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摘:2011年3月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网摘:2011年3月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网摘:2011年3月
蒋文 整理
说明
本文爲网站定期製作的网摘,内容包括本站2011年3月发布的学术论文的实名评论。这些论文今后不会再製作网摘,请网友们不要再在这些论文后添加实名评论。如需对这些论文发表意见,可在学术讨论区发帖或向本站邮箱投稿。
摘录的评论内容,儘量保持评论原样,仅在保持评论人学术观点不变的基础上作一些技术性改动,这些技术性改动包括:
1.文字统一改爲繁体中文。
2.标点符号统一改爲中国大陆地区通用标点。
3.错字、漏字、衍字、语病等,凡编辑发现者径直更正。
4.网络词彙替换爲正式用语,如“俺”改爲“我”。
5.因技术问题丢失的图片径补,部分以图片格式添加的评论转爲文字格式。
6.需要加以说明之处,以编辑按语形式用〖〗括注。
网摘摘录依照本网的《实名讨论制度细则(试行)》进行。原则上,网摘只摘录实名评论的内容,非实名评论不予录入。在针对某一问题展开反复讨论的特殊情况下,在无法避开非实名评论时,酌情收录个别非实名评论以使实名评论的学术信息保持完整。这些非实名评论,儘量改署实名,无法知晓评论人者,径以“网友”指称。实名评论中,不涉及学术观点的言论以及评论人又跟帖声明放弃的学术观点,不予摘录。
本次摘录按论文分节,每篇论文下的评论均单独作爲一节。每节下依讨论内容的不同依次编号。如是对于同一问题的多则评论,且字数都不多,就用一个编号。如是对于同一问题的反复讨论,即便字数很多,也用一个编号。同一问题的评论,依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摘录的评论截止2011年4月30日。
欢迎网友们在网摘评论中对网摘提出意见和建议。也欢迎网友们以其它形式将意见和建议告知本网。本网不会製作网摘之网摘,因此请勿在网摘后进行学术性评论。
由于本站编辑水平有限,摘录中错误不可避免,敬请读者谅解!如摘录中存在曲解评论人原意之处,责任概由摘录编辑负责。
刘波:清华简《尹至》“僮亡典”补说
本节爲刘波《清华简<尹至>“僮亡典”补说》(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11年3月4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421)的文后评论。
1.
王宁(3月5日):此几句断句爲“民允曰:余及汝皆亡,惟灾虐、德暴、僮无典”,读起来总觉得有点不大对劲。疑当断句爲:“民沇(允)曰:‘余及女(汝)皆芒(亡)!隹(惟)胾(灾)
网摘:2011年3月(虐)悳(德),
网摘:2011年3月(暴)
网摘:2011年3月亡
网摘:2011年3月(典)’”,“胾”当读爲“兹”,“惟兹”之语古书习见,《大禹谟》:“惟兹臣庶”,《召诰》:“我亦惟兹二国命”,《天问》:“惟兹何工?”,等等。“
网摘:2011年3月”疑当读爲“动”,指动作、行爲,“暴动”,暴戾其行爲,也就是行爲暴戾的意思;“亡典”即亡失典常。“惟兹虐德,暴动亡典”,都是对应的四字句。
故此数句用宽式写出来疑当作“民允曰:‘余及汝皆亡!惟兹虐德,暴动亡典’”,这是说有夏的民众们都发自内心地说“我和你一起逃走吧。这个夏桀虐害德行,行爲暴戾,亡失典常。”这样似乎更顺一些。
陈民镇(3月5日):同意王宁先生断至“德”后,然愚意以爲当读作“惟灾虐德,暴动无典”。“惟灾虐德”一语,“灾”、“虐”均作动词解,“德”乃是“灾”、“虐”的宾语,谓夏桀残暴,戕害道德。“暴动无典”一语,“暴”修饰“动”,“无典”则就“暴动”而言,谓夏桀举止乖戾,不循法度。义近《吕氏春秋·愼大》所谓“桀爲无道,暴戾顽贪”、《尚书·多方》之“惟夏之恭多士,大不克明保享于民,乃胥惟虐于民”。
赵鹏:读契劄记一则——释“
网摘:2011年3月”及相关问题
本节爲赵鹏《读契劄记一则——释“
网摘:2011年3月”及相关问题》(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11年3月5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423)的文后评论。
1.补充例子
蒋玉斌(3月5日):关于“出”字从“凵”与从“口”的两种异体,再补充一个两者共版的例子:合12954正反(珠683)+合15620(文攈1088)。其上刻有一组贞问王出的相间刻辞,“出”字出现4次,从“凵”、从“口”者同见;从“凵”者又是尖底与平底同见,很有意思。
网摘:2011年3月
2.
王宁(3月5日):窃意也有可能是《说文》里的“䁍”字的本字,《说文》:“䁍,目陷也。从目咸声。”段注:“《广雅》:‘䁍,陷也。’引申爲凡陷之称。”这个字从目从凵或从大口,可能就是会“目陷”之意。《集韵》或作“𥇌”,即从目臽声。
网友id“晖甫”(3月6日):照王宁先生的意思,“目”也是一种动物?“目陷”之“陷”是动词?
王宁(3月6日):在下的意思是:
网摘:2011年3月这个字可能是会意兼形声,从目从凵,会目陷之义;凵亦声,读若陷。故怀疑可能是“䁍”的本字,在卜辞中被用爲陷兽之陷,属于假借。“目”并非是一种动物。
网友id“晖甫”(3月6日):甲骨中有一堆从凵的字,均是会动物陷于凵中之意,均可释爲陷。按王宁先生的意思,现在又出现一个从目从凵的字,是个会目陷之意的会意字,读音和上面一堆“陷”完全一样,是形容词{陷}的同源词{䁍};而这个字在卜辞中用法与那一堆“陷”相同——但却是假借。您不觉得这样解释很彆扭么?
小草:《岳麓书院藏秦简》(壹)考释一则——兼谈“育”字
本节爲小草《<岳麓书院藏秦简>(壹)考释一则——兼谈“育”字》(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11年3月7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426)的文后评论。
1.
刘云(3月7日):“梦蛇入人口,
网摘:2011年3月不出”与《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五所载“有蛇入口中,挽不出”表达的意思相似,“
网摘:2011年3月”与“挽”相对应,两者意义当相近。此处的“挽”字意同古人所云“挽弓”之“挽”,即拉、拽的意思,用古人的话说是“引”的意思。如果该字确是“育”字的话,似可读爲“抽”。“育”与从“由”声的“胄”古书中多有相通之例,可见,将“育”读爲从“由”声的“抽”是没有问题的。《说文·手部》:“㨨,引也。……抽,㨨或从由。”
裘锡圭:再谈古文献以“埶”表“设”
本节爲裘锡圭《再谈古文献以“埶”表“设”》(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11年3月14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429)的文后评论。
1
赵彤(4月8日):白一平先生的文章是2008年芝大会议论文,正式发表于《简帛》第五辑(2010)。拙着《战国楚方言音系研究》(北京大学博士论文2003)和《战国楚方言音系》(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均已将“势”和“设”的上古声母拨爲舌根清鼻音。白先生的文章失引。
蔡哲茂:读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札记一则
本节爲蔡哲茂《读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札记一则》(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11年3月17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436)的文后评论。
1
萧旭(3月18日):宋张杲《医説》卷2引《类苑》:“医用艾,一灼谓之一壮,以壮人爲法也,其用若干壮,壮人当依此数,老幼羸弱量力减之。”(考《梁书·太祖五王传》:“安成康王秀,字彦逹……刘孝摽使撰类苑书未及毕而已行于世。”又《刘峻传》:“安成王秀好峻学,及迁荆州,引爲户曹参军,给其书籍,使抄录事类,名曰《类苑》,未及成,复以疾去。”《隋书·经籍志》:“《类苑》,一百二十卷,梁征虏刑狱参军刘孝标撰。”则《类苑》出于梁代。)宋陆佃《埤雅》卷17、宋沈括《梦溪笔谈》卷18说并同,盖亦出《类苑》也。以“壮”爲量词者,取体壮者作标準,一灼谓之一壮。各人体质不同,老幼羸弱者当减其数。段玉裁、朱骏声谓壮爲灼之语转,不可信。“灼”本爲动词,亦可虚化爲量词也。《说文》:“壮,大也。”又音转作“装”、“将”,参见《尔雅》郝氏说。“宽壮”、“宽绰”同义,并不是“壮”要读爲“绰”也。
王元钧:张家山汉墓残简缀合五例
本节爲王元钧《张家山汉墓残简缀合五例》(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11年3月24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441)的文后评论。
1
周波(3月25日):王先生第四则缀合很精彩。其中“朐忍”原整理者已经指出,并属之巴郡。原释文“朐忍、□□□□□□”,王子今、马振智二位先生改爲“朐忍、符、□□、阆中”,指出“临邛”前二字当爲“阆中”,并推测“朐忍”与“临邛”之间,似乎也应是巴蜀县名(王子今、马振智:《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秩律〉所见巴蜀县道设置》,《四川文物》,2002年第5期)。释“朐忍”下一县名爲“符”当误,其它意见则都是可取的。不少学者已经指出,《秩律》县名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当可信从。《秩律》简447-450说的是秩八百石县令的情况。其中简447“朐忍、郪、资中、阆中、临邛、新都、武阳、梓潼、涪”,整理者已经指出,“临邛”属蜀郡,“新都”至“涪”均属广汉郡。从缀合后的简文来看“朐忍”至“阆中”当均爲巴郡属县。“郪”,“资中”《汉书·地理志》分属广汉郡、犍爲郡,汉初当均属巴郡。《汉志》:“广汉郡,高帝置。”《华阳国志·蜀志》:“高祖六年,分置广汉郡”,又“元鼎六年,分广汉置犍爲郡。”《巴志》:“天下既定,高帝乃分巴置广汉郡。孝武帝又两割置犍爲郡,故世曰分巴割蜀,以成犍广也。”《水经注·江水》:“(高帝)六年,乃分巴、蜀置广汉郡于乘乡。”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秩律》所反映的“郪”,“资中”二县在汉初属巴郡这一状况正可与上引传世文献相互印证。
点击下载附件:0855网摘:2011年3月
,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10700.html
以上是关于网摘:2011年3月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