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初读《上博九》劄记(二)

中国古代史-初读《上博九》劄记(二)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中国古代史-初读《上博九》劄记(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初读《上博九》劄记(二)


(彰化师大国文系)

(一)
笔者曾指出《陈公治兵》简3的「酓
中国古代史-初读《上博九》劄记(二)
中国古代史-初读《上博九》劄记(二)。酓
中国古代史-初读《上博九》劄记(二),安(焉)得其缓旗?屈甹与郙(巴)令尹战于息,【3】战而止之。先君武王与䢵(郧)人战于蒲骚[2],师不
中国古代史-初读《上博九》劄记(二)。先君文[王]……【2】战于涂漳之淲(浒),师不
中国古代史-初读《上博九》劄记(二)。或(又)与晋人战于两棠,师不
中国古代史-初读《上博九》劄记(二)。女(汝)既至于仇(?)人之间, 将出师,既斯军,左右【4】」叙述过程则是从熊雪-武王-文王-庄王(战于两棠)。这样编联有几点可以注意:
1.「郙」即「巴」,[3]巴国也有令尹这个官职,跟越国一样,见《繫年》20章,简111「以与戉(越)命(令)尹
中国古代史-初读《上博九》劄记(二)[6]行述(遂)内(纳)王卒而毋止师【7】徒乎?」「
中国古代史-初读《上博九》劄记(二)行」疑读为「屯行」。李家浩先生曾指出:《楚居》的「夷
中国古代史-初读《上博九》劄记(二)人」之「
中国古代史-初读《上博九》劄记(二)」和睡虎地秦简「甸人」之「甸」,都应该读爲「陵」。楚简和秦简把陵墓之「陵」写作「
中国古代史-初读《上博九》劄记(二)」和「甸」,可能是爲了跟山陵之「陵」相区别而有意改写的。[7]可见「
中国古代史-初读《上博九》劄记(二)」读为「屯」是可以的。「屯行」是集中行进。《史记‧李将军列传》:「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裴骃《集解》引张晏曰:「以水草少,不可群辈。」简文上下两句意义相关,上文的「进师徒」即下文的「啓卒夌行」;「极于王所」即下文的「纳王卒」。整理者说:「王卒,王兵,王的自卫兵。」其说是。燕国兵器上的「王萃」,董珊先生认为就是「王卒」,是君王的直属军队。[8]
(三)
《邦人不称》简2「战于
中国古代史-初读《上博九》劄记(二)」,字形右上类似「歺」,可比对《繫年》119
中国古代史-初读《上博九》劄记(二)。我们知道楚文字的「歺」、「夃」二形已有写混,[9]此字或竟是《周易》简9的「
中国古代史-初读《上博九》劄记(二),只是一从舟,一从肉,如是则读为「沽」的音。同时简8「
中国古代史-初读《上博九》劄记(二)惧君之不终世承邦」,[10]「世」字整理者隶定为「
中国古代史-初读《上博九》劄记(二)」,读为「叶」,所以导致断句有误。此字实为「
中国古代史-初读《上博九》劄记(二)」,可与简4的「
中国古代史-初读《上博九》劄记(二)」比对。《国语‧越语下》:「先人就世,不穀即位。」韦昭注:「就世,终世也。」
(四)
《举治王天下》简31讲到大禹治水的辛苦,曰:「首丩旨,身
中国古代史-初读《上博九》劄记(二)
中国古代史-初读《上博九》劄记(二)」,可比对《容成氏》23+24「面皯
中国古代史-初读《上博九》劄记(二)(皵)」。「令」,来纽真部(依《古韵通晓》),可读为「皯」(见纽元部)。「
中国古代史-初读《上博九》劄记(二)」自然就是《容成氏》的「
中国古代史-初读《上博九》劄记(二)(皵)」。至于「首丩旨」,网友鸤鸠读为「首垢黧」或「首耇黧」,[11]可从。《史记•李斯列传》:「禹凿龙门,通大夏,疏九河,曲九防,决渟水,致之海。而股无胈,胫无毛,手足胼胝,面目黎黑,遂以死于外,葬于会稽。」《刘子•知人》:「禹为匹夫,未有功名。尧深知之,使治水焉。乃凿龙门,斩荆山,导熊耳,通鸟鼠,栉奔风,沐骤雨,耳目黧黔。」面目黎黑、耳目黧黔可以对应「首垢黧」或「首耇黧」。
(五)
《举治王天下》简5「遗我周
中国古代史-初读《上博九》劄记(二)」,当隶作「目且」,《四声篇海‧目部》有「目乍」字,不知是否与此字有关。同简「既言而上(尚)父乃皆至」,「皆至」疑读为「诣至」。皆旨通假例证见张儒《汉字通用声素研究》页783。
(编者按:[2]「蒲骚」之释见高佑仁:〈《上博九》初读〉,简帛网,2013.01.08,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789、流行:〈读上博楚简九劄记〉,简帛网,2013.01.08,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790。
[3]参看李学勤:〈包山楚简「郙」即巴国说〉,《中国文化》2004年春季号(总21辑),2004年6月,页14~17、吴良宝:《战国楚简地名辑证》(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页33-34。
[4]田成方:《楚公族诸氏源流、封邑及相关问题探析——以薳、斗、成、沈尹、景等氏为例》(武汉:武汉大学博士论文,2008.5)39页。
[5]「极」之释见上引拙文。
[6]「
中国古代史-初读《上博九》劄记(二)」之释见上引拙文。
[7]李家浩:〈谈清华战国竹简 《楚居》的「夷中国古代史-初读《上博九》劄记(二)
中国古代史-初读《上博九》劄记(二)」及其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11年6月)。
[8]董珊:《战国题铭与工官制度》(北京: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博士论文,2002年5月)页99-100。
[9]参拙文:〈《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繫年》考释四则〉,《简帛》第七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0)页68。
[10]此为网友「汗天山」的断句。
[11]简帛网简帛论坛,〈举治王天下初读〉60楼,2013.01.12,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026&page=7。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555.html

以上是关于中国古代史-初读《上博九》劄记(二)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