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关于传统建筑顶脊群兽之名称

建筑-关于传统建筑顶脊群兽之名称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建筑-关于传统建筑顶脊群兽之名称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关于传统建筑顶脊群兽之名称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建筑强调装饰性,极具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它承载着古人的诸多理念,乃文化精神之凝聚与发散,给人们以莫大的审美享受和无尽的时空联想。现就以建筑规制最高之太和殿殿顶装饰—屋脊群兽为例作一简要介绍,以飨读者。
北京故宫三大殿中,为首者名“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乃皇帝登基和举行大典之正殿。始建于是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为“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更名为“皇极殿”。“皇极殿”一直沿袭使用到清代顺治初期,顺治二年(1645年)始改称今名。
太和殿即“金銮殿”之殿顶,与全国各地所有宫殿殿顶上之装饰不同。最明显之处便是殿顶正脊和岔脊(亦称“垂脊”)上琉璃瓦为黄色,且作为装饰物之岔脊兽为十种俱全。 “金銮殿”正脊上的装饰物,名“鸱吻” 与其他建筑屋顶正脊同装饰物名称相同,但规制有异,乃是由13块中空黄彩琉璃瓦件拼制而成(即古建筑术语之“十三拼”)。它是传说中“龙生九子”中之一子。关于这位龙子的神力,自古有种种传说。一说它能喷浪成雨,故将其装饰于屋顶之正脊两端,以取镇火之意;另有一说,屋脊两端神兽俗名“吞脊兽”,模样似龙非龙,嘴阔而大张,面朝里,大有将整个殿脊吞入腹中之势。其背插利剑一柄,只有剑柄露于体外。其原因据说是因其曾“擅离职守”逃回南海而死,死后把它镇于屋脊之上;第三说是龙王将王位传给长子。可是龙王死后,次子与其长兄争夺王位,不肯相让。兄弟二人最终达成妥协,以吞下一条屋脊来决定胜负,胜者为王。兄长自知武艺不如二弟,又恐王位被夺,便趁老二吞脊之时, 拔出宝剑从背后狠刺下去,将二弟钉于屋脊之上。
北京“金銮殿”是当今世界最高重檐庑殿顶式建筑,除殿顶上一条正脊外,在两层重檐上,另各有四条垂脊(亦称“岔脊”),两层重檐便有垂脊八条;而每一条垂脊上均有仙人指路和形象各异的飞禽走兽作为装饰。八条“垂脊”上,共计有88个仙人指路和飞禽走兽之装饰,且每条垂脊上的装饰物大小式样相同。据《大清会典》,最前面者,乃“骑风仙人”,后面诸灵物排列顺序为:龙、凤、狮、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对于此等十种形象各异之灵物,亦各自有其“来历”。龙者,乃呼风唤雨、兴风作浪之神物,它是皇权神圣的象征;凤者,鸟中之王也。以“凤”为饰,无非是要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地位;狮者,始传于佛教。据《传灯录》载,释迦佛初生之时,以手指天,再指地,作狮吼云:“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獬豸者,《异物志》中载其“性忠。见人斗,则触不直者”,因此是公正的象征;天马、海马,我国古代神话中也是吉祥的化身。 狻猊者,亦为龙子之一,非似龙,却似狮而又似马。因其貌似雄狮,多被用作镇兽;押鱼者,乃海中异兽。传说其能兴云作雨,乃灭火防灾之高手;斗牛者,乃古代传说的一种虬龙,能除祸灭灾,亦属于吉祥之物。行什似猴,为压尾兽,因排行第十,故名'行什'。
宫殿垂脊兽之装饰,有着严格的等级差别,而只有“金銮殿”顶上垂脊兽十种俱全。“中和殿“及”保和殿“只有九种,其它宫殿、庙宇等官方建筑等各按等级,垂脊诸兽依次递减。因篇幅有限,具体规定于兹不赘。
(本文由作者提供,中华文史网首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11332.html

以上是关于建筑-关于传统建筑顶脊群兽之名称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