眉一误赐单于,为妾伸威画士诛。
贤傅含冤今报未,琵琶还带怨声无。
4.写《精忠记》之岳飞:
十二金牌三字狱,七陵弗恤况臣躬。
天护碑词随地割,龙蛇生动《满江红》。
5.写《鸣凤记》之杨继盛:
不容上殿比朱云,莫以先灵沮蒋钦。
肝胆烛前芒角出,风霜字里夜更深。
6.写《鸣凤记》之严嵩:
偃月堂奸无子孽,钤山国贼更亲仇。
淋漓写成卑田院,快过铜山露布不。
7.写《桃花扇》之柳敬亭:
且休笳吹夜开醹,坐客摇唇卧帐听。
班书石勒焉能解,想亦人如柳敬亭。
8.写《跳加官》:
“举笏雍容喻不言,吉祥善事是加官。
有生仕宦兼才命,但尽前途莫退看。”
9.写《邯郸梦》:
都为饥驱就世罗,仙人普度竟如何。
到头富贵胜贫贱,枕上甘心受赚多。
时人对于金德瑛的观剧诗评价颇高,认为“观剧诗虽近闲情,要有咏史遗风方推能事,盖诗通于史,为其可以明乎得失之故也。总宪公(金德瑛)诸首,语长心重,庄雅不佻。……洵堪做艺林圭臬。”笔者以为,这种评价是符合实际的。其实,当年的状元、进士、举人们看戏成风,《清代北京竹枝词》中就有“完得场来出大言,三篇文字要抢元。举人收在荷包里,争剃新头下戏园。”[24]那时,争先恐后上戏园子听戏的士子们所在不少,而金状元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在上述诸诗既有误国之君唐立宗,也有诗仙、酒仙李太白;既有赤胆忠心的岳飞、杨继盛,也有遗臭万年的权奸严嵩;既有为汉匈和好而献身的王昭君,也有怀一腔热血的说书艺人柳敬亭……,上述栩栩如生的舞台形象使我们不仅看到了这位状元公的真情实感,同时,也使我们仿佛看到了乾隆年间的艺人们在舞台上演出时的动人场面……。
咸丰六年(1856)丙辰科状元翁同和是我国近代史上的着名人物,江苏常熟人。生于道光十年(1830),字声甫,号叔平,韵斋,晚号瓶生。其父翁心存,道光年间体仁阁大学士,上书房总师傅。其母、姐均通文史,翁同和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大魁后,累官至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光绪二年(1876),光绪帝在毓庆宫入学读书,翁同和奉命授皇帝读。光绪二十四年(1898),力主变法图强,密荐康有为才堪大用,深得光绪帝之倚重。对此,慈禧深恨之。是年,着名的戊戌变法失败,翁同和被慈禧开缺回籍,后又将其革职永不叙用,交地方严加管束。光绪三十年(1904)卒,身后肃然。宣统元年(1909),追谥文恭。
正因为翁同和在晚清历史上的地位如此重要和显赫,因此,这位让后人不断怀念的状元公在其着《翁文恭日记》中,以其亲身经历记下的在宫内看戏的情景就更显得弥足珍贵,且看以下数则。
光绪十年(1884)是慈禧五十岁生日之年,是年十月初九日,翁同和“辰正二刻入坐,申正二刻退,戏二出,长三刻十分。……自初五日起,长春宫日日戏剧,近支王公府内诸臣皆与,医者薛福辰、汪守正来祝,特命赐膳、赐观长春之剧也,即宁寿宫赏戏而中官擫笛,近侍登场,亦罕事也。此数日长春宫戏,八点钟方散。”[25]
十月初十日,“戏台前殿阶下偏西设一台,有高御座,向来所无。”
光绪十八年六月二十六日:“旧例,宫中戏皆用高腔,高腔者尾声曳顿,众人皆和,有古意。其法曲则在有高腔、昆腔间,别有一调,曲文则张得天等所拟。大率神仙之事居多,真雅音也。咸丰六、七年,始有杂剧,同治年间一用法曲,近年稍参杂剧,今年则有二黄,亦颇有民间优伶应差,如所谓石头、庄儿者。两日皆允二黄,语多犹杂不论,盖三十年来所无也。”
十月初九日:“晴暖无风,第一日好天气也。卯正(早六时)闻今日传听戏,急起,洗汰毕,遂入至西苑门,群公皆入矣。趋入丰泽园门,坐西厢房,尚未入座,巳初一刻,开戏,先跪安,即谢恩三叩首起。西边列条凳两行,诸臣杂坐,不甚按次序。午(十一时至午一时)酉(下午五时至七时)两次赏饭,未刻(下午一时至三时)一次酒果,皆极丰腆鲜美。初入赐奶皮、奶饼一次。惟危坐终日,腰膂不支。戌初二刻五分(晚七时三十五分)始散,戏单三十九刻。赐坐火轮车,以人推挽,出福华门,抵家亥初。”
十月初十日:“皇太后圣寿节,寅正二刻(晨四时半)起,卯初二刻(五点半)入坐西朝房。黎明讹传有信,遂至长安门外,而北风甚厉,寒甚。辰初二刻(七时半),太后升慈宁宫,上率王后百官行庆贺礼毕,余等先赴六项公所更衣,至戈什爱班处小坐。已初(九时)入座听戏, 先跪安,一叩、次叩、视、三跪九叩,又在上前请安叩贺,如前仪,又一跪三叩谢,入座,遂坐。午初(十一时)饭,未正(下午二时)酒果,申正二刻(下午四时半)饭,皆丰。酉初二刻(下午五时半)上灯,殿檐一电气球。戌初二刻(下午七时半)戏毕。是日计五十一刻,后改去二出,当有四十三刻。又传上灯,灯在仪鸾殿太后寝宫也。”
听戏纪略:“丰泽园二重门内玻璃罩棚,诸臣列坐于西阶下,自北而西。每日辰正(八时)带至园门内西厢敬竢。入座总以巳初(九时)为度,亦有辰正三刻者(八时三刻)。退时迟至亥初二刻(晚九时半)。每日赐克什两次,即在座处排三桌,立而饮食(前三日只一次)。近支王公、御前大臣四人、军机内务府五人、毓庆宫三人、南书房一人(次序如此)。凡二十九人。”
光绪二十三年六月二十六日,翁同和进宫支付的银钱有“带听戏二两,戏单八千。”
翁同和在以上日记内记述“中官擫笛,近侍登场”、看戏时“御座”的变化,宫内演出时剧种的变化、民间优伶应差、朝臣看戏的规制及演戏的地点、时间等,不足的是,缺少演出的剧目等,可能翁同和没有什么戏瘾,不过,这并不妨碍上述史料的价值。因为,在其《日记》中还记有大量的同治、光绪年间宫内演戏的实况。
(六)
有清一代,不同的剧种在宫内演出时都有状元戏。在已见的档案史料中,弋腔和昆腔的状元戏目主要有一门五福、十朋祭江、蒙正逻斋、蒙正祭灶、嫁妹、祭塔、风筝误、状元谱、荆钗记、红梨记等,而西皮二黄戏的状元戏则存档较多,它们是:状元谱、教子、药茶记、状元印、硃砂痣、琼林宴、天雷报、满床笏、佛门点元、彩楼配、翠凤楼等。
光绪年间,状元谱、天雷报、琼林宴等状元戏均多次在宫内上演,演出地点集中在宁寿宫、丽景轩、颐年殿,纯一斋、颐乐殿等处,着名演员孙菊仙、王桂花、谭金培、罗寿山、龙长胜、汪桂芬等都曾主演过上述剧目。其中,慈禧太后对《天雷报》尤为重视。
《天雷报》一作《清风亭》,又名《雷殛张继保》。宋孙光宪所着《北梦琐言》第八卷,载有唐天宝以后张仁龟故事,与《清风亭》内容相似。明秦鸣雷(1518~1593)写有《合钗记》传奇,一名《清风亭》。同一题材的传奇还是鲁怀德的《藏珠记》。京剧状元戏。近代许多剧种都有此剧目,解放以后加以改编。明嘉靖年间,读书人薛荣,妻严氏,又纳周桂英为侧室。这年进京赴试,将家中之事托付严氏。薛荣走后,严氏百般虐待周桂英,元宵之夜,周氏在磨房生下一子,严氏立命将此婴弃于荒郊。周氏被迫将写好的血书,用金簪别在婴儿身上,以备日后记认。张元秀夫妇于是日夜去十字街观灯,路过周梁桥下,见一弃婴,年老无子的张老夫妇,非常欢喜,将婴儿抱回家中抚养,起名张继保。十三年后,继保在学堂读书,同学说他无父无母。继保遂向张元秀索要亲生父母,父子之间发生争吵,继保逃出家门,躲进清风亭,张元秀随后追赶。此时周桂英已逃脱严氏迫害,准备上京寻夫,恰在清风亭暂歇。见一老汉追打一少年,就上前排解,待见到血书后,方知此少年竟是自己亲生之子,于是母子相认。张元秀忍痛将继保还给周氏,任随其母进京寻夫。继保走后,张元秀夫妇朝思暮想,终于落下一身大病。不能再维持生计,只得沿街讨饭,沦为乞丐。若干年后,某日,二老从地保口中得知张继保中了状元的消息,二老相携即往相认。不料张继保忘恩负义,拒不相认养父养母。把张老夫妇当成乞丐,只给200铜钱,元秀老妻忍无可忍,将铜钱打在张继保脸上。二老悲愤已极,就在新科状元张继保面前,双双碰死在清风亭上。张继保丧尽天良,苍天不容,于是,天雷殛死了张继保。秦腔等剧种均有此剧目。
针对上述剧情,慈禧在光绪二十六年(1900)三月十五日提出非常具体的修改意见,原文如下:
“老佛爷传:《天雷报》添五雷公、五闪电,张继保魂见雷祖打八十后,改小花脸,添开道锣、旗牌各四个,中军一名。众人求赏,白:‘求状元老爷开恩,赏给二老几两银子,叫他二老回去吧。’碰死后,状元白:‘撇在荒郊!’(此日,谭鑫培、罗寿山演《天雷报》)”
同年四月初五日,“王得祥传旨:《天雷报》添风伯、雨师。(此日,谭演《天雷报》)”
同年五月初六日,“姚春恒传旨:以后遇有旗牌、将官、中军之角,应穿厚底靴穿厚底靴,应穿薄底穿薄底,为此特传。”[26]
从三月十五日到五月初六日,事关《天雷报》的旨意就多达三次,概括起来有四点,1.添置角色,包括雷公、闪电、风伯、雨师、开道锣、旗牌、中军。2.强调情节,通过众人求赏与张继保的念白,更加深刻揭露了张继保丧尽天良的罪恶灵魂。3.改变扮相,为了丑化张继保,将他的扮相改为小花脸。4.严格服饰,舞台上演员穿的靴子,要按要求去做,不许乱穿。
在不断传旨修改《天雷报》的过程中,慈禧太后在颐年殿接连四次观看了由谭鑫培、罗寿山主演的此剧,时间分别是三月十五日、四月初一日、四月初五日、四月十一日。以上史实一方面说明慈禧对这出状元戏的重视和喜爱,另一方面说明谭鑫培的高超演技,唱做俱佳,深得慈禧的赏识,而慈禧的修改意见从不同的角度都加强了此剧的演出效果,使得此剧的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从而,再次说明慈禧太后不仅爱戏,而且懂戏,当然,她的一些具体意见远不是这一出状元戏,这中间还包括其它状元戏,因此,她对提高京剧状元戏的水平是有贡献的。
总之,在清代戏剧文化发展史上,从民间戏剧到宫廷舞台,从丰富的传奇到感人的传奇、杂剧,从不断上演状元戏到状元们编戏、赋诗,从一千多年前状元的产生到最近出现的“状元家教”、“家教状元”、“状元热线”,它们无不生动说明清代状元戏和状元文化始终是中国历史上的热门话题。它们的地位是重要的,它们的影响是深远的。同时,它们还将在我们今后的生活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影响。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附一:《清代状元戏简表》剧目又名作者剧种反映朝代本剧依据和相关内容演出名家举例九才子全部钟馗嫁妹
京剧唐张心其《天下乐》传奇何桂山、何佩亭西厢记莺莺饯别、三才子李日华,程端昆、京、川等唐元稹《莺莺传》传奇小说、王实甫《西厢记》杂剧
燕子笺丹青引
昆曲唐阮大铖《燕子笺》传奇
彩楼记吕蒙正、吕蒙正赶斋王錂川剧高腔北宋王实甫杂剧《吕蒙正风雪破窑记》、宋元南戏《破窑记》
铡美案明公断、秦香莲、琵琶寿
京、秦、汉、弋等北宋仁宗《赛琵琶》秦腔、《明公断》杂剧金秀山枪挑小梁王求贤鉴、牟驼岗黄月山京、秦、徽等南宋高宗朱佐朝《夺秋魁》传奇、钱彩《说岳全传》黄月山荆钗记王十朋李景云昆、京、川等南宋初年宋元南戏《王十朋荆钗记》、元柯丹丘《荆钗记》等
柴市节
黄吉安川南宋焚香记海神庙王魁负桂英王玉峰昆、川等宋陈翰《异闻记》、南戏《负心王魁》
朱砂痣麒麟报、天降麒麟余治京、汉、徽等宋
孙菊仙、谭鑫培梁颢夸才京剧宋
李顺亭琼林宴打棍出箱问樵闹府
京、秦、徽等宋小说《三侠五义》卢胜奎、张二奎、谭鑫培状元印三反武科场
京剧元顺帝
冯双德、张三福、杨小楼胭脂宝褶胭脂褶、失印救火
京、川、徽等明代初年盛际时《胭脂雪》传奇大和尚、刘赶三、谭鑫培乾坤福寿镜乾坤镜
京、徽、汉明宪宗成化年间清风亭天雷报、清风亭认子
京、秦、徽等明世宗嘉靖年间孙光宪《北梦琐言》、秦鸣雷《清风亭》传奇谭鑫培双鸳梦昆、京明张坚《玉燕堂四种曲》之一《梦中缘》传奇
风筝误昆、京明清李渔十种曲之一产金传、陈德霖、曹二庚等
剧目又名作者剧种反映朝代本剧依据和相关内容演出名家举例比目鱼昆、京、川等明清李渔十种曲之一
红书剑京明清光绪六年《梨园集成》
珍珠塔明月珠
京、秦、徽等明清乾隆、嘉庆、道光之弹词《珍珠塔》
春灯迷十认错
昆、京、川等明清初阮大铖《春灯迷》传奇
梅玉配柜中缘松茂如京、秦、昆明清蓝苕馆外史《里乘》· <妲儿>梅巧玲、余紫云双官诰三娘教子、忠孝牌陈二白京、昆、秦、汉等明明传奇剧本《断机记》、小说《妻妾抱琵琶》李顺亭、孙怡云孽海花
天宝宫人京清清末曾朴之小说《孽海花》
祭塔状元祭塔
京不明明陈元龙《雷锋塔》传奇,清黄图珌等有同明传奇胡喜禄荷珠配京、徽不明《珠衲记》传奇余紫云、孟金喜药茶记斩浪子
京、汉不明焦循《花部农谭》之
<义儿恩>阎老旦、龚云甫、陈文启等背娃进府背娃入府、温凉盏
秦、京、高、昆等不明
刘赶三、黄三雄、孙火常状元谱打侄上坟
京、秦、徽、汉等不明
程长庚、谭鑫培、汪桂芬等佛门点元金瓶女、连李缘田际云京不明
田际云附二:
《清代状元戏要目简介》
燕子笺 又名《丹青引》,京剧状元戏。根据明代阮大铖《燕子笺》传奇改编。唐代,茂陵人霍都梁和好友鲜于佶到京城赶考,因考试延期,都梁就住在名妓华行云家中,并与行云私定了终身。都梁把自己和行云游春的情景绘成图画,题为“春容图”,交给裱糊匠缪继伶处装裱。与此同时,礼部尚书郦安道的女儿飞云也将亲友贾南仲赠给她的“观音像”送到缪继伶处装裱。裱好后继伶饮酒大醉,误将两幅画错还二人。飞云展画一观,看到都梁那清秀的相貌,潇洒的风度,就暗自钟情于他,于是就在一张彩笺上题了一首赞美诗。不料诗笺被燕子衔去,恰巧落在都梁之手。都梁看罢赞诗,对写诗之人甚为思慕。双方都因相思而成疾。给两人看病的大夫同是女医生孟婆,当她得知二人是同病相怜时,就帮助二人互传信息。此事被鲜于佶得知。当他与都梁考试后,自知难登金榜,就偷偷的买通了监考的官吏,将自己的卷号与都梁的卷号对换,又让此人带衙役到都梁处,以私通尚书之女为名,逼迫都梁离开长安。正在此时,发生了安史之乱,安禄山攻入潼关,郦安道保护唐玄宗奔蜀。这时,霍都梁更名卞无忌,住在湃阳县令秦若水的衙内;若水赞赏他的才华,将他推荐给贾南仲参军。都梁给贾南仲献计,大败安禄山。安史之乱平定后,飞云母带着行云回到家中,郦安道也返回了长安,与妻子和女儿相聚。鲜于佶盗名得中状元,前来拜谒主考郦安道,并向他求婚。安道有心将行云许给他。行云怀疑状元有假,后来看了试卷,断定必是冒名顶替。安道马上请鲜于佶前
彩楼记 又名《吕蒙正》、《吕蒙正赶斋》,川剧高腔状元戏。原作《彩楼记》,元人王实甫编有杂剧《吕蒙正风雪破窑记》,明代王錂据宋元南戏《破窑记》改编。北宋宰相刘懋,家中有女名翠屏,待字闺中,尚未许婚。一日,高扎彩楼,抛球选婿。王孙公子、富家子弟齐集楼下,准备接彩球。是时刘翠屏梳妆打扮,光彩照人,在侍女搀扶之下登楼下望,只见众公子中有一穷秀才,气度不凡。她感到此人才高出众,日后定能平步青云,于是抛球打中。此一穷秀才名吕蒙正,家道清贫,刘懋嫌贫爱富,不许翠屏与之为婚。刘翠屏不顾父亲反对,坚不退婚,为此父女反目,被赶出相府,刘翠屏随吕蒙正居住于破瓦寒窑之中。奈衣食无着,只得打斋乞讨度日。一日往木兰寺乞寺斋饭,寺僧百般刁难,故意于开斋后敲钟,使其空手而归。时值天降大雪,吕蒙正行至寒窑门口,见有男女脚印,怀疑其妻行为不端,于是进窑与之争辩。刘翠屏故意言语支吾,吕蒙正颇为生气,后经刘翠屏说明原由,才知是刘老夫人得知女儿生活清苦,派相府家人、丫环来送银米,于是夫妻相爱如初。刘老夫人思女心切,忧虑成病,借口养病移至木兰寺居住,待机与女儿相会。秋试之期,吕蒙正进京应试,得中状元。衣锦荣归后,即携刘翠屏去木兰寺拜见刘老夫人。寺僧势力小人,见吕蒙正得官又处处逢迎。刘懋派人前来接新科状元回转相府,吕蒙正、刘翠屏二人对之严词相距。赣剧、弋腔、徽剧、湘剧、昆腔、汉剧、五音戏、梨园戏、楚剧均有此类剧目。
荆钗记 一名《王十朋》,京剧状元戏。源于宋、元南戏《王十朋荆钗记》,作者不详。元柯丹丘有《荆钗记》传奇,京剧据明初李景云本改编。南宋初年,贡生钱载和家有一女,名玉莲,欲许以温州贫生王十朋为妻;钱载和的继室孙氏,嫌贫爱富,拟将玉莲许配自己的侄儿孙汝权。夫妻二人为此事几乎反目,最后让两家各送聘礼一件,有玉莲自己挑选,被选中者则娶玉莲。王十朋送来荆钗一件,孙汝权送来金钗一件,玉莲知孙汝权是纨绔子弟,毅然选中荆钗,遂嫁与王十朋。婚后不久,王十朋进京应试,高中状元。丞相秦桧想招他为婿,十朋婉言拒绝,秦桧大怒,将他贬到瘴地潮州,不准其回家探亲。十朋只得修书欲迎母亲、妻子到任所,委托孙汝权带回家中,不料孙汝权用计将家书改成休书。钱载和接得休书后,异常生气,孙氏则趁机逼迫玉莲改嫁孙汝权。玉莲从休书笔迹上辨出非王十朋字体,知道其中有诈,为保全自己名节,投江寻死,巧为福建安抚使邓杰侯所救,认作义女,收留在府。钱载和失去亲生女儿,悲痛万分,怒责孙汝权,孙发狂而死;钱载和又将继室孙氏休弃。王十朋之母为儿媳之死也是异常难过,长途跋涉寻至潮州,面责王十朋负义,并将玉莲死讯告之。王十朋闻听以后,悲痛欲绝,发誓再不娶妻。不久,邓杰侯出巡至潮州,为使王十朋与钱玉莲团圆,即佯称自己有女,强迫十朋迎娶,并索荆钗以为聘礼。洞房之夜,真相始告大白,夫妻重新团聚。川剧、湘剧、梨园戏均有此剧目。
状元印 一名《三反武科场》,京剧状元戏。元顺帝时,大丞相萨墩奉旨于京城开设武科场,朱元璋、陈友谅、方国珍、张士诚、刘福通等俱来应试,常遇春迟至,只得越墙而入。顺帝亲自主考,常遇春武艺超群,夺得武状元之印。萨墩赐御酒三杯,原来竟是毒酒,为众人所识破。常遇春大怒,率领众武举反出武科场,直奔襄阳。
双鸳梦 根据小说《双鸳梦》和清代张坚《玉燕堂四种曲》中《梦中缘》传奇改编,京剧状元戏。明代姑苏名士钟心,在梦中与一美女定白头之约。醒后下决心去寻找梦中之人。在镇江,他巧遇媚兰扫墓。钟心觉得媚兰酷似梦中之人,就与之周旋,终于定下了百年之好。钟心到江阴,投奔姑父右军都督阴红家。在阴府中,钟心又发现表妹丽娟也与梦中人酷似,就又与丽娟定白头之约。崆峒公主造反,蔡节奉旨征讨,连战连败,急致函向阴红求救。阴红率兵出征,迅速打败了叛军,崆峒公主只身逃入古庙。恰在这时,钟心赴京,途中为了躲避兵马,也进了古庙,正遇见崆峒公主。钟心力劝公主归降,于是崆峒公主割战袍写下血书,嘱咐部将归降。钟心遂持血书来见阴红。阴红一面派人去招降崆峒公主的人马,一面奏请朝廷,请求招安叛将。京江都督蔡节既嫉妒阴红的战功,又怨恨钟心拒绝与自己女儿的婚事,便劫走血书,然后又诬阴红和钟心私通叛军,以此将阴红收监入狱,又发下行文捉拿钟心。这时,崆峒公主又二次发兵攻打江阴,丽娟母女在逃难途中失散,丽娟又被拐骗,卖到文府为婢。媚兰在府见到了丽娟,听丽娟讲明了自己的身世,也将自己的姻缘讲给了丽娟。二人知道同配一夫,就结为金兰之好。此事被锦衣卫获悉,遂到文府中捉拿丽娟,使女轻云替丽娟赴难。明帝以阴、钟一案未明为由、诏令暂将轻云收监。钟心更名文谐应考,高中状元,皇帝下诏,令其率兵出征,平定崆峒之乱。钟心得胜,转而巡按金陵,在蔡节的府中搜出了崆峒公主的血书,阴红一案终于平反。媚兰、丽娟与钟心成婚。
风筝误 又名《詹淑娟》,京剧状元戏。根据清代李渔十种曲中《风筝误》改编。明代书生韩奇仲,自幼父母双亡,依靠父亲的好友戚辅臣生活,和戚辅臣之子戚友先同学。韩奇仲品学优长,而戚友先却德才甚差。与戚家为邻的西川招讨使詹武承有二妾,梅氏生一女,名爱娟,相貌极为丑陋;柳氏生一女,名淑娟,才貌双全。某年清明节,戚友先欲放风筝,请韩奇仲在风筝上题诗一首。恰巧风筝线断,落在柳氏院中,被淑娟拾到,一见诗文,遂在其侧和诗一首。戚友先让仆人到詹府索取风筝,柳氏便将风筝还给了友先。韩奇仲见到和诗,知是詹武承之女所题。韩奇仲又复一绝,题写在风筝上,故意将风筝线弄断,堕落到詹宅之内。不料风筝却被爱娟拾得。爱娟误以为诗为友先所做,就等到管童来索取风筝之时,让她的保姆假托淑娟的名义约他夜间来相会。韩奇仲得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按时前往赴约,并且以诗相问。爱娟却言不达意。韩奇仲因此满腹狐疑,就取过蜡烛照看,一见爱娟的相貌,立即惊恐而去。戚辅臣自己也知道友先才乏,就向梅氏提亲,梅氏就同意将爱娟许配给友先。洞房之夜,戚友先一见爱娟相貌丑陋,极为不满,可是已经木已成舟,也就无可奈何了。此后,韩奇仲赴试,考中了状元。詹武承赴任在外,寄来书信为淑娟议婚,戚辅臣慨然应允。但是韩奇仲误把爱娟当做了淑娟,坚决不答应。戚辅臣就强行给二人完婚。新婚之夜,韩奇仲对烛独坐。柳氏见状,就问他原因。奇仲就把风筝之约告诉了柳氏。柳氏让女儿掀去盖头,韩奇仲看见淑娟那美丽的容貌,惊喜异常,才知道事由风筝而误。
比目鱼 京剧状元戏。李寿民根据清代李渔十种曲同名剧改编。明代漳南兵备道慕容介,淡泊功名,遂与妻子归乡,隐居,打鱼为生。寒士谭楚玉流落他乡,偶见玉笋戏班的坤角刘藐姑容貌十分美丽,就恳求戏班收留,自演小生,借此机会接近藐姑。可是藐姑的父母把藐姑当成摇钱树,不准别人接近,防范甚严。二人情意绵绵,但无法接近。当地的劣绅钱百万对藐姑早已垂涎三尺,就向藐姑之母绛仙提出纳之为妾,并许给绛仙黄金万两,绛仙贪财,当即应允。藐姑知此事,坚决不同意,但已无法挽回。藐姑悲愤已极,就借江岸晏公庙演《荆钗记》的机会,当众揭露了钱百万的丑恶行迳,随即投江自尽。谭楚玉见状,也随之跳江殉情。恰逢慕容介打鱼,他恍惚看见水中有比目鱼,赶快洒网捕捞,结果却将楚玉和藐姑救了上来,二人获救,结为夫妻。其后谭楚玉入京应试,得中状元,又因战功,晋升为八府巡按,驻军晏公庙。藐姑思念双亲,楚玉设计,派人请玉笋班在江边演《祭江》,一家人团聚在晏公庙。昆剧、川剧均有此剧目。
红书剑 京剧状元戏。明代的高真、梅忠既为同窗,又结金兰。其师各赠其红书、宝剑,催他们进京应试。二人都考中了进士。高真授官三品;梅忠授四品。一天,梅忠到高府拜谒,正遇高真外出未归,管家杜元达待梅忠轻谩无礼。等高真回来,梅忠愤而相告,高真遂将杜元达赶出府外。当夜,杜元达和高府丫环柳二姐潜入梅忠书房,偷走书剑。梅忠怀疑是高真派人所做,发誓与高真断绝交往。杜元达与柳二姐又伪造情书,造成梅忠与高真之妻月娥通奸假象。高真信以为真,毒打月娥。月娥在丫环秀红的帮助下,乔装改扮,去寻找梅忠辩解。行至宁江口,没有渡江之船,遂投江自杀。适逢太监张荣路过此地,救了月娥,并收作义女。杜元达逃奔长安,途中住宿,杀死了店主婆,自称是梅忠的管家海世荣,有意丢下宝剑作为证据,嫁祸梅忠。高真由此路过,店主婆之女持剑告状。高真立即向朝廷参奏,以管束奴仆不严罪,将梅忠下狱。海世荣买通狱卒,将梅忠换出,以长子海聪替之。时值大比之年,梅忠假冒海聪之名再度应试;月娥也冒其兄之名赴考。结果月娥得中状元,梅忠中榜眼。在琼林宴上,二人相会。以诗文唱和,相互得知对方的实情。杜元达流落到京城,在街上变卖红书,被高真发现,将杜元达抓获,严刑拷问,真情大白于世。高真以为梅忠、月娥已死,悲痛万分,遂将杜元达处死;并上疏辞官,怀抱二人的灵牌悼之。此时梅忠已经入翰林院,听说高真进京,就有意在道路上阻挡他。后见到高真怀抱的灵牌,深受感动,互倾衷肠,终于重归于好。梅忠又让高真与月娥相见,使其夫妻团圆。后又经张荣谋划,将梅忠改点为状元,并将宰相李燕池之女嫁给梅忠。
珍珠塔 一名《花园赠珠》、《明月珠》,京剧状元戏。系据弹词《珍珠塔》改编。明代,河南开封人方卿,其父曾任吏部尚书,遭奸相所害,蒙不白之冤而死,为此家道中落,无法维持生计,只得离别老母,去往襄阳姑丈陈连御史家借贷。其姑母见方卿破衣烂衫,用言语奚落,方卿一气之下欲离开陈府。陈府小姐翠娥得报,急命使女采屏将方卿请至绣房叙话,好言相劝,赠点心一盒,方卿告辞而去,行至九松亭休息。孙连见其妻将方卿赶走,心中不悦,亲自骑马去追,至九松亭与方卿巧遇,请其回转陈府。方卿执意不肯,陈连乃指九松为证将翠娥许配方卿为妻,方卿只得答应。返家途中方卿发现陈小姐所赠点心盒中,藏有稀世之宝珍珠塔一座,正在欣喜之时,忽被强盗邱六桥抢去。时值冬深,方卿急火攻心病卧雪地之中。被三关总镇毕洪救回家中,毕洪见其品貌端正,言吐不凡,遂将女儿毕秀金许以为婚,并赠以银两,使其赴京赶考。邱六桥抢走珍珠塔后,去襄阳典当,当铺掌柜见物生疑,将珍珠塔送陈府辨认,陈氏父女始知方卿遭遇,并将强盗邱六桥扭送官府治罪。陈氏父女又四处寻访,但皆无下落,为此陈翠娥忧虑成疾。方卿之母得知方卿遭难后,痛不欲生,遂投河自尽,幸为白莲庵尼姑相救,才得暂寄住在庵中。陈翠娥病体痊愈后,到白莲庵酬神拜佛,得与婆母相见。毕秀金也到庵中礼佛,恰遇方母、陈翠娥均在庵堂。言语之间甚是投缘,并得知以往情形,于是婆媳相认,并尊陈翠娥为正室。方卿自得毕总镇资助,改名为方定,进京应试,得中头名状元,授七省巡按,奉旨回家省亲。并乔装成道士来到陈府,姑母见其穷困之相,仍然无情无义。方卿以唱道情讥讽其姑母嫌贫爱富。待见到姑丈陈连及未婚妻陈翠娥,才告以真实身份,随后去白莲庵恭迎母亲。姑母则羞愧难当,向方卿谢罪。不久,方卿奉旨与陈翠娥、毕秀金完婚,喜庆团圆。秦腔、蒲剧、川剧、徽剧等皆有类此剧目。
春灯谜 一名《十认错》,京剧状元戏。根据明末清初阮大铖所作传奇《春灯谜》改编。明代的湖南宇文博学,有二子,长子名羲,次子名彦,兄弟文才过人。一年,宇文彦随母亲乘舟去父亲任所;宇文羲留在家中看守门户。这日船行至黄河驿,适当元宵佳节,宇文彦带仆人陈英上岸,至黄陵庙观灯。此时枢密院节度使韦初中也停船于此,二船相距不远。韦节度有二女,长女影娘,次女惜惜。影娘和丫环春樱女扮男装也登岸观灯,至庙遇宇文彦,两人猜灯谜皆猜中,深得众人称赞。庙祝留二人饮酒,韦影娘自称姓尹,以防人知其身份。酒席之间,彼此唱和,各自写下诗笺互换别去。此时狂风突起,将所乘二船移动位置,又值夜半,韦影娘恐怕被人识破,急忙进入船中,不想误入宇文家船。天明之后启船扬帆而去。韦影娘慌称姓尹,向宇文彦母说明原委,宇文彦母知其为女身,将其留在身边,并认为义女。宇文彦酒后误入韦氏船中,见满舱尽是装奁,心中生惧,忽然生出一计,乃将粉墨涂于面上,想突出舱中逃跑,结果被擒,并在其身上搜出韦影娘所写的诗笺。后又被捉入官府。审问之时,宇文彦不肯说出真实姓名,恐有辱家声。问官也不详察,即判以重刑。这时,庙祝听说有一死者是一书生,以为是宇文彦,就在棺木上写下宇文彦的名字。此时,宇文彦母命仆陈英去寻找二公子,陈英寻至庙中,见棺木大惊,回告老夫人宇文彦已死。第二年宇文羲大魁天下,得中状元。鸿胪寺官,唱名时误将宇文羲呼为李文义。此事有损于朝廷大典,宇文羲只好将错就错,改名为李文义,授巡方御史。宇文彦在监中待斩,有一卢孔目知其蒙冤,此刻闻得巡方御史到,即代宇文彦去御使台前上诉鸣冤。因宇文彦名系假托,宇文羲并不知是其弟,念其冤枉,将其释放。宇文彦改名卢更生,赴京应试。此时韦初中已接到圣旨,命其进京为官。韦初中将次女惜惜小姐许配给宇文羲为妻。皇帝开科取士,命韦初中任主考官,卢更生高中头名状元。韦初中得知宇文羲有妹待守闺中,遂与卢更生作媒。洞房花烛之夜,不料新妇竟是韦影娘,彼此相认,两家团聚。川剧有此剧目。
梅玉配 一名《柜中缘》,共八本,京剧状元戏。清末松茂如根据秦腔本改编。明代的四川秀才徐廷梅进京应试,所带仆人于途中拐骗银两私逃。徐廷梅见仆人不归,仍只好投宿黄婆所开店中再继续等候,数日之后仍不归,乃至庙中求签问卜。此时恰遇官宦苏文昶之女苏玉莲,带领仆妇人等进庙烧香拜佛,徐廷梅见苏小姐生得花容月貌,为之心动,尾随其后,竟不肯离去。苏玉莲拜佛毕,临回府前无意将诗帕遗落,被徐廷梅拾得。徐廷梅回到店房,见物思人,相思成病。店主黄婆见徐廷梅面容憔悴,料定必有心事,又见诗帕上的落款,知为苏府小姐之物。徐廷梅央求黄婆为其设法,与苏玉莲会上一面。黄婆思得一计,以卖珠花为名去至苏府,向苏玉莲说明原委,并请与徐廷梅会上一面,苏玉莲只得应允。此前苏玉莲已由父母作主,许婚知府周仲书之子周琪芳,即将行聘。黄婆设计,约定于过礼之日,将徐廷梅扮成抬夫模样混入苏府。是日,待众人散后,徐廷梅潜入苏玉莲绣房,还其诗帕。时已夜静更深,府中重门尽闭,徐廷梅不得走出。恰值苏玉莲嫂嫂韩翠珠前来与小姑贺喜,苏玉莲慌忙之中,将徐廷梅藏入柜内,不想此后竟无机会逃出。每日三餐均由苏玉莲供给,后此事为韩翠珠撞破,徐廷梅、苏玉莲恳请嫂嫂宽恕。韩翠珠得知二人始终以礼相待,深受感动,愿为他们玉成此事。于是急命人召黄婆入府,嘱其于夜静时分,将苏、徐二人带出府去,随后放火焚烧苏玉莲绣房,并佯称苏小姐烧死在绣房里。适值周琪芳因病而死,苏文昶得报后,两家婚事遂作废。徐廷梅、苏玉莲出府后,暂借助在黄婆店中,徐廷梅发愤苦读,高中头名状元。归拜座师苏旭,苏旭适任吏部尚书又是主考官。苏旭夫人即韩翠珠,闻得徐廷梅是新科状元,即去前厅偷看,果然是柜中所藏书生,不久即为徐廷梅、苏玉莲完婚。
荷珠配 又名《耍凤冠》、《红绫帕》京剧状元戏。源自《珠衲记》传奇。员外刘志偕早年丧妻,身旁只有一女名金凤,已与书生赵旭订婚。时逢开科取士,赵旭欲赴京赶考,刘金凤约其花园叙别,临行以银两相赠。事为刘员外发现,怒责女儿不守闺阃。羞辱倍至,刘金凤愤投园中鱼池。侍女荷珠也被刘员外赶出门外。不久,刘家惨遭火灾,万贯家财化为灰烬,刘员外落得长街乞讨。这日刘志偕命家人赵旺出外讨饭,恰遇新科状元赵旭衣锦还乡,见赵旺乞丐模样,细问原委,遂将其带回府中,热心相待。饭后拜见状元娘子,不料竟是侍女荷珠。岂知刘金凤并未溺水而死,遇救后,随其公婆也来状元府投亲。见荷珠已成状元夫人,责其不义,后经赵旺说清始末,宽恕之。不久赵旭与刘金凤完婚,一家人重归于好。滇剧、湘剧、河北梆子、徽剧、桂剧都有此剧目。
药茶记 一名《斩浪子》、《苦茶记》,京剧状元戏。清人焦循所着《花部农谭》中有《义儿恩》一剧,剧情与《药茶记》内容相似。张浪子随母王氏改嫁,母为人妾,与大娘不合,欲将其害死。这日送含毒药茶与大娘,正值张浪子舅父来访,端起药茶一饮而尽。不久腹中作痛,顷刻身亡。王氏见状大惊,又生一计,反诬大娘害死其弟。县官昏庸不察,即判大娘死罪。张浪子知其母陷害大娘之事,实难自处,若庇护亲母则枉杀大娘;若为大娘鸣冤则母亲性命难保,于是乔装混入监中,说服衙役将大娘换出,以身替死。临刑之日,大娘亲赴法场活祭张浪子。适值张浪子之兄得中进宝状元,其姐又被封为郡主,经二人讲情,万岁下旨免去张浪子死罪。自此,张浪子尽心侍养大娘。桂剧、徽剧、汉剧、河北梆子、秦腔、川剧、豫剧等均有此类剧目。
背娃进府 又名《背娃入府》、《入侯府》、《温凉盏》、《进侯府》,秦腔状元戏。书生张元秀家境贫寒,寄居在表兄李平家中,李氏夫妻躬耕勤作,特别是表大嫂经常接济其生活。张元秀岳父耿金文嫌其贫穷,时常用言语对其侮弄。一日,张元秀上山砍柴,拾得宝物温凉玉盏,欲入京进献,但苦无路费,表大嫂亲自代为筹措,助其上京献宝。为此,皇帝封张元秀为进宝状元,后又加封侯爵。张元秀身居高位,深念李平夫妇待己之情,派人接表兄、表大嫂携子入府,倍加敬重,待若上宾。耿金文得知女婿贵为侯爵,亦前来阿谀致贺,张元秀怒其势力待人,令报门而进,历数其不端,经李平夫妇解劝说情,翁婿方尽释前嫌。河北梆子、高腔、昆腔、桂剧、湘剧、汉剧、徽剧、京剧均有此剧目。
佛门点元 全剧名《佛门点元》,又名《金瓶女》、《对金瓶》、《连李缘》,京剧状元戏。清末民初戏剧家田际云编演。番王牛邈侵犯边境,潼关守将吴顺战败,吴顺妻于战乱之中逃离潼关奔向四川,并于途中生下一女,一手为六指。兵荒马乱之中,她只得将女婴弃于荒郊,被报恩寺僧法静拾去,起名金瓶女。吴顺师弟白驹,奉师命下山,前往潼关助师兄战败牛邈。有一钱氏母子,乱中逃跑被猛虎冲散,此子名金钱元,也被寺僧法静救回收养,并认作义子。十七年过后,金瓶女已长大成人,这日金钱元出外散闷,信步进入花园,正巧与金瓶女相遇,二人一见钟情,遂私定终身。不久,金钱元即进京赶考,途中住进黑店,店主班虎将其财物抢去,土地神暗中护送金钱元,并替他取回行囊,为此班虎未能追及。班虎路过周员外家,入内行窃。及至周家小姐绣房,周小姐又被其杀死,班虎留僧帽一顶嫁祸于人。时值巡按王嘉祥至此,得知案情后乃微服私访报恩寺,在花园中见金瓶女,怀疑寺僧行为不轨,于是命衙役将法静和金瓶女关入狱中。王嘉祥与吴顺乃是同黉,王妻邀请吴妻饮宴,酒席之间谈起金瓶女之事,认为是桩奇案,故此派人将金瓶女带至宴前,细细询问,吴妻又见金瓶女一手有枝指,始知为当所战乱中所弃之女,母女相认,金瓶女以已许婚金钱元事禀告母亲;而金钱元母亲钱氏,正卖身于吴府为佣,听到所失之子金钱元事大哭失声,经盘问才知为儿女亲家。王妻将此事原委告之王嘉祥,王嘉祥始知法静品德高尚,为人正派。此时金钱元得知中状元,回家扫墓祭祖,得知义父法静受屈蒙冤之事,往见巡按王嘉祥,并将往日班虎害己,多亏班能相救之事一一言明。至此两家团圆,患难情侣终成眷属。河北梆子有此剧目。
(资料来源:本文系作者提供)



[1] 《明史》卷七十〈志第四十六·选举二〉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693页。
[2] 《新唐书》卷四十九,志第三十四,<选举志>上。
[3] 王谠:《唐语林》卷一。
[4] 《清代科举考试述录》,第三章,第117页。
[5] 《状元传胪出榜仪注》,引自宋元强:《清朝的状元》,第一章,第43—44页。另,本文第3页引文未注者同此注。
[6] 《清代科举考试述录》,第三章,第117页。
[7] 章乃炜:《清宫述闻》卷二,鄂尔泰、张廷玉:《国朝宫史》卷十一〈宫殿一〉。
[8] 有关上述剧目的作者、剧种、反映朝代、本剧依据的相关内容,演出名家举例,请详见本文附一。
[9] 为了便于阐释本文,兹将舞台上已罕见、且少为人知的十五出清代状元戏简要述之,见附二。
[10] 王士禛:《池北偶谈》卷三〈谈故三·国朝状元〉。
[11] 清代传奇中有二部《长生乐》,其一是袁于令写于清入关之后,其二是张匀所作。
[12] 李修生主编:《古本戏曲剧目提要》,1997年12月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自此,本文引文未加注者,皆源于是书之〈清传奇〉、〈清杂剧〉。
[13] 《清史列传》卷七十一〈文苑传二·金兆燕〉。
[14] 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卷三十九〈文苑·尤西堂光生事略〉。
[15] 孟森:《明清史论着集刊》下册,第425页〈科场案〉,中华书局1984年版。关于《钧天乐》是否发难丁酉科场案,也有的学者不同意孟先生之说,请见《古本戏曲提要》第457 ——458页。
[16] 《清史列传》卷七十二〈文苑传三·石韫玉〉。
[17] 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三〈科第·种德〉。
[18] 《清史列传》卷七十二〈文苑传三·石韫玉〉。
[19] 参阅周妙中:《清代戏曲史》,第四章,第307——308页;第一章,第101页。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20] 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卷三十八<文苑·马章民先生事略>。
[21] 参阅周妙中:《清代戏曲史》,第四章,第307——308页;第一章,第101页。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22] 余金:《熙朝新语》卷一。
[23] 有关金德瑛的观剧诗,引自赵山林:《历代咏剧诗歌选注》,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 。
[24] 杨米人:《都门竹枝词》,见《清代北京竹枝词(十三种)》,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
[25] 赵中孚编辑:《翁同和日记》(排印本),第1323页、1324页、1771页、1790页、2101页 ,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版。
[26] 光绪二十六年《昇平署旨意档》,参见周明泰:《清昇平署存档事例漫抄》卷三,台湾文海出版社1971年版。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06831.html

以上是关于清风亭-试论清代状元与状元戏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