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女子蹴鞠

中国古代的女子蹴鞠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中国古代的女子蹴鞠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中国古代的女子蹴鞠


汉阳陵博物馆 李曼丽
蹴鞠是中国古代的足球运动,也是开展较为广泛、历时较为长久的一项体育活动。而女子蹴鞠更是中国古代体育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蹴鞠又称蹋鞠、踏鞠,其起源甚早,据文献记载,至迟在战国时这项运动已甚为流行。《史记•苏秦列传》记载苏秦游说齐宣王时说道:“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当时蹴鞠之流行可见一斑。战国时期女子是否也参与这项活动,文献无征,但汉代女子蹴鞠确是不争的事实,河南南阳出土的汉画像石上的女子蹴鞠图案即为明证。画像中的女子头挽高髻,长袖飘飞,蹴鞠的潇洒姿态定格在那一瞬间(图1)。
中国古代的女子蹴鞠
中国古代的女子蹴鞠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图1)
汉代女子蹴鞠的出现是与当时这项运动的普及分不开的。当时上自皇帝权贵,下至庶民百姓,无不以蹴鞠为乐。据文献载,汉高祖时宫苑内就建有“鞠域”,即专门的蹴鞠球场。汉代帝王中好蹴鞠者为数不少,如汉成帝即乐此不疲。当时还将蹴鞠作为一种练兵的手段,在军队中广泛开展。《汉书•霍去病传》记载霍去病率军北击匈奴时,“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蹋鞠……”以振奋士气。汉代民间更是蹴鞠成风,正如《盐铁轮•国疾》中所说“康庄驰逐,穷巷蹋鞠”。正是蹴鞠在汉代的普及,为当时女子参与这项活动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到了魏晋时期,女子蹴鞠不仅流行于中原汉族社会,而且在北方少数民族中亦可见到。《隋书• 突厥传》说突厥“男子樗(chū)蒲,女子踏鞠,饮马取醉,歌呼相对”。
女子蹴鞠在唐代更为兴盛。唐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国力的强盛营造出一个包容、开放的社会氛围。在这一背景下,女子获得前所未有的自由发展空间,无论是宫廷还是民间,女子蹴鞠盛极一时,史载,唐太宗、玄宗等均喜欢观看宫廷女子蹴鞠。《内人踢球赋》对当时女子蹴鞠作了惟妙惟肖的描写:“球体兮似珠,人颜兮似玉”,“疑履地兮不履其地,疑腾虚兮还践其实”,把人、球以及灵巧的技艺描写得出神入化。唐代传奇小说集《剧谈录》记载了清明时节长安城胜业坊北街发生的一件事:“时春雨初霁,有一三鬟女子,年可十六八,衣衫褴褛,穿木屐于道侧槐树下。值军中少年蹴鞠,接而送之,直高数丈,于是观者渐众。”穿着木屐的年轻女子能够接住军中少年踢漏的球,且一脚“直高数丈”,其脚上功夫非同一般,真可谓巾帼不让须眉。从中也不难看出,唐代民间习练蹴鞠有素的女子大有人在。
唐代女子蹴鞠的兴盛也与球体制作工艺的改进不无关系。唐代一改汉时“以韦为之,实以物”的实心球,而做成“以胞为里”的空心皮球,即球胎为动物膀胱,可以充气,球壳以皮革缝制,使球的形状更圆了。这样的改进也使球体变轻而富于弹性,更有利于女子蹴鞠嬉戏。
唐代蹴鞠的方式也出现多样化。常见的女子蹴鞠是称为“白打”的一种方式,即不设球门也无直接对抗的踢法,以踢各种灵巧的花样动作取胜,表演性较强。这种蹴鞠的情形在唐代诗人王建的《宫词》中可略窥一二:
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球。
一半走来争跪拜,上棚先谢得头筹。
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
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
宋元时期,女子蹴鞠运动在唐代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出现了女子蹴鞠队。《文献通考》记载,当时的“女弟子队一五三人,衣四色绣罗宽衫,系锦带,踢绣球,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廷观赏,万人瞻仰”。宋元民间的蹴鞠社团组织“齐云社”“圆社”等也有女子参加。“寒食梁州十万家,秋千蹴鞠尚豪华”,这是宋代诗人陆游《春晚感事》诗中对当时梁州女子蹴鞠盛况的描述,十万人家,倾城出动,其热闹的场景不难想象。
宋徽宗赵佶好蹴鞠是出了名的,众所周知的高俅就是因善蹴鞠而成为这位皇帝的宠臣。宋徽宗在宫内还大力倡导宫女蹴鞠,在观看了宫女蹴鞠后不禁诗兴大发,吟道:
韶光婉媚属清明,敞宴斯辰到穆清。
近密被宣争蹴鞠,两朋庭际再输赢。
宋元时期还出现了男女对踢的蹴鞠方式,这在湖南省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宋代蹴鞠纹铜镜上即有所反映。铜镜背面浮雕的图像是一对男女相对踢球。女子发髻高挽,窄袖长衣,下着长裤,抬脚将球踢出;男子戴幞头,着长服,微躬身屈膝,准备接球;小球介于起落之间,画面形象生动(图2)。对于女子来说,与男子对抗蹴鞠须具有很高的技巧,元朝的邓玉宾《仕女圆社气球双关》对这种对踢中女子的动作有描述:“包藏着一团儿和气,踢弄出百般可妙”,“虚挑实蹑,亚股剪刀”,动作既灵巧又优美。关汉卿的散曲《女校尉》写道:“茶余饭饱邀故友,谢馆秦楼,散闷消愁,唯蹴鞠最风流,演习得踢打温柔。”从中可以看出,这种男女对踢已不是双方寻求蹴鞠运动自身的娱乐,而是以女子踢球作为一种伎艺供人欣赏,踢球的女子大都是“谢馆秦楼”中的卖艺女子。萨都剌(là)《伎女蹴鞠》散曲中也写道:“毕罢了歌舞花前宴,习学成齐云天下圆 。”可见,女子蹴鞠与歌舞一样,在元代成为宴会上的伎艺表演,其社会性逐渐缩小了。
中国古代的女子蹴鞠
中国古代的女子蹴鞠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图2)
延至明代,女子蹴鞠仍在流行。王誉昌《宫词》里有一首诗写道:
锦罽(jì)平铺界紫庭,裙衫风度压骋婷。
天边自结齐云社,一簇彩云飞便停。
描写了宫女们陪伴着崇祯皇帝的宠妃蹴鞠的场景。上海博物馆所藏明杜堇的《仕女图》中有女子蹴鞠的画面。从此画面看,明代的女子蹴鞠方式仍沿袭唐宋之前规,以所谓“一般场户”的蹴鞠为主,即比赛时不拘人数,各自独踢,以变换花样取胜(图3)。明代还有专业蹴鞠的女艺人,《太平清话》记载:“国初,彭氏云秀,以女流清芬,挟是技(踢球)游江湖。”无名氏《如梦录》记有当时开封皮场庙南的富乐院内,“多有出奇美色伎女”的蹴鞠活动。
中国古代的女子蹴鞠
中国古代的女子蹴鞠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图3)
到了清代,女子蹴鞠运动逐渐衰亡。探其原因,与满族入关前不尚球类运动,入关后清廷除对满族传统体育提倡外,对其他体育项目不予重视有直接关系。历经两千余年的女子蹴鞠运动在清廷的统治下悄然落下帷幕,退出了古代体育历史的舞台。
原载:《收藏》2008年第4期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7/524602.html

以上是关于中国古代的女子蹴鞠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