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台北市立大学)
1. 73EJ T33:40
永光二年五月辛卯朔己未都乡啬夫禹敢言之
案:元帝永光二年五月辛卯朔,廿九晦日己未,儒略日170 6286,前42年7月23日。
2.73EJT33:41
黄龙元年六月辛未朔壬辰南乡佐乐敢言之
案:宣帝黄龙元年六月辛未朔,廿二日壬辰,儒略日170 3739,前49年8月1日。
3. 73EJT33:45
诣居延都尉府建始元年十二月丙辰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成帝建始元年十二月庚寅朔,廿七日丙辰,儒略日171 0123,前31年1月23日。
4. 73EJT33:54
A甘露三年三月甲申朔丁亥张掖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B…… 三月戊子就家李幼君以来
案:宣帝甘露三年三月甲申朔,四日丁亥,儒略日170 2894,前51年4月9日。
5. 73EJT33:58
初元三年六月甲申朔甲午南乡守啬夫义佐光敢言之
案:元帝初元三年六月甲申朔,十一日甲午,儒略日170 4821,前46年7月19日。
6. 73EJT33:80
□□□年三月己亥朔丙子北乡有秩福敢告尉□□□□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本简为纪年简,纪年部分漶漫不清,仅存月序、月朔干支及纪日干支。推拟本简繫年于建昭元年。元帝建昭元年三月己亥朔,是月无“丙子”,简文作“丙子”,误,疑为“丙午”之讹。三月八日丙午,儒略日170 7653,前38年4月20日。
7. 73EJT34:1
A甘露二年二月庚申朔庚午居延令弘移□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B…… 凡八人二月乙亥入
案:宣帝甘露二年二月庚申朔,十一日庚午,儒略日170 2517,前52年3月28日;十六日乙亥,儒略日170 2522, 4月2日。
8. 73EJT34:6A五凤三年十二月癸卯朔庚申守令史安世敢言之复作大男彭千秋陈留高里坐伤人论会神爵四年三月丙辰赦
案:宣帝五凤三年十二月癸卯朔,十八日庚申,儒略日170 1727,前54年1月28日。神爵四年三月丙辰,纪日干支有误。神爵四年三月乙丑朔,是月无“丙辰”,疑“辰”字或为“戌”之讹。宣帝神爵四年三月乙丑朔,廿二日丙辰,儒略日170 0373,前58年5月15日。
9. 73EJT34:43
建昭五年五月甲戌朔戊戌屋兰长尊守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元帝建昭五年五月甲戌朔,廿五日戊戌,儒略日170 9205,前34年7月20日。
10. 73EJT35:8+9 [1]
始建国元年八月庚子朔甲辰居延守令城骑千人
案:新莽始建国元年八月庚子朔,五日甲辰,儒略日172 4571,9年8月14日。
11. 73EJT37:22
建平三年二月壬子朔己卯中乡啬夫定守斗食佐受佐宣敢言之
案:哀帝建平三年二月壬子朔,廿八日己卯,儒略日172 0046,前4年3月25日。
12. 73EJT37:28
元康三年九月辛卯朔壬子□□敢言之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宣帝元康三年九月辛卯朔,廿二日壬子,儒略日169 8719,前63年11月3日。
13. 73EJT37:38
永始四年九月辛丑朔戊辰都乡啬夫恭敢言之
案:成帝永始四年九月辛丑朔,廿八日戊辰,儒略日171 6975,前13年10月27日。
14. 73EJT37:49
五凤二年十一月己卯朔丁亥广地候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宣帝五凤二年十一月己卯朔,九日丁亥,儒略日170 1334,前56年12月31日。
15. 73EJT37:1452+1460+55 [2]
元延四年九月戊寅朔丁酉都乡有秩訢敢言言之
案:成帝元延四年九月戊寅朔,廿日丁酉,儒略日171 8444,前9年11月4日。
16. 73EJT37:59+471 [3]
元延四年十一月丁丑朔乙未西乡啬夫竟佐政敢言之
案:成帝元延四年十一月丁丑朔,十九日乙未,儒略日171 8502,前8年1月1日。
17. 73EJT37:70
元康三年八月辛酉朔[乙亥]□□□□□ 十月壬[戌]入
案:朔字下日干支,原简文作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可释作“乙亥”。宣帝元康三年八月辛酉朔,十五日乙亥,儒略日169 8682,前63年9月27日。十月壬[戌]入,日干支原释作“壬□”,细审简文,补作“壬戌”, 宣帝元康三年十月庚申朔,三日壬戌,儒略日169 8729,前63年11月13日。
18. 73EJT37:96 甘露元年十一月壬辰朔戊午广地士吏护众兼行塞尉事敢言之
案:宣帝甘露元年十一月壬辰朔,廿七日戊午,儒略日170 2445,前52年1月15日。
19. 73EJT37:97
建平三年六月壬寅 六月丁未北啬夫□出
案:哀帝建平三年六月庚辰朔,廿三日壬寅,儒略日172 0189,前4年8月15日;廿八日丁未,儒略日172 0194,前4年8月20日。
20. 73EJT37:263+100
廿五日庚戌食张君所因宿 出十五茭十束 廿五日己卯发宿贫民渠口
案:该简与73EJT37:356+ 150“廿六日辛亥食张君游宿泭上廿六日庚辰发宿贫民落",[4]属同一簿籍相邻两枚简。廿五日庚戌,廿六日辛亥,则该月丙戌朔;廿五日己卯,廿六日庚辰,则该月乙卯朔。前段丙戌朔,后段乙卯朔,则丙戌朔该月为小月。推拟本简册属建平二年。哀帝建平二年七月丙戌朔,廿五日庚戌,儒略日171 9837,前5年8月28日;廿六日辛亥。八月乙卯朔,廿五日己卯,儒略日171 9866,前5年9月26日;廿六日庚辰。
21. 73EJT37:112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爵三年九月戊戌朔辛酉佐忠敢言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年号补作“神爵”。宣帝神爵三年九月戊戌朔,廿四日辛酉,儒略日170 0168,前59年10月22日。
22. 73EJT37:139+391 [5]
建平元年十一月丁酉张掖居延延水□□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哀帝建平元年十一月己丑朔,九日丁酉,儒略日171 9584,前6年12月19日。
23. 73EJT37:143
元延三年三月丙辰朔甲子肩水守城尉□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成帝元延三年三月丙辰朔,九日甲子,儒略日171 7871,前10年4月11日。
24. 73EJT37:146
A广地候官写传肩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B尽十月十日己未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十月十日己未,则十月庚戌朔,推定为五凤二年。宣帝五凤二年十月庚戌朔,十日己未,儒略日170 1306,前56年12月3日。
25. 73EJT37:148
绥和二年闰月丁酉朔乙丑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成帝绥和二年闰七月丁酉朔,廿九晦日乙丑,儒略日171 9132,前7年9月23日。
26. 73EJT37:356+150
廿六日辛亥食张君游宿泭上 廿六日庚辰发宿贫民落
案:见上第20条。
27. 73EJT37:152
建平元年正月甲午朔戊戌北部候长宣敢言之
案:哀帝建平元年正月甲午朔,五日戊戌,儒略日171 9285,前6年2月23日。
28. 73EJT37:156
地节四年正月壬午朔甲申南乡佐建敢告
案:宣帝地节四年正月壬午朔,三日甲申,儒略日169 7371,前66年2月24日。是日惊蛰。
29. 73EJT37:160
建平二年十一月甲申朔己酉守令史长敢言之
案:哀帝建平二年十一月甲申朔,廿六日己酉,儒略日171 9956,前5年12月25日。是日冬至。
30. 73EJT37:161
建平三年十一月戊申朔乙亥居延令彊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哀帝建平三年十一月戊申朔,廿八日乙亥,儒略日172 0342,前3年1月15日。
31. 73EJT37:164
建始五年三月辛朔乙巳令史谭敢言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简文中“建始五年三月辛朔乙巳”,月朔干支夺“丑”字,当补作“辛丑”。成帝建始五年春三月改元“河平”,“建始五年” 即“河平元年”。成帝河平元年三月辛丑朔,五日乙巳,儒略日171 1312,前28年4月26日。
32. 73EJT37:185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元延四年二月甲戌除
案:成帝元延四年二月辛亥朔,廿四日甲戌,儒略日171 8241,前9年4月15日。
33. 73EJT37:201
元始二年闰月丁卯肩水金关啬夫□□□□□□□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平帝元始二年闰八月庚戌朔,十八日丁卯,儒略日172 2074,2年10月13日。
34. 73EJT37:202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凤四年三月乙卯橐他候□□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两汉年号含“凤”字者,有昭帝元凤、宣帝五凤、新莽始建国天凤。元凤四年月乙酉朔,是月无乙卯;五凤四年三月壬申朔,是月无乙卯;新莽始建国天凤四年三月丙辰朔,是月无乙卯。如此则无解。然本简仅残存右半,字迹不完整,“乙”字或当为“己“字。若然,则本简为宣帝时遗物,“凤”字前当补“五”字。宣帝五凤四年三月壬申朔,八日己卯,儒略日170 1806,前54年4月17日。
35. 73EJT37:217
建平二年五月丙戌朔甲寅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哀帝建平二年五月丙戌朔,廿九日甲寅,儒略日171 9781,前5年7月3日。
36. 73EJT37:223
常 制曰可孝元皇帝初元四年十一月丙午〈子〉下
案:元帝初元四年十一月乙亥朔,是月无“丙午”, 颇疑“丙午” 或为 “丙子”之讹,二日丙子,儒略日170 5343,前45年12月22日。
37. 73EJT37:275+248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元延元年八月乙未朔甲子居延城仓长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成帝元延元年八月乙未朔,卅晦日甲子,儒略日171 7331,前12年10月18日。
38. 73EJT37:259
鸿嘉四年九月甲午朔戊申□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成帝鸿嘉四年九月甲午朔,十五日戊申,儒略日171 5515,前17年10月28日。
39. 73EJT37:272
五凤四年八月己亥朔癸丑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宣帝五凤四年八月己亥朔,十五日癸丑,儒略日170 1960,前54年9月18日。
40. 73EJT37:273+410
元延元年六月丙申朔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成帝元延元年六月丙申朔,朔日丙申,儒略日171 7243,前12年7月22日。
41. 73EJT37:276
元延三年九月甲寅朔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成帝元延三年九月甲寅朔,朔日甲寅,儒略日171 8041,前10年9月28日。
42. 73EJT37:279A+287 [6]
初元四年十月丙午朔己巳西乡□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
十月辛未居延令□□以私印行事库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元帝初元四年十月丙午朔,二十四日己巳,儒略日170 5336,前45年12月15日;十月廿六日辛未,儒略日170 5338,前45年12月17日。
43. 73EJT37:290
建平二年六月丙辰朔辛未□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哀帝建平二年六月丙辰朔,十六日辛未,儒略日171 9798,前5年7月20日。
44. 73EJT37:303
建平三年九月戊申朔戊申居延令彊守丞宫移过所县道津关遣亭长杜武收流民
案:哀帝建平三年九月戊申朔,朔日戊申,儒略日172 0255,前4年10月20日。
45. 73EJT37:373
□□□十二月丙午朔丙寅尉史诚敢言之
案:纪年漫漶不清,在参照年限内,本简年属可能为成帝元延四年(前9年)或元帝永光四年(前40年)。《肩水金关汉简(肆)》纪年简多属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年间,本简所从出探方T37以哀帝建平年间出土纪年简72 枚最多,其次为成帝元延年间29 枚,其三为宣帝五凤年间24枚,推拟本简年属为成帝元延四年(前9年)。成帝元延四年十二月丙午朔,廿一日丙寅,儒略日171 8533,前8年2月1日。
46. 73EJT37:389+1137 [7]
元延二年正〈五〉月辛酉[朔壬戌]
案:元延二年正月癸亥朔,是月无辛酉。本简“元延二年正月辛酉”残佚左半,“正”字当释作 “五“字。元延二年五月辛酉朔。雷海龙先生缀上简T37:1137。细审简文残存字迹,“辛酉”下正作“朔”,合于曆表。“朔”字下日干支疑作“壬戌”。 成帝元延二年五月辛酉朔,二日壬戌,儒略日171 7569,前11年6月13日。
47. 73EJT37:398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年三月庚午朔癸酉东□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推拟本简为宣帝元康二年。宣帝元康二年三月庚午朔,四日癸酉,儒略日169 8140,前64年4月3日。
48. 73EJT37:429
永始三年三月己酉朔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成帝永始三年三月己酉朔,朔日己酉,儒略日171 6416,前14年4月17日。
49. 73EJT37:445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年三月丁亥朔丙申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推定本简为建平二年。哀帝建平二年三月丁亥朔,十日丙申,儒略日171 9703,前5年4月16日。
50. 73EJT37:446
元延三年八月甲申朔庚戌都乡有秩□佐武敢言之
案:成帝元延三年八月甲申朔,廿七日庚戌,儒略日171 8037,前10年9月24日。
51. 73EJT37:448
出黄梁米一斗一 其□□ 建始三年三月丁未置佐亲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成帝建始三年三月壬午朔,廿六日丁未,儒略日171 0594,前30年5月9日。
52. 73EJT37:453
建平元年十一月壬子居延守令城骑千人□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哀帝建平元年十一月己丑朔,廿四日壬子,儒略日171 9599,前5年1月3日。
53. 73EJT37:480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庚寅朔己亥张掖居延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纪年、月序残佚,据伴出纪年简,推拟为建平元年九月。哀帝建平元年九月庚寅朔,十日己亥,儒略日171 9526,前6年10月22日。
54. 73EJT37:495+823
绥和二年四月己亥□□□□□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成帝绥和二年四月己亥朔,朔日己亥,儒略日171 8986,前7年4月30日。
55. 73EJT37:500
元延三年八月甲申朔壬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成帝元延三年八月甲申朔,九日壬辰,儒略日171 8019,前10年9月6日;十九日壬寅,儒略日171 8029,前10年9月16日;廿九日壬子,儒略日171 8039,前10年9月26日。
56. 73EJT37:519
A 地节三年六月丙戌朔甲辰尉史延年敢言之
B 六月壬子以来
案:宣帝地节三年六月丙戌朔,十九日甲辰,儒略日169 7151,前67年7月19日;廿七日壬子,儒略日169 7159,前67年7月27日。
57. 73EJT37:520
A 神爵四年正月丙寅朔辛巳居延丞奉光移肩水金关都尉府移肩水候书
B 正月壬辰董敞以来
案:宣帝神爵四年正月丙寅朔,十六日辛巳,儒略日170 0308,前58年3月11日,是日雨水;廿七壬辰,儒略日170 0319,前58年3月22日。
58. 73EJT37:521
五凤元年六月戊子朔己亥西乡啬夫乐敢言之
案:宣帝神爵五凤元年六月戊子朔,十二日己亥,儒略日170 0806,前57年7月21日。
59. 73EJT37:522
A 五凤元年十月丙戌朔辛亥居延守丞安世别上计移肩水金关
B 十一月丙辰佐其以来
案:宣帝五凤元年十月丙戌朔,廿六日辛亥,儒略日170 0938,前57年11月30日。十一月乙卯朔,二日丙辰,儒略日170 0943,前57年12月5日。
60.73EJT37:523
五凤二年二月甲申朔壬戌騣乡啬夫顺敢言之……
二月辛亥茂陵令 守左尉亲行丞事 / 掾充
案:二月甲申朔,是月无“壬戌”,疑“壬戌”或为“壬辰”之误。宣帝五凤二年二月甲申朔,九日壬辰,儒略日170 1039,前56年3月11日,是日雨水;二月廿八日辛亥,儒略日170 1058,前56年3月30日。
61. 73EJT37:524
五凤三年十月甲辰朔癸酉西乡啬夫安世敢言之
案:宣帝五凤三年十月甲辰朔,卅日癸酉,儒略日170 1680,前55年12月12日。
62. 73EJT37:525
永光三年十一月壬午朔丁未酒泉北部千人禹移过所河津关
案:元帝永光三年十一月壬午朔,廿六日丁未,儒略日170 6814,前40年1月1日。
63. 73EJT37:526
永光四年六月己酉朔癸丑仓啬夫勃敢言之……
……会二月乙丑赦令免罪复作
案:元帝永光四年六月己酉朔,五日癸丑,儒略日170 7000,前40年7月6日。二月乙丑,元帝永光四年二月辛亥朔,十五日乙丑,儒略日170 6892,前40年3月20日。
64. 73EJT37:527
河平四年七月辛亥朔庚午西乡有秩啬夫谊守斗食佐辅敢言之……
……七月癸酉长安令右丞万移居延如律令
案:成帝河平四年七月辛亥朔,廿日庚午,儒略日171 2537,前25年9月2日;廿三日癸酉,儒略日171 2540,前25年9月5日。
65. 73EJT37:528
元延元年九月乙丑朔丙戌肩水千人宗移过所
案:成帝元延元年九月乙丑朔,廿二日丙戌,儒略日171 7353,前12年11月9日,是日立冬。
66. 73EJT37:529
元延二年四月壬辰朔丙辰守令史长敢言之
案:成帝元延二年四月壬辰朔,廿五日丙辰,儒略日171 7563,前11年6月7日。
67. 73EJT37:530
建平四年正月丁未朔庚申西乡守啬夫武以私印行事……
…… 三月辛酉北啬夫丰出
案:哀帝建平四年正月丁未朔,十四日庚申,儒略日172 0387,前3年3月1日。三月丙午朔,十六日辛酉,儒略日172 0448,前3年5月1日。
68.73EJT37:533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元年三月癸巳朔乙巳安定左骑千人况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本简年属哀帝建平元年为唯一解。哀帝建平元年三月癸巳朔,十三日乙巳,儒略日171 9352,前6年5月1日。
69. 73EJT37:565
十四日己卯食君游所因宿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十四日己卯,则该月丙寅朔。该简与73EJT37:263+100“廿五日庚戌食张君所因宿 出十五茭十束 廿五日己卯发宿贫民渠口”、73EJT37:356+150“廿六日辛亥食张君游宿泭上 廿六日庚辰发宿贫民落壬辰”相关,其年属或相近,推拟为绥和二年。成帝绥和二年八月丙寅朔,十四日己卯,儒略日171 9146,前7年10月7日。
70. 73EJT37:579
建平三年正月甲午以久次除补肩水
案:哀帝建平三年正月癸未朔,十二日甲午,儒略日172 0001,前4年2月8日,是日立春。
71. 73EJT37:581
初元三年十月壬午朔乙巳都乡啬夫□□□□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元帝初元三年十月壬午朔,廿四日乙巳,儒略日170 4952,前46年11月27日。
72. 73EJT37:585
建平元年十二月己未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哀帝建平元年十二月己未朔,朔日己未,儒略日171 9606,前5年1月10日。
73. 73EJT37:588
元延三年五月丙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成帝元延三年五月丙辰朔,朔日丙辰,儒略日171 7923,前10年6月2日。
74. 73EJT37:591+795
建平三年四月辛巳朔丁未肩水骍北守亭长谊以私印行候事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哀帝建平三年四月辛巳朔,廿七日丁未,儒略日172 0134,前4年6月21日,是日立春。
75. 73EJT37:594
元延元年四月丁酉朔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成帝元延元年四月丁酉朔,朔日丁酉,儒略日171 7184,前12年5月24日。
76. 73EJT37:606
四月辛亥朔辛亥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推定本简为宣帝地节四年。宣帝地节四年四月辛亥朔,朔日辛亥,儒略日169 7458,前66年5月22日。
77. 73EJT37:615
建平元年九月庚寅朔丁未居延都尉云城骑千人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哀帝建平元年九月庚寅朔,十八日丁未,儒略日171 9534,前6年10月30日。
78.73EJT37:616
A 建平二年五月戊子朔乙未橐他候普移肩水金关吏
B 正月丙申以来
案:建平二年五月丙戌朔,简文作“五月戊子朔”,不合。73EJT37:217建平二年五月丙戌朔甲寅,73EJT37:803建平二年五月丙戌朔丁亥,并证简文有误。细审简文“五”字,原字形作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当释作“正”。简文当校正作“建平二年正月戊子朔乙未”,合于曆表。背面“正月丙申”在翌日。哀帝建平建平二年正月戊子朔,八日乙未,儒略日171 9642,前5年2月15日;九日丙申。
79. 73EJT37:617
建平元年十二月己未朔丁卯西乡啬夫襃敢言之
案:哀帝建平元年十二月己未朔,九日丁卯,儒略日171 9614,前5年1月18日。
80. 73EJT37:626
鸿嘉三年二月癸卯朔己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成帝鸿嘉三年二月癸卯朔,七日己酉,儒略日171 4916,前18年3月9日;十七日己未;廿七日己巳。
81. 73EJT37:637
元延四年五月己卯朔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成帝元延四年五月己卯朔,朔日己卯,儒略日171 8306,前9年6月19日。
82. 73EJT37:639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建平二年十一月丙戌置佐并受
案:哀帝建平二年十一月甲申朔,三日丙戌,儒略日171 9933,前5年12月2日。
83. 73EJT37:640+707
建平元年四月癸亥朔□□□水守城尉赏移肩水金关
案:哀帝建平元年四月癸亥朔,朔日癸亥,儒略日171 9370,前6年5月19日。
84. 73EJT37:645+1377
鸿嘉四年十二月癸亥朔庚午居延丞顺移过所
案:成帝鸿嘉四年十二月癸亥朔,八日庚午,儒略日171 5597,前16年1月18日。
85. 73EJT37:649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十二月辛未朔庚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本简纪年残断,推定为建平四年。日干支现存天干“庚”,哀帝建平四年十二月辛未朔,十日庚辰,儒略日172 0707,前2年1月15日;廿日庚寅;卅日庚子。
86. 73EJT37:651A+727 [8]
建平二年六月丙辰朔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哀帝建平二年六月丙辰朔,朔日丙辰,儒略日171 9783,前5年7月5日。
87. 73EJT37:657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壬子朔乙丑广明乡啬夫恭敢言之
案:啬夫恭又见简73EJT37:38,简文作“永始四年九月辛丑朔戊辰都乡啬夫恭敢言之”,以伴出纪年简考之,推拟本简年属为元延三年。成帝元延三年十二月壬子朔,十四日乙丑,儒略日171 8172,前9年2月6日。
88. 73EJT37:698
元延元年十月甲午朔乙卯鹑阴守长 丞并移过所新成里男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成帝元延元年十月甲午朔,廿二日乙卯,儒略日171 7382,前12年12月8日。
89. 73EJT37:706
建平元年十月乙酉张掖居延都尉云丞歆谓□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哀帝建平元年十月庚申朔,廿六日乙酉,儒略日171 9572,前6年12月7日。
90. 73EJT37:719
元康五年三月癸未朔癸卯士吏横付襄泽隧长乐成
案:元康五年即神爵元年。宣帝神爵元年三月癸未朔,廿一日癸卯,儒略日169 9250,前61年4月17日。
91. 73EJT37:728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爵四年九月壬戌朔己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年号补作“神爵”。宣帝神爵四年九月壬戌朔,八日己巳,儒略日170 0536,前58年10月25日;十八日己卯;廿八己丑。
92. 73EJT37:732
五凤三年四月癸丑北部候长宣敢言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宣帝五凤三年四月丁未朔,七日癸丑,儒略日170 1480,前55年5月26日,是日小满。
93. 73EJT37:739
神爵元年六月癸未张掖卒史张卿辈凡十五人出
案:宣帝神爵元年六月辛巳朔,三日癸未,儒略日169 9350,前61年7月26日。
94. 73EJT37:740
五凤二年六月壬午朔己丑魏郡贝丘四望亭长宽调为郡迎
案:宣帝五凤二年六月壬午朔,八日己丑,儒略日170 1156,前56年7月6日,是日小满。
95. 73EJT37:749
建平三年八月己卯朔乙巳居延城仓长护移过所县道津关
案:哀帝建平三年八月己卯朔,廿七日乙巳,儒略日172 0252,前4年10月17日。
96. 73EJT37:763
署从署得行驰道旁孝文皇帝二年正月丙子下
案:文帝二年正月癸酉朔,四日丙子,儒略日165 6443,前178年2月4日。
97. 73EJT37:770
永始五年二月戊戌朔丙午肩水候宪敢言之府下诏书二事其一事常以二月遣谒
案:永始五年即元延元年。成帝元延元年二月戊戌朔,九日丙午,儒略日171 7133,前12年4月3日。
98. 73EJT37:772
制曰可高皇帝七年七月乙丑下
案:高帝七年七月戊寅朔,是月无乙丑。疑“乙”字或为“己”字之误。七月戊寅朔,十二日己丑,儒略日164 8596,前200年8月11日。
99. 73EJT37:773
入弩一椟丸一 元康三年三月甲寅朔辛酉关啬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元康三年三月甲午朔,简文作“甲寅朔”,误。居延汉简403.2 元康三年二月甲子朔丙寅,则三月可“甲午朔”,不得“甲寅朔”,73EJT23:389元康三年三月甲午朔丙辰,并证简文误。元康三年三月甲午朔,廿八日辛酉,儒略日169 8548,前63年5月16日。
100. 73EJT37:778
元延二年正月癸亥朔丙子居延殄北候邑移过所县道河津关
案:成帝元延二年正月癸亥朔,十四日丙子,儒略日171 7463,前11年2月27日。
101. 73EJT37:780
建平元年九月庚寅朔丁未掾音敢言之官大奴杜胜自言与都尉五官掾石博
案:哀帝建平元年九月庚寅朔,十八日丁未,儒略日171 9534,前6年10月30日。
102. 73EJT37:782
五凤四年十一月戊辰朔己丑居延都尉德丞延寿谓过所县道津关
案:宣帝五凤四年十一月戊辰朔,廿二日己丑,儒略日170 2056,前54年12月23日。
103. 73EJT37:783
绥和二年十一月乙未朔壬子橐他候普移肩水金关
案:成帝绥和二年十一月乙未朔,十八日壬子,儒略日171 9239,前6年1月8日。
104. 73EJT37:788
建平三年五月庚戌朔甲子肩水候宪谓关啬夫丰遣守令史敞
案:哀帝建平三年五月庚戌朔,十五日甲子,儒略日172 0151,前4年7月8日。
105. 73EJT37:800
建平四年十二月辛未朔癸酉张掖广地候况移肩水金关
案:哀帝建平四年十二月辛未朔,三日癸酉,儒略日172 0700,前2年1月8日。
106. 73EJT37:803
A 建平二年五月丙戌朔丁亥广地觻得守塞尉博移肩水金关部吏卒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B 五月己丑以来
案:哀帝建平二年五月丙戌朔,二日丁亥,儒略日171 9754,前5年6月6日;四日己丑,儒略日171 9756,前5年6月8日。
107. 73EJT37:871
神爵二年十二月壬申朔辛卯东乡啬夫生敢言之
案:宣帝神爵二年十二月壬申朔,廿日辛卯,儒略日169 9898,前59年1月25日。
108. 73EJT37:873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岁长七尺五寸黑色 元康二年五月庚寅入 轺车一乘马一匹弩一矢五十
五月戊申出
案:宣帝元康二年五月己巳朔,廿二日庚寅,儒略日169 8217,前64年6月19日;廿八戊申,儒略日169 8223,前64年6月25日,是日夏至。
109. 73EJT37:875
建平元年十月庚申朔庚申肩水守城尉平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哀帝建平元年十月庚申朔,朔日庚申,儒略日171 9547,前6年11月12日。
110. 73EJT37:876
A 元康二年二月庚子朔癸卯西乡有秩异众敢言之乐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B 闰月戊申□□以来
案:宣帝元康二年二月庚子朔,四日癸卯,儒略日169 8110,前64年3月4日。闰七月戊戌朔,十一日戊申,儒略日169 8295,前64年9月5日。
111. 73EJT37:909
建平元年九月庚寅朔……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九月庚子库守丞长移过所写移如律令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哀帝建平元年九月庚寅朔,十一日庚子,儒略日171 9527,前6年10月23日。
112. 73EJT37:910
神爵四年七月丙寅凡吏民十一人 其五人新传出
案:宣帝神爵二年四年七月癸亥朔,四日丙寅,儒略日170 0473,前58年8月23日。
113. 73EJT37:931
元康二年四月己亥朔癸卯西乡有秩贤敢告尉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宣帝元康二年四月己亥朔,五日癸卯,儒略日169 8170,前64年5月3日。
114. 73EJT37:935
……三月辛酉朔丙子□□敢言之遣西乡佐喜收流民张掖金城陇西郡中与从者昌里
案:推定本简属初元二年。元帝初元二年三月辛酉朔,十六日丙子,儒略日170 0473,前47年5月7日。
115. 73EJT37:962
建平二年六月丙辰朔丁丑肩水候宪谓关啬夫吏
案:哀帝建平二年六月丙辰朔,廿二日丁丑,儒略日171 9804,前5年7月26日。
116. 73EJT37:978
建平元年九月戊申居延令彊守丞□移过所县道河津关……
案:哀帝建平元年九月庚寅朔,十九日戊申,儒略日171 9535,前6年10月31日。
117. 73EJT37:980
廿六日癸巳食张君游所因宿出卌□六封 十八日癸卯食张君游所因宿 出十发出□ 十八壬申风不行
案:廿六日癸巳,则该月戊辰朔。十八日癸卯,则该月丙戌朔。十八日壬申,则该月乙卯朔。该简前段,整理者释文作“廿六日癸巳”,细审简文“癸”字,字迹模糊不清。若为“廿六日辛巳”,则该月丙辰朔;与中段十八日癸卯,该月丙戌朔;下段该月乙卯朔,三者协合,属建平二年。该简与简73EJT37:263+100、简73EJT37:356+ 150相关。建平二年六月丙辰朔,廿六日辛巳,儒略日171 9808,前5年7月30日。七月丙戌朔,十八日癸卯,儒略日171 9830,前5年8月21日。八月乙卯朔,十八日壬申,儒略日171 9859,前5年9月19日。
118. 73EJT37:1045
建平元年九月癸丑居延令彊守丞宫移过所县道河津关
案:哀帝建平元年九月庚寅朔,廿四日癸丑,儒略日171 9540,前6年11月5日。
119. 73EJT37:1061
A 建平元年十二月己未朔辛酉橐他塞尉立移肩水金关候长宋敞自言
B 十二月壬戌令史义以来
案:哀帝建平元年十二月己未朔,三日辛酉,儒略日171 9608,前5年1月12日;四日壬戌。
120. 73EJT37:1062
五凤四年五月辛未朔乙未广地守候塞尉顺移肩水金关
案:宣帝五凤四年五月辛未朔,廿五日乙未,儒略日170 1882,前54年7月2日。
121. 73EJT37:1063
甘露元年四月丙申朔丁巳居延卅井候长广汉敢言之广
案:宣帝甘露元年四月丙申朔,廿二日丁巳,儒略日170 2204,前53年5月19日。
122. 73EJT37:1065
A 永始五年闰月己巳朔戊寅橐他守候护移肩水金关
B 闰月壬申□以来
案:永始五年即元延元年。成帝元延元年闰正月己巳朔,十日戊寅,儒略日171 7105,前12年3月5日;四日壬申,儒略日171 7099,前12年2月28日。
123. 73EJT37:1067
A 绥和二年四月己亥朔癸卯守城尉赏移肩水金关卅井县索关吏自言遣所葆
B 四月乙巳北
案:成帝绥和二年四月己亥朔,五日癸卯,儒略日171 8990,前7年5月4日;七日乙巳,儒略日171 8992,前7年5月6日。
124. 73EJT37:1068
建平二年八月乙卯朔辛酉肩水库啬夫赏以小官印行城尉事移肩水金关
案:哀帝建平二年八月乙卯朔,七日辛酉,儒略日171 9848,前5年9月8日。
125. 73EJT37:1070
元延二年二月丙申居延守令城骑千人敞丞忠移过所县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谨遣都阿亭长徐光以诏书送徒上河当舍传舍从者如律令
三月壬申出
案:成帝元延二年二月癸巳朔,四日丙申,儒略日171 7483,前11年3月19日。三月壬戌朔,十一日壬申,儒略日171 7519,前11年4月24日。
127. 73EJT37:1075
五凤三年正月戊寅朔戊子都乡啬夫遂佐得敢言之……正月庚寅原武右尉憙敢言之
……正月辛卯原武守丞武移过所如律令掾强
案:宣帝五凤三年正月戊寅朔,十一日戊子,儒略日170 1395,前55年3月2日;十三日庚寅,儒略日170 1397,前55年3月4日;十四日戊子,儒略日170 1398,前55年3月5日。
128. 73EJT37:1076
五凤四年六月庚子朔甲寅中乡啬夫广佐敢言之……
六月己未长安守右丞世移过所县邑毋苛留如律令
案:宣帝五凤四年六月庚子朔,十五日甲寅,儒略日170 1901,前54年7月21日;廿日己未,儒略日170 1906,前54年7月26日,是日大暑。
129. 73EJT37:1099
五凤二年五月壬子朔辛巳武安左尉德调为郡送戍田卒张掖郡
案:宣帝五凤二年五月壬子朔,卅晦日辛巳,儒略日170 1148,前56年6月28日。
130.73EJT37:1100
五凤元年十二月乙酉朔丁酉啬夫光敢言之
案:宣帝五凤元年十二月乙酉朔,十三日丁酉,儒略日170 0984,前56年1月15日。
131. 73EJT37:1124+877 [9]
建平元年十月庚申朔戊子广地候移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哀帝建平元年十月庚申朔,廿九晦日戊子,儒略日171 9575,前6年12月10日。
132. 73EJT37:1148
五月十七日辛巳除 廿一日乙酉受遣
闰月十日甲辰发
案:两汉曆日朔闰合于简文者,唯甘露元年五月乙丑朔,闰五月乙未朔;为本简繫年唯一解。宣帝五凤四年五月乙丑朔,十七日辛巳,儒略日170 2228,前53年6月12日;廿一日乙酉,儒略日170 2232,前53年6月16日。闰五月乙未朔,十日甲辰,儒略日170 2251,前53年7月5日。
133. 73EJT37:1149
五凤三年八月乙巳朔丁卯橐他塞尉幸敢言之
案:宣帝五凤八月乙巳朔,廿三日丁卯,儒略日170 1614,前55年10月7日。
134. 73EJT37:1162A
□□□年十月庚申朔癸亥橐他塞尉……
案:纪年残佚,推定本简属建平元年。哀帝建平元年十月庚申朔,四日癸亥,儒略日171 9550,前6年11月15日。
135. 73EJT37:1184
五凤四年三月壬申朔癸酉令史登敢言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宣帝五凤四年三月壬申朔,二日癸酉,儒略日170 1800,前54年4月11日,是日穀雨。
136. 73EJT37:1194
河平四年五月壬子朔甲子……
案:成帝河平四年五月壬子朔,十三日甲子,儒略日171 2471,前25年6月28日。。
137. 73EJT37:1202
建平元年十一月甲辰居延令彊守丞 移过所县道河津关
案:哀帝建平元年十一月己丑朔,十六日甲辰,儒略日171 9591,前6年12月26日。
138. 73EJT37:1207
建平三年正月癸未朔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哀帝建平三年正月癸未朔,朔日癸未,儒略日171 9990,前4年1月28日。
139. 73EJT37:1229+1239
建平元年七月辛卯朔丙辰鹑阴长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哀帝建平元年七月辛卯朔,廿六日丙辰,儒略日171 9483,前6年9月9日。
140. 73EJT37:1256+1368
建平元年正月甲午朔壬寅南部候长敞□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哀帝建平元年正月甲午朔,九日壬寅,儒略日171 9289,前6年2月27日。
141. 73EJT37:1301
建平五年九月壬寅□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建平五年即元寿元年。哀帝元寿元年九月丁酉朔,六日壬寅,儒略日172 0969,前2年10月4日。
142. 73EJT37:1376 +656 [10]
五凤四年六月戊申 橐他故駮亭长符
案:宣帝五凤四年三月六月庚子朔,九日戊申,儒略日170 1895,前54年7月15日。
143. 73EJT37:1378+1134
建平四年正月丁未朔癸丑肩水候宪谓关啬夫
案:哀帝建平四年正月丁未朔,七日癸丑,儒略日172 0380,前3年2月22日。
144. 73EJT37:1379
神爵三年四月庚午朔甲戌广地候遗移□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宣帝神爵三年四月庚午朔,五日甲戌,儒略日170 0001,前59年5月8日。
145. 73EJT37:1380
神爵五年二月庚寅朔辛卯骏乡啬夫仁敢言之
案:神爵五年即五凤元年。宣帝五凤元年二月庚寅朔,二日辛卯,儒略日170 0678,前57年3月15日。
146. 73EJT37:1396
元延元年十一月甲子朔辛卯橐他守塞尉宣移肩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成帝元延元年十一月甲子朔,廿八日辛卯,儒略日171 7418,前11年1月13日。
147. 73EJT37:1404
元延二年三月壬戌朔戊寅守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成帝元延二年三月壬戌朔,十七日戊寅,儒略日171 7525,前11年4月30日。
148. 73EJT37:1408
建平元年正月壬子张掖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哀帝建平元年正月甲午朔,十九日壬子,儒略日171 9299,前6年3月9日。
149. 73EJT37:1450
元延二年三月壬戌朔丁丑居延卅井候谭移过所县道河津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成帝元延二年三月壬戌朔,十六日丁丑,儒略日171 7524,前11年4月29日。
150. 73EJT37:1451
元延元年七月丙寅朔丙寅东乡啬夫丰佐章敢言之道德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成帝元延元年七月丙寅朔,朔日丙寅,儒略日171 7273,前12年8月21日。
151. 73EJT37:1453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月甲寅朔庚申乡有秩禁敢言之西函里男子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细审简文“月”字前残笔,似为“九”字,若然,则九月甲寅朔,推定本简为元延三年。成帝元延三年九月甲寅朔,七日庚申,儒略日171 8047,前10年10月4日。
152. 73EJT37:1454
绥和二年十二月甲子朔己丑都邑市丞华移过所县□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成帝绥和二年十二月甲子朔,廿六日己丑,儒略日171 9276,前6年2月14日。
153. 73EJT37:1471
建平三年二月壬子朔癸丑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哀帝建平三年二月壬子朔,二日癸丑,儒略日172 0020,前4年2月27日。
154. 73EJT37:1500
元延四年九月己卯居延都尉云谓过所县道津关遣守属李尊移簿
案:成帝元延四年九月戊寅朔,二日己卯,儒略日171 8426,前9年10月17日。
155. 73EJT37:1502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年十二月辛未朔甲戌张掖广地候况移肩水金关吏使
案:推定本简属建平四年。哀帝建平四年十二月辛未朔,四日甲戌,儒略日172 0701,前2年1月9日,是日小寒。
156. 73EJT37:1503
建平元年四月癸亥朔甲申广地候况移肩水金关候
案:哀帝建平元年四月癸亥朔,廿二日甲申,儒略日171 9391,前6年6月9日。
157. 73EJT37:1517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井隧 元延三年七月丁巳夜食五分骍北卒贺受莫当卒同
案:成帝元延三年七月乙卯朔,三日丁巳,儒略日171 7984,前10年8月2日。
158. 73EJT37:1529
神爵二年五月乙巳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宣帝神爵二年五月乙巳朔,朔日乙巳,儒略日169 9672,前60年6月13日。
159. 73EJT37:1533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五凤四年五月丁丑广地候丰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宣帝五凤四年五月辛未朔,七日丁丑,儒略日170 1864,前54年6月14日。
160. 73EJT37:1535
五凤三年四月甲戌橐他候博移肩水候官遣隧长胜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宣帝五凤三年四月丁未朔,廿八日甲戌,儒略日170 1501,前55年6月16日。
161. 73EJT37:1537
始建国二年五月丙寅朔丙寅橐他守候义敢言之谨移莫当隧
案:新莽始建国二年五月丙寅朔,朔日丙寅,儒略日172 4833,10年5月3日。
162. 73EJT37:1573
制曰可孝文皇帝七年九月乙〈己〉未下
案:九月庚子朔,是月无乙未, “乙”字当校正为“己”字。文帝七年九月庚子朔,廿日己未,儒略日165 8526,前173年10月18日。
163. 73EJH1:2
十一月□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推定本简年属为五凤二年。宣帝五凤二年十一月己卯朔,朔日己卯,儒略日170 1326,前56年12月23日。
164. 73EJH1:3
神爵三年六月己巳朔乙亥司空佐安世敢言之复作大男吕异人故魏郡繁阳明里廼神爵元年十一月庚午坐伤人论会二年二月甲辰赦令复作县官一岁三月廿九日·三月辛未
罚作尽神爵三年四月丁亥凡一作一岁一月十八日未备二月十一日以诏书入钱赎罪免为庶人谨为偃检封入居延谒移过所
案:宣帝神爵三年六月己巳朔,七日乙亥,儒略日170 0062,前59年7月8日。神爵元年十一月戊申朔,廿三日庚午,儒略日170 0062,前60年1月9日,是日小寒。神爵二年二月丁丑朔,廿八日甲辰,儒略日169 9611,前60年4月13日。三月辛未,神爵二年三月丙午朔,廿六日辛未,儒略日169 9638,前60年5月10日,是日立夏。神爵三年四月庚午朔,十八日丁亥,儒略日170 0014,前59年5月21日。
165. 73EJH1:4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壬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辛
酉
辛
卯
庚
申
初伏
庚
寅
后伏
庚
申
己
丑
己
未
戊
子
戊
午
案:本简为编册横读式为《曆日》简册之散简,简端佚失日序。推定为《永光元年曆日》简册之“廿五日”残简。
元帝永光元年气朔表
寅
正月小 己巳 27
170 5756( 2. 8)
己巳 4230 初一立春
乙酉 623 十七惊蛰
卯
二月大 戊戌 70
5785 ( 3. 9)
庚子 1633 初三雨水
乙卯 2643 十八春分
辰
三月小 戊辰 32
5815 ( 4. 8)
庚午 3653 初三穀雨
丙戌 46 十九清明
巳
四月大 丁酉 75
5844 ( 5. 7)
辛丑 1056 初五立夏
丙辰 2066 二十小满
午
五月小 丁卯 37
5874 ( 6.6)
辛未 3076 初五芒种
丙戌 4086 二十夏至
未
六月大 丙申 80
5903 ( 7.5)
壬寅 479 初七小暑
丁巳 1489 廿二大暑
申
七月大 丙寅 42
5933 ( 8. 4)
壬申 2499 初七立秋
丁亥 3509 廿二处暑
酉
八月小 丙申 4
5963 ( 9. 3)
壬寅 4519 初七白露
戊午 912 廿三秋分
戌
九月大 乙丑 47
5992 (10. 2)
癸酉 1922 初九寒露
戊子 2932 廿四霜降
亥
十月小 乙未 9
6022 (11. 1)
癸卯 3942 初九立冬
己未 335廿五小雪
子
十一月大 甲子 52
6051 (11.30)
甲戌 1345 十一大雪
己丑 2355廿六冬至
丑
十二月小 甲午 14
6081 (12.30)
甲辰 3365 十一小寒
己未 4375 廿六大寒
《永光元年曆日》简册复原
一日
己 立
巳 春
戊
戌
戊 建
辰
丁
酉
丁
卯
丙
申
丙
寅
丙
申
乙
丑
乙
未
甲 建
子
甲
午
二日
庚
午
己
亥
己
巳
戊
戌
戊
辰
丁
酉
丁
卯
丁 建
酉
丙
寅
丙
申
乙
丑
乙
未
三日
辛
未
庚
子
庚
午
己
亥
己
巳
戊
戌
戊
辰
戊
戌
丁
卯
丁
酉
丙
寅
丙
申
四日
壬
申
辛
丑
辛
未
庚
子
庚 建
午
己
亥
己
巳
己
亥
戊
辰
戊
戌
丁
卯
丁
酉
五日
癸
酉
壬
寅
壬
申
辛 立
丑 夏
辛
未
庚
子
庚 中
午 伏
庚
子
己
巳
己 建
亥
戊
辰
戊
戌
六日
甲
戌
癸 建
卯
癸
酉
壬
寅
壬
申
辛
丑
辛
未
辛
丑
庚
午
庚
子
己
巳
己
亥
七日
乙
亥
甲
辰
甲
戌
癸
卯
癸
酉
壬
寅
壬建立
申 秋
壬
寅
辛
未
辛
丑
庚
午
庚
子
八日
丙
子
乙
巳
乙
亥
甲
辰
甲
戌
癸
卯
癸
酉
癸
卯
壬
申
壬
寅
辛
未
辛 建
丑
九日
丁
丑
丙
午
丙
子
乙 建
巳
乙
亥
甲
辰
甲
戌
甲
辰
癸
酉
癸 立
卯 冬
壬
申
壬
寅
十日
戊 建
寅
丁
未
丁
丑
丙
午
丙
子
乙
巳
乙
亥
乙
巳
甲 建
戌
甲
辰
癸
酉
癸
卯
十一日
己
卯
戊
申
戊
寅
丁
未
丁
丑
丙
午
丙
子
丙
午
乙
亥
乙
巳
甲
戌
甲
辰
十二日
庚
辰
己
酉
己
卯
戊
申
戊
寅
丁 建
未
丁
丑
丁
未
丙
子
丙
午
乙
亥
乙
巳
十三日
辛
巳
庚
戌
庚
辰
己
酉
己
卯
戊
申
戊
寅
戊
申
丁
丑
丁
未
丙
子
丙
午
十四日
壬
午
辛
亥
辛
巳
庚
戌
庚
辰
己
酉
己
卯
己
酉
戊
寅
戊
申
丁
丑
丁
未
十五日
癸
未
壬
子
壬
午
辛
亥
辛
巳
庚
戌
庚
辰
庚
戌
己
卯
己
酉
戊
寅
戊
申
十六日
甲
申
癸
丑
癸
未
壬
子
壬
午
辛
亥
辛
巳
辛
亥
庚
辰
庚
戌
己
卯
己
酉
十七日
乙
酉
甲
寅
甲
申
癸
丑
癸
未
壬
子
壬
午
壬
子
辛
巳
辛
亥
庚
辰
庚
戌
十八日
丙
戌
乙 春
卯 分
乙
酉
甲
寅
甲
申
癸
丑
癸
未
癸
丑
壬
午
壬
子
辛
巳
辛
亥
十九日
丁
亥
丙
辰
丙
戌
乙
卯
乙
酉
甲
寅
甲
申
甲
寅
癸
未
癸
丑
壬
午
壬
子
廿日
戊
子
丁
巳
丁
亥
丙
辰
丙 夏
戌 至
乙
卯
乙
酉
乙
卯
甲
申
甲
寅
癸
未
癸
丑
廿一日
己
丑
戊
午
戊
子
丁
巳
丁
亥
丙
辰
丙
戌
丙
辰
乙
酉
乙
卯
甲
申
甲
寅
廿二日
庚
寅
己
未
己
丑
戊
午
戊
子
丁
巳
丁
亥
丁
巳
丙
戌
丙
辰
乙
酉
乙
卯
廿三日
辛
卯
庚
申
庚
寅
己
未
己
丑
戊
午
戊
子
戊 秋
午 分
丁
亥
丁
巳
丙
戌
丙
辰
廿四日
壬
辰
辛
酉
辛
卯
庚
申
庚
寅
己
未
己
丑
己
未
戊
子
戊
午
丁
亥
丁
巳
廿五日
癸
巳
壬
戌
壬
辰
辛
酉
辛
卯
庚 初
申 伏
庚 后
寅 伏
庚
申
己
丑
己
未
戊
子
戊
午
廿六日
甲
午
癸
亥
癸
巳
壬
戌
壬
辰
辛
酉
辛
卯
辛
酉
庚
寅
庚
申
己 冬
丑 至
己
未
廿七日
乙
未
甲
子
甲
午
癸
亥
癸
巳
壬
戌
壬
辰
壬
戌
辛
卯
辛
酉
庚
寅
庚
申
廿八日
丙
申
乙
丑
乙
未
甲
子
甲
午
癸
亥
癸
巳
癸
亥
壬
辰
壬
戌
辛
卯
辛
酉
廿九日
丁
酉
丙
寅
丙
申
乙
丑
乙
未
甲
子
甲
午
甲
子
癸
巳
癸
亥
壬
辰
壬 臈
戌
卅日
丁
卯
丙
寅
乙
丑
乙
未
甲
午
癸
巳
166. 73EJH1:14
本始五年二月己亥朔戊申尉史幸敢言之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本始五年即地节元年。宣帝元地节元年二月己亥朔,十日戊申,儒略日169 6315,前69年4月4日。
167. 73EJH2:18
元康三年八月戊申南部候长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宣帝元元康三年八月辛酉朔,是月不得有戊申。简文误。八月朔日辛酉,儒略日169 8668,前63年9月13日。
168. 73EJH2:33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元康三年十二月庚申朔癸未士吏弘付平乐隧长宋勋出入
案:宣帝元康三年十二月庚申朔,廿四日癸未,儒略日169 8810,前62年2月2日。
169. 73EJH2:45
元康二年六月甲辰初迹尽元康二年九月晦日积百卌二日
案:该简已有明确纪年,可与两汉朔闰表互证;作为汉用实曆,可用以检覈依曆术所推步的曆表。宣帝元康二年六月大戊戌朔,七日甲辰,儒略日169 8231,前64年7月3日,尽晦,计廿四日;七月大戊辰朔,朔日戊辰,儒略日169 8255,前64年7月27日,计卅日;闰七月小戊戌朔,朔日戊戌,儒略日169 8285,前64年8月26日,计廿九日;八月大丁卯朔,朔日丁卯,儒略日169 8314,前64年9月24日,计卅日;九月小丁酉朔,朔日丁酉,儒略日169 8344,前64年10月24日;尽晦,廿九晦日乙丑,儒略日169 8372,前64年11月21日,计廿九日。六月甲辰初迹,至于九月晦,凡百四十二日,合于简文。
170. 73EJH2:50
初元五年六月壬寅朔甲子中乡有秩忠敢告尉史温东谢里公乘孙禹自言
案:元帝初元五年六月壬寅朔,廿三日甲子,儒略日170 5571,前44年8月7日。
171. 73EJH2:54
A 元康二年六月戊戌朔辛亥佐昌敢言之
B 七月辛巳佐常以来
案:宣帝元康二年六月戊戌朔,十四日辛亥,儒略日169 8238,前64年7月10日。
172. 73EJH2:72
元康二年五月丁酉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宣帝元康二年五月己巳朔,廿九晦日丁酉,儒略日169 8224,前64年6月26日。
173. 73EJF1:9
永始三年七月戊申朔戊辰御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成帝永始三年七月戊申朔,廿一日戊辰,儒略日171 6555,前14年9月3日。
174. 73EJF1:10
八月戊戌丞相方进重今长安男子李参索辅等自言
案:成帝永始三年八月丁丑朔,廿二日戊戌,儒略日171 6585,前14年10月3日。
175. 73EJF1:12
七月庚午丞相方进下小府卫将军将军二千石二千石部刺史诸侯……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成帝永始三年七月戊申朔,廿三日庚午,儒略日171 6557,前14年9月5日。
176. 73EJF1:13
十月己亥张掖大守谭守部司马宗行长史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成帝永始三年十月丙子朔,廿四日己亥,儒略日171 6646,前14年12月3日。
177. 73EJF1:14
十一月己酉张掖肩水都尉谭丞平下官下当用者如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成帝永始三年十一月丙午朔,四日己酉,儒略日171 6656,前14年12月13日。
178.73EJF1:15
十一月辛亥肩水候宪下行尉事谓关啬夫吏承书从事明扁亭隧关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成帝永始三年十一月丙午朔,六日辛亥,儒略日171 6658,前14年12月15日。
179. 73EJF1:25
建武三年五月丙戌朔壬子都乡啬夫宫敢言之金城里任安
案:光武帝建武三年五月丙戌朔,廿七日壬子,儒略日173 1119,27年7月19日。
180. 73EJF1:31
元凤二年二月癸卯居延与金关为出入六寸符券
案:昭帝元凤二年二月丁酉朔,七日癸卯,儒略日169 2650,前79年3月23日。
181. 73EJF1:48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八月戊辰朔甲戌□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推拟本简为神爵三年,其次河平元年可为参考年代。宣帝神爵三年八月戊辰朔,七日甲戌,儒略日170 0121,前59年9月5日。成帝河平元年八月戊辰朔,七日甲戌,儒略日171 1461,前28年9月22日。
182. 73EJF1:52
二十亖日 甲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73EJF1:53
二十九日 卯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案:两枚残简为编册横读式《曆日》简册之散简,推定为《始建国天凤五年曆日》残简。
始建国天凤五年气朔表
丑
正月大 辛亥 57
172 7638 ( 1. 6)
甲寅 2255 初四小寒
己巳 3265 十九大寒
寅
二月小 辛巳 19
7668 ( 2. 5)
甲申4275 初四立春
庚子 668 二十惊蛰
卯
三月大 庚戌 62
7697 ( 3. 6)
乙卯 1678 初六雨水
庚午 2688 廿二春分
辰
四月小 庚辰 24
7727 ( 4. 5)
乙酉 3698 初六穀雨
辛丑 91 廿二清明
巳
五月大 己酉 67
7756 ( 5. 4)
丙辰 1101 初八立夏
辛未 2111 廿三小满
午
六月小 己卯 29
7786 ( 6. 3)
丙戌 3121 初八芒种
辛丑 4131 廿三夏至
未
七月大 戊申 72
7815 ( 7. 2)
丁巳 524 初十小暑
壬申 1534 廿五大暑
申
八月小 戊寅 34
7845 ( 8. 1)
丁亥 2544 初十立秋
壬寅 3554 廿五处暑
酉
九月大 丁未 77
7874 ( 8.30)
丁巳 4564 十一白露
癸酉 957 廿七秋分
戌
十月大 丁丑 39
7904 ( 9.29)
戊子 1967 十二寒露
癸卯 2977 廿七霜降
亥
十一月小 丁未 1
7934 (10.29)
戊午 3987 十二立冬
甲戌 380 廿八小雪
子
十二月大 丙子 44
7963 (11.27)
己丑 1390 十四大雪
甲辰 2400 廿九冬至
《始建国天凤五年曆日》简册复原
一日
辛亥
辛巳
庚戌
庚辰
己酉
己卯
戊申
戊寅
丁未
丁丑
丁未
丙子
二日
壬子
壬午
辛亥
辛巳
庚戌
庚辰
己酉
己卯
戊申
戊寅
戊申
丁丑
三日
癸丑
癸未
壬子
壬午
辛亥
辛巳
庚戌
庚辰
己酉
己卯
己酉
戊寅
四日
甲寅
甲申
癸丑
癸未
壬子
壬午
辛亥
辛巳
庚戌
庚辰
庚戌
己卯
五日
乙卯
乙酉
甲寅
甲申
癸丑
癸未
壬子
壬午
辛亥
辛巳
辛亥
庚辰
六日
丙辰
丙戌
乙卯
乙酉
甲寅
甲申
癸丑
癸未
壬子
壬午
壬子
辛巳
七日
丁巳
丁亥
丙辰
丙戌
乙卯
乙酉
甲寅
甲申
癸丑
癸未
癸丑
壬午
八日
戊午
戊子
丁巳
丁亥
丙辰
丙戌
乙卯
乙酉
甲寅
甲申
甲寅
癸未
九日
己未
己丑
戊午
戊子
丁巳
丁亥
丙辰
丙戌
乙卯
乙酉
乙卯
甲申
十日
庚申
庚寅
己未
己丑
戊午
戊子
丁巳
丁亥
丙辰
丙戌
丙辰
乙酉
十一日
辛酉
辛卯
庚申
庚寅
己未
己丑
戊午
戊子
丁巳
丁亥
丁巳
丙戌
十二日
壬戌
壬辰
辛酉
辛卯
庚申
庚寅
己未
己丑
戊午
戊子
戊午
丁亥
十三日
癸亥
癸巳
壬戌
壬辰
辛酉
辛卯
庚申
庚寅
己未
己丑
己未
戊子
十四日
甲子
甲午
癸亥
癸巳
壬戌
壬辰
辛酉
辛卯
庚申
庚寅
庚申
己丑
十五日
乙丑
乙未
甲子
甲午
癸亥
癸巳
壬戌
壬辰
辛酉
辛卯
辛酉
庚寅
十六日
丙寅
丙申
乙丑
乙未
甲子
甲午
癸亥
癸巳
壬戌
壬辰
壬戌
辛卯
十七日
丁卯
丁酉
丙寅
丙申
乙丑
乙未
甲子
甲午
癸亥
癸巳
癸亥
壬辰
十八日
戊辰
戊戌
丁卯
丁酉
丙寅
丙申
乙丑
乙未
甲子
甲午
甲子
癸巳
十九日
己巳
己亥
戊辰
戊戌
丁卯
丁酉
丙寅
丙申
乙丑
乙未
乙丑
甲午
廿日
庚午
庚子
己巳
己亥
戊辰
戊戌
丁卯
丁酉
丙寅
丙申
丙寅
乙未
廿一日
辛未
辛丑
庚午
庚子
己巳
己亥
戊辰
戊戌
丁卯
丁酉
丁卯
丙申
廿二日
壬申
壬寅
辛未
辛丑
庚午
庚子
己巳
己亥
戊辰
戊戌
戊辰
丁酉
廿三日
癸酉
癸卯
壬申
壬寅
辛未
辛丑
庚午
庚子
己巳
己亥
己巳
戊戌
廿四日
甲戌
甲辰
癸酉
癸卯
壬申
壬寅
辛未
辛丑
庚午
庚子
庚午
己亥
廿五日
乙亥
乙巳
甲戌
甲辰
癸酉
癸卯
壬申
壬寅
辛未
辛丑
辛未
庚子
廿六日
丙子
丙午
乙亥
乙巳
甲戌
甲辰
癸酉
癸卯
壬申
壬寅
壬申
辛丑
廿七日
丁丑
丁未
丙子
丙午
乙亥
乙巳
甲戌
甲辰
癸酉
癸卯
癸酉
壬寅
廿八日
戊寅
戊申
丁丑
丁未
丙子
丙午
乙亥
乙巳
甲戌
甲辰
甲戌
癸卯
183.73EJF1:85
元始元年四月戊子朔辛卯新郑守左
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 (削衣)
案:平帝元始元年四月戊子朔,四日辛卯,儒略日172 1558,1年5月15日。
184. 73EJF1:101
元始元年正月己
案:平帝元始元年正月己未朔,朔日己未,儒略日172 1466,1年2月12日。
(编者按:本文收稿时间爲2016年3月5日17:15。)
[1]何有祖:《读肩水金关汉简札记(三则)》,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简帛网,2016年1月12日。
[2]谢坤:《读肩水金关汉简札记(四)》,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简帛网,2016年1月14日。
[3]姚磊:《〈肩水金关汉简(肆)〉缀合(八)》,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简帛网,2016年2月4日。
[4]颜世铉:《〈《肩水金关汉简》(肆)〉缀合第5-6组》,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简帛网,2016年1月14日。
[5]姚磊:《〈肩水金关汉简(肆)〉缀合(九)》,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简帛网,2016年2月7日。
[6]姚磊:《〈肩水金关汉简(肆)〉缀合三则》,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简帛网,2016年1月12日。
[7]雷海龙:《〈肩水金关汉简(肆)〉断简试缀(二)》,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简帛网,2016年2月10日。
[8]颜世铉:《〈《肩水金关汉简》(肆)〉缀合第10组》,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简帛网,2016年1月16日。
[9]颜世铉:《〈《肩水金关汉简》(肆)〉缀合第11-12组》,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简帛网,2016年1月19日。
[10]谢坤:《读肩水金关汉简札记(三)》,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简帛网,2016年1月13日。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2919.html
以上是关于端午节-《肩水金关汉简(肆)》曆日校注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