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裘锡圭学术文集》补正表

考古-《裘锡圭学术文集》补正表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考古-《裘锡圭学术文集》补正表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裘锡圭学术文集》补正表


《裘锡圭学术文集》补正表
【说明】复旦大学出版社告诉我,拙着《文集》要重印。此《文集》出版后,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同人邬可晶、郭永秉、任攀、张传官、周波、石继承等,以及中心网站上的一些网友,发现了其中的不少错误(有印刷之误,也有原文之误),作者也发现了一些错误,并修改了两三处原来写得有问题的地方,还补写了一些按语。现在请石继承汇总、整理爲此表,一方面交给出版社,请他们在重印时照改;一方面在中心网站公布,欢迎已置备《文集》初印本的读者下载。有此一表,等于有了重印本。读者们如发现《文集》错误(包括作者误以已有之说爲自己创见之处),切望及时告诉我们,以利今后修改。
裘锡圭谨识
2015年6月27日











卷一

9

10

《合》13668

《合》13668正

卷一

14

7





卷一

14

9





卷一

25

倒9

诗、书、易

《诗》、《书》、《易》

卷一

60

12

《合》23503

《合》23502

卷一

68

1

宁1·52

宁2·52

卷一

105

倒2

人名“
考古-《裘锡圭学术文集》补正表”从“匕”从“
考古-《裘锡圭学术文集》补正表”

人名“
考古-《裘锡圭学术文集》补正表”实从“匕”从“鬯”

卷一

105

倒2


考古-《裘锡圭学术文集》补正表”之异体

“鬯”之异体

卷一

105

倒1


考古-《裘锡圭学术文集》补正表




卷一

221

5

44、49。

44、49)。

卷一

222

倒11

“例如:”紧接上行末尾。

卷一

224

表格

“异~翼”与“式~弋”之间的竪綫去掉

卷一

240

倒9、倒10

己巳卜

己巳卜,

卷一

363

2

反复

反覆

卷一

370

12





卷一

376

倒4“待考”后加编按

【重印本按:邬可晶《释上博楚简中的所谓“逐”字》(《简帛研究2012》,广西师範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26页)、王子杨《甲骨文字形类组差异现象研究》(中西书局,2013年10月,46页)指出“犬”善逐,故即以“犬”表“逐”,似可从。陈剑《甲骨金文旧释“䵼”之字及相关诸字新释》已疑兔善奔逸,故早期古文字或以“兔”爲“逸”;古文字资料(包括魏石经古文)中表“逸”之“
考古-《裘锡圭学术文集》补正表”、“
考古-《裘锡圭学术文集》补正表”等字所从的“兔”,“代表的读音就是‘逸’”(《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二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24页)。】

卷一

383

11


考古-《裘锡圭学术文集》补正表


考古-《裘锡圭学术文集》补正表

卷一

389

倒10

甲骨文“伐”的字

甲骨文“伐”字

卷一

394

5

其实前一类中的
考古-《裘锡圭学术文集》补正表跟后一类中的
考古-《裘锡圭学术文集》补正表

其实前一类中的
考古-《裘锡圭学术文集》补正表跟后一类中的
考古-《裘锡圭学术文集》补正表、
考古-《裘锡圭学术文集》补正表

卷一

394

5至8

而黄组卜辞裏的……合併成一个字爲妥。

此句删去

卷一

418

首行末尾加编按

【重印本按:此字不能释“逐”,其用法实与“
考古-《裘锡圭学术文集》补正表”同,爲从“兔”声之字,参看葛亮《甲骨文田猎动词研究》(《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五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9月,78—81页),葛文读“
考古-《裘锡圭学术文集》补正表”爲“当”。】

卷一

429

8

据此

据此,

卷一

448

7行末加编按

【重印本按:楚墓出土竹书中所见的少数例外,当是受了所据他系文字底本的影响而产生的,请参看拙文《〈战国文字及其文化意义研究〉绪言》(《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六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2月,226页)。】

卷一

448

倒4

雷神父

雷神父(Jean A. Lefeuvre,中文名爲雷焕章)

卷一

472

倒9


考古-《裘锡圭学术文集》补正表


考古-《裘锡圭学术文集》补正表

卷一

482

倒3

……用爲“登”字证说》

……用爲“登”字证说》一文中的下引一段话

卷一

486

2

被隶定爲“
考古-《裘锡圭学术文集》补正表”

被隶定爲“囗”

卷一

491

倒4


考古-《裘锡圭学术文集》补正表

𦣻

卷一

496

4

天宫

天邑

卷一

497

倒13

《合》389

《合》339

卷一

503

12

正月甲午之误。

正月甲午之误,

卷一

508

10行末加编按

【重印本按:临潼出土秦陶文“厨”字作
考古-《裘锡圭学术文集》补正表(《陶文图录》6·113·1,第5册1959页),则秦代似尚有未混“
考古-《裘锡圭学术文集》补正表”与“
考古-《裘锡圭学术文集》补正表”者。】

卷一

539

7





卷一

556

倒7


考古-《裘锡圭学术文集》补正表


考古-《裘锡圭学术文集》补正表

卷二

目录2

8

二〇、术窦此沓

二〇、术 窦此 

卷二

20

倒6

二“□”

皆改爲“仲”

卷二

26

2

子武讳

于武讳

卷二

50

8





卷二

173

倒6





卷二

174

10

又亦难通

义亦难通

卷二

183

12

《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71行

《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71行

卷二

188

7





卷二

208

倒9


考古-《裘锡圭学术文集》补正表


考古-《裘锡圭学术文集》补正表

卷二

233

10

……并非只有‘脩’字如此。”

……并非只有‘脩’字如此。”【重印本按:见本集第四卷367页。】

卷二

233

13至14

(同上27—28页)

【重印本按:出处同上】

卷二

258

倒1





卷二

302

5行末加编按

【重印本按:从图版看,帛甲本之字实非“袭”,张松如《老子说解》(齐鲁书社,1998年,182、184页)释爲“庞”,似可从。“庞”从“龙”声,与乙本之“𢤱”、简文之“
考古-《裘锡圭学术文集》补正表”音亦相近,此处谓帛甲本之“袭”爲形近讹字等语应删。】

卷二

304

21

第二句

第三句

卷二

308

19行末加编按

【重印本按:简文“大成若诎”,北大本作“大盛如绌”,整理者已指出郭简“大成若诎”当据北大本读爲“大盛如绌”(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126—127页。引者按:“若”不必读“如”)。】

卷二

316

倒2

留传

流传

卷二

329

倒3

1988

1998

卷二

335

12

简帛古籍书

简帛古籍等

卷二

340

倒2

刘国强

刘国胜

卷二

375

倒4

刘文释‘䍩’爲‘养’

刘文释“䍩”爲“养”

卷二

405

6

韩简、晋大夫、韩万之孙

韩简,晋大夫,韩万之孙

卷二

412

6

一百五十六字

一百五六十字

卷二

421

3

12页注[二]

12页注[三]

卷二

464

3行末加编按

【重印本按:葛陵简亦屡见当“期”讲的“
考古-《裘锡圭学术文集》补正表”(多作“
考古-《裘锡圭学术文集》补正表”)字,张新俊、张胜波《新蔡葛陵楚简文字编》(巴蜀书社,2008年8月)已将“
考古-《裘锡圭学术文集》补正表”收爲“
考古-《裘锡圭学术文集》补正表”的异体(132页)。】

卷二

482

倒8

令尹文子

令尹子文

卷二

493

8





卷二

505

倒3

上海馆藏

上博馆藏

卷二

536

10行末加编按

【重印本按:郭店《老子》简甲8“夜乎如冬涉川”(属今本第十五章)中的“夜乎”,帛书甲、乙本作“与呵”,河上公本作“与兮”,亦“夜”、“与”古音相近之证(王弼本作“豫焉”,他本或作“豫兮”,“豫”、“与”同音,皆古开口字)。】

卷二

546

倒4

源流

流派

卷二

549

注15末加编按

【重印本按:见本集第四卷395—396页。】

卷二

553

8行“2009年9月14日”后加编按

【重印本按:已收入刘钊《书馨集——出土文献与古文字论丛》,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12月,39—41页。】

卷三

5

7行末加编按

【重印本按:从有关资料看,“
考古-《裘锡圭学术文集》补正表”肯定不是“虣”的异体,各家多释爲“敺”的表意字,参看葛亮《甲骨文田猎动词研究》(《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五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9月,98—101页)。】

卷三

16

倒4

在当时已有出土

在当时已有出土。

卷三

30

2

以涉二封

以陟二封

卷三

60

3

3号

3页

卷三

84

10

在引述鄙见说

在引述鄙见后说

卷三

88

17行末加编按

【重印本按:现存子犯编钟有两套,另一套“大”下一字作
考古-《裘锡圭学术文集》补正表,上有一横,当是“工”字,一般释读爲“攻”(《近出》1册30页)。】

卷三

105

7





卷三

117

13





卷三

122

12

兽钮

盖钮

卷三

126

8

故宫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

卷三

129

倒5





卷三

130

14

啚(鄙)于生

啚(鄙)于生,

卷三

137

4

器盖

器、盖

卷三

218

倒2

2·19)

2·19—20)

卷三

236

倒1

《三代》19•44•2

《三代》19•44•2【《集成》17•11154】

卷三

242

倒10

矩鹿

鉅鹿

卷三

242

倒7





卷三

276

10

)。

)、

卷三

277

16





卷三

277

17

“胡”字作“
考古-《裘锡圭学术文集》补正表”

“胡”字作“
考古-《裘锡圭学术文集》补正表”、

卷三

334

19行末加编按

【重印本按:释此字爲“者”无据。王恩田《陶文图录》第一册1232·35·2释此字爲“𦭡。此字或有可能是“笥”,待考。】{必要时下加綫之字可删}

卷三

347

18





卷三

348

倒1

二“
考古-《裘锡圭学术文集》补正表”


考古-《裘锡圭学术文集》补正表

卷三

365

倒11

“受”

“受”,

卷三

385

6




考古-《裘锡圭学术文集》补正表

卷三

398

3—5行

图左说明文字“金文”、“甲骨文”位置互换。

卷三

405

2

各有一些有特殊的写法

各有一些特殊的写法

卷三

428

7





卷三

457

倒3

𧠇


考古-《裘锡圭学术文集》补正表

卷三

463

1





卷三

478

19行“时代。”后加编按

【重印本按:又,宋代赵明诚已考出酓章钟爲楚惠王器,爲后来金石学家所信。】

卷四

10

12

永元

永光

卷四

12

倒2

侯年表

侯者年表

卷四

60

16

第二、第三个“号”字



卷四

72

倒8

《辞海》读hún hùn

《辞海》读hùn hùn

卷四

188

11

及字旁


考古-《裘锡圭学术文集》补正表字旁

卷四

309

3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大学中文系

卷四

356

5





卷四

381

13

异同”。

异同。

卷四

391

3

春祭曰祭祠

春祭曰祠

卷四

401

倒9





卷四

476

16

“聚天下之精材”

“聚天下之精财”

卷五

19

倒3

人人

入人

卷五

60

13至14

战国秦王氏陶罐和魏安邑铜锺

战国秦“王氏”陶罐和魏“安邑”铜锺

卷五

60

14

成阳

咸阳

卷五

106

文末加编按

重印本按:
本文65─66页《新探》编按所引爲赵超之说,赵平安从之。此说胜于敝说。二赵又皆将印文末二字读爲“左田”。赵平安并认爲田字格对角读法的秦印“主要见于战国秦初”(参看赵平安《秦西汉印章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7─9页)。

卷五

111

2

[厥]□又卌

[厥]□百又卌

卷五

112

9行末加编按

【重印本按:宰兽簋“奠庸”即指自他处迁来奠置在康宫土田上的庸,看本卷《说殷墟卜辞的“奠”》文末按语。】

卷五

119

倒1行句末加编按

【重印本按:此字实由白川静最先释出,参看本卷《说殷墟卜辞的“奠”》189页。】

卷五

120

文末加编按

重印本按:
绛县横水二号墓所出西周中期
考古-《裘锡圭学术文集》补正表卣铭:“伯氏锡
考古-《裘锡圭学术文集》补正表僕六家,曰:‘自择于庶人。’今厥僕我兴:邑、竞、谏、□、艾、□。”铭文“庶人”的身分当与大盂鼎“人鬲”中的庶人和宜侯夨簋“宜庶人”相似,实即庸。由庶人中选取僕称“兴”,即提升,可证陈梦家僕的身分高于庸之说,亦可见僕的家庭不会脱离农业生产。此铭解释有分歧,容另文讨论。

卷五

139

5

㐭眔


考古-《裘锡圭学术文集》补正表

卷五

143

9

小曼

小旻

卷五

188

倒8─倒6

由“‘奠七伯’之‘奠’”至“也不是不存在的”

此铭的“奠”显然就是上文所讨论的那种“奠”字。奠七伯应是原来就被奠置在宜地的,但似乎也不能排除原在他地,到封宜侯时才移奠于宜,作爲宜侯属民的可能性。

卷五

192

文末加编按

重印本按:
西周中期偏晚铜器宰兽簋铭,记王命宰兽管理“康宫王家臣妾、奠
考古-《裘锡圭学术文集》补正表
(庸)”(《近出殷周金文集录二编》第二册120─121页。“奠庸”下的“外入(内)”似宜连下读)。“奠庸”应指奠置在康宫所辖土田上的庸(关于庸的身分,参看本卷《说“僕庸”》)。本文提到的大盂鼎铭所记人鬲中的庶人,被迁到盂的土田上之后,就应成爲盂的奠庸了。

卷五

228

5





卷五

232

7

朔力农长

朔力农丞

卷五

253

文末加编按

重印本按:
《汉书·地理志》上谷郡属县有昌平,孙慰祖疑本文232页所举(84)“上昌农长”印的“上昌”爲上谷昌平之省文(《两汉官印汇考》,大业公司、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197页),其说可从。上谷郡又有属县且居,王莽改爲久居。赵平安认爲本文所举(83)“上久农长”的“上久”爲“上郡久居”的省文(《秦西汉印章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71页)。但此印似非莽印,有待进一步研究。赵平安又认爲本文所举(85)“朔力农丞”印应爲朔方郡的“力农丞”之印,“力农是致力农事的意思”(同上45页)。本文曾表示对(83)、(84)二印真僞的怀疑,这种怀疑没有根据,应取消。

卷五

343

倒11





卷五

362

倒4





卷六

15

12





卷六

15

12

宜删

应删

卷六

49

8

关係

关係,

卷六

117

16

1926

1927

卷六

130

1

便如

例如

卷六

141

8





卷六

197

2





卷六

200

13

Loehu

Loehr

卷六

233

2

稀里糊涂

稀裏糊涂

卷六

258

7





卷六

268

17

各别

个别

卷六

329

倒7

湖北省考古研究所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卷六

332

5

人文科学

人文学科

卷六

333

倒5

外文字母

外文或汉语拼音字母

卷六

344

左5

六135

六139

卷六

418

5

非隶定字及外文索引

非隶定字及外文或汉语拼音字母索引

卷六

419

左5

首字爲外文字母

首字爲外文或汉语拼音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