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九《灵王遂申》通释

上博九《灵王遂申》通释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上博九《灵王遂申》通释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上博九《灵王遂申》通释


(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
上博简第九册最近正式出版了,其中有《灵王遂申》篇,笔者粗略学习之后,感觉到个人的看法和整理者的理解有较多差异。与此同时,简帛网“简帛研读”论坛也有不少先生在发表意见。本文的写作出于以下两种考虑,其一,论坛的意见比较零散,不利于进一步研究。所以笔者愿意做一个初步的集解;其二,有不少同好还没有看到全文,这里我儘量把不确定的字都剪贴出来,供大家讨论。
本文除了根据论坛的讨论来作释文,也陈述鄙见,但对于整理者在文意上作的疏通,不逐一讨论。因爲对整个故事理解不同,所以整理者对简文字词作的训释,没有一一商兑的必要。
见于简帛论坛的意见,直接在释文中写出,用脚注形式交待。论坛中的意见表述大多简略、随意,笔者引述时没有想到很好的办法,这里只能做一点介绍,不直接引用。论坛ID不便用尊称,其中也许有真实姓名,因笔者无法一一辨别,称引时如有冒犯之处,请多包涵。
【释文】
灵王既立,申赛(息)[1]不慭。[1]王败蔡灵侯于吕,命申人室出[2],取蔡之器。执事人夹蔡人之军门[3],命人毋1敢徒出[4]。申成公上博九《灵王遂申》通释
上博九《灵王遂申》通释其子虚未畜上博九《灵王遂申》通释
上博九《灵王遂申》通释,命之遣[5]。虚晶(三)徒出,执事人志〓(止之)。虚乘一上博九《灵王遂申》通释
上博九《灵王遂申》通释〓(外车)[2]驷(驷马)[6],告执事人2:“小人上博九《灵王遂申》通释
上博九《灵王遂申》通释(幼),不能以它器[7]。得此车,或(又)不能上博九《灵王遂申》通释
上博九《灵王遂申》通释(御)之以归。命以其策归。”执事人许之。虚秉[3]策以归3,至重[4]澨,或(又)弃其策安(焉)。城(成)公惧其又取安(焉),而谆之[8],京(佯)爲之怒[9]:“举邦尽获,女(汝)独亡(无)4得!”虚不答。或(又)爲之怒,虚答曰:“君爲王臣,王将述(遂)邦弗能止,而或欲得安(焉)?”城(成)公与虚归,爲格[10]。5
【注释】
[1]赛,整理者读爲“塞”。
今按,据清华简《繫年》第五章,当读爲“息”。
[2]室出,整理者注:从居处远出。
今按,室出,当理解爲每家每户都派一个人到蔡军中取器物,与下文“举邦尽获”呼应。
[3]之,整理者读爲“至”。
今按:之即“的”。楚之执事人夹持在蔡人军门左右,目的是检查申人进出,看他们是否都拿了蔡人的器物出来。参考下注。
[4]徒出,整理者理解爲步行而出。
今按,当理解爲空手而出。整理者大概看到下文乘车而出,故而认爲此处是要求申人乘车。但下文明言乘车而出是“不能以它器”,整理者之说恐误。成公之子虚“三徒出”,被楚人制止,也是因爲他进了蔡人的军营却没有带东西出来。
[5]上博九《灵王遂申》通释
上博九《灵王遂申》通释,整理者隶作从止从泉,恐不可信。有先生认爲从水从时,[5]或是。在简文中大概有“认爲”、“考虑到”一类的意思。疑读爲“待”。《管子·大匡》注:“待,拟也。”
虚,简文作上博九《灵王遂申》通释
上博九《灵王遂申》通释,其它简又作上博九《灵王遂申》通释
上博九《灵王遂申》通释、上博九《灵王遂申》通释
上博九《灵王遂申》通释、上博九《灵王遂申》通释
上博九《灵王遂申》通释,前两例从“虍”,后两例又似从“鹿”字或“廌”字头,[6]目前大概也是这几种看法。目前笔者还没有固定的看法,暂时释写爲“虚”。
未畜上博九《灵王遂申》通释
上博九《灵王遂申》通释,有学者读爲“未蓄髮”。今按:上博九《灵王遂申》通释
上博九《灵王遂申》通释字原简作上博九《灵王遂申》通释
上博九《灵王遂申》通释,具体释读待考。
遣,整理者引《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解释“遣”字之意。有先生疑读爲“逝”。遣、逝在这里都作打发某人去某处的意思。整理者不破读似可从。
[6]驷马,整理者只释了“驷”字。
今按,栈车驷马,文例如典籍所言“安车驷马”、“高车驷马”、“大车驷马”之类。疑“驷”字下合文号已残泐。栈车本无驷马相配,但此处不可以常理论。因爲成公之子正想表现自己不会驾车,可能是刻意胡乱配置了车马。车马都是蔡人军中之物,此时蔡人已成亡国之奴,故而成公之子进入蔡人军门,得以随意配置车马。
[7]以,《说文》:“用也。”不能以它器,即因年幼而不会使用其它器物,例如干戈弓矢兵器之类。或者,以作介词,相当于“于”。不能以它器,意思还是不懂得其它器物怎么使用的意思。所以他驾驶栈车而出,也还是说,自己没办法驾回申人所在之处。
又,此处句读和整理者不同。简帛论坛汗天山已有此说。[7]
[8]谆,简文作上博九《灵王遂申》通释
上博九《灵王遂申》通释,从辶从屯,[8]疑读爲“谆”。[9]《说文》:“告晓之也。”
[9]京,简文作上博九《灵王遂申》通释
上博九《灵王遂申》通释,整理者释爲“亭”而括注问号。有先生指出应释爲“京”,[10]当是。上博五《三德》“皇天弗京”、“上帝弗京”,字形作形:上博九《灵王遂申》通释
上博九《灵王遂申》通释,[11]可参。此疑读爲“佯”。京字属见母阳部,与以母阳部的佯字叠韵,声母都属喉牙音。
[10]上博九《灵王遂申》通释
上博九《灵王遂申》通释,简文作上博九《灵王遂申》通释
上博九《灵王遂申》通释,整理者隶定,认爲是祭祀之名。
今按,整理者对字形及词义的分析都可备一说。但简文此处文意不知是否完结。通观简文,申成公父子兔死狐悲,感念蔡人的遭遇,担忧申国也会有这样的结局。因此,如果此处是全文结束,“爲上博九《灵王遂申》通释
上博九《灵王遂申》通释”可能是成公父子回到本国之后的举措。其父子二人达成一致,大概是要防备楚人。另外,此字也可能读爲“格”,训爲执拘(见《后汉书》注)。意思可能是成公父子打算回国,但被楚人逮捕。
这里附带谈谈简文中的“申”。以“申息”并称,除了传世典籍,我们在前不久公布的清华简《繫年》中就见到了。照以前的看法,楚文王“实县申息”,申息并称的“申”,向来被认爲是南阳之申,亦即所谓“南申”。[12]这个古老的诸侯国在春秋早期就被楚文王所灭,成爲楚国北方的大县。因此,简文的申,有先生特别提示说不是南阳之申,而是信阳之申。[13]但信阳之申在楚灵王时究竟是不是一个国家,还存在疑问。何浩先生曾经提出,信阳之申是从南阳迁移过来的移民。[14]他引《左传》昭公三十一年传:“楚之灭蔡也,灵王迁许、胡、沈、道、房、申于荆焉。平王即位,既封陈、蔡,而皆复之,礼也。”杜预注:“许、胡、沈,小国也;道、房、申,皆故诸侯,楚灭以爲邑。”小国和故诸侯分别而言,“封”和“复”区别而言,据此何先生认爲这里的“申”连附庸国都不是,只是一班遗民。但是,简文申成公有谥号,似非楚申县县公;简文称“申息不慭”,也不像是楚国所辖之县能有的姿态;何况,全篇最后一简,成公之子担忧“王将遂邦弗能止”,意思是灵王将把申当成楚国封域之内的地方,也表明简文之“申”还是一个有宗庙社稷的国家。根据简文的语境及故事情节来看,楚灵王时的确还有一个申国,至于其地望是不是在今信阳一带,尚不可知。简文中有一个地名“重澨”,但也不能确认其相当于今天的什麽地方。既然仍然是“申息”并称,有没有可能当时楚文王实县申息,只是据有申息之本土,而在其原来国土附近存其宗庙社稷,延续了这样两个小国呢?[15]
小结
本篇整个故事和灵王没有多大关係。讲的是楚灭蔡,命申人去蔡人那里缴获器物。楚人夹立于蔡人军门两侧,检查进出的申人。申成公父子似乎一致认爲这对申国来说是亡国的前兆。申成公担心其子真的会拿很多东西回来,但成公之子见解与之相同,认爲不应该拿。所以,成公之子在军门放下了车马,又在途中丢弃了策马的鞭箠。成公担心其子还会再去蔡人军营,故意发怒,说反话来教训。但成公之子明白地阐述了对楚人这一安排的看法,并且担心申将步蔡的后尘。这父子二人归国,应有所戒备。
除了申国的问题,简文中还有一些字句的释读也未能解决。现在我们把释文和疑难字词都举出来了,希望有利于大家的讨论。
(编者按:[1]此字整理者说笔划不清晰,隶定不準确。此字原简作,当海天游蹤释。其说见“《灵王遂申》的‘亭’当改爲‘京’”讨论区第二贴,简帛网(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023)。
[2]参考陈伟《车舆名试说两则》,《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八辑,又见简帛网2011年4月1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427)。
[3]秉,前引海天游蹤认爲:“此字也见于《凡物流形》甲24‘氏(是)古(故)陈爲新’的‘陈’的偏旁,李守奎先生认爲是‘蚓’的初文。总之,声音近‘申’,简文可读爲‘振’,古书有‘跃马振策’的说法。”今按:原简作,参考郭店《缁衣》简9“秉”作,及《凡物流形》的“陈”,海天游蹤的说法从字形上讲是有道理的。但是从文意上看,“秉”字更好。原简之字笔划有些模糊,不能排除左侧封口的笔划是墨蹟污染造成的。或者也可能是形近讹误的写法。跃马振策,与简文情境恐怕不太协调。
[4]重字原简从攵作,无语在前引“《灵王遂申》的‘亭’当改爲‘京’”讨论区第四贴认爲此字或是“击”字。
[5]前引海天游蹤在“《灵王遂申》的‘亭’当改爲‘京’”讨论区第三贴第二条有说。
[6]前引海天游蹤在“《灵王遂申》的‘亭’当改爲‘京’”讨论区第三贴第二条有说,认爲第一个字形从虍从非;汗天山在同一主题贴下讨论区第七贴,将这些字统一释写爲“虎?”;youren在同一主题帖下讨论区第九贴提出,这些字形是从“鹿”字头的。
[7]见前引“《灵王遂申》的‘亭’当改爲‘京’”讨论区汗天山释文。
[8]前引海天游蹤在“《灵王遂申》的‘亭’当改爲‘京’”讨论区第三贴第五条谈到这个字形,并且说:“《陈公治兵》简13有‘钝’,读爲‘錞’,屯旁写法与之相同。”同时,该先生认爲此字也可能释爲“逆”,汗天山的释文中就是这样处理的。
[9]屯声字与谆字相通,参考王引之《经义述闻》,445页,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9月。
[10]Youren在简帛论坛中提及此意见,说见前引“《灵王遂申》的‘亭’当改爲‘京’”讨论区第一贴。
[11]李零:《三德释文与注释》,《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五),29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2月。
[12]石泉主编:《楚国历史文化辞典》,107页,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1月。
[13]见前引海天游蹤在“《灵王遂申》的‘亭’当改爲‘京’”讨论区第三贴中的意见。
[14]何浩:《楚灭国研究》,208页,武汉出版社1989年11月。
[15]黄锡全先生说,《左传》述楚文王“伐申”却不言“灭”,也许“楚国仅仅是佔领其地”。说见黄锡全:《申文王之孙州簠铭文及相关问题》,189-192页,《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五辑,中华书局2004年10月。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584.html

以上是关于上博九《灵王遂申》通释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