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尹”试解

“贵尹”试解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贵尹”试解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贵尹”试解

《鲍叔牙与隰朋之谏》有“贵尹”二字,目前解说此二字的有三位学者,分别是季旭生、陈伟、杨泽生诸位先生。[1]虽诸说皆通,但总觉于义未安,今试寻他解。兹将相关简文的释读、标点,酌采各家意见,参以己意,试作调整如下:
今竖刁佖(匹)夫,而欲智万乘之邦而贵(伊)尹,其为灾也深矣!
易牙,人之与(欤)?偖(煮)而食人,其不仁厚矣!
上述文字中,“佖”,取季旭生先生意见读为“匹”;“智”,季先生解作“主管”,可从;“易牙人之与”中的“人”,从整理小组意见;“偖”字,从刘信芳先生意见连下读为“煮”。[2]简文分别评述竖刁、易牙二人,各由三小句组成,句法结构大致相似。“竖刁佖(匹)夫”为判断句,而“易牙,人之与(欤)”,联系其后的煮人食人,当解为“易牙,能算是人吗?”用反问的形式表示否定判断。“其不仁厚矣”中的“厚”字,刘信芳先生的意见可取,与前“其为灾也深矣”中的“深”字,同居谓语位置。
关于“贵尹”二字,季旭生先生解作“任命官尹”;杨泽生先生认为“贵尹”当读作“遗君”,而“遗君”即“背弃君主”;陈伟先生将“尹”读作“伊”,连下读作句首语气词解释。笔者以为“贵尹”还可以解作“伊尹”。
将“贵尹”读作“伊尹”,语音上是否可以成立呢?从表面看,唐作藩《上古音手册》将“贵”字的音韵地位定为物部见纽,而“伊”字属脂部影纽,两者似乎差异较大。可是“贵”字从贝臾声,同一谐声偏旁的臾、谀、腴三字,上古音同属喻纽,则“贵”字的声纽极可能属喻纽或与“喻”纽接近。在黄侃“古本声十九类”中,并无喻纽,黄焯先生解释说:“喻,此影之浊音,今清浊互并,不立此类。”[3]喻纽包含在影纽中,则“贵”与“伊”字在声纽上当十分接近。从韵部看,“贵”属物部,“伊”属脂部,两字为旁对转关系。从贵得声的“遗”字,则属微部喻纽。脂、微两部,在黄侃古韵二十八部中同属“灰”部,而将脂、微、物合为一部的还有朱骏声、江有诰、王念孙等古音学家。[4]这说明脂、微、物三部本处于可分可合的状态,即使分立,三部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因此,将“贵尹”读作“伊尹”,语音上是可靠的。
《史记·殷本纪》记载:“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三年,伊尹摄行政当国,以朝诸侯。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于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史记·三代世表》亦曰:“(太甲)淫,伊尹放之桐宫。三年,悔过自责,伊尹乃迎之复位。”伊尹废立商王,摄政当国,接受诸侯朝拜,拥有无上权力。这正是竖刁自残、易牙杀子而梦寐以求的东西。正如韩婴所论:“若伊尹于太甲,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5]后来的史实正说明,一代霸主齐桓公就是惨死在这两个野心家、小人物的手里。简文中隰朋和鲍叔牙告戒齐桓公说,竖刁不过是个普通的小臣,无伊尹之才、无伊尹之志,却梦想主宰万乘之国而成为齐国的伊尹,如果让他得逞,其灾难一定很深重。从简文的上下文看,将“贵尹”解作“伊尹”,文意皆吻合通畅。不足的是未寻得直接例证。
(编者按:[1]季旭生:《上博五刍议(上)》,简帛网,2006年2月18日;陈伟:《〈鲍叔牙与隰朋之谏〉零识(续)》,简帛网,2006年3月5日;杨泽生:《〈上博五〉零释十二则》简帛网,2006年3月20日。
[2]刘信芳:《上博藏五试解七则》简帛网2006年3月1日。
[3]黄焯:《古今声类通转表·后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6月,291页。黄侃“影喻不分”的观点源自钱大昕的古音学,参见钱大昕《潜研堂文集》卷十五。
[4]参见唐作藩《上古音手册》“十一家古韵分部异同表”,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9月,3—4页。
[5]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二》。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5025.html

以上是关于“贵尹”试解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