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从国家一级博物馆评估体系看博物馆质量提升

博物馆-从国家一级博物馆评估体系看博物馆质量提升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博物馆-从国家一级博物馆评估体系看博物馆质量提升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从国家一级博物馆评估体系看博物馆质量提升


朱 莉
2008年国家文物局启动实施了国家一级博物馆定级评估工作。全国首批83家一级博物馆拥有全国40.65%的文物藏品、52.56%的一级文物、31.92%的课题项目以及41.94%的论文发表量。
了持续发挥定级评估工作的积极作用,引导和推动我国一级博物馆更好、更快发展,2010年国家文物局又针对国家一级博物馆2008年度和2009年度的运行状况组织开展了评估跟踪。其依据是国家文物局组织制定的《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规则(试行)》和《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规则指标体系(试行)》。通过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和抽查复核等评估程序,最终形成的《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报告(2008—2009年度)》于2011年6月发布。

运行评估工作主要涉及藏品管理、科学研究、陈列展览与社会教育、公共关系与服务、博物馆管理与发展建设等五个方面内容。评估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定性评估是对国家一级博物馆藏品管理水平、科学成果价值、陈列展览质量、社会教育效果、公共关系和服务质量、人才队伍素质和博物馆管理水平的综合判断;定量评估是对一级博物馆的藏品征集、科研成果、临时展览、教育项目以及人才培养等可以量化的指标进行统计的数据核查。指标体系中目前定性与定量权重比为7:3。
1.定性评估指标项目及权重分析
一级指标分析。一级指标项目排在前三位的是陈列展览与社会教育、藏品管理、科学研究,它们的权重分别为35%、20%、20%,说明陈列展览与社会教育、藏品管理、科学研究在整个评估指标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三者是博物馆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指标体系》将过去人们常常分为两项工作的陈列展览与社会教育合并为一个项目内容并给予了最大的权重。这既突出了陈列展览与社会教育在博物馆工作中的重要性,也说明二者之间紧密关联。它们共同肩负着展示历史文脉、开阔观众视野、传承文化遗产的直接的重任。
公共关系与服务、博物馆管理与发展建设在一级指标项目中的权重分别为15%和10%。重视和加强公共关系与服务,是为了更好地践行“为社会及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把塑造博物馆良好公众形象、深度挖掘博物馆资源为目的而组织策划的一系列宣传活动纳入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范畴,有着特别意义。它反映了社会公众对博物事业发展的更高需求,导向性地说明博物馆要加快融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从“馆舍天地”迈入“大千世界”,需要开展有效的宣传推广活动,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重视博物馆之友,积极促进多方合作,广泛与公众沟通。围绕着公众服务工作,开展文化产品研发,重视市场营销,拓展和延伸文化传播功能,实现观众“把博物馆文化带回家”的美好愿望。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快速发展与变革,博物馆事业可持续发展需要更加责权明晰的管理体制、规范高效的管理机制和优化合理的人才战略。为提升博物馆科学管理水平,将博物馆管理与发展建设列入一级指标项目,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级指标分析。一级指标项目下设有16个二级指标,它们基本涵盖了博物馆主要业务工作,也是运行评估的重要考核内容。代表性原创临时展览、代表性研究成果、教育项目分别以15%、12%、10%的权重列为前三名。如前所述,一级博物馆拥有大量的博物馆资源配置,每个馆都有着相对稳定、成熟的基本陈列。举办临时展览已成为当前各博物馆的日常性业务工作。如何创新博物馆文化传播内容,举办深受群众喜爱、具有专业知识性和观赏性的展览,原创性临展是一个突破口。一个成功的原创性临展,应该是建立在对本馆文物资源的深入研究和整合、对社会关注热点的深入调查和分析、展陈内容与方式的深入探讨和设计、教育项目的深入策划和组织以及相关文化产品的深入创意和营销等基础上的。提倡临展的原创性,就是鼓励创新,就是倡导博物馆在加强馆际交流与合作的同时,更多地要内省,要关注自我,重视本馆的业务研究和文物资源利用,开创自己的文化品牌。由此,代表性原创临时展览无可争议地列为二级指标项目中最高权重。
2.定量评估指标项目及权重分析
通过定量评估的数据分析比较,可发现影响博物馆质量的关键因素。一级指标项目中,展览与教育以35%的权重排列第一。从其考察要点及所给予的基础分值看,省部级以上获奖陈列展览及专题讲座、论坛以最高的基础分和最高的指标权重成为定量评估的重要考察要点。展览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既是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对陈列展览的肯定和认可,也是博物馆将文化遗产资源回馈社会的一份满意答卷;专题讲座及论坛以较高的基础分值和权重位居第二,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它提示博物馆在开展社会教育项目中,要注意积极延伸社会教育渠道,围绕展览和文物资源做文章,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面向大众的专题讲座、面向专业人员的学术论坛。科学研究及其二级指标项目均将关注点锁定在省部级以上获奖成果、承办国际性学术会议两项内容,这对于博物馆来说是非常高的标准要求。能够在这两个考察要点上得分,博物馆必须具备扎实的研究基础、良好的科研条件以及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得分率是指某指标项上的有效得分与该指标项总分间的比值。得分率越高,说明该指标项完成情况越好。权重亦同此理,权重越高,说明该指标在整体评价中重要程度越高。为了便于发现问题、理清思路,这里将《评估报告》中提供的2008—2009年定性指标平均得分率与《指标体系》所给予的项目权重并列表中,以期获得真实、直观的分析结果。
对比该表发现,权重与得分率之间存在奇妙的关系。如果二者成正比,指标项目会表现出斐然的成绩,譬如在博物馆运行评估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陈列展览与社会教育,取得了75%的得分率。这是博物馆运行评估工作中的一大亮点,是对近年来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的肯定;如果二者成反比,指标项目则会出现令人担忧的结果,譬如科学研究,它的平均得分率仅为43%。其二级指标“代表性研究成果”更高达12%的权重,却只有28%的得分率,这是一个严重的警示。如同《评估报告》所言,“科研工作的淡化,势必造成藏品诠释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脱节”。

一是要从已取得的成绩中发现不足。一级指标“陈列展览与社会教育”、“博物馆管理与发展建设”分别取得了75%和73%的高得分率,表现出它们强劲的发展势头,令人可喜。但是它们的二级指标中,权重达15%的代表性原创临时展览只有67%的得分率,二级指标“人才培养”仅为60%。因此,在面对成绩的同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充分意识到创新能力和人才建设的不足已成为影响博物馆质量提升的因素之一。
二是要从薄弱项目中寻求出路。代表性研究成果、博物馆网站、藏品保护这三个指标项目得分率分别为28%、51%、57%,是所有二级指标项目中成绩最差的。加大科研投入,努力提高科研水平,重视新技术的运用,不断拓展传播方式,加强文物预防性保护与专业人才培养,是摆脱目前困境的有效途径。
三是要从低迷徘徊中选择突破口。藏品管理、公共关系与服务这两个一级指标得分率不高,只有64%和60%。藏品征集工作一直被认为是博物馆难以克服的瓶颈,公众服务工作长期以来不太受重视。面对这种现状,每一位文物工作者都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文化遗产始终是博物馆的价值核心,是博物馆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藏品收集需要更新观念,拓宽征集渠道。提升博物馆的社会服务能力,需要融入社会、贴近民生,重视文化产品的研发和营销。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提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命题,一直被认为是古代朴素整体观最有价值的遗产。将其运用到现代博物馆事业发展,尤其是国家一级博物馆的发展与建设中,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在博物馆事业发展过程中,无论是藏品管理、科学研究,还是陈列展览与社会教育、公共关系与服务、博物馆管理与发展建设,虽然它们的权重比不同,业务特征各异,但都是博物馆业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是整体的,是系统的,而不是“单打一”的。当它们各个部分都能以高效、合理、有序的结构形式规范运作时,博物馆事业这个整体就具有了全新的系统整体功能,一种科学、良性的综合效应就能逐渐显现。
分析和总结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建设中的得与失,调整各项业务工作的结构形态和工作侧重点,进一步廓清影响博物馆建设和发展质量的制约因素,寻找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准确把握工作重心及发展方向,有助于提升博物馆整体运营水平,实现博物馆质量的全面提升。
来源: 中国文物信息网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7/524728.html

以上是关于博物馆-从国家一级博物馆评估体系看博物馆质量提升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