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郑风:我们应该怎样进行学术批评

历史-郑风:我们应该怎样进行学术批评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历史-郑风:我们应该怎样进行学术批评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郑风:我们应该怎样进行学术批评


我们应该怎样进行学术批评
郑风
--------------------------------------------------------------------------------
上世纪50年代,毛主席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八字方针,作为党发展和繁荣文学艺术和科学工作的政策。近50年来,这一政策始终受到广大知识分子的欢迎和拥护,成为推动和发展包括社会科学在内的科学事业的动力。然而,我们最近遗憾地看到,着名宋史专家王曾瑜先生的文章《空头主编与南郭先生合作的等外品——评戴逸、龚书铎主编〈中国通史〉彩图版》,明显地违背了党的这一方针政策。
人们常说:“学无止境”,“人非圣贤,敦能无过?”一部书、一篇文章,无论是学术性的还是通俗性的,错误在在难免。因此,进行学术批评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是,学术批评的目的是帮助作者修正错误,使作品进一步完善,而决不是抡起棍子、扣足帽子,将作者和作品一棍子打死。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进行学术批评呢?
首先,批评者态度上要端正。就是说,要从善良的愿望出发,要抱着治病救人的态度,诚恳地指出被批评的作品中所出现的各种不足之处,而不应出于对作者抱有成见,而胡乱批评。例如,王曾瑜先生指责《中国通史》彩图版关于“岳母刺字”的叙述“全不见于宋代史籍”,实际上《宋史·岳飞传》明白无误地写明岳飞背上刺的字是“尽忠报国”,至于是不是由岳母所刺,作为通俗读物的《中国通史》采用民间广为流传的说法,也应该说不为错,因为该书毕竟不是严肃的学术性着作。同样的道理,梁红玉等人在宋史上并无其人,但在抗金队伍中这样的人肯定不少,一个通俗读物把这样的人作为代表人物,教育后代不能说是无中生有。
第二,批评者既要指出被批评者及其作品中的错误,而更为重要的是,应该讲明道理,对被批评的作品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以使该作品更为完善,但王曾瑜先生却不这样做,他在自己的文章中抡足了棍子,扣足了帽子,使用了不少吓人的恶言毒语,诸如“学术垃圾”、“荒诞离奇”、“羞耻”、“咄咄怪事”、“穿开档裤水平”、“中国大陆史学界的丑闻”、“堂堂中国图书奖的丑闻”、“三重出丑”等。为了攻击和打倒对方,王曾瑜先生大概把自己所会用的词都拿出来了。但这样做的结果如何呢?正如有的同志所指出的那样,是一种“学术骂街”,这种“学术骂街”,不仅无损于被批评者,反而使自己露了真容。不是吗?王曾瑜先生对“盛世修史”的说法耿耿于怀,对目前进行的清史篡修工程大不以为然。由此可见,王曾瑜先生之所以批判《中国通史》彩图版,原来醉翁之意实在于此。不过,我们还是奉劝王曾瑜先生,不要再与清史篡修工程唱对台戏了,该工程的实施已不是任何人所能阻挡的了。这已是大势所趋,学界所向。至于该工程目前所存在的一些缺点和不足之处,我们相信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得到克服的。
最后,还应指出的一点是,王曾瑜先生不是反对“学术腐败”吗,这是很好的。但不要忘记,实际上学术腐败的内容也是很多的,“学术骂街”即为其中之一。王曾瑜先生既反对学术腐败,就应从自身做起,以实际行动反对“学术骂街”,否则就会使自己陷进学术腐败的行列中。
(本文由作者提供,中华文史网首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09040.html

以上是关于历史-郑风:我们应该怎样进行学术批评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