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2011年全国博物馆教育研讨会综述

博物馆-2011年全国博物馆教育研讨会综述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博物馆-2011年全国博物馆教育研讨会综述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2011年全国博物馆教育研讨会综述


9月5日,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中国博物馆协会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和四川博物院承办的“2011年全国博物馆教育研讨会”在成都召开。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宋新潮,中国博物馆协会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郭俊英,四川省文物局副局长赵川荣,以及有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54家博物馆的70余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就青少年教育活动策划、资讯技术在博物馆的应用、博物馆与学校教师的合作、志愿者在博物馆的应用,以及观众研究等方面问题进行了研讨。
博物馆教育工作的地位和新形式、新要求
宋新潮认为,博物馆免费开放呈现出安全、平稳、有序的良好态势,博物馆的文化辐射力和社会关注度得到空前提高。随着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并更趋多样化,对博物馆陈列展览主题、内容、设计,以及互动性、趣味性、观赏性提出了新要求。博物馆在体现“以人为本”,转变办展方式,更新服务理念,发展文化产业等方面面临严峻压力。目前,博物馆展示教育和社会服务能力较低。博物馆工作者应当创新博物馆文化传播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增强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互动性和可参与性,拓展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传播功能和文化休闲功能,推动博物馆教育工作专业化建设,要把发挥社会教育职能,作为博物馆的中心工作,使博物馆工作成果惠及更多民众。
郭俊英在发言中说, 国际博协对博物馆定义进行了修订,即,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由此可见,教育,被提到了先于研究和欣赏的位置,成为全球公认的,博物馆最重要的职能。
台北故宫博物院教育展资处教育推广科科长林慧娴引用“教育是博物馆的灵魂”一言,诠释了博物馆教育的重要地位。在台北故宫,设有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处室“教育展资处”,下属5个科室,教育推广科、展览设计科、观众服务科、资讯教育科和资讯服务科。从体制和机构上能够看出教育工作在博物馆的重要地位。
湖南省博物馆在题为《教育:博物馆服务的核心理念与功能》的发言中认为,博物馆是一个基于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的社会教育机构,这是博物馆最核心的理念与功能。博物馆之“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就是以博物馆的藏品为基础,通过陈列展览的举办,并围绕这一系列展示活动而专门策划和组织实施的教育活动来实现的。将教育理念贯穿于展览工作的各个环节,用教育活动加强公众与博物馆的互动,以教育合作促进公众综合素质的提升,并把教育效果作为衡量展览成功的标准。
博物馆教育活动策划
宋新潮指出,目前博物馆的教育活动未能制度化、经常化,内容、形式较为单一。目前,大部分博物馆开展的社会教育活动,多为讲解、送展览进校园、围绕纪念日开展主题多动等形式。此次研讨会,将博物馆教育活动策划的探索和交流,作为最重要的任务,并引发了参会人员的热烈讨论。
林慧娴运用“教育并非填鸭,教育是点燃火苗”的理念,策划博物馆教育活动。台北故宫博物院首先将观众分年龄分类别,根据不同的年龄和类别,制定不同的教育活动方案。策划的教育活动不仅要成体系,而且要紧紧围绕典藏文物,及其代表的不同时期风格、工艺技术和历史背景,结合儿童DIY操作体验,使古代文化与现代生活联结了起来,通过活动让参与其中的儿童对文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主动参观展览和深度的观察文物。
例如,台北故宫博物院针对儿童、亲子、青少年的教育活动分为八个类别,一是假日亲子导览、儿童语音导览,二是儿童研习营定期课程,三是亲子活动,四是儿童剧场和职工妈妈讲故事,五是儿童学艺中心,六是青少年研习营,七是儿童读物,八是儿童、青少年志愿者。其中,儿童研习营定期课程又独自成一个体系,以一年为一个教育单元,开展系列活动。例如,2008年儿童研习营的主题是《文字的奇幻之旅》,分为“文明曙光(史前)”“文字的演变(商周)”“画像砖与石碑文(汉)”“认识唐三彩(唐)”“古书的印刷(宋)”“东西交流文化(元末明初)”“文房四宝(明)”和“古人的生活(清)”八个专题活动。2009年儿童研习营主题是《巧夺天工》,让孩子们学习瓷器、青花、水墨、书画技巧、汉代服装等内容;2010年的主题是《悠游生活》,以清明上河图为主轴,介绍古代衣食住行乐。
林慧娴还介绍了儿童学艺中心的运作模式,并对比了针对儿童和青少年开展相同的活动的不同效果,说明了分龄分类别策划教育活动的重要性。
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在儿童教育方面积极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展区设立儿童互动区和“南越玩国”,用形象鲜明的南越国人偶做形象宣传,个性化的宣传册,制作漫画书、动画片,多种形式的DIY,吸引了儿童、青少年的参与。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介绍了分群体开展教育活动的情况。其中,亲子活动系列,包括博物馆亲子游、中华传统节日主题系列活动、小小考古家和妙笔绘瓷器等内容;未成年人活动系列,包括博物馆体验之旅、知识讲座、假日活动、摄影、征文、绘画比赛、小讲解员培训和文物宣传进校园6个内容;特殊群体活动系列,包括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关爱贫困山区女童活动、关爱孤儿活动、关爱孤寡老人活动和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还有公众活动系列和社会合作系列等。
博物馆与学校教师的合作
宋新潮指出,作为社会教育有机组成部分的博物馆教育,应当成为青少年校外教育的重要内容,成为课堂教育的必要补充,纳入中小学的相关教学大纲。但博物馆参与国民教育体系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馆校联系制度、博物馆纳入教学计划、经费筹措与保障等相关工作启动不力。
在如何与学校和教师合作方面,代表们也充分交换了经验。林慧娴认为,在与学校合作展览和教育活动的同时,应当注重与地方教育部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沟通交流,引起他们对博物馆教育的重视。特别是在针对教师的培养方面,台北故宫博物院有新的尝试。如配合特展和巡展,举办种子教师培训班,让学校教师了解展览内容、展览的文物,分享优秀的教案;为便于学校教师了解并运用博物馆资源到教学中,台北故宫的网站上建设“学校教学资源”区域。
北京自然博物馆在题为《博物馆与学校合作——服务中小学生模式初探》的发言中,分析了学校和博物馆教育职能的共同点和差异,和学校利用博物馆资源的情况,阐述了馆校合作的程序和教育方案。
科技资讯技术在博物馆的应用
科技资讯手段和产品应用于博物馆,已经成为社会趋势,优秀的作品将对博物馆的展览展示和博物馆教育起到提升和推动的作用。林慧娴认为好的作品应当从文物出发,由博物馆研究人员、教育人员和专业科技影视人员组成制作团队,通过精心构思、设计,挖掘文物特点,符合观众兴趣。在带给观众带来了独特的感受同时,介绍博物馆文物知识,引发了观众对博物馆的兴趣。
林慧娴播放了近年来台北故宫制作的“国宝总动员”短片、博物馆形象宣传片、雍正特展的“公仔与互动桌”,以及即将上映的电影《悠游古今》等作品,展示了现代资讯科技应用于博物馆教育所产生的独特魅力。她还介绍了台北故宫的网站,网站提供10种语言的信息、展览及活动,提供各种多媒体资源,并进行网络推广活动。随着网站的日益丰满,浏览人次与日俱增,2006年8月到2011年11月累计浏览22802215人次,其中2011年1月至8月浏览人数达到1719384人次。就连台北故宫的工作人员也每天到网站上汲取信息和资料,可见好的网站在服务教育和宣传博物馆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
宋新潮认为,一些陈列展览滥用声光电技术,人工造景等,场景化、影视化、虚拟化倾向严重,喧宾夺主,既对观众产生了误导,也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志愿者在博物馆的应用
志愿者是博物馆一直研究和探索的课题,目前较为普遍的是运用志愿者进行讲解工作。
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科学组助理研究员刘德胜,做了题为《博物馆志工的培训与应用》的主题讲座,从博物馆的规模与人力结构、运用志工的核心理念与现状、志工的征募与甄选、志工的培训与终身学习、支持性机制、激励与回馈、交流与对话,六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台湾自然博物馆在志愿者工作上30多年的探索和经验。
他认为,志工是为博物馆的服务而存在的,因此,志工要符合5个条件,即,适任、稳定、专业、效能和支持。征募志工可以分为六种途径,一是定期公开招聘个人志工,二是以专案邀约的形式招募大专学校社团和科系,三是以服务协议形式招募企业团体志工,四是为特别活动不定期招募专案服务志工,五是寒暑假高中志工,六是周假日高中志工。同时,长效的志愿者体制,需要有完善的培训、管理,和激励制度,并逐一阐述较为详细的理论和方法。
观众调查研究
莫里斯·哈格里夫斯·麦金泰尔咨询公司总监安德鲁·麦金泰尔认为,博物馆采用观察法和问卷法进行观众调查研究,可以通过数据测量观众的动机、行为和收获,分析和研究博物馆如何为观众服务。他指出,博物馆有3个明确的目标,吸引观众、让观众参与其中、影响观众。这就需要博物馆了解观众的需求,来吸引观众,引起观众的兴趣,让观众参与到博物馆来,从而影响观众,让观众得到满足和收获。
他通过对3000名观众的调查,可以将观众的需求分为了17项共4个类别,分别是社交层面、知识层面、情感层面和精神层面。通过数据分析,对比参观大英博物馆和画廊的观众的需求差别以及参观大英博物馆不同展览的观众需求的差别,可以得出结论,不同的展览应当用不同的展品和表现方式来吸引观众。
通过分析一个展览中观众参观的行为,可以将观众分为浏览式、跟随式、选择式、搜索式和研究式5类。对比不同展览区域观众的行为类型,有助于博物馆改进简介、标签等展览展示方法,促使浏览式观众向跟随式观众转变。随后,分析观众参观后的反馈数据,测量观众的收获。通过对比观众的需求和收获,博物馆能够发现展览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那些地方需要修改,帮助博物馆的完善和提升,并将成果应用于下一个展览。会后安德鲁就如何设计调查问卷, 如何反馈调查结果、开展观众行为观察和分类工作等问题和会议代表进行了探讨。
“2011年全国博物馆教育研讨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将近年来博物馆教育领域的优秀成果和发展趋势传递给予会代表,同时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能够指导代表将成果应用于实际工作。研讨会在帮助和促进全国博物馆教育水平提高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来源:中国文物报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7/524711.html

以上是关于博物馆-2011年全国博物馆教育研讨会综述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