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茂活:《肩水金关汉简(叁)》暦谱简零缀*

何茂活:《肩水金关汉简(叁)》暦谱简零缀*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何茂活:《肩水金关汉简(叁)》暦谱简零缀*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何茂活:《肩水金关汉简(叁)》暦谱简零缀*


《肩水金关汉简(叁)》曆谱简零缀*
何茂活
河西学院文学院
在新近出版的《肩水金关汉简(叁)》中,除一份基本完整的环读式曆谱,爲西汉宣帝五凤三年(公元前55年)曆谱外,还有多枚零散的曆谱残简。[1]这些散简多出自编册横读式曆谱。现就其中可以零星缀联者试作缀联考释,以就正于方家。

甘露二年磿日
何茂活:《肩水金关汉简(叁)》暦谱简零缀* (73EJT27:71)[2]

何茂活:《肩水金关汉简(叁)》暦谱简零缀*壬申 辛丑 辛未
何茂活:《肩水金关汉简(叁)》暦谱简零缀*(73EJT29:67)
廿日 庚戌 己卯 己酉
何茂活:《肩水金关汉简(叁)》暦谱简零缀*(73EJT29:69)
以上三简(见图1),分别出自肩水金关遗址第27探方和第29探方。首先可以肯定的是,29:67简与29:69简出自同一曆谱。理由如次:
其一,出土编号相近。
其二,干支书写于界格綫以下,界格綫之间的距离均爲3.5-4cm。
其三,字体相同。
其四,据29:69简,是年正、二、三月廿日干支分别爲庚戌、己卯、己酉,据此可以推知,此三月朔日分别爲辛卯、庚申、庚寅。而有汉一代符合此条件的年份有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宣帝甘露二年(前52年)和高贵乡公甘露四年(259年)。根据肩水金关出土的其他纪年简所确定的産生时代判断,此二简当属宣帝甘露二年曆谱。经查《西周(共和)至西汉曆谱》,是年四、五、六月十三日的干支分别爲壬申、辛丑、辛未;十、十一、十二月十六日的干支亦爲壬申、辛丑、辛未。[3]因此29:67简可能爲十三日简的中上段,也可能爲十六日简的末尾一段。但察其下端,仍有残缺,故可确定爲十三日简的中上一段,即该简的四、五、六月部分。
综合上述情况,我们认爲此二简当爲汉宣帝甘露二年曆谱十三日及廿日残简。
在上述缀联的基础上,我们发现第27探方27:71简恰好爲甘露二年曆谱题首简,内容爲“甘露二年磿日
何茂活:《肩水金关汉简(叁)》暦谱简零缀*”。如果不考虑探方的阻隔,我们完全可以将上述三简缀合爲同一曆谱。
当然,上述缀合也存在不甚安妥之处,一是29:67与29:69二简宽度不同,前者宽1.1cm,后者宽1.4cm;二是题首简的文字风格与其他二者稍有差异,题首简文字书写工整紧凑,而另二简则嫌草率散漫。
另需注意的是,29:67与29:69二简从残存部分推断,整简长度当有49cm左右,而我们常见的同时代曆谱简长多在23-24cm之间。如我们曾经缀合和专门讨论的居摄元年曆谱,最长者23.8cm,最短者23.1cm。[4]本文将要讨论的26:6“十六日”简长23cm,29:106“血忌”简长24cm。此处所论29:67与29:69简爲何如此之长,暂未可知。题首简27:71因仅存上半部分,无法推知整简长度,因此不能从这一角度爲缀联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十六日 壬寅 壬申 辛丑 辛未 庚子 庚午初伏 己亥 己巳 己亥 戊辰 戊戌 丁卯 丁酉(73EJT26:6)
廿五日 [辛亥](73EJT26:254)
以上“十六日”简(见图2),书有13组干支,可见此年爲闰年。据该简所见干支推溯,各月朔日依次爲:丁亥、丁巳、丙戌、丙辰、乙酉、乙卯、甲申、甲寅、甲申、癸丑、癸未、壬子、壬午。查《二十史朔闰表》,知本始二年爲闰年,闰五月,各月干支与上述情况相合。[5]
又,该简“庚午初伏”爲闰五月十六日。按照曆法,初伏爲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据《西周(共和)至西汉曆谱》,是年五月卅日(甲寅)爲夏至,此后第三个庚日爲庚辰,当爲闰五月廿六日。而此简中“初伏”注于闰五月十六日庚午,爲夏至后第二个庚日。不知何故,存疑待考。
26:254简,“廿五日”之后,原释“丙辰”,今据图版,改订爲“辛亥”,其理由如次:
其一,此二简日次及干支的书写位置一致,文字书写风格相同,简宽基本一致(宽1cm,前者上半段稍宽,爲1.1cm);
其二,26:254图版中,隐约可见其他几组干支,且在每组干支的上缘有用硬物刻划的界格,这些界格及文字书写位置与26:6简中的情况大体相当;
其三,原释“丙辰”二字图版不清,细辨之,当爲“辛亥”。在26:6中,“辛”作
何茂活:《肩水金关汉简(叁)》暦谱简零缀*、
何茂活:《肩水金关汉简(叁)》暦谱简零缀*,“亥”作
何茂活:《肩水金关汉简(叁)》暦谱简零缀*,二字横书爲
何茂活:《肩水金关汉简(叁)》暦谱简零缀*(自右而左),图版中所见虽较模糊,但其形迹与此略同。
鑒于以上推论,上述二简当出同谱,即本始二年曆谱。

六日 庚辰
何茂活:《肩水金关汉简(叁)》暦谱简零缀*(73EJT26:178)
廿一日 乙未
何茂活:《肩水金关汉简(叁)》暦谱简零缀*(73EJT26:218)
此二简(见图3)简形相似,字体一致,书写格式相同,残长大体相当,最重要的是此二简中除“六日”、“廿一日”这样的日次标誌外,仅见一组干支,亦即岁首之月的干支,其下空白。且六日庚辰、廿一日乙未,在干支序次上也是完全吻合的。据此可知是年岁首之月朔日干支爲乙亥。另外在“庚辰”及“乙未”的右上角,均有一三角形契口,位置、形状全同,唯大小有异。因此可以断定此二简出自同一曆谱。只不过因爲简文过少,所存信息有限,无法确定此谱所属年份。
此外,上述二简仅见日次和岁首之月的干支,其下空白。据图版观察,当属原貌,并非字迹湮灭所致。这种情况与本文下节讨论的一组简情况相似。我们推测,这样的曆谱也许属于半成品,仅抄写了岁首之月,其后诸月留待日后抄写。究竟如何,有待方家指教。

廿二日丁丑
何茂活:《肩水金关汉简(叁)》暦谱简零缀*(73EJT26:153)
廿六日辛巳
何茂活:《肩水金关汉简(叁)》暦谱简零缀*(73EJT26:223)
此二简(见图4)的情况与上节讨论的两支简颇爲相似,也是只写了岁首之月的干支,其后空白,只不过干支书写格式不同——“丁丑”、“辛巳”採用竖写方式,这是与其他编册横读式曆谱大爲不同之处。此二简日次干支吻合,字形一致,简形相同,残断位置大体相当,无疑出自同一曆谱。惜乎所存信息甚少,很难推知其所属年份。


何茂活:《肩水金关汉简(叁)》暦谱简零缀*女吉 男吉 男吉 男吉 男吉 女吉 男
何茂活:《肩水金关汉简(叁)》暦谱简零缀*
男凶 女凶 女凶 女凶 女凶 男凶 女凶(73EJT29:52)
血忌 寅申 未寅申 寅申 申 卯 酉 辰 戌 巳 亥 午 子(73EJT29:106)
此二简(见图5)爲曆注简。二者简形相似,字体相仿,书写位置也大体相当,应当出自同一曆谱。当然二者也有不同之处:其一,“血忌”简右侧有三处明显的契口,而“産子”简则无;其二,“産子”简稍宽于“血忌”简。
关于“産子”简,以往似未见到相关讨论,未知其所记生男生女之吉凶有何文献依据。现所见此简中前六月之吉凶情况爲:一、六月女吉男凶,二至五月男吉女凶。七月残断,仅见“男”及“女凶”,按照上文文例推断,“男”后当爲“吉”字。其后诸月,难以推知。
关于“血忌”简,一般的规律是,一至十二月各月血忌依次爲: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巳、亥、午、子。[6]《御定星曆考原》卷四:“《枢要经》曰:‘血忌、血支,其日忌针刺出血。’《曆例》曰:‘血忌者,正月丑,二月未,三月寅,四月申,五月卯,六月酉,七月辰,八月戌,九月巳,十月亥,十一月午,十二月子。’”[7]以此对照此处所论29:106简,我们发现该简除前三个月的血忌“寅申”、“未寅申”、“寅申”较爲特殊外,其他均与定例相合。爲何此三月如此特殊,颇费疑猜。我们曾经推拟,岁首之月“寅申”前也许原有“丑未”二字。如此则前四月血忌依次爲:“丑未寅申”、“未寅申”、“寅申”、“申”,各月之首字正是一般所知的血忌,其书写规律正好比“金蝉脱壳”,层层剥落。但是仔细观察图版,“寅申”前并无字迹,上述推拟无法得到证实。因此其间究竟有何玄机,仍不可知。
上述五组缀联,第三、四两组,可以确定无疑。第一组,题首简与两支曆日简之间,内容的缀联是成立的,但是否确实出自同一件曆谱,尚没有充分的证据。第二组及第五组,虽然试作了如上缀联,但自觉仍有不够安妥之处。谨此报告,仰请同道研酌斧正。
*本文爲国家社科规划基金西部项目“河西汉简文字形义考论”(项目批准号13XYY010)、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河西简牍文字研究”(项目批准号11YJA740028)的阶段性成果。

何茂活:《肩水金关汉简(叁)》暦谱简零缀*
何茂活:《肩水金关汉简(叁)》暦谱简零缀*

何茂活:《肩水金关汉简(叁)》暦谱简零缀*
何茂活:《肩水金关汉简(叁)》暦谱简零缀*

何茂活:《肩水金关汉简(叁)》暦谱简零缀*




[1] 甘肃省简牍保护研究中心、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博物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古文献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研究中心:《肩水金关汉简(壹)》,中西书局2010年。
[2] 磿,图版作
何茂活:《肩水金关汉简(叁)》暦谱简零缀*,《肩水金关汉简(壹)》释作“磨”。73EJT23:317亦有此字,图版作
何茂活:《肩水金关汉简(叁)》暦谱简零缀*,《肩水金关汉简(贰)》释爲“
何茂活:《肩水金关汉简(叁)》暦谱简零缀*”(“元始六年
何茂活:《肩水金关汉简(叁)》暦谱简零缀*日”)。二者实皆爲“磿”的讹写。此处引作“磿”。磿,通“曆”。《史记·乐毅列传》:“大吕陈于元英,故鼎反乎磿室。”磿室,《战国策·燕策二》作“曆室”。详参《汉语大字典》(第二版)第2629页。拙文《肩水金关出土〈汉居摄元年曆谱〉缀合与考释》对此略有讨论。该文将刊于《考古与文物》2014年第6期。
[3] 徐锡祺:《西周(共和)至西汉曆谱》(修订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第1579-1580页。
[4] 参拙文《肩水金关出土〈汉居摄元年曆谱〉缀合与考释》。
[5] 陈垣:《二十史朔闰表》,古籍出版社1956年,第18页。
[6] 张培瑜:《出土汉简帛书上的曆注》,收入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出土文献研究续集》,文物出版社1989年,第135-147页。
[7] (清)李光地等:《御定星曆考原》,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811册第71页。
附识:本文作于2014年11月,是年12月7日曾投寄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中心网站。投稿时考虑到该中心程少轩博士精于曆谱研究,故而建议呈其阅正。后蒙程先生擡爱,以其未刊稿《〈肩水金关汉简(叁)〉数术类简牍初探》等文见示。经拜閲对比,知拙文所作缀合,程文多已涉及且论述翔实严谨,拙作不免相形见绌。于是函请网站编辑将拙作搁置,不作刊发。
最近閲读《简帛研究二〇一五(秋冬卷)》(广西师範大学出版社,2015年10月),欣见程博士大作《〈肩水金关汉简(叁)〉数术类简牍初探》发表于该刊,文后“追记”説该文被录用待刊期间,见到拙文未刊稿及许名玱先生发表于简帛网的三篇论文、黄艳萍先生发表于《敦煌研究》的一篇论文,“以上三位先生的论文中,曆日简的定年与本文相合或基本相合的,何茂活先生有7枚,许名玱先生有6枚,黄艳萍先生有10枚。何茂活先生对T29探方《甘露二年曆日》的复原是所有论文中最完整的,除本文指出的73EJT29:69外,何先生还确定73EJT29:67、73EJT29:71两枚残简亦属于同一部曆书。”
因程、许、黄诸先生大作均已发表,拙作示人将无掠美之虞,故不揣謭陋,将箧中旧稿再奉中心网站,愿借宝地,以献鄙芹。如获发布,或可供同道校閲批评,亦以铭感程君之诚,并志余与复旦学人交流研酌之幸事,信可乐也!
关于拙文所作缀合与考释,程少轩先生在邮件中曾作评説:“关于‘甘露二年曆日’,小文未敢将29:67排入,因爲正如您指出的,两简形制略有差异,67比69窄一些,或许不属于同一曆书。小文未注意到27探方还有‘甘露二年曆日’篇题残简,您找到这枚残简,补我缺漏,十分感谢!我会在小文中补充引用。不过我觉得这支篇题简未必与29探方两简属于同一曆书,毕竟目前探方的分布并不明确,位置是否靠近难以遽断,况且它们字体也不一致。另外,本始二年夏至后第二庚日爲初伏,与一般情况有异。其实在汉简中节日位置不固定的情况,已经见过多次,张培瑜先生曾有文章论及。我曾清理伏日、腊日相关资料,试图排比规律,但并无收穫——恐怕两汉时期伏日并未定型吧。很高兴您也关注到这个问题,若今后有新的发现,还望惠告。”上述讨论对拙文有所是正和释疑,并对相关研究有所期许,因此一併附此,以供同好参酌。

2015年12月8日何茂活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