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亚当:扶字重释

史亚当:扶字重释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史亚当:扶字重释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史亚当:扶字重释



史亚当:扶字重释字重释
(首发)
史亚当 (Adam Schwartz)
纽约大学古代世界研究所 (NYU-ISAW)
近来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九)》里有两个版本的《成王为城濮之行》,称为“甲本”和“乙本”。两本的第二简上都有一句:“夫三日而馘斩三人”,其中句首的“夫”皆用假借字表达;在甲本为
史亚当:扶字重释(下文用a代替)字, 在乙本为
史亚当:扶字重释(下文用b代替)字。a是从殳吴声的形声字,而b是扶的象形字。两个字不但同音,而且字形的部分结构很相似。吴字与扶字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从大、口的会意字(《说文解字》:“一曰吴,大言也”;唐徐锴从之);后者从大,加一短竖表示大人的”手掌”部位或大人手掌张开。[1]
由上述异文可以确定,甲骨文里武丁时代的地位很高的卜人
史亚当:扶字重释应当释扶。乙本中的
史亚当:扶字重释字与甲骨文中的
史亚当:扶字重释字字形完全相同,因此二者为同一字。陈梦家 (参《综述》146页) 首先提出
史亚当:扶字重释为扶字,并指出”金文矩所从”。 之后,饶宗颐(《通考》657页》)从之,附说“
史亚当:扶字重释字或释扶(陈梦家说)其字异体颇多…其字或从夫,则释扶是也。” 后来有学者隶定为“
史亚当:扶字重释”字,但是没有加说明或释读。本文分析的两个战国时期的异文确定
史亚当:扶字重释为扶字。
9/30/2013



[1] Axel Schuessler, ABC Etymological Dictionary of Old Chinese, p. 240: “扶:
‘Breadth of four fingers (四指为扶); < ‘palm’ of hand (手掌).’ 动词的“扶”,
故训为左(佐)、助、持、辅,都是其引申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