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纵连横的典故意思_合纵连横的关联人物结局_合纵连横的倡始者

合纵连横是什么意思

合纵连横就是战国时期纵横家四处宣扬的一种外交和军师策略。苏秦曾经联合了齐、韩、赵、魏、楚等国相聚于赵国,发兵共同进攻西面的秦国。而公孙衍也于公元前318年促使魏国、赵国、韩国、楚国、燕国等五国攻秦国。当时的人都传,张仪、公孙衍才是大丈夫啊,一怒之下,各路诸侯都是感到一阵畏惧,只要他们安居下来,天下才会平息下来。这里自然是很多夸张的成分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纵横家的实力之高,对当时战国时期各国的影响之大。

张仪

张仪

东周到了战国中期时,各国都陆续称了王,这些称王的国家除了宋国和中山国外,都是万乘的大国,实力是其他的小国无法比拟的。因为这些大国在实力上,相对于那些小国呈现了压倒性的优势。所以早期都是大国吞并小国,但是当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就剩下了为数不多的到大国了。这些国家之间的战争就不像和小国那样的小打小闹,动辄就会亡国的结果。所以合纵连横的策略由此应运而生。

合纵连横分为两层意思,一是合纵,而是连横。合纵就是联合众多弱国,来抵御一个强大的能够吞并其他弱国的强国。而连横就是用来破解合纵的一个策略,依附一个强大的国家,来兼并其他的那些小国。在战国中期,都基本上遵循着这么一个规律。有时会出现早上还是同这个国家结盟,可到了晚上因为时局的变化,有立马同另一个国家结盟以对抗先前强大的国家。“朝秦暮楚”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个时期演化而来的。

合纵连横的故事

在混乱的战国时期,原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并立于世,后来随着大国对小国的兼并战争的不断进行,战国中期成了齐国和秦国两国最为强大,形成了东西对峙的局面。不过“七雄”中的其他五国也是不甘示弱的,一方面发展的本国的实力,令一方面同强大的齐国和秦国一时联合,一时相争,在这其中就是著名的纵横家起着重要的作用。

战国时期地图

战国时期地图

齐国和楚国这样的强强联手,对于采取各个击破的秦国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威胁,所以秦国必须破坏齐国和楚国的合纵。于是秦国派张仪游说楚怀王,离间楚国和齐国的关系。因为张仪收买了贵族靳尚等人,所以在做楚怀王的工作时就轻松多了。张仪用六百里地,令楚怀王心动,成功让楚怀王做出了同齐国绝交的愚蠢决定。虽然期间有屈原等明理之人劝谏,但是楚怀王还是一意孤行。然而当楚怀王同齐国断绝关系后,就向秦国讨要土地,但是不见动静。楚怀王以为秦王认为他同齐国断绝的信念不强,又派人跑到齐国那里辱骂别人以示自己的决心,这些举动彻底得罪了齐国人。然而当楚怀王看到秦国还是不肯交出土地后,才醒悟上当了,气愤之余发兵讨伐秦国。

不过彼时的秦国已经经过长期的发展,国力极为强盛,单单是楚国的军队秦国还是可以应付的。公元前312年,秦军在丹阳消灭了楚国八万人,并俘获将帅七十余人。同时占领了汉中广大地区,这使得秦国消除了楚国之前对秦国腹地的威胁。死心不改的楚怀王再次发兵攻打秦国,这下他得罪过的齐国也联合了秦国一起攻打楚国,不难想象,楚国又一次大败,就连首都也被联军攻占了。楚国自此被大挫,楚怀王还被秦国关押到死。

合纵连横的典故

据传张仪和苏秦共同师承于鬼谷子,后来苏秦出师后以他合纵的战略策略在各诸侯中声名显赫,然而同窗的张仪却还是楚国令尹的一个普通门客。有一日,令尹身上的佩玉不见了,众人都怀疑是那个穷酸样的张仪偷的,但是张仪拒不承认,在经历了几百竹板后,他还是不承认。当妻子看到回到家后的张仪受到这样的屈辱,又是气愤又是心疼,说他干脆做个普通百姓得了。张仪就问他的妻子自己的舌头还在吗,妻子好笑道,当然在那。张仪就说,有这舌头在就行了,将来就是要靠它来建功立业的。

苏秦

苏秦

已经坐上相国位置的苏秦,担心诸侯经不住秦国的诱惑,而对他的合纵策略有所动摇。于是他想到了同窗张仪,认为秦国倘若有这才识高于自己的人辅佐,六国必定会碰到强大的秦国,而到了不得不联合起来的地步。但是苏秦也知道必须得刺激一下张仪,他才会发奋。苏秦就设计让张仪来找他,然而自己并不以礼接待张仪,还数落了潦倒的张仪一番。这可把张仪气坏了,于是自己一个人愤愤地跑到了秦国那里去了。途中苏秦还秘密派人暗中帮助张仪能够顺利到达秦国,并且让人将其举荐给了统治者。

秦国时值秦惠王用人之际,当他见识到了张仪的连横策略后,大为赞叹,就重用了张仪。后来张仪得知了苏秦的一片苦心,甚是感激。张仪就以自己在政治上的成就来回应同窗苏秦的激励。张仪和苏秦虽然日后成了政敌,但是他们的同窗友谊却是真实而又难得的。

合纵连横关联人物

合纵连横实际上就是几个大国拉拢其他的弱国,或者几个弱国结盟而进行的政治、外交和军事活动。在这其中可以细分为一种是南北的弱国一起抱团对抗强大的齐国或者秦国这样的合纵,一种是东西的齐国或秦国联合一些弱国,兼并其他的弱国这样的连横。

纵横示意图

纵横示意图

起初合纵和连横是各个国家看着时局随机采取的,早上可以是合纵,晚上也可以选择连横,合纵和连横是处在一个变化无常的境遇。这个时候的合纵可以是针对齐国的,也可以针对秦国。连横也可以是依附于秦国,又可以是联合齐国。不过到了后期,由于秦国实力强大起来,东面的六国不能单独抵抗秦国。所以合纵就成了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了,连横成了破坏六国合纵的策略。

而以纵横之术游说七国的最为关键的人物,就是公孙衍、苏秦和张仪三人。早期是公孙衍主张合纵,游说各国。公元前318年,公孙衍曾促使过魏国、赵国、韩国、燕国和楚国共同攻伐强大的秦国。虽然这一次的征讨秦国的战役失败了,但是其声势和影响力却是巨大的,也让秦国为之忌惮。后来的苏秦也曾在公元前287年成功联合五国,攻打秦国,并逼迫当时已经称帝的秦王退去帝王的称号,还归还了占领的部分土地,这一次是合纵的胜利。不过最大的胜利还是在连横张仪那里,张仪成功破解了东方六国的合纵之势,被秦国乘机各个击破,成功兼并了六国,统一了中国。

苏秦张仪与合纵连横的联系

战国是个大国兼并小国,强国兼并弱国的一个鱼肉强食的时代,倘若你没有能力,那么最后只有死路一条。不过即便是弱的国家,也不愿意坐以待毙,而是采取了当时应运而生的合纵之术。联合众多弱国,共同抵抗一个强大的大国。正所谓一物降一物,自然有针对合纵之术的方法,那就是连横。弱国通过依附于一个强大的国家,消灭其他的弱国。不过合纵和连横更像是太极八卦里的阴阳,双方是时常相互转化的。

张仪

张仪

而战国时期运用合纵和连横之术最为出名的两个人就是苏秦和张仪。虽然讲过考古学家对古墓出土的文物经过分析后发现,苏秦年龄要远远小于张仪,所以就不会像后来史书上说的那样二人是同一时期游说各国的。不过二人在合纵连横上的较量,即便是隔越了时空,也能碰撞出火花,为后人津津乐道。

对于张仪最为成功的一次连横战略,就是他拆散了齐国和楚国之间的合纵之势。张仪收买了楚国贵族,从而成功用巧言骗取了楚怀王的信任,只是楚怀王被秦国许诺的六百里土地诱惑,而同齐国断绝关系。后发现中计后的楚怀王发动了对秦国的战争,然而敌不过秦国,反被侵占了汉中。后来齐国也加入了秦国的联盟中,攻占了楚国的大都,楚国自此一蹶不振。

苏秦最为成功的一次合纵,是成功联合东面五国,共同攻打秦国。当时齐国和秦国在东西各自称帝,天下诸侯无不被这两国震慑。不过苏秦劝齐王主动去掉帝王,齐闵王采纳了。如此天下的矛头直指秦国,五国联合攻打秦国,逼迫秦王废帝,并退还攻占的赵国和魏国的一些土地。

苏秦的合纵连横思想

战国时期因较为混乱的政治环境,产生了许多出名的能人志士,其中纵横家颇为有名。苏秦作为一个战国时期较为典型的纵横家,在历史上留下了特别深刻的一笔。

苏秦主张合纵连横

苏秦主张合纵连横

苏秦学识渊博,口才了得,机智聪明,颇具纵横家所应该具备的特点。不论是用连横策略游说秦王还是在说服秦王失败后转以合纵游说赵王,都能看出他的机智以及思维运用的灵活性,同时从中还体现了他高度的政治敏感度。

苏秦取得的成功来源于他的坚持与努力。在游说秦王失败后,失败的打击与身边周围人的冷漠,即使感叹世态炎凉,他也没有被彻底击倒,没有选择放弃而是选择重新努力地去研究、去读书,坚持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在这个过程中,他甚至造就了苏秦刺股这样让人非常震撼的故事,成为世人的楷模,被世人所敬仰。也正是因为苏秦的坚韧与刻苦,他才会在学习一年之后成为六国宰相,有了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苏秦作为一个战国时期较为成功的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留下了诸多事迹,受世人敬仰,即使他的刻苦努力是出于自己的野心,是为了获取功名和利益。但不能被掩盖的是,他的身上有着不少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比如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环境都要坚持不放弃;学到的知识并不仅仅只是单单记在脑子里,还要去深入研究,并学会灵活运用;做事之前要做足事前准备等。

苏秦合纵原因

战国后期,七国之中数秦国最为强大,无论兵力还是物资都较为充足,因此为了吞并天下,秦国经常侵犯其他国家来扩充领土。因此,与其他六国特别害怕秦国,不断地想办法来应对被秦国随时侵犯的局面。就在这个时候,苏秦向六国提出了合纵的策略,建议缔结六国联盟,联合一起抵抗秦国。

苏秦合纵

苏秦向六国提出合纵

在苏秦成功向六国君王提出合纵策略之前,他曾在初出茅庐时多次向秦王游说实行连横策略,但被秦王视为空谈,一直没有被采纳。游说失败的苏秦落得一身狼狈,虽然被初次的失败和家人冷漠的态度所打击,但仍未放弃自己的理想。在重新振作、刻苦努力一年之后,苏秦重新出现在政治场上。将纵横之术等政治理论研究透彻的苏秦成功地将自己的理论主张游说给了六国君王,将六国联合在一起并缔结了合纵盟约,获取了六国十五年的短暂和平,并得以登上六国宰相之位,实现他的政治理想。

而六国合纵联盟的解散源于秦国的策略以及苏秦的死亡。在苏秦的政治巅峰后期,因与燕国王太后发生关系害怕被杀而前往齐国当间谍。在齐国,受齐王器重的苏秦遭到了众多齐国士大夫的嫉妒,被人刺杀受到致命伤害。在临死前,苏秦建议齐王将他用车裂的方式以谋乱罪处死,以此来抓住刺杀他的凶手,为他报仇。就此,苏秦去世了,六国的合纵联盟也彻底解散了。

苏秦和公孙衍的合纵连横思想差异

说道苏秦,很多人想到的是张仪,认为苏秦和张仪交锋过很多次,并且苏秦在交锋中创立了合纵。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和张仪交锋的是公孙衍,而且合纵的创始人也不是苏秦,是公孙衍。那么,苏秦和公孙衍又是什么关系呢?

苏秦画像

苏秦画像

苏秦与公孙衍一样,都是战国时期的人物,而且很多人会将苏秦和公孙衍弄混,但是他们两个出现在政治舞台上的时间是不一样的。苏秦登上政治舞台要比公孙衍晚,可以说公孙衍在政治舞台上与张仪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苏秦应该是还没有出生。

苏秦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也主张合纵,但是苏秦绝对不是采用合纵方式的第一个人,苏秦应该是在创始人公孙衍的影响下采取此种策略。苏秦和公孙衍不同的是公孙衍策划了很多次的合纵,而且都是为了与当时的秦国抗衡;然而,苏秦并不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抗秦者,反而更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齐者。苏秦作为燕国的亲信,曾经积极主动劝说燕王,让燕王打消反秦的念头。从这我们就可以看出,虽然苏秦和公孙衍一样都是主张合纵的思想,但是他们所要反抗的对象是完全不同的。

苏秦是一个贤士,虽然他在一些地方损害了燕王的脸面或者是利益,但是燕王还是重用苏秦。然而,苏秦的心里很是多疑,总觉得在燕国,危险一直在自己的身边,最后找了出使齐国的理由,逃出了燕国。到了齐国,不被重用,身份也被别人揭开,最后落了个五马分尸的下场。

苏秦连横的故事

苏秦曾师从鬼谷子,向他学习游说君主的方法,并在学成之后决定凭借自己的学识游说各国君主。其中较为有名的苏秦连横的故事就是苏秦游说秦王实行自己的连横主张,说服失败后奋发图强,后功成名就的故事。

苏秦说秦

苏秦说秦

战国时期,苏秦曾求见秦王并向秦惠王推行自己的连横主张,试图分析现下秦国所拥有的有利之处说服秦惠王,并多次向秦惠王呈递表达自己想法的奏折。遗憾的是,苏秦这次的说秦举动并没有成功,他的连横主张没有被重视和采纳。雪上加霜的是,苏秦的钱财被用尽,陷入穷困潦倒的情况中,至此,他只能无奈返乡。

回到家之后,落魄的苏秦受到了家人的冷待与漠视。然而,苏秦并未被说秦的失败与家人的冷漠所打倒。他重新振作,开始重新阅读他所有的书籍,并认真研究书籍中的内容,感叹财势对一个说客的重要性。苏秦刺股令人感慨的故事就是在这个努力的过程中产生的,可见苏秦为自己的成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在一年之后,苏秦终于研究成功,决定重新开始游说那些国家的君王。

之后,苏秦拜见赵王并用自己的合纵主张成功说服了赵王,并且升官加爵,他的主张的实行也得到了赵王的大笔钱财的支持。就此,苏秦开始发挥他的纵横学识开始了他辉煌的人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政治家。成功之后的苏秦不再遭受到他落魄时的待遇,尤其是在苏秦再次回家乡时,他受到的不再是冷眼相待,而是父母的扫榻相迎和嫂子的卑躬屈膝的态度,他再次感叹财富和权势的厉害之处。

苏秦为赵合从

苏秦在说服赵王同意组织合纵联盟后,为了赵国合纵的事情在赵王车马钱财的支持下前往其他国家进行合纵主张的游说。他先到了齐国游说齐宣王,在说服齐宣王后又前往楚国游说楚威王。

六国合纵

六国合纵

苏秦游说齐宣王时,以齐国的强大与齐王的贤明奉承齐宣王,并列举了齐国当下所具有的优势,比如良好的地理位置,庞大的国家人口以及富裕的生活水平等等,劝说齐宣王不应该去做秦国的附庸。之后又分析了韩魏两国成为秦国附庸的原因,最后讲明了实行六国合纵后齐国能从中得到的益处。齐宣王听后同意了采纳了苏秦的合纵主张,答应组织六国联盟。

在说服齐王后,他又赶往楚国游说楚威王。苏秦同样先对楚威王奉承楚国的强大与楚威王的贤明,而后对楚威王分析了楚国当下的局面里所拥有的优势和秦国所带来的威胁,提出楚国是秦国统一天下的最大威胁,随时会有被秦国攻打的情况发生,与其以损失自己的利益为代价依靠秦国,还不如与其他五国联盟,共同抵抗秦国。楚王在经过深思熟虑后,答应苏秦签订六国盟约。

就此,六国合纵联盟计划达成,而六国联盟的组建也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攻打六国。苏秦也因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展现了他自身极为优秀的口才与丰富的学识而荣登六国宰相之位,执掌六国相印。