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上博五《三德》编联


(首发)
上博五《三德》篇殘簡較多,編聯頗不易,李零先生的初步整理有開拓之功,而後陳劍先生、曹峰先生等提出了不同的編聯意見。拜讀各位先生大作之後,筆者不揣冒昧,在此也發表自己的一點看法。
陳劍先生提出的簡14→19、17→15、21→18、22→6很有道理,12→20也有一定的可能[1]。侯乃锋先生指出簡1“是謂順天之常”應在簡2“是謂天常”之後[2]。曹峰先生謂簡9與香港簡都有“乃無凶災”因而可相接[3]。以上諸位先生的見解對我都很有啓發,本文皆予以借鑒。
筆者認為,對于《三德》篇的編聯,應以文意貫連為主,句式押韻為輔。某些地方,倘若文意關聯緊密,則不必拘泥于韻腳不諧,畢竟《三德》並非嚴格意義上的韻文。曹峰先生以《黃帝四經》為參照從整體思想角度來編排的做法,就很有創見。因而筆者的編聯思想是抓住一些關鍵句子,從而串連起全文脈絡。全文可編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2+3+1+10+11+12上+香港簡+8下+9+4+5;第二部分:13+14+19+12下+20+22+6+7+8上+21+18+17+15+16。
第一部分
敬者得之,怠者失之,是謂天常。天神之囗,囗囗囗囗,皇天將興之。毋爲偽詐,上帝將憎之。忌而不忌,天乃降災。已而不已,【簡2】天乃降異。其身不沒,至於孫子。陽而幽,是謂大慼。幽而陽,是謂不祥。齊齊節節,外内有辨,男女有節,是謂天禮。敬之敬之,天命孔明。【簡3】天供時,地供材,民供力,明王無思,是謂三德。卉木須時而後奮。天惡如忻,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再)旦毋哭。明毋歌,弦望齋宿。是謂順天之常。【1】皇后曰:“立。[4]毋為角言,毋為人倡。毋作大事,毋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害)[5]常。毋壅川,毋斷洿。毋滅宗,毋虛牀。毋囗敔,毋變事。毋煩姑嫂[6],毋【10】恥父兄。毋羞貧,毋笑刑。毋揣深,毋度山。毋逸其身,而多其言。居毋惰,作毋康。善勿滅,不祥勿為。入虛毋樂,登【11】丘毋歌。所以為天禮。”監川之都,冥(从罒)澗之邑,百乘之家,十室之俈[7],宮室汙池,各慎其度。毋失其道,未(?)【12】懈於時。上帝喜之,乃無凶災。……【香港簡】……諒。鬼神禋祀,上帝乃怡,邦家【簡8下】……保,乃無凶災。高陽曰:“毋凶服以享祀,毋錦衣絞裼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子,是謂忘神。”[8]……【9如反之,必遇凶殃。毋詬政卿於神次[9],毋享逸安。[10]求利,殘其親,是謂罪。君無主臣,是謂危。邦家其壞。憂懼之閒,疏達之次[11],毋謂之【簡4】不敢,毋謂之不然。故常不利,邦失幹常。小邦則剗,大邦過傷。變常易禮,土地乃坼,民乃囂死。善哉善哉三善哉,唯福之基,過而改【簡5
第二部分
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爲首。身且有病,惡菜與食。邦且亡,惡聖人之謀。室且棄,不隓(隨)祭祀,唯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是服。凡若是者,不有大禍必大恥。天之所敗,多其,而【13】寡其憂。興而起之,思道而勿救。方營勿伐,將興勿殺,將齊勿刳。是逢凶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朔?),天災繩繩,弗滅不隕。爲善福乃來,爲不善禍乃或之。埤【14】牆[12]勿增,廢人勿興,皇天之所棄,而后帝之所憎。毋曰冥冥,上天有下政,晝囗……【19】……欲殺人,不飲不食。秉之不固 ,【12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弛?)之不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危)[13]。至刑以哀[14],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去以謀。民之所欲,鬼神是祐。慎守虛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20】……之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疏)未可以遂,君子丕慎其德。四荒之内,是帝之關[15]。臨民以仁,民莫弗【22】親。興興民事,行往視來。民之所喜,上帝是祐。凡度官於人,是謂邦固。度人於官,是謂邦吕(或“膂”)[16]。建五官弗措,是謂反逆。土地乃坼,民人乃【簡6】喪。喜樂無堇(謹)度,是謂大荒,皇天弗諒,必復之以憂喪。凡食飲無量計,是謂滔皇,上帝弗諒,必復之以康。上帝弗諒,以祀不享。【簡7】邦四益,是謂方盂[17],雖盈必虚。宫室過度,皇天之所惡,雖成弗居。衣服過制,失於美,是謂違章,上帝弗【簡8上】諒。竿之長 ,枸株覆車。善游者,【21】死於梁下[18]。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猊食虎,天無不從。好昌天從之,好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19]天從之,好尨天從之,好長天從之。順天之時,起地之囗,囗囗囗【18】茖。敬天之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興地之弡,恒道必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天哉人哉,凴何親哉,沒其身哉。知天足以順時,知地足以育[20]材,知人足以會親。不修其成,而【17】聽其營,百事不遂,慮事不成。仰天事君,嚴恪必信。俯視囗囗,務農敬戒。毋不能而爲之,毋能而易之。驟奪民時,天饑必來。【15】奪民時以土攻,是謂稽,不絕憂恤,必喪其佖(粃)。奪民時以水事,是謂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喪怠(以)係(繼)樂,四方來囂。奪民時以兵事,是【16】[21]
第一部分的關鍵句子是簡2“是謂天常”;簡3“是謂天禮”;簡1“是謂順天之常”;簡12“所以為天禮”;簡4“如反之,必遇凶殃”;簡5“變常易禮 ,土地乃坼,民乃囂死”。這部分先通過種種表述解釋什么是“天常”“天禮”,提出要“順天之常”、“為天禮”,接着指出如果違背,就會遇到凶殃,“變常易禮 ,土地乃坼,民乃囂死”,其中“常”“禮”當指前文“天常”“天禮”。“敬者得之,怠者失之”可以說是統領全文的句子。整篇文章不管是談“天常”也好,“天禮”也好,“天時”也好,反復表達的都是這兩句的意思:只有恭恭敬敬地對待“天”,順應它的要求來做,就會得到它的庇護;反之違背它的意願,就會失去它的庇護,甚至受到上天懲罰。所以把簡2置于篇首,可以起到開宗明義的作用。
把簡12斷開的原因有二,其一是“出欲殺人,不飲不食”從語義上顯得很突兀,與第一部分的整體思想不吻合,而且表达方式也與前文“毋……”句式銜接不上;其二依陳劍先生提出的簡12與20相連,則其后談論的話題重點轉移了,不能融于第一部分的邏輯思路。簡12上最末一字殘缺,從殘留部分看,也可能是“未”字的上半部分,這樣與香港簡可連讀“未懈于時”,此句可連上讀“毋失其道,未懈于時”。李零先生將“各慎其度,毋失其道”連讀,但筆者認為此處談宮室不要過度的問題,用“各慎其度”意思已經表達充分,不必再多用一個“毋失其道”。而且簡8有類似表述“宫室過度”,也只談“度”,並未牽涉到“道”。宮室需依照的“度”是具體的,有規模性質大小等具體設定,而“道”和“時”在文中都是抽象概念,不宜將“度”與“道”並列。從文章綫索看,前文有“天供時”“卉木須時而後奮”也可與“未懈于時”對應。
簡8下有“上帝乃怡”,簡9有“乃無凶災”,與香港簡“上帝喜之,乃無凶災” 表達類似,可放一起。另前文簡10是“皇后曰”,此處簡9是“高陽曰”,都是借聖人之口來提出某些行為規範,從內容上說都是屬于一個體系,所以把簡9附于此。
第一部分最后一句“唯福之基,過而改”,其後當有下文,可惜現有簡中無合适者可續。此句重點當在“過而改”,而簡13列舉的“身且有病,惡菜與食。邦且亡,惡聖人之謀。室且棄,不隓(隨)祭祀,唯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是服”這幾種現象,似乎可看作“過”而“不改”,其結果是“不有大禍必大恥”。因而此段是從反面來論述,其邏輯思路“過而不改→有大禍”與簡5“過而改→福之基”是對應一致的,所以把簡13列于簡5之後。當然此兩簡中應還有過渡性句子,希望以後能有所發現。
第二部分的關鍵句子是簡13至14“天之所敗,多其喜,而寡其憂”;簡19“毋曰冥冥,上天有下政”;簡20“民之所欲,鬼神是祐”;簡6“民之所喜,上帝是祐”;簡18“天無不從”;簡17“天哉人哉,凴何親哉,沒其身哉。知天足以順時,知地足以固材,知人足以會親。”這部分的內容當然未脫離“敬者得之,怠者失之”的主題,但重點在于說明天意難測 ,人要順應事物發展規律行事。“天之所敗,多其喜,而寡其憂”這是上天的方式,但是在普通人看來未必理解,所以緊接着說“毋曰冥冥,上天有下政”。“冥冥”在此是形容天意高遠難測[22],“下政”則是指上天體賉下民的措施,表現在“民之所欲,鬼神是祐”“民之所喜,上帝是祐”。雖有“下政”,但是像“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猊食虎”等反常理的現象仍然“天無不從”,所以作者發出感慨“天哉人哉,凴何親哉,沒其身哉”,針對“凴何”,緊接着回答“知天足以順時,知地足以育材,知人足以會親”。
把簡8斷開的原因有二,其一是語義與簡7前後矛盾 ,簡7有“上帝弗諒,以祀不享”,簡8則說“……上帝弗諒。鬼神禋祀,上帝乃怡”,同樣是犯了過錯,上帝不原諒,怎么前面說了“以祀不享”,這里就可以“鬼神禋祀,上帝乃怡”了呢?其二,簡5談到“唯福之基,過而改”,說明做錯了要改正才能得到上帝的原諒,而改正的關鍵當然是回到順應天的軌道上來,又怎么能僅僅凴祭祀就可得到上帝原諒呢?原簡8斷開後,簡21上殘留“諒”字可與簡8上拼接,且字數也很吻合。
簡18後連簡17,基于兩個理由。其一,內容上能連貫。簡18列舉了三種現象,它們看似違背常理,但在日常生活中確實存在着 ,因為“天無不從”,上天願意讓這樣的事發生,這也說明了天意“冥冥”難測 ,所以引起簡17的感嘆“天哉人哉,凴何親哉,沒其身哉”。其二,句式能對應。簡18原存38字,若補4個字,則為42字,符合正常長度。與簡17連讀“順天之時,起地之囗,囗囗囗茖。敬天之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興地之弡,恒道必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其中“順”“敬”、“起”“興”分別對應。
關于編聯暫說至此。簡文中某些字句,筆者有一些思考,附于文後,以求教于方家。
簡2】:天神之囗,囗囗囗囗,皇天將興之。毋爲偽詐,上帝將憎之。
李零先生認為“興”與“憎”互文,疑讀為“憴”,是戒慎之義。但“戒慎”與“憎”
之義也相去較遠,難以形成互文關繫。筆者認為此句的含義應結合上文“敬者得之,怠者失
之”來理解。整篇竹書都談論對待上天的這兩種態度,本句當然也不例外。句中缺失四字的
意思應與“爲偽詐”相反,是對上天恭敬的行為。“興”當讀本字,“興”“憎”分別與
“得”“失”呼應。
1】:天惡如忻,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再)旦毋哭。毋歌,弦望齋宿。是謂順天之常。
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李零先生讀“平”,諸家似無異議。但戰國文字中已有“平”字,似乎沒有理由捨棄常見易寫的本字不用,而用一個生僻繁復的字來代替。張桂光先生認為“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可能讀“再”,字之右可能是“再”的繁體。“再旦”亦見于典籍記載,《竹書紀年》有“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鄭”。李學勤先生已指出:“‘天再旦’即天亮兩次的奇異天象,是日出之際發生的一次日食。”[23]簡文此處“天惡如忻,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再)旦毋哭”當連讀,上句“天惡”指天出現異常現象,下句“再旦”也是天之異象,“如忻”則與“毋哭”對應。兩句意思應是統一的,都強調要“順天之常”,即使天現異象,也不要驚慌失措,而應如常處之。
此簡中“明”字,晏昌貴先生認為字形特異,當讀“晦”[24]。其實金文中“明”字已有類似寫法,如: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弔向簋)、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秦公簋)、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秦公鎛)、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秦公鎛)、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秦公鎛)、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沇兒鐘)、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昜兒鼎)。[25]戰國文字中“明”字亦有類似寫法,如: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羌鐘)、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侯馬三一三)。[26]何琳儀先生詳細論述了“明”字的演變,認為:“戰國文字承襲兩周金文。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旁或由橫目形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演化作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27]筆者認為何先生的解釋已很明暸,簡文此字當從李零先生釋作“明”。
13】:身且有病,惡菜與食。邦且亡,惡聖人之謀。室且棄,不隓(隨)祭祀,唯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是服。
隓,李零先生讀“墮”。 晏昌貴先生提出:“‘惡菜與食’、‘惡聖人之謀’、‘不墮祭祀 ,唯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是服’應是三個消極性的規定,這樣一來,‘不墮祭祀’就成了不好的現象或行為 ,與‘惡聖人之謀’同類,這顯然與整個簡文對祭祀的重視不符。”[28]晏昌貴先生的疑問很有道理,但晏先生認為“隓”應是表示隆、祟、歆一類的字,此說尚無充分證據。
我們認為此處“隓”可讀為“隨”,《說文》:“隨,从也。从辵,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省聲。”徐鍇繫傳:“隨,從也。從辵,隋聲。”作“隨”解,則“不隨祭祀”能與整個句群語義協調。

22】:……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疏)未可以遂,君子丕慎其德。
曹峰先生斷句作“……之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未可以遂 。君子不慎其德 ,四荒之内,是帝之關。”[29]但這樣讀法,“君子不慎其德”難以理解,與“四荒之内 ,是帝之關”究竟有何因果關繫?曹先生自己也認為實在費解。筆者認為此兩句當連讀,“四荒之内,是帝之關”應該是與下文發生關繫的,與本句當無關。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字從网疋聲,可能讀作“疏”。“不”讀“丕”。原簡此句首可能缺失兩字,應讀“囗囗之疏未可以遂,君子丕慎其德”,語義上似乎與簡20“慎守虛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呼應。

簡7】:喜樂無堇(謹)度,是謂大荒,皇天弗諒,必復之以憂喪。
堇度,李零先生讀“限度”,孟蓬生先生讀“期度”[30],何有祖先生讀“謹度”[31]。筆者認為何先生的說法更合理。何先生指出《潛夫論·斷訟》有“勑民慎行徳義,無違制,節謹度”,筆者頗疑後兩句當連讀“無違制節謹度”。其實典籍中屢見“制節謹度”之語,《孝經•諸侯章》:“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注:“费用约俭,谓之制节;慎行礼法,谓之谨度。”可見“謹度”當為典籍習語。
21】至【18】:竿之長,枸株覆車。善游者,死於梁下。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猊食虎,天無不從。
陳劍先生對此兩簡所作的拼接可謂相當精彩,但陳先生將“竿之長”連上讀,此說有待商榷。“竿”前殘存一“諒”字,不論上文是什么,“竿之長”都無法位于句尾,因為它缺乏謂語動詞,不能獨立成句。從《三德》的句式表達習慣來看,“竿之長”這樣的名詞性短語當位于句首,作為一種現象或原因,其後緊接表示結果的句子。筆者將簡8上與簡21連接後 ,“諒”字從上讀“上帝弗諒”,則“竿之長”更與上文無任何意義關聯。基于此,“竿之長”應連下讀。從此處並列的三個現象來看,“枸株”與“車”、“善游者”與“梁下”、“ 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與“虎”都應該形成一種強烈的反差對比關繫,才能達到陳先生所說的“禍敗常出於細小之事物、易被輕忽之事物”[32]這樣的表達效果 ,因此筆者猜測“竿之長”可能是形容車之華美之大。竿之能與車發生關繫的,可能是作為旗竿。據《中文大詞典》的解釋“車旗,車與旗也。車,所以乘。旗,所以表識。古代車旗有差等,所以資識別也。”典籍亦有關于“車旗”的記載,《周禮•春官•小宗伯》:“辨廟祧之昭穆,辨吉凶之五服,車旗宮室之禁。”這些也許可作旁證 ,說明筆者的猜測不無道理 。至于“天無不從”,陳先生連下讀很有道理,但前兩句句式對應整齊,此處單留“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猊食虎”,語氣突然停頓 ,感覺猶有未盡之意,所以筆者仍從李零先生連上讀,這樣調整后句式顯得更加整齊。
(編者按:[1]陳劍《談談〈上博五〉的竹簡分篇、拼合與編聯問題》,簡帛網,2006年2月19日。
[2]侯乃锋《读上博(五)〈三德〉札记四则》,簡帛網,2006年2月27日。
[3]曹峰《〈三德〉与〈黄帝四经〉对比研究札记(二)》,簡帛網,2006年4月3日。
[4]“立”後斷開,依曹峰《〈三德〉零释(二)》,簡帛網,2006年4月8日。
[5]隷作“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讀“害”,季旭昇《上博五刍議(下)》,簡帛網,2006年2月18日。
[6]讀“煩姑嫂”,劉国勝《上博(五)零札(六則)》,簡帛網,2006年3月31日。
[7]“澗”、“俈”讀法依何有祖《上博五〈三德〉試讀(二)》,簡帛網,2006年2月21日。
[8]此簡讀法依曹峰《〈三德〉零释(二)》,簡帛網,2006年4月8日。
[9]讀“次”,陳偉《上博五〈三德〉初讀》,簡帛網,2006年2月19日。
[10]“逸安”後斷開,依何有祖《上博五〈三德〉試讀》,簡帛網2006年2月19日。
[11]讀“疏達之次”,陳偉《上博五〈三德〉初讀》,簡帛網,2006年2月19日。
[12]讀“牆”,季旭昇《上博五刍議(下)》,簡帛網,2006年2月18日。
[13]讀“弛之不危”,袁金平《读〈上博(五)〉札记三则》,簡帛網,2006年2月26日。
[14]讀“哀”,季旭昇《上博五刍議(下)》,簡帛網,2006年2月18日。
[15]讀“關”,范常喜《〈上博五·三德〉札記三則》,簡帛網,2006年2月24日。
[16]“度”、“吕”或“膂”讀法依陳偉《上博五〈三德〉初讀》,簡帛網,2006年2月19日。
[17]讀“盂”,范常喜《〈上博五•三德〉札记二则》,簡帛網,2006年3月4日。
[18] “覆車”、“梁下”讀法依陳劍先生《談談〈上博五〉的竹簡分篇、拼合與編聯問題》,簡帛網,2006年2月19日。
[19]隷作“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
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季旭昇《上博五刍議(下)》,簡帛網,2006年2月18日。
[20]讀“育”,秦晓华《上博(五)〈三德〉释读一则》,簡帛網,2006年2月27日。
[21]此簡讀法依范常喜《〈上博五·三德〉札記三則》,簡帛網,2006年2月24日。
[22]范常喜文中引用李零先生的話指出:“‘冥冥’,亦合文,是昏暗的意思。”並引用典籍文例 ,《庄子·在宥》:“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吕氏春秋·论威》:“窅窅乎冥冥,莫知其情,此之谓至威之诚。”范常喜《试说〈上博五•三德〉简1中的“暝”》,簡帛網,2006年3月9日。
[23]李學勤《中國古代文明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4月,第331頁。
[24]晏昌貴《〈三德〉四札》,簡帛網,2006年3月7日。
[25]容庚《金文編》,中華書局,1985年7月 ,第480頁至481頁。
[26]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戰國文字聲系》,中華書局,1998年9月,第722頁。
[27]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戰國文字聲系》,中華書局,1998年9月,第723頁。
[28]晏昌貴《〈三德〉四札》,簡帛網,2006年3月7日。
[29]曹峰《〈三德〉零释》,簡帛網,2006年4月6日。
[30]孟蓬生《〈三德〉零詁二則》,簡帛網,2006年2月28日。
[31]何有祖《上博五〈三德〉試讀(二)》,簡帛網,2006年2月21日。
[32]陳劍《談談〈上博五〉的竹簡分篇、拼合與編聯問題》,簡帛網,2006年2月19日。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5012.html

以上是关于曹峰-上博五《三德》编联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