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赤鹄之集汤之屋》的“赤鹄”或当是“赤鸠”

历史-《赤鹄之集汤之屋》的“赤鹄”或当是“赤鸠”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历史-《赤鹄之集汤之屋》的“赤鹄”或当是“赤鸠”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赤鹄之集汤之屋》的“赤鹄”或当是“赤鸠”


(曲阜师範大学历史(孔子)文化学院)
(首发)
2012年第8期《文物》刊发了李学勤先生的《新整理清华简六种概述》一文(第66-71页,以下所引相关内容皆出该文;按:本篇简文今已正式公布),介绍了正在进行整理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三批的情况。此文指出,在这批竹简中,“有一种记汤与伊尹之事的佚书《赤鹄之集汤之屋》”。同期《文物》的封三同时公布了本篇其中两支竹简的照片,其中有一支是第15简的简背,写有标题“赤历史-《赤鹄之集汤之屋》的“赤鹄”或当是“赤鸠”
历史-《赤鹄之集汤之屋》的“赤鹄”或当是“赤鸠”之集汤之屋”。李学勤先生在文章中指出,“‘历史-《赤鹄之集汤之屋》的“赤鹄”或当是“赤鸠”
历史-《赤鹄之集汤之屋》的“赤鹄”或当是“赤鸠”’(按:据简文字形,‘鸟’写在左边,故笔者隶定爲‘历史-《赤鹄之集汤之屋》的“赤鹄”或当是“赤鸠”
历史-《赤鹄之集汤之屋》的“赤鹄”或当是“赤鸠”’,与此稍异)字从‘咎’声,在见母幽部,读爲觉部的‘鹄’,韵部对转。”同时指出,“《楚辞·天问》云:‘缘鹄饰玉,后帝是飨。’王逸注:‘后帝谓殷汤也,言伊尹始仕,因缘烹鹄鸟之羹,脩玉鼎,以事于汤,汤贤之,遂以爲相也。’这种说法与《赤鹄之集汤之屋》有密切的关係。”在文后的注释中,李学勤先生指出,《楚辞·天问》中的说法与《赤鹄之集汤之屋》有密切的关係这一点是刘国忠教授发现的。
也许就是因爲发现了《楚辞·天问》中的这种说法,所以清华简的原整理者才採用了将“历史-《赤鹄之集汤之屋》的“赤鹄”或当是“赤鸠”
历史-《赤鹄之集汤之屋》的“赤鹄”或当是“赤鸠””读爲“鹄”的意见。然而,笔者通过考察发现,将从“鸟”、“咎”声的“历史-《赤鹄之集汤之屋》的“赤鹄”或当是“赤鸠”
历史-《赤鹄之集汤之屋》的“赤鹄”或当是“赤鸠””读爲从“鸟”、“九”声的“鸠”也许是更好的选择。
首先,从古音上说,“咎”与“九”皆属见母幽部,较之于见母觉部的“告”更爲接近。而且,古代典籍中“咎”声之字与“九”声之字相通之例多见。如《说文》:“氿,水厓枯土也。从水、九声。《尔雅》曰:‘水醮曰氿。’”今《尔雅·释水》作“水醮曰厬”。《诗·小雅·大东》:“有冽氿泉”。《经典释文》:“氿,字又作晷。”《楚辞·七谏·沈江》:“原咎杂而累重”,闻一多《楚辞校补》云:“咎杂,犹鸠杂也。”虽然“咎”声之字与“告”声之字古音接近也可以通假,且典籍亦见通假之例,但相对来说,将“咎”声之字读爲“鸠”在古音上更爲接近。
同时,“鸠”这种鸟古书多有提到。如《尚书》佚篇有《汝鸠》篇,“鸠”爲人名。《书序》云:“伊尹去亳适夏,既丑有夏,复归于亳,入自北门,乃遇汝鸠、汝方,作《汝鸠》、《汝方》。”既然在商汤之时即有人以“鸠”爲名,可以想见此种鸟在当时应是熟爲人知的。又如《诗·小雅·小宛》:“宛彼鸣鸠,翰飞戾天。”也提到“鸠”这种鸟。
其次,至于因《楚辞·天问》中有“缘鹄饰玉”而将“历史-《赤鹄之集汤之屋》的“赤鹄”或当是“赤鸠”
历史-《赤鹄之集汤之屋》的“赤鹄”或当是“赤鸠””读爲“鹄”,似乎信而有徵,非如此释读不可,其实也未必。在古代典籍文献中,同样存在商汤与“鸠”有关的记载。《全后汉文》卷八十六辑录有三国时期张紘《爲孙会稽责袁术僭号书》一文,其中有段话云:
殷汤有白鸠之祥,周武有赤鸟之瑞,汉高有星聚之符,世祖有神光之徵。
其中“殷汤有白鸠之祥”一句,虽然不知典出何处,但显然是说商汤与“鸠”存在某种联繫,应当可以说明至少三国时期仍然可以见到商汤与“鸠”有关的记载。
“殷汤有白鸠之祥”后一句“周武有赤鸟之瑞”的典故见于文献记载。《春秋繁露》卷十三《同类相动》引《尚书传》(即《尚书大传》)言:“周将兴之时,有大赤鸟衔穀之种,而集王屋之上者,武王喜,诸大夫皆喜。周公曰:‘茂哉!茂哉!天之见此以劝之也。’”按:《尚书大传》“赤鸟”本又作“赤乌”。今本《竹书纪年》:“(帝辛三十二年)有赤乌集于周社。”《墨子·非攻下》:“赤乌衔珪,降周之岐社,曰:‘天命周文王伐殷有国。’”诸记载皆是言及“周武有赤鸟之瑞”的典故。其中,《尚书大传》“有大赤鸟衔穀之种,而集王屋之上者”的记载与清华简《赤历史-《赤鹄之集汤之屋》的“赤鹄”或当是“赤鸠”
历史-《赤鹄之集汤之屋》的“赤鹄”或当是“赤鸠”之集汤之屋》“曰故有赤历史-《赤鹄之集汤之屋》的“赤鹄”或当是“赤鸠”
历史-《赤鹄之集汤之屋》的“赤鹄”或当是“赤鸠”集于汤之屋”几乎如出一辙,作爲先秦时期的传说,若认爲两者之间没有任何传承演变关係是不可能的。
因此,笔者以爲清华简《赤历史-《赤鹄之集汤之屋》的“赤鹄”或当是“赤鸠”
历史-《赤鹄之集汤之屋》的“赤鹄”或当是“赤鸠”之集汤之屋》这篇简文记载的内容就应当是“殷汤有白鸠之祥”典故的来源。其中“赤历史-《赤鹄之集汤之屋》的“赤鹄”或当是“赤鸠”
历史-《赤鹄之集汤之屋》的“赤鹄”或当是“赤鸠””应当读爲“赤鸠”,说已见上。至于原来所记载的“赤鸠”爲何后来演变成了“白鸠”?笔者推测这应该是与中国古代的“五行相胜”学说有关。如《吕氏春秋·有始览》云:“及汤之时,天先见金,刃生于水,汤曰‘金气胜’,金气胜,故其色尚白,其事则金;及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乌衔丹书集于周社,文王曰‘火气胜’,火气胜,故其色尚赤,其事则火。”《史记·封禅书》:“周得火德,有赤乌之符。”《论衡·指瑞篇》:“白者,殷之色也;乌者,孝鸟;赤者,周之应气也。先得白鱼,后得赤乌,殷之统绝,色移在周矣。据鱼、乌之见以占武王,则知周之必得天下也。”从战国后期到东汉时期的这些记载都提到商得金德,其色尚白,而周得火德,其色尚赤。因此,到三国时期再提到“殷汤”与“鸠”有关的典故,此“鸠”据“五行相胜”学说非是“白”色不可。而在清华简传抄的时代,当是尚不存在较爲系统化的“五行相胜”学说,故此“鸠”可以是“赤”色。先秦时期的各种传说往往层累相因,有商汤之“赤鸠”,亦不妨碍有周武王之“赤乌”。
甚至《楚辞·天问》“缘鹄饰玉”的“鹄”字,也很可能本当是“鸠”字,因音近而通用。前人有“句中韵”的说法,即出于韵律方面的考虑,使一句话中的某个字与位于句尾之字协韵。“缘鹄饰玉”句尾之字“玉”古音在屋部,属入声韵。古人若是出于和“玉”字协韵的需要,将本来属于阴声韵(幽部)的“鸠”字替换成与之音近可通假的入声韵字“鹄”,也是很有可能的。因此,仅据《楚辞·天问》的“鹄”字并不能得出清华简中的“历史-《赤鹄之集汤之屋》的“赤鹄”或当是“赤鸠”
历史-《赤鹄之集汤之屋》的“赤鹄”或当是“赤鸠””字必然读爲“鹄”的结论。
2012年9月8日初稿
(编者按: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571.html

以上是关于历史-《赤鹄之集汤之屋》的“赤鹄”或当是“赤鸠”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