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张世超:佔毕脞说(五、六)

中国历史-张世超:佔毕脞说(五、六)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中国历史-张世超:佔毕脞说(五、六)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张世超:佔毕脞说(五、六)


佔毕脞说(五、六)
张世超
东北师範大学

清华简《耆夜》述周武王在班师饮至仪式上所作的歌词有如下一句:
“纴(恁)
中国历史-张世超:佔毕脞说(五、六)(仁)兄弟,庶民和同。”[1]
整理者注曰:“纴通‘恁’,《广韵·侵韵》:‘恁,信也。’
中国历史-张世超:佔毕脞说(五、六)疑即《说文》古文‘仁’。”
按,“
中国历史-张世超:佔毕脞说(五、六)”字又见于同批简《金縢》(一简)和《祭公之顾命》(二简),均读为“迟”,从后二处简文看,读为“迟”当无疑义,迄今为止,楚文字中可以确释为“仁”的字作“
中国历史-张世超:佔毕脞说(五、六)”“忎”“
中国历史-张世超:佔毕脞说(五、六)”等形,当为从心人声或千声、身声之字。[2]因此,《耆夜》简之“
中国历史-张世超:佔毕脞说(五、六)”字释为“仁”不可信。

中国历史-张世超:佔毕脞说(五、六)”字之形当来自“尸”,在“尸”上加标“
中国历史-张世超:佔毕脞说(五、六)”号构成“
中国历史-张世超:佔毕脞说(五、六)”,用来表示同音之词“迟”,便成为“迟”的古字。[3]当然,这是战国时期的事情,而周金文中多见“迟”字、“徲”字。古文字材料中以“尸”表“夷”,例不烦举。“尸”“夷”“迟”皆为舌音脂部之字,故得相通。曾侯乙钟铭中之古乐律名“迟则”典籍作“夷则”。仲爯父大宰簋铭之“
中国历史-张世超:佔毕脞说(五、六)王”即典籍中之“夷王”。
《耆夜》之“
中国历史-张世超:佔毕脞说(五、六)”当释“迟”,读为“夷”。《诗·郑风·风雨》:“云胡不夷”,又《小雅·节南山》:“既夷既怿”,毛传、郑笺并云:“夷,说也。”《楚辞·九歎·怨思》:“心巩巩而不夷。”王逸注:“夷,悦也。”

中国历史-张世超:佔毕脞说(五、六)”前面的“纴”可读为“任”,《诗·邶风·燕燕》:“仲氏任只”,郑笺:“任者,以恩相亲信也。”
“任夷兄弟”相当于说“亲睦、和悦兄弟”,故下文接着说“庶民和同”。
2012.2.9

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曰:
“哀余少(小)子,
中国历史-张世超:佔毕脞说(五、六)(昧)亓(其)在位。”[4]
按,大盂鼎铭曰:“汝妹辰又(有)大服,”与上述简文语意相类,惟前者言君,后者言臣耳。简文“
中国历史-张世超:佔毕脞说(五、六)”字从“子”,与古文字“幼”字作“
中国历史-张世超:佔毕脞说(五、六)”同意,[5]其表示年幼蒙昧之意甚明显。故简文后半句应读为“昧期在位”,“昧期”犹“妹(昧)辰”也。
《史记·周本纪》曰:“穆王立五十五年,崩。”[6]当可信,然前面讲“穆王即位,春秋已五十矣”,[7]则显然是有问题的,因为以上古之生活医疗条件,寿至105岁几乎是不可能的。[8]
清人梁玉绳曰:
“至史公言穆王即位已五十,必非无徵,伪作孔传者变其文曰:‘穆王即位过四十’,孔疏谓‘不知出何书’。迁若在孔后,当各有所据,而岂知其即据《史记》乎?”[9]
现在看来,情况正好相反。据简文可知,穆王即位时尚年幼。穆王幼年即位,故得在位55年,这与在位61年的清圣祖玄烨(康熙)8岁登基情形有些相似。盖昭王南征,崩殂于途中,仓促以年幼之太子即位。从这件事情上看,昭王享年,亦不会太长。假令穆王8岁即位,则昭王死时很可能尚不足30岁。
关于昭王的在位年数,学界有51年(《帝王世纪》、《文献通考》、吴其昌)、24年(新城新藏)、23年(章鸿钊)、19年(陈梦家、荣孟源、唐兰、刘启益、马承源)等不同说法。[10]迄今为止,学界所定之昭王时代铜器铭文多不记王年数,惟睘卣记“惟十又九年”[11],1976年陕西扶风庄白村窖藏出土的折器中之觥、尊、方彝记“惟王十又九祀”[12],已是昭王末年。(详后文)[13]
金文仅见昭王十九年之记载,不能成为推断昭王在位年数为19年的积极证据,然典籍中之一条材料可为佐证。《初学记》卷七引《纪年》曰:
“周昭王十九年,天大曀,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
这是一件震惊朝野的大事,也就是多年后管仲提到的“昭王南征而不复”,[14]因而将昭王在位年数定为19年是正确的。
如上文推测,昭王享年不足30岁,依在位19年推算,他的即位当亦早在童蒙幼沖之时。
《祭公之顾命》记祭公谋父年迈病重,穆王前往探视,祭公对穆王的训诫。文中穆王称祭公谋父为“祖”,《逸周书》的《周书序》曰:“穆王因祭祖不豫,询某(谋)守位,作《祭公》。”[15]李学勤先生曾考定此祭公谋父与康王同辈。我们将李先生所列之祭公家族与周王世系关係表迻录于下:

中国历史-张世超:佔毕脞说(五、六)[16]
祭公家族三世当周王五世,除祭公谋父长寿一个原因之外,也反映出周王成、康、昭三世均享年不久。[17]
2012.2.9



[1] 三简,简文之破读姑依整理者。
[2] 包山简第180简有“
中国历史-张世超:佔毕脞说(五、六)”字,李守奎《楚文字编》收于“仁”字下,亦不可信。
[3] 《说文》卷二“迟”下有或体作
中国历史-张世超:佔毕脞说(五、六),乃由“
中国历史-张世超:佔毕脞说(五、六)”增义符“辵”而成。
[4] 一简,破读姑依整理者。
[5] 见中山王鼎铭、清华简《金縢》。
[6] 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1975年,第140页。
[7] 同上注,第134页。
[8] 学界论及西周年代时,除依从《史记》者外,大都将穆王在位之年定在40~60年间,惟陈梦家先生《西周年代考》认为穆王在位20年,显得过短。参看杨宽《西周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4页。依在位40余年算,亦不影响我们的推论。
[9] 梁玉绳《史记志疑》,中华书局1981年,第95页。
[10] 参杨宽《西周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4页。唐兰《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徵》,中华书局1986年,第198页。
[11] 《三代》13·40·3、《集成》5407号。
[12] 吴镇烽《陕西金文彙编》,三秦出版社1989年,第430、395、432页。《集成》9303、6002、9895号。
[13] 参彭裕商《西周青铜器年代综合研究》,巴蜀书社2003年,第255~301页。以上数器,刘启益先生定于康王时,与我们的看法不同。见氏着《西周纪年》,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20~122页。
[14] 《左传·僖公四年》。
[15] 黄怀信等《逸周书汇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1135页。
[16] 李学勤《祭公谋父及其德论》,收入《李学勤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188页。
[17] 召公历事文、武、成、康,可证成王享年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