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包山卜筮简零识(三则)

中国古代史-包山卜筮简零识(三则)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中国古代史-包山卜筮简零识(三则)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包山卜筮简零识(三则)


(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
一、恆贞吉(197、199号简等)
原考释:恆,《易·序卦》传:“恆者,久也。”恆贞即永贞,“贞问长期之休咎谓之永贞”(高亨:《周易古经今注》)。李学勤先生指出:贞,训爲正、当,与《尚书·洛诰》“来视予卜,休,恆吉,我二人共贞”可相参看[1]。邴尚白先生云:207号简説“占之:贞吉”,249号简説“占之:恆贞”,与一般的“占之:恆贞吉”涵义相同。由“占之:恆贞”来看,“贞”字不宜训爲贞问。张衡《思玄赋》“乃贞吉之元符”,“贞吉”就是正吉,与单言“贞”或“吉”大致相同。“恆”则应爲平常、一般之意,所以也可以省略[2]。
今按:恆在此疑当用爲“极”,是甚、最一类意思。极贞吉,犹言极正吉。与198号简“甚吉”类似。
二、凡此𥳆也,既尽迻(204号简)
迻故𥳆,赛祷大,佩玉一环……(213号简)
𥳆,李家浩先生、李零先生释出。李家浩先生説:“凡此𥳆也”,是指此组简而言的。《礼记·学记》“今之教者,呻其占毕”,郑玄注:“简谓之毕。”郑注用的是《尔雅·释器》之语。郭璞于《尔雅》此语下注説:“今简劄也。”陆德明《释文》引李巡本“毕”从“竹”作“筚”。“敝”、“毕”二字古音相近,可以通用。疑“𥳆”字应读爲《礼记》“占毕”之“毕”。其字从“竹”很可能就是当时的人爲“占毕”之“毕”而造的专字。因爲第一组卜筮简(199~200、202~204号简)的贞人所“説”的内容都被第二组卜筮简(210~211、213~215号简)的贞人所“迻”,所以在第一组卜筮简末尾注明説:“凡此毕也,既尽迻。”[3]李零先生説:简文相当“𥳆”字。用法似与《周礼·春官·眂祲》“弊”字同,也是指吉凶之断[4]。刘信芳先生则认爲:《左传》昭公十四年“叔鱼蔽罪邢侯”,杜注:“蔽,断也。”知简文与《左传》之“蔽”义相通。“凡此蔽也”,谓凡此次占卜之説辞、结果[5]。沈培先生认爲:颇疑“𥳆”也当读爲训“败、恶、坏”的“敝”、“弊”或“憋”[6]。
今按:《周礼·春官·占人》:“凡卜筮既事,则繫币以比其命。”郑玄注:“杜子春云:‘繫币者,以帛书其占,繫之于龟也。’云谓既卜筮,史必书其命龟之事及兆于策,繫其礼神之币,而合藏焉。《书》曰:‘王与大夫尽弁,开金縢之书,乃得周公所自以爲功,代武王之説。’是命龟书。”郑玄举《金滕》反驳杜子春,但他以“币”爲“礼神之币”,亦无确证。疑“币”与楚简之“𥳆”,均指卜筮记录。
三、尚速疽(瘥),毋有柰(236、239号简等)
原考释:柰,读作祟。林澐先生指出:《説文》:“柰,果也。从木示声。”柰即后世之奈字。奈、祟古本一字[7]。
今按:占辞中的“有祟”之“祟”皆从“敚”作,与此字写法不同。古人患病时贞问是爲了求祟,在命辞中説“尚毋祟”也不好理解。《经传释词》卷六“奈”字条云:“奈何,如何也。《书·召诰》曰:‘曷其奈何弗敬?’奈何,或但谓之‘奈’。《淮南·兵略》篇曰:‘唯无形者无可奈也。’杨雄《廷尉箴》曰:‘惟虐惟杀,人莫予奈。’奈,即‘奈何’也。”简文“毋有奈”恐犹“无有如何”,即不会有怎样,与“毋死”近似。
(编者按:[1]《竹简卜辞与商周甲骨》,《郑州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
[2]《楚国卜筮祭祷简研究》,70~73页,暨南国际大学中国语文学系硕士论文,1999年5月。
[3]《包山竹简“𥳆”字及其相关之字》,《第三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中国语言及文学系1997年10月;收入《着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李家浩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4]《古文字杂识(二则)》,《第三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中国语言及文学系1997年10月。
[5]《包山楚简解诂》,220页,[台北]艺文印书馆2003年1月。
[6]《从战国简看古人占卜的“蔽志”——兼论“移祟”说》,《古文字与古代史》第1辑,[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7年9月。
[7]《读包山楚简札记七则》,《江汉考古》1992年第4期。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4463.html

以上是关于中国古代史-包山卜筮简零识(三则)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